- 《浪淘沙》李萊老詞作鑒賞 推薦度:
- 《浪淘沙》鑒賞 推薦度:
- 浪淘沙的鑒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浪淘沙》鑒賞
《浪淘沙》鑒賞1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
宋代:李清照
簾外五更風(fēng),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譯文
五更時分一陣涼風(fēng)從簾外吹進(jìn),把我從夢中驚醒過來。想要重新登上畫樓卻不知道能與誰同行?記得當(dāng)年無聊的用玉釵撥弄香火,如今寶篆香已經(jīng)燃燒殆盡。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騰騰煙霧繚繞。看著一江春水向東流去,人還在半醒半醉中。羅襦襟前還留著國破夫亡的的淚水,撫去這些把它們交付給遠(yuǎn)飛的大雁。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稱作《浪淘沙令》,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diào)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
畫樓:華麗的樓閣。
撥火:因為篆香燃過后成香灰,必須撥除香灰避免斷了火路。
寶篆(zhuàn):即篆香,一種香屑縈回象篆文一樣的香。黃庭堅《畫堂春》:“寶篆煙消龍鳳,畫屏云鎖瀟湘。”
紫金峰:即鐘山,在今南京中山門外。
雨潤煙濃:是指水蒸汽騰騰,霧氣濃郁。
羅襟:意指羅襦的前襟。
彈:揮灑。征鴻:即大雁。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賞析
這詞寫得極其凄惋,感傷成分濃厚,可是讀后并不感到消沉頹喪,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引起共鳴,寄予同情。一方面,與專主情致的悼亡之作有關(guān)。這類作品,因受題材—家常瑣細(xì),寫法—今昔相比的制約,類多追思往事,敘寫夢境,或表哀思,或訴衷腸,字字句句,無不從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真摯深厚,語調(diào)委婉低回,故爾極饒情致,扣人心弦。
“簾外五更風(fēng),吹夢無蹤。”發(fā)端兩句,看似平淡,實最沉痛。“吹夢無蹤,”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正在做著好夢。夢中相見,互訴衷腸,兩情縫蜷,分外親昵。孰料五更時分一陣凄風(fēng)突然襲來,把好夢吹散,致使夢中情事,似有似無,‘若隱若現(xiàn),依稀恍惚,了無蹤影。一是說在漫漫長夜中,二更、三更、四更都悄悄地過去了,直到五更天將亮?xí)r,凄風(fēng)透過簾幕吹進(jìn)室內(nèi),一股寒氣直撲過來,人被攪擾驚醒,整整一夜,壓根兒沒有進(jìn)入夢境。
醒來之后,只覺形單影雋,枕冷襲寒,空蕩蕩一無所有。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正如小晏所說:“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阮郎歸》)所以如此,乃緣“簾外五更風(fēng)”在作怪。“五更風(fēng)”最會捉弄人,秦少游就曾被它捉弄過。《如夢令》云:“孤館悄無人,夢斷月堤歸路。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fēng)雨。”小別輕分,秦七尚感了無意緒,那死生異路,幽明永隔,除夢里有時相見,別無他法,然而“和夢也,新來不做。”則詞人凄苦之情,又該怎樣。這兩句,實是一種不勝惋惜而又無限憎恨極其沉痛的呼喚。此中情意,在下面幾句中,表達(dá)得更為深刻。
詞人醒后,抬眼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畫樓”打入腦際的,便是“重上”。因為在封建時代,妝樓與閨閣,是貴婦人主要活動場所。諸如登樓遠(yuǎn)眺,憑欄共語,飲酒賦詩,挑燈研讀,都是在這個狹小的天地里。而這些閨帷韻事,唱隨之樂,如今一去不復(fù)返了。所以一提及“畫樓”,不期然而然的會發(fā)出“與誰同”的感慨。“與誰同”這一問,既說明詞人正處于載獨無依的境況中,同時還傾吐了重上時必是孤單單地?zé)o人相伴。個中滋味,與另詞《御街行》“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所表達(dá)的情懷相一致。同樣問得深沉,悲切,任何人讀了,也會為之一掬同情之淚。
“記得玉釵斜撥火”二句,很明顯是從“畫樓”而憶及的閨中韻事之一。人的常情,越是在孤寂與痛苦之中,人們越是會常常憶起過去印象最深、極饒情趣的瑣事,希望從飽含幸福與辛酸的回憶中,得到一點安慰。如前所述,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在金兵入侵前,朝夕相處,研究學(xué)問,日以繼夜,樂此不疲。“玉釵斜撥火”這節(jié)的描寫,正是對那時美好生活的追憶。“斜撥火”這一動作看閨帷中溫卑的意趣,把人物形象活畫了出來,使讀者仿佛看到詞人正手執(zhí)玉釵,輕輕地?fù)芘闵系?灰燼。連她那興致勃勃、心情歡快的神情和心靈手巧、嫻熟利落的舉止,都能體察得出。對當(dāng)事人來說,這印象實在太深了,時刻不忘,恍如昨事。“記得”二字就表達(dá)了這種情意。而人們也能想象到:他們夫婦倆當(dāng)年點著篆香,相對而坐,望著升起的煙柱,嗅著散發(fā)的芳香,冥思遐想,意會神謀,安定閑適,怡然自得的歡樂情景。“瑞腦香消魂夢斷,”那一切的一切都象燃著的“寶篆”一樣煙消香散,如同被吹散的夢一樣,無影無蹤,莫可追尋了。“寶篆成空,”份量極重,決不是小別輕分時“香冷金貌”、“瑞腦香消”所能比擬,簡直可以說“萬事皆空。”
過片“回首紫金峰”句,上承“畫樓重上”而來。“回首”一句,自是載獨無依,東西漂泊。歡樂也好,悲傷也好,都在詞人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每一思及,總想從這里找回什么,以慰愁懷,然而眼前所見,卻是“雨潤煙濃”水氣云騰,煙霧彌俊,籠翠峰巒,擋住視野,看不到中原大好河山和可愛的故鄉(xiāng),那親人“千里孤墳”上已拱的墓木就更不用說了。’于是悲從中來,愁思起伏,恰如紫金峰前大江洶涌,滾滾東流,不可遏止。
“一江春浪醉醒中,”所蘊(yùn)蓄的愁思,.不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是國家危難局勢飄搖之悲。這險惡的現(xiàn)實和不幸的遭遇,好似一場醒猶未醒的惡夢,噬嚙著詩人破碎的心靈。頓使她陷于如醉如癡、迷離恍惚的狀態(tài)中。此七字蘊(yùn)義最富,極為含蓄,是全詞的警句。陳廷焯說:“情詞凄絕,多少血淚,”
“回首紫金峰,”故鄉(xiāng)邀遠(yuǎn),往事如煙,詞人不禁清然淚下。
“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這句措辭有力,悲中帶憤。“留得”一詞,與上文“記得”“回首”一氣貫通,使全詞結(jié)構(gòu)更加顯得縝密。“前日淚”是指國破、夫亡、家散等不幸所積累拋下的痛苦之淚。故鄉(xiāng)遠(yuǎn)隔,親人永別,千言萬語,向誰訴說,她只得把滿腔悲痛與憤慨所凝成的血淚,從濕透了的羅襟上擰了下來,對著征鴻用力彈去。
“彈與征鴻”,化用鴻雁傳書事,可與朱希真“試倩悲風(fēng)吹淚,過揚(yáng)州”(《相見歡》)同樣設(shè)想新奇。但就悼亡而言,則以借用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贈兄秀才入軍》)句意,較為貼切。意思是說望著天際的歸鴻,“倚樓無語理瑤琴,”通過琴聲訴說凄苦情懷,寄托哀思,柳永所謂“無侈恨一,相思意,盡分付征鴻”(《雪梅香》)、賀鑄“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鄉(xiāng)目送歸鴻”(《六州歌頭》),所有詞均如此都是這樣。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作品爭議
此詞最早見于《草堂詩余》,作者署名無名氏。
后代的著作《續(xù)草堂詩余》、《古今詞統(tǒng)》、《古今詩余醉》、《記紅集》、《古今詞選》皆題作“閨情”。 《續(xù)草堂詩余》卷上、《古今詞統(tǒng)》卷七、《古今詩余醉》卷十、《見山亭古今詞選》卷中、《記紅集》卷一、《古今詞選》卷二、《詞匯》卷二、《自怡軒詞選》卷一作者都記為歐陽修詞。
其中《林下詞選》云:“一本誤刻六一居士。” 指出此詞被眾多古書誤題成歐陽修作。
近代學(xué)者趙萬里輯《漱玉詞》云:“案《花草粹編》卷五引此闋,不注撰人。《詞林萬選》注‘一作六一居士。’檢《醉翁琴趣》無之,未知升庵何據(jù)?” 指出此首詞既非李清照所作,亦非歐陽修所作。而且楊慎《詞林萬選》誤題撰人姓名之詞極多,一般不足為據(jù),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詞林萬選提要》疑其書為后人所偽托。此書所注:“一作某某。”不似楊慎原注,殆為毛晉刻《詞苑英華》時所加。
