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2-27 10:42:43 好文 我要投稿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錦集15篇)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1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

  譯文

  誰在海天之間放了一輪皎潔的圓月,匆匆一瞥就不禁令人惆悵起來。不要再說什么離愁別緒,每個夜晚總是涕淚飄零。

  只有去到另外一個世界才能重逢,可今生又到哪里去相遇呢?這無奈的今生今世,剛剛因觸景而傷了情,就又在愁懷中想起了你。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

  冰輪:月亮。

  值:每到,正值。

  涼宵:景色美好的夜晚。

  碧落:道教語。指青天、天空。

  可奈:怎奈。李煜《采桑子》:“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賞析

  此詞為悼亡之作。納蘭妻盧氏病逝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這首詞應作于盧氏亡后數年,和《琵琶仙·中秋》可能是同時之作。納蘭愛妻盧氏的去世,在納蘭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納蘭性德因思念自己的妻子盧氏而寫下了這首詞。

  創作背景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鄙掀岸湟螂x情而責怪月亮:是誰讓天字中的月兒變得那么皎潔明亮。難道他沒有看到我的離情惆悵嗎,詞人惱月照人,又增“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這種借月以表達懷念之情的作法與蘇東坡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朱淑真的“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庇挟惽ぶ。“莫說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接下二句,寫這種離情已不堪提起,每到涼夜,總耍使人傷心落淚。只是反反復復地說離情,而不說明是怎樣的離情。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直至下片的“碧落重相見”,才知道先前所說之離情,并非一般之生離,而是凄然斷腸的死別。自居易《長恨歌》詩里有“上窮碧落下黃泉,麗處茫茫皆不見”之語,是說貴妃死后,明皇命方士通天徹地去尋。容若作此語。說明愛人亡故。然而就算碧落重逢。也正如李商隱《馬嵬》詩中所說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即使能夠重見,已不是今生的事了。至于今生呢,偏偏在憂愁之時總會想你!皠傋鞒顣r又憶卿”。語簡情深,哀婉之處動人心魄。愁上澆愁,苦上加苦。容若心思之凄惋低徊,由此亦可見一斑。既然無力逃脫記憶的深淵,他也只能尋求一些希冀,今生最想實現的'事情,不過是再見一面,再走一遭,卻已是天上人間。納蘭明白,只應碧落,才有重見的可能,可今生,又如何去到那里啊。她依然消失人世,他只能遙望不舍。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2

  原文: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后清香繚繞,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游船駛進了荷花叢的深處,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著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里,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注釋

  ⑴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

 、拼保汗糯囊环N旗子。

 、巧w: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

  賞析:

  作者:清泉石濤

  這首詩描寫了夏季西湖荷花盛開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寄情山水的閑適心情。上片,把荷花,荷葉比作紅幢、綠蓋的儀仗,隨著自己前呼后擁,寫出了荷塘荷花開放的旺盛姿態。下片,寫暢游荷塘,飲酒聽曲,已完全沉醉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游覽荷塘,官場上的`上的失意和煩悶,都被這荷香、微雨所沖散,帶回的是一顆超塵脫俗的心境。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3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氐骄邮遥鸫昂煟却嘧拥膩砼R,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譯注參考:

  1、 陸林編注.宋詞.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1-42頁

  2、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231頁

  3、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187-188頁

  4、 劉長賀.宋代詩詞典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年:508

  譯文及注釋

  譯文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 顯示全部

  賞析

  這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寫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暮春景,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而詞人的安閑自適,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別是上下兩片,純用白描,卻頗耐尋...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本詞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來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悅而作《采桑子》十首。... 顯示全部

  賞析二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后俯視湖水,只見白云朵朵,飄于船下。船在移動,云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翱账熙r”一句,本于謝靈運《登江中... 顯示全部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4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

  翻譯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注釋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銹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制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稱硯臺。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秘戀之情的詞作。

  上片寫一對戀人偷偷在竹林中幽會的情狀。首句點出幽會地點,次句寫二人相見后,心潮澎湃,相對垂淚。三四兩句寫幽會時難忘之事:戀人頭上的鳳翹碰到了青竹,發出動聽的聲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卻。

  下片寫兩人分別后,主人公獨自一人時的情狀。首二句寫主人公欲以筆墨寄托情懷,結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鸚鵡向戀人傳情達意,一舉一動,癡情流露,真情可感。