由此可見此詞在宋代不知作者為何人,而明代之前又被眾多文人誤記作歐陽修所著,只是在近代被眾多考證不嚴(yán)謹(jǐn)?shù)闹饔洖槔钋逭兆髌罚瑓s無任何根據(jù)。所以近代對宋詞及李清照研究頗深的學(xué)者,如王學(xué)初的《李清照集校注》、楊合林的《李清照集》等都把此詞劃為李清照存疑作品。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jì)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浪淘沙》鑒賞2
浪淘沙·云藏鵝湖山
章謙亨
臺上憑欄干,猶怯春寒。
被誰偷了最高山?
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
卻是曉云閑,特地遮攔。
與天一樣白漫漫。
喜得東風(fēng)收卷盡,依舊追還。
章謙享詞作鑒賞
鵝湖山在今江西省鉛山縣境內(nèi)。作者于紹定(12281233)初年曾在此任縣令。這闕詞大約寫于此時。
辛稼軒閑居期思村時作有《玉樓春》詞戲賦云山云: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西風(fēng)瞥起云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章謙亨在鉛山曾訪問過稼軒期思故居。這首詞在構(gòu)思上當(dāng)受稼軒影響,當(dāng)然也有他自己新的東西,對照讀之,當(dāng)各知其妙。
《浪淘沙》鑒賞3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宋代: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dāng)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fēng)虎云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譯文
伊尹和呂尚兩位老人,困窘和順利的境遇全都經(jīng)歷過了。他倆一位是釣魚翁,一位是傭工。如果兩位英雄遇沒有遇到英明的君主,最終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們與成湯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與賢臣合作有如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在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yè)。到現(xiàn)幾千年后的今天,沒有誰能與他們一爭高下!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注釋
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diào)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樂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調(diào)”,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呂:指伊尹與呂尚。伊尹名摯,尹是后來所任的官職。他是伊水旁的棄嬰,后居莘(今河南開封)農(nóng)耕。商湯娶莘氏之女,他作為奴隸陪嫁給商湯。后來,湯王擢用他滅了夏。伊尹成為了商的開國功臣。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稱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濱垂釣,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輔武王滅商,封侯于齊。衰翁:老人。
窮通:窮,處境困窘;通,處境順利。
釣叟:釣魚的老翁,指呂尚。耕傭:指曾為人擁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呂二人若不遇湯文二王,也就終老山野,無所作為。
湯武:湯,商湯王,商朝的創(chuàng)建者。武,周武王姬發(fā),周朝建立者。
風(fēng)虎云龍:易經(jīng)中有“云從龍,風(fēng)從虎”,此句將云風(fēng)喻賢臣,龍虎喻賢君,意為明君與賢臣合作有如云從龍、風(fēng)從虎,建邦興國。
興王:興國之王,即開創(chuàng)基業(yè)的國君。這里指輔佐興王。
爭:爭論,比較。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賞析
此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yè),并嘆息君臣相遇之難,以抒發(fā)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fēng)得意的豪邁情懷。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yùn)含作者稱贊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后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后來所擔(dān)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于莘(《孟子·萬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國名,其地在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于商,后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只得垂釣于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于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yè)。伊、呂二人的經(jīng)歷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后通,度過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負(fù)的機(jī)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dá)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
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幸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shù),此并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dāng)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dāng)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巖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yùn)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fā)現(xiàn)、被賞識、被任用機(jī)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jīng)點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xiàn)“風(fēng)虎云龍”的局面。《易·乾·文言》:“云從龍,風(fēng)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意思是說,云跟隨著龍出現(xiàn),風(fēng)跟隨著虎出現(xiàn),人世間如果出現(xiàn)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yè)。伊、呂有真實的本領(lǐng),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yè)來,這樣,才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zhì)之所在,所以“興王”一句在全詞中是很有分量的.。
結(jié)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dāng)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在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yè)的背后,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yè)對于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qiáng)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堯舜,但長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類似“湯武相逢”的機(jī)會,可以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這首詞當(dāng)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時。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作者介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浪淘沙》鑒賞4
夢覺、透窗風(fēng)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fù)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愁極,再三追思,洞庭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fèi)伊心力。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云態(tài)?愿低幃昵枕,輕輕細(xì)說與,江鄉(xiāng)夜夜,數(shù)寒更思憶。
【作者】:
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為人放蕩不羈,留連于秦樓楚館,終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對宋代慢詞的發(fā)展頗有影響。擅長白描手法,鋪敘刻劃,情景交融,以俚語入詞,多吸收生活中的.語言。其詞當(dāng)時廣為流傳,影響頗大,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樂章集》。
【注釋】:
嗟因循:感嘆自己意氣消沉,不振作。陡頓:突然之意。殢云尤雨:言貪戀男女歡情。秦云:秦樓云雨。
【賞析】:
這首柳永創(chuàng)制的慢詞長篇共分三片。第一片寫主人公“夢覺”、“酒醒”、時的“憂戚”;第二片追憶往昔“有成般千種,相憐相惜”;第三片寫“如今”的相思,并設(shè)想將來相會時如何訴說現(xiàn)在的苦戀之情。由于詞的容量擴(kuò)大,主人公錯綜復(fù)雜的心路歷程才能得到充公的刻畫,這又一次說明柳永慢詞的巨大表現(xiàn)力。
《浪淘沙》鑒賞5
【作品介紹】
李萊老的這首《浪淘沙》,從內(nèi)容上看,其上半闋顯然受了溫庭筠婉約詞的影響。下半闋則比較直露地表達(dá)了自己的情思。讀來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覺。
【原文】
浪淘沙
寶押繡簾斜,鶯燕誰家。銀箏初試合琵琶。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
芳草滿天涯。流水韶華。晚風(fēng)楊柳綠交加。閑倚闌干無藉在,數(shù)盡歸鴉。
【賞析】
李萊老的這首《浪淘沙》,從內(nèi)容上看,其上半闋顯然受了溫庭筠婉約詞的影響。下半闋則比較直露地表達(dá)了自己的情思。讀來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覺。與內(nèi)容表達(dá)的含蓄深邃相一致,這闋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大多不用正面涂抹。詞中人物的特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多情,一是善良美麗。集中反映主人公多情的詞句,除了“雙戴桃花”和“數(shù)盡歸鴉”之外,還可以挑出“銀箏初試合琵琶”、“流水韶華”、“閑倚闌干無藉在”等。不過,要從這些詞句中確切看出主人公的豐富感情來,那還是要下一番品味的功夫的。比如,之所以說“銀箏初試合琵琶”與感情有關(guān),就是因為在這種境況下弄箏鼓琴,實際上是用樂曲寄托她不盡的哀思。至于女主人公的心靈與容貌,詞中表現(xiàn)得更為深邃。只有在對下列各句的仔細(xì)揣摸中,才有可能真正接近作者的用心。“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寫打扮,服飾與梳妝這樣入時,自然是與人的嬌美靈秀分不開的。“銀箏初試合琵琶”一句透露了詞中人物對藝術(shù)的精通,要是沒有秀美聰慧的心靈,這一點是萬萬辦不到的。此外,主人公看見天涯芳草,便有感于“流水韶華”,從而面對晚風(fēng)楊柳,又有“閑倚闌干無藉在”(即無聊賴)的凄楚,都些都說明她是一個通靈俊秀的美貌女子。
在情調(diào)的安排上,這首詞前半闋近乎秾艷,后半闋則較為淡遠(yuǎn),這都是由主題的'表達(dá)所決定的。在上半闋中,詞用“寶押”(押,鎮(zhèn)簾之物)、“繡簾”描寫豪華的居處,用“鶯燕誰家”寫優(yōu)雅的環(huán)境,用“銀箏初試合琵琶”寫高雅的精神生活,用“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寫精心的妝梳打扮。這樣,越是把主人公的生活描寫得榮耀富貴,便越突出了她心靈的唯一缺憾——愛人久旅不歸。因此,她戴花必“雙”,裁春衫一定要適時,這又都是她盼歸心理的反映。而求侶覓雙的鶯燕卻更叫她空添惆悵,那么“銀箏”“琵琶”上的曲子,當(dāng)然在訴說她的苦悶心思了。到了下半闋,作者有意改變了字面的色彩。在這里,“芳草天涯”是凄迷孤獨的,“晚風(fēng)楊柳綠交加”是淡寞晦暗的,“歸鴉”是寂寞的,而“流水韶華”的感嘆,“閑倚闌干”的情態(tài),“數(shù)盡歸鴉”的行為,又都是十分荒涼悲苦的。如果說,上半闋的艷麗是對主人公情緒的反襯的話,那么下半闋的暗淡,就正是主人公心理的真實寫照了。
【作者介紹】
李萊老,生卒年不詳。字周隱,號秋崖。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李秋崖萊老,與其兄篔房競爽,號龜溪二隱。”《彊村叢書》本《龜溪二隱詞》輯萊老詞十七首。
《浪淘沙》鑒賞6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及注釋
譯文九曲黃河從遙遠(yuǎn)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釋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⑷浪淘風(fēng)簸:黃河卷著泥沙,風(fēng)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
譯文
九曲黃河從遙遠(yuǎn)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
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⑷浪淘風(fēng)簸:黃河卷著泥沙,風(fēng)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⑸自天涯:來自天邊。李白有一首詩中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古人認(rèn)為黃河的源頭和天上的銀河相通
(6)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zhǔn)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創(chuàng)作背景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詔后還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觀》觸怒當(dāng)朝權(quán)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后歷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dá)了他的這種情感。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詔后還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觀》觸怒當(dāng)朝權(quán)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后歷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dá)了他的這種情感。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zé)o華的美。
賞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zé)o華的美。“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zé)o華的美。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shù)的抄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jīng)萬里,經(jīng)受了浪濤的沖洗和狂風(fēng)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