  這首詞寫的是一段深隱的戀情,用苔蘚遍布的竹子和晶瑩難以消除的淚水來打開全詞,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傮w來說,這首詞的寫作風格清新淡雅,雖然不能算是納蘭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將相思之苦刻畫得淋漓盡致,也算是一首別致的小詞。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詞或以為寫隱秘的戀情,或以為悼亡,或以為詠物。端詳詞意,當以后者為是。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5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

  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簫。

  譯文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銹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制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稱硯臺。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賞析:

  這首詞是寫一段深隱的戀情的。上片說與那可愛的人偷偷幽會的情景。下片說他們本應該成為相伴相守的伴侶,但卻分離了。結二句用偷教鸚鵡學舌的癡情之舉,表達了對她的刻骨相思。詞很含蓄,很婉曲,但真情灼人,動人心魄。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6

  采桑子·非關癖愛輕模樣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古詩簡介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該詞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無依般,體現了詞人心中的清高孤傲無人同與的悲涼之感。

  詞中詞人拋開了詠雪的成規,把雪花當作跟牡丹一樣的“花兒”來歌詠,營造一種新奇的錯位,表現了詞人天馬行空、自由揮灑而獨出機杼的高超才調。

  翻譯/譯文

  我并不是偏愛雪花輕舞飛揚的姿態,也不是因為它越寒冷越美麗。而是因它有人間富貴之花不可比擬的高潔之姿。

  謝道韞故去之后還有誰真的了解它、憐惜它,它在天涯飄蕩,看盡冷月,聽遍胡笳,感受到的是西風遍吹黃沙的悲涼。

  注釋

 、俨缮W樱涸~牌名,詞名由樂府相和歌辭《采桑曲》(陌上桑)變來,它本是大曲的“摘遍”。又名“丑奴兒”、“丑奴兒令”、“羅敷艷歌”、“羅敷媚”。雙調,上下片各四句,押三平韻,各二十二字,共四十四字,用中呂宮。

 、隈保╬ǐ)愛:癖好,特別喜愛。輕模樣:雪花輕輕飛揚的樣子。孫道絢《清平樂·雪》:“悠悠揚揚,做盡輕模樣。”此謂對于雪花的偏愛。

 、鄹浚罕扔魇挛锏母、根由。

  ④富貴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類的花。周敦頤《愛蓮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标懹巍读舴と胀跤X民檢詳日攜酒來飲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詩:“何妨海內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

  ⑤謝娘:晉王凝之妻謝道韞有文才,后人因稱才女為“謝娘”。謝道韞曾詠過雪花!妒勒f新語·言語》載:謝安見雪因風而起,問子侄輩何物可比,有答以“撒鹽空中差可擬”者,謝道韞則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薇眨╦i。罕瘺龅捏章。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咤#荷衬,此指塞外之地。

  創作背景

  詞人從康熙十七年(1678)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每年有很多時間隨康熙出巡或奉使在外,這首詞便是詞人陪同康熙出巡塞外時所作?滴跏吣辏1678)十月,詞人扈從北巡塞上之時,驚訝于塞上的雪很凜冽,有著不用于中原的氣勢,便有感而發,寫下該詞。

  賞析/鑒賞

  這首《采桑子》原有小題:“塞上詠雪花”,是納蘭容若(納蘭性德)在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路途當中寫成的。和他的京華詞作、江南詞作不同,納蘭容若(納蘭性德)的塞外作品自有一番別種風情,正是一方水土造就了一類詞風。

  從標題來看,“塞上詠雪花”,按照傳統的分類,這是一篇“詠物”的令詞,但納蘭容若(納蘭性德)的獨特之處在于:他打亂了傳統詠物詩詞的一個內部分野,造出了一種“錯位”的手法!獋鹘y詠物的詩詞里,詠雪早有名篇,譬如祖詠《望終南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再如韓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詠花的名篇也有很多,比如薛濤的《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直阃讔{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這些詠物名篇之中一般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祖詠《望終南余雪》那樣的寫生圖,但見物態而不見我心,一類是薛濤《牡丹》那樣的比興式的借題發揮體,由物而及我,明言是物而實言是我。從這層意義上說,納蘭容若(納蘭性德)的這首詠雪小令即屬于后者。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前人有詠雪、有詠花,納蘭容若(納蘭性德)詠的卻是“雪花”——他完全拋開了詠雪的成規,把雪花當作和牡丹、菊花一樣的“花兒”來作歌詠,以詠花的傳統來詠雪,給讀者的審美觀感造成了一種新奇的錯位,這正是納蘭容若(納蘭性德)才調高絕而天馬行空、自由揮灑而獨出機杼的一例。