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yáng)它們沖風(fēng)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qiáng)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見黃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對寧靜生活的一種向往,而時間讓世事變得復(fù)雜,追逐靜已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精神渴求。九曲黃河沉積下來的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靜,它們深埋在河水轉(zhuǎn)彎處的山坳里,在浮華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們在追逐中不會迷失方向。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一闋《浪淘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滔滔黃河的來龍去脈和雄偉氣勢。其中,還詩情畫意地聯(lián)想到隨著層層波浪,去美麗傳說中的天仙佳侶之家做客。
《浪淘沙》鑒賞7
浪淘沙·其四
唐代:劉禹錫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鸚鵡洲頭波浪卷著泥沙,青樓上少婦凝望春光,直到夕陽西下。
銜泥的燕子都爭著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點也不想家。
注釋
鸚鵡洲:原在武昌一帶長江中。唐詩人崔顥《黃鶴樓》詩有"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
青樓:舊稱歌女、妓女所居之處為青樓。
狂夫:不合時俗、放浪形骸之人。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tuán)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xiàn)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后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分司東都的閑職。
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游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此后,他歷任集賢殿學(xué)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哲學(xué)成就——唯物主義傾向
劉禹錫的哲學(xué)思想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傾向。主要著作是《天論》三篇。在宇宙論方面,他的唯物主義思想比柳宗元更進(jìn)步。關(guān)于自然與人的關(guān)系,劉禹錫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觀點,具有積極的進(jìn)取精神。他認(rèn)為,人之所以產(chǎn)生唯心主義思想,是與社會現(xiàn)實有密切關(guān)系的。“法大行”的時候,社會上“是為公是,非為公非”,人們就不會產(chǎn)生禍福來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顛倒,人不能勝天,天命論就在人間得到了宣揚(yáng)的條件;“法小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不清,人們就會對天命將信將疑。劉禹錫用社會實踐解釋天命論產(chǎn)生的根源,是在認(rèn)識論方面的一個重大貢獻(xiàn)。這也是劉禹錫對有神論社會根源的看法。他認(rèn)為,在法大行的社會里,是為公是,非為公非,蹈道必賞,違善必罰,人們就會說,禍福決定于人的行為,與天沒有關(guān)系。在法大弛的社會里,是非顛倒過來,賞恒在佞,罰恒在直,人們對不合理的現(xiàn)象找不到解釋,就不得不把一切歸之于天。他又認(rèn)為,當(dāng)“理明”時,人們就不會講“天命”;當(dāng)“理昧”時,就不會不講天命。劉禹錫從法弛和理昧來解釋有神論產(chǎn)生的根源,可謂見解獨到,他指出神是人在一定條件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他在所寫的《天論》三篇中,力求把柳宗元與韓愈的論戰(zhàn)深入下去,進(jìn)一步探索天人關(guān)系問題。他認(rèn)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自然),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與人各有其自身的自然特點,“交相勝”,“還相用”。人雖不能干預(yù)自然界的職能和規(guī)律,但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浪淘沙》鑒賞8
古詩原文
今日北池游。漾漾輕舟。波光瀲滟柳條柔。如此春來春又去,白了人頭。
好妓好歌喉。不醉難休。勸君滿滿酌金甌。縱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fēng)流。
譯文翻譯
今日同朋友一起來到北潭游耍,水波蕩漾著小船。波光瀲滟,柳條輕柔。就這般,就這樣春來了又去了,人也白了兩鬢發(fā)。
朋友啊,看看那漂亮的歌妓聽聽她們美妙的歌喉,大家一起拿起酒杯吧,今天不醉不休。勸這位友人斟滿那一杯酒,即使在花間我們飲多了酒,但那是別樣的風(fēng)流。
注釋解釋
北池:或稱北潭、潭園。
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
金甌:金屬酒器。
病酒:沉醉,飲酒過量。
創(chuàng)作背景
慶歷五年(1045)三月,新政主將范仲淹和韓琦解職,慶歷新政失敗。詞人于當(dāng)年正月權(quán)知河北真定府,后又因為范、韓辯護(hù)于八月再貶滁州。此首乃春日游宴遣懷之作。當(dāng)作于河北真定府任上。
詩文賞析
詞上片前三句寫春日北池的'美好春光。蕩舟北池,小舟劃過,水波蕩漾,波光瀲滟,微風(fēng)吹過,柔柳搖曳多姿。如此美好春光反令主人公傷春傷懷。“如此”二句,感嘆春來春去,美好年華逝去,白了人頭。在這年華之嘆中,蘊(yùn)含著詞人的理想落空之悲。政治上的失意讓詞人即便是面對大好春光也難以釋懷。
下片寫宴飲,勸友人一醉方休。既然暢游不能夠讓心情好起來,那就痛飲吧,一沉醉換悲涼。所以在下片中,詞人勸友人面對美麗的歌女,聽著美妙的歌聲,且斟滿酒杯,舉杯暢飲,一醉方休。如此即便流連花間,因病成酒,也自是一種風(fēng)流。此時的詞人空有滿腔熱情理想,一心為國卻受壓抑排擠,因此,這看似豪邁放逸之詞中,實飽含著無數(shù)心酸和苦澀,讀起來沉重傷感。
《浪淘沙》鑒賞9
浪淘沙 九日會飲分得雁字①
趙 鼎②
霜露日凄涼。北雁南翔。驚風(fēng)吹起不成行。吊影蒼波何限恨,日暮天長。
為爾惜流光。還是重陽。故人何處艤③危檣。寄我相思千點淚,直過瀟湘。
[注] ①九日會飲分得雁字:指在重陽節(jié)宴飲時寫詩分到了“雁”的題目。 ②趙鼎(1085-1147):字元鎮(zhèn),南宋中興賢相。這首詞是作者南渡后所作。 ③艤:停船靠岸。
8.作者在上闋中是怎樣描寫“雁”的?請簡要賞析。(6分)
9.詞的下闋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8.【技巧鑒賞】(6分)
(1)直接描寫動作和神態(tài),寫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蒼波”的動作、形態(tài),形象而有韻味;(2)烘托手法,用“霜露”“驚風(fēng)”“日暮天長”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涼、零落;(3)擬人修辭,說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強(qiáng)了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
[6分。一點3分,答出兩點即可。給滿6分為止。意思對即可。]
9.【主旨把握】(5 分)
表達(dá)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對親友團(tuán)聚的思念,對國家殘破的痛惜。光陰逝去,佳節(jié)又至,故人不知在何處漂泊,請大雁給瓢泊在瀟湘的故人們帶去我無盡的思念。
[5分。分析2分,情感 3分。意思對即可。]
《浪淘沙》鑒賞10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一闋《浪淘沙》,生動形象地寫出滔滔黃河來龍去脈和雄偉氣勢。其中,還詩情畫意地聯(lián)想到隨著層層波浪,去美麗傳說中天仙佳侶之家做客。下面是浪淘沙劉禹錫鑒賞,歡迎參考閱讀!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
九曲黃河從遙遠(yuǎn)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黃沙。
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家里做客吧。
注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地方很多。
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⑷浪淘風(fēng)簸:黃河卷著泥沙,風(fēng)浪滾動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⑸自天涯:來自天邊。李白有一首詩中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古人認(rèn)為黃河源頭和天上銀河相通
(6)牽牛織女:銀河系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zhǔn)每年七月七日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牛郎。
賞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厭惡和對美好生活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他們心底對寧靜田園牧歌生活憧憬。這種浪漫理想,以豪邁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zé)o華美。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shù)抄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jīng)萬里,經(jīng)受浪濤沖洗和狂風(fēng)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
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萬里黃沙,贊揚(yáng)它們沖風(fēng)破浪,一往無前頑強(qiáng)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事物或人們。
《浪淘沙》鑒賞11
古詩原文
綠樹暗長亭,幾把離尊。陽關(guān)常恨不堪聞。何況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淚浥羅巾,各自消魂。一江離恨恰平分。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
譯文翻譯
長亭旁的綠樹已變得蒼黃,送別的筵席上幾次舉杯話別.常常害怕離別而不忍聽那《陽關(guān)曲》,更何況如今秋色蕭索身是遠(yuǎn)行人。
清淚沾濕了羅巾,人人都黯然傷神,一腔離恨就像不盡的江水一樣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橫江鐵鎖,在這煙水迷蒙的渡口截斷江流。
注釋解釋
丹陽:地名,在鎮(zhèn)江之南,舊屬鎮(zhèn)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儀《說郛》卷九七引釋惠凱《金山志》云:“客問:何為浮玉?答云:此出《仙經(jīng)》。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則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此山(金山)大江環(huán)繞,每風(fēng)濤四起,勢欲飛動,故南朝謂之浮玉山。”宋刻“浮玉”二字,今猶存焦山西側(cè)。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七《鎮(zhèn)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舊名浮玉。”“浮玉亭,需亭北。”“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長亭:古時于道旁每隔十里設(shè)長亭,故亦稱“十里長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為送別之處。
陽關(guān):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澠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近代曲辭》:“《渭城》一日《陽關(guān)》,王維之所作也。本健人使安西》詩,后遂被于歌……《渭城》、《陽關(guān)》之名,蓋因辭云。”
千尋橫鐵鎖:《晉書》卷四二《王浚傳》:“太康元年正月,浚發(fā)自成都,率巴東監(jiān)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jiān)盛紀(jì)。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王浚滅蜀后,繼而起兵伐吳。吳人憑借長江天險,于水中橫置鐵鎖、鐵錐,抗拒北軍,然晉師除錐熔鎖,終無阻礙,順流鼓棹,直搗三山。孫皓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銜璧牽羊,率百官投降晉師,東吳遂亡。
創(chuàng)作背景
陸游于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鎮(zhèn)江府,次年離開鎮(zhèn)江,餞行于鎮(zhèn)江府西之浮玉亭,詞當(dāng)作于是時。
詩文賞析
首二句回憶昔日送別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長江邊上的浮玉亭,是詞人經(jīng)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時節(jié),他曾多次到此送友遠(yuǎn)行。餞宴在綠樹繁茂、濃蔭蔽日的亭子里舉行。詞人不停地舉起酒杯,向摯友頻頻勸酒,殷殷話別,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緒不寧,為離別在即而不勝感傷。“陽關(guān)”句即描寫這種恨別之情。“陽關(guān)”為唐代詩人王維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的代稱,亦名《渭城曲》。此詩將人類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誼,寫得十分真摯感人,因此,它在當(dāng)時就被譜上樂曲,作為“送別曲”、“友誼歌”而廣為傳唱,世稱“陽關(guān)曲”或“陽關(guān)三疊”。詞人這里說“陽關(guān)常恨”,是因為別時與友唱陽關(guān),唱罷陽關(guān)別故人,而他經(jīng)常與友分別,故謂“常恨”;正因“常恨”,故再聽到陽關(guān)唱起,就“不堪聞”了。“不堪”,意為禁不起。詞的四五句寫詞人遠(yuǎn)行時的情景。陸游這次離開京口赴南昌任職,正是冷落清秋節(jié)。從前于春殘花盡時與人分別,對方是行人,自己已覺傷心;今日秋風(fēng)蕭瑟,草木搖落,自己是行人,將別故人而遠(yuǎn)去,其悲傷之情當(dāng)然要倍增于過去了。因此,此時此刻,詞人的離別之恨和遠(yuǎn)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顏面。
下片仍寫離情。餞宴將止,別離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別,互相慰藉,想到別后天各一方,音訊難達(dá),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淚下。“清淚”二句,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居人和游子之間真誠而又深厚的友誼。下面“一江離恨恰平分”一句,語頗雋永,意蘊(yùn)深邃。離愁別恨是十分抽象的東西,難以言狀。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雖然以江水之無窮喻愁情之不盡的不計其數(shù),但寫得耐人尋味的佳句卻殊鮮見。陸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謂離別的悲愁猶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給你(居人),一半給我(游子)。如此描寫,就把離恨的深重具體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離恨的輕重,體會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詞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別具。詞人幻想若能得千尋鐵鎖,把長江截斷、鎖住,使我不能遠(yuǎn)行,居人也可將我留住,這該有很好的事,但這是不可能的。這種幻想,表達(dá)了詞人希冀與友人長在一處永不分離的良愿,也反映了詞人與摯友不忍分別但又不得不別的痛苦。
這首小令,開篇回憶往昔我送友人,接著跌進(jìn)一層,狀繪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過幻想來寫不忍分離,把別意寫得纏綿悱惻,讀來頗有余味。
《浪淘沙》鑒賞12
《浪淘沙·好恨這風(fēng)兒》
宋代:石孝友
好恨這風(fēng)兒,催俺分離!船兒吹得去如飛,因甚眉兒吹不展?叵耐風(fēng)兒!
不是這船兒,載起相思?船兒若念我孤恓?載取人人篷底睡,感謝風(fēng)兒!
《浪淘沙·好恨這風(fēng)兒》譯文
好恨這風(fēng)啊,催促我們分離!既然你能把船兒吹得像張了翅膀一樣飛去,那你又為什么不把我的眉結(jié)吹散?你這可恨的風(fēng)啊!
若不是偌大一個船兒,自己這一腔相思怎能裝得下、載得起?船兒若真念我煩惱孤寂,何不把那個人兒也一起帶來與我共眠在一個船篷下呢?我會感謝你這風(fēng)!
《浪淘沙·好恨這風(fēng)兒》注釋
叵耐:本指“不可耐”之義,這里含有“可恨”之意。
孤恓(xī):寂寞凄涼;悲傷。
《浪淘沙·好恨這風(fēng)兒》賞析
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借“風(fēng)”與“船”這兩件事物鋪開。
上片主要寫“風(fēng)”,順而及“船”。劈頭兩句就是“無理而有情”的大白話:“好恨這風(fēng)兒,催俺分離!”其實,催他與戀人分別的并不真是風(fēng),然而他卻怪罪于風(fēng),這不過是他“怨歸去得疾”(《西廂記》崔鶯鶯長亭送別張生時的唱辭中語)的另一種表達(dá)方式。正如睡不著卻怪枕頭歪那樣,這種“正理歪說”的風(fēng)趣話中其實包含著難以言傳的離別之痛。以下三句便緊接“風(fēng)兒”而來,越加顯得波峭有趣:“船兒吹得去如飛,因甚眉兒吹不展?叵耐風(fēng)兒!”它所埋怨的仍是這個“該死”的'“風(fēng)兒”,不過語意更有所發(fā)展。意謂:既然你能把船兒吹得像張了翅膀一樣飛去,那你又為什么不把我的眉結(jié)吹散(側(cè)面交代作者的愁顏不展、雙眉打結(jié)),真是“可恨可惡”(“叵耐”本指“不可耐”之義,這里含有“可恨”之意)透頂!眉心打結(jié),本是詞人自己的心境使然。俗語云:“心病還須心藥醫(yī)”。詞人不言自己無法解脫離別的苦惱,卻恨起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風(fēng)兒”來,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怪語”和“奇想”,亦極言其“怨天尤人”的煩惱之深矣。人的感情,每到那種極深的境界時,往往便會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變態(tài)。石孝友的這些詞句,便故意地利用這種“變態(tài)心理”來表現(xiàn)自己被深濃的離愁所折磨扭曲了的心境,確實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下片則索性從船兒寫起。“不是這船兒,載起相思?”這是第一層意思。意謂:若不是偌大一個船兒,自己這一腔相思怎能裝得下、載得起?“相思”本無“重量”可言,這里便用形象化的方法把它夸張為巨石一般的東西。說只有船兒才能把它載起,則“相思”之“重”、之“巨”不言自明。在“感謝”船兒幫他載起相思之情之后,作者又“得寸進(jìn)尺”地向它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船兒若念我孤恓?載取人人篷底睡”。意謂:“救人須救徹”,你既然幫我載負(fù)了相思之情,那就索性把好事做到底吧!——因此,你若真念我孤寂煩惱得慌,何不把那個人兒(她)也一起帶來與我共眠在一個船篷下呢?但這件事兒光靠“船兒”還不行,那就又要轉(zhuǎn)而乞求“風(fēng)神”——請它刮起一陣怪風(fēng),把她從遠(yuǎn)處的岸邊飛載到這兒來吧。如是,則不勝“感謝”矣,故曰:“感謝風(fēng)兒”!
眾所周知,常見的文人詞在描寫離情別緒時,特別喜歡用“灞橋煙柳”、“長亭芳草”、“繡閣輕拋”、“浪萍難駐”之類的華麗詞藻。即如石孝友自己,也寫過“立馬垂楊官渡,一寸柔腸萬縷。回首碧云迷洞府,杜鵑啼日暮”(《謁金門》)之類的“雅詞”。然而此首《浪淘沙》卻一反文人詞常見的面貌,出之以通俗、風(fēng)趣、幽默、詼諧的風(fēng)格,卻又并不妨礙它抒情之“真”、之“深”,故而可稱是首別具“諧趣”和“俗味”的佳作。在讀慣了那些濃艷得發(fā)膩的離別詞后,讀一讀這首頗有民歌風(fēng)味的通俗詞,真有點像吃慣了魚腥蝦蟹之后嘗到山果野蔌那樣,很富有些新鮮的感覺。
全詞通過先是怨風(fēng)、責(zé)風(fēng),次是謝船、贊船,再是央船、求風(fēng),最后又謝風(fēng)、頌風(fēng),曲折而生動地展示了詞人在離別途中的復(fù)雜心境:先言乍別時“愁一箭風(fēng)快”(周邦彥《蘭陵王》)的痛楚,次言離途中“黛蛾長斂(這里則換了男性的雙眉而已),任是春風(fēng)吹不展”的愁悶,最后則突發(fā)奇想地寫他希冀與戀人風(fēng)雨同舟的渴望。這三層心思,前二層是前人早就寫過的,但石孝友又加以寫法上的變化,而第三層則可謂是他的“創(chuàng)造”。這種大膽而奇特的幻想,恐怕與他接受民間詞的影響有關(guān)。比如敦煌詞中就有很多奇特的想象,如“枕前發(fā)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又如“夜久更闌風(fēng)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fù)心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浪淘沙·好恨這風(fēng)兒》作者介紹
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jìn)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全宋詞》據(jù)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浪淘沙》鑒賞13
原文
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至今草木憶英雄。唱著虞兮當(dāng)日曲,便舞春風(fēng)。
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譯文
1、虞美人草:《夢溪筆談》:“高郵桑景舒性知音,舊傳有虞美人草,聞人作虞美人曲則枝葉皆動,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3、玉帳:軍帳之美稱。
4、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指項羽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5、唱著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6、兒女句: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淚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跡,人謂之斑竹。張泌《臨江仙》:“翠竹暗留珠淚怨,閑調(diào)寶瑟波中。”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8、舜蓋二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浪淘沙》鑒賞14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
宋朝:歐陽修
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絳紗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處遠(yuǎn),不近長安。
往事憶開元,妃子偏憐。一從魂散馬嵬關(guān),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翻譯/譯文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譯文
五嶺地區(qū)麥?zhǔn)毡M,荔枝初熟穿丹衣。絳紫紗皺里,裝一水晶丸。可惜,老天讓它生的遠(yuǎn),不靠近長安。
回憶天寶時往事,貴妃特別愛荔枝。一旦香消馬崽驛,依舊紅塵新豐道,不見驛使送荔枝,滿眼所見,郁郁蔥蔥一驪山。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注釋
①五嶺句:五嶺,位于湖南與廣州交界處的大余嶺、越城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麥秋,指麥子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歷四月。《禮記·月令》:“孟夏麥秋至。”陳浩注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時雖夏,于賣則秋,故云秋麥。”秋,此處指谷物成熟。
②丹:變紅。
③絳紗二句:絳(jiàng)紗,紅紗,此指荔枝紅色外殼。水晶丸,指荔枝果肉瑩白如水晶。
④開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號。
⑤妃子:唐明皇的愛妃楊玉環(huán)。
⑥魂散馬嵬關(guān):唐明皇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造反,第二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唐明皇奔蜀,行至馬嵬(wéi),軍隊不行,逼唐明皇刺死楊貴妃。馬嵬關(guān):即馬嵬坡,在今陜西興平西。
⑦只有句:化用杜牧《華清宮》詩意:“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意為楊貴妃死后,再也不見驛使快馬送荔枝。
⑧驪山:在陜西臨潼,唐時為避暑勝地,唐明皇于此地造華清池,常與楊貴妃休憩于此。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詞,作者詞中從楊貴妃喜食鮮荔枝,玄宗命人從嶺南、西蜀馳驛進(jìn)獻(xiàn)一事發(fā)抒感慨,歌詠唐天寶年間玄宗荒淫、楊妃專寵的史事,給世人以深刻的戒鑒和啟迪。
本篇集中筆墨,單就楊妃喜食鮮荔枝,玄宗命人從嶺南、西蜀馳驛進(jìn)獻(xiàn)一事發(fā)抒感慨。開頭三句從五嶺荔枝成熟寫起。首句點明產(chǎn)地產(chǎn)時,次句點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繪荔枝的外形內(nèi)質(zhì),次第井然。荔枝成熟時,果皮呈紫絳色,多皺,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狀,這里用“絳紗囊里水晶丸”來比況,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引發(fā)人們對它的`色、形、味的聯(lián)想而有滿口生津之感。
接下來兩句,承首句“五嶺”,專從產(chǎn)地之遙遠(yuǎn)托諷致慨。“可惜天教生處遠(yuǎn),不近長安。”似故意模擬玄宗惋惜遺憾的心理與口吻,又似作者意味深長的諷刺,筆意非常靈動巧妙。從玄宗方面說,是惋惜荔枝生長遠(yuǎn)離長安的嶺南,不能頃刻間得到,以供楊妃之需;從作者方面說,則又隱然含有天不從人愿,偏與玄宗、楊妃作對的揶揄嘲諷,而言外又自含對玄宗專寵楊妃、為她羅致一切珍奇的行為的批判。
過片“往事憶開元”句一筆兜轉(zhuǎn),點醒上片。說“開元”而不說“天寶”,純粹出于音律上的考慮。“妃子偏憐”及以下“驛使”本《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這里的“偏”與上片的“天教”正形成意味深長的對照。
結(jié)尾三句“一從魂散馬嵬關(guān),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魂散馬嵬關(guān)”,指玄宗奔蜀途中,隨行護(hù)衛(wèi)將士要求殺死楊妃,玄宗不得已命高力士將其縊死于馬嵬驛事。“紅塵”用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意。驛使,指馳送荔枝的驛站官差。這三句既巧妙地補(bǔ)敘了當(dāng)年馳驛傳送荔枝的勞民之舉,交待了楊妃縊死馬嵬的悲劇結(jié)局,而且收歸現(xiàn)境,抒發(fā)了當(dāng)前所見所感:熱鬧的新豐道上,被過往行人車馬揚(yáng)起的紅塵依然如故,但馳送荔枝的驛使卻再也見不到了。詞人對淫侈享樂、亂政誤國的歷史教訓(xùn)并不直接說出,只用“有”、“無”的開合相應(yīng)與“滿眼驪山”的景象隱隱透露,顯得特別雋永耐味。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且在政治上負(fù)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革新運(yùn)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歐陽修在變革文風(fēng)的同時,也對詩風(fēng)詞風(fēng)進(jìn)行了革新。在史學(xué)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浪淘沙》鑒賞15
此詞表達(dá)了作者對久別戀人的懷念之情。詞的上片回憶當(dāng)初離別時的情景,中片把別后思念之情集中一個夜晚作充分的描述,下片當(dāng)下的怨、恨之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詞吧。
●浪淘沙慢
周邦彥
曉陰重,霜調(diào)岸草,霧隱城堞。
南陌脂車待發(fā),東門帳飲乍闋。
正拂面垂楊堪攬結(jié)。
掩紅淚、玉手親折。
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jīng)時信音絕。
情切。
望中地遠(yuǎn)天闊。
向露冷風(fēng)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
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
翠樽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huán)解,舊香頓歇。
怨歌永、瓊壺敲盡缺。
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馀滿地梨花雪。
周邦彥詞作鑒賞
全詞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表現(xiàn)出離別、思念、追悔、期望、怨恨、空茫這幾個人物思緒發(fā)展的階段。整首詞層層鋪陳,多層次、多角度描寫,把離人的離情、思情、愁情、恨情寫得真摯而深切。
上片回憶當(dāng)初離別時的情景,其時秋季,故有霜調(diào)岸草、漢浦離鴻等典型的秋景意象。曉陰重三字,分量顯得很沉重,離別清晨,其時漠漠窮陰,籠罩天地,造成了抑郁的氣氛。岸草經(jīng)霜枯萎,城堞被霧遮障。這些描寫,把行者和送者那低沉悵惘的心情烘托了出來。以下幾句敘離別之事。南陌、東門,只是泛說。脂車,車軸涂上了油脂,以示準(zhǔn)備遠(yuǎn)行。帳飲,是臨別的飲宴;乍闋,是剛剛結(jié)束的意思。帳飲乍闋指行人即將上路,馬上就要分手的時刻。正拂面垂楊堪攬結(jié)。掩紅淚、玉手親折。寫到折柳送行人。折柳送別,是我國的古老風(fēng)習(xí),也是詩詞里常用的典故,柳與留諧音。
送行者希望行人能夠留下來,于是就攀折路旁的柳枝以表示這種心愿。周邦彥這首詞寫折柳送別,并非單純地搬用詞藻典故,而是采用舊有的材料重新加以鋪排描述。秋季,楊柳凋落較晚,其枝條仍堪攬結(jié)攀折。紅淚、玉手,并不完全是裝飾性的詞藻。紅淚,猶言血淚,這是用王嘉《拾遺記》所載薛靈蕓的典故,以言其悲傷之深切;玉手,除言其白皙柔美之外,亦喻純潔的心靈。這幾句生動的描寫,使人物的心情、神態(tài)活現(xiàn)于紙上。漢浦離鴻,喻指以前離去的行人, 去何許,猶言去何方,言其遠(yuǎn):經(jīng)時信音絕,言其出行日久,且沓無信息,接下來作者進(jìn)一步把別后思念之情集中一個夜晚,作充分的描述,其時亦秋季,故有露冷風(fēng)清、西樓殘月等句。情切二字,直呼心聲,它的分量很重。登高眺望,唯見地遠(yuǎn)天闊,所念之人沓遠(yuǎn)難尋。通過這種意念高度集中的情況,說明了對行人思念之情的深切與專注。向露冷風(fēng)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寫到夜深人靜時分獨自悲傷的涕泣,很是凄婉動人。銅壺滴漏很象人的流淚,用作比喻很貼切。
至此感情只能通過意象來表述,故而只須點出露冷風(fēng)清、耿耿寒漏的客觀環(huán)境就能表現(xiàn),萬語千言也訴說不清的離愁別恨。以下幾句,都是由此順流而下的補(bǔ)充文字。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這兩名表述了一種特定的心理感受,由于深諳離別以后的痛苦,從而導(dǎo)引出了一種悔恨的念頭,覺得當(dāng)初的離別太輕易了,悔不該輕率地分手。翠樽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幾句,則全用比喻聯(lián)想,表示能夠等待到行人歸來的一種信念。意思大體是杯中酒未空,待歸來重酌;斷云仍空中飄蕩,讓它纏帶住西天的殘月不要落下,我好舉目相對,寄托相思。
下片一開始就連續(xù)列舉了五種遭到破壞的'美好事物:羅帶光銷,絲織的衣帶失去了光澤:紋衾疊,花色美麗的被子弄得折皺了:連環(huán)解,本來連為一體的玉連環(huán)被分解開了:舊香頓歇,用晉人韓壽的典故,意謂情人所贈的香已經(jīng)失去了芬芳。
怨歌永、瓊壺敲盡缺,用王敦的典故哀怨的歌子唱得時間太長,隨著拍子敲打唾壺,把壺都敲得殘缺了。王敦常于酒后,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詩句,即以所持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見《世說新語(豪爽)。這五個比喻,訴說了離別之苦對人的無情折磨,表示了怨恨的深重。
這種連珠炮式的寫法,實為詞的罕見。接著,作者把思緒歸結(jié)起來。發(fā)出了恨春去、不與人期的怨言。不與人期,意即不與人預(yù)先知會,于是轉(zhuǎn)而恨春,表達(dá)了一種癡頑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結(jié)句弄夜色,空馀滿地梨花雪,用具體的梨花落滿地以象征春去。梨花色白,故可與雪互喻。弄夜色者,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詩之積李兮縞夜(李花亦白色。縞夜,使黑夜生白)。楊萬里《讀退之李花詩》有句云遠(yuǎn)白霄明雪色奇,可為周詞注腳。此兩句恨春去匆匆,只留下滿地梨花如雪,極寫怨恨之情,這里將人情移至春夜落花,是移情手法的妙用。
陳延焯評價此詞說:蓄勢后,驟雨飄風(fēng),不可遏抑。歌至曲終,覺萬匯哀嗚,天地變色,老杜所謂‘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也。這一評價,可謂精當(dāng)。全詞既照顧到詞的整體結(jié)構(gòu),又注意到局部的靈活自如,充分顯示出詞人駕馭長調(diào)、結(jié)構(gòu)長篇的藝術(shù)才華。詞之結(jié)尾尤以景語隱括,給人以美的遐思。
【《浪淘沙》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浪淘沙的鑒賞03-08
《浪淘沙》鑒賞03-17
《浪淘沙》李萊老詞作鑒賞03-07
浪淘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自敘》鑒賞03-09
《蟋蟀》鑒賞03-14
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原文賞析12-18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原文及賞析12-17
《妾薄命》鑒賞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