  “非關癖愛輕模樣”,這一句化自孫道絢的詠雪詞“悠悠飏飏,做盡輕模樣”。“輕模樣”這個詞,略顯輕浮、輕薄之氣,似是在說:這種輕浮的模樣不是一個君子所應該喜歡的。是呀,雪花無根,輕輕薄薄,一個勁兒地亂飄而沒有一點點穩重的樣子,哪像牡丹的穩重,哪像梅花的孤高,簡直就是一種再輕浮不過的花兒了么!——看,如果是以詠雪的角度來詠雪,自然不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一旦把雪花也當作是群芳之一種,以花兒的標準來評判它、衡量它,就會發現它竟然如此的不合格!這就是錯位手法在憑空地制造矛盾,制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矛盾,然后,再以一種新奇的手法來解決這個矛盾。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納蘭容若(納蘭性德)像是在用一副自我辯解的口氣:我也知道雪花是一種輕浮的花兒,而我也并不是一個特別喜歡這種輕浮之美的人,我之所以喜歡雪花,只是因為它在群芳盡絕的寒冷地帶里如此驚人地顯示了它那與眾不同的美。它的美是孤獨的.,只屬于“冷處”,在其他地方全然不見,而相反地,在它自己的寒冷世界里也一樣看不見其他的花兒。

  那么,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孤獨、這樣的與群芳難以和諧共處呢?不為別的,只因為它“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這一句是全詞當中的點睛之筆,表面上在解答上一句里留下來的關于雪花的疑問,實則卻是納蘭容若(納蘭性德)的自況:雪花的根芽不是來自泥土,而是來自天外,它和我一樣,不屬于這個絢爛富貴的金粉世界,它雖然美麗,但絕不會與牡丹、芍藥為伍。這里,便呈現出了全詞當中的第二次錯位:如果雪花沒有生在寒冷孤絕的天外,而是生在人見人羨的牡丹和芍藥們的富貴世界里,這對它而言算得上一種幸福嗎?而我,一個本屬于山水林泉的詩人詞客,生長在富貴之家、奔波于儀鑾之側,這種人見人羨的生活對我而言算得上一種幸福嗎?——這便是本性與環境的錯位,就如同林妹妹嫁給了薛蟠,就如同妙玉被方丈指派去給寺廟里“請”佛像的游人們開光收費。(小注:就如同讓好熊哥哥模仿安意如的風格去講解納蘭詞。^_^)

  這種天性與環境的錯位便造成了這樣一種感受:生活是一場早經注定的悲劇,是以一己之力極難擺脫的悲劇,而生活又不得不在這個錯位的悲劇中繼續下去。這便是一種凄涼到骨的無奈,明知生活在別處,腳力卻走不到那里,就算你僅僅是講給人聽,也沒人信你。

  “謝娘別后誰能惜”,“謝娘”前文已經講過,一般是對心愛女子的代稱,但這里的謝娘卻實有所指,就是前文也已經介紹過的那位晉代才女謝道韞。當初,謝道韞比擬雪花,以一句“柳絮因風起”得享大名,可謂是雪花的紅顏知己,而如今,謝才女早已紅粉成灰,你這生長于孤獨、生長于天外的雪花還能夠尋找到第二位知己嗎?

  讀到這里,我們才明白納蘭容若(納蘭性德)這“謝娘”一詞看似實指,其實一語雙關,它并沒有舍棄這個美麗詞匯里“對心愛女子的代稱”的意象。這個謝娘到底是誰呢?一定就是納蘭容若(納蘭性德)的發妻盧氏。他們在一起僅僅生活了三年,三年的知心的快樂換來了一生的悼亡與思念。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在謝道韞之后,沒有人再對雪花報以真切的憐惜了,雪花孤零零地在天涯飄泊,和人間的世界交集和不融合;在盧氏之后,又還有哪位紅粉、哪雙紅袖,對納蘭容若(納蘭性德)報以同樣的相知呢?只任納蘭容若(納蘭性德)孤零零地在富貴的人間飄泊不息,和囂囂攘攘的人群交集而不融合。他雖然生活在他的社會里,對于他的社會,他卻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旁觀者。錦衣玉食的生活是那么穩固、那么牢靠,但對納蘭容若(納蘭性德)而言,這卻不是穩固,而是飄泊,不是家鄉,而是天涯。

  “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和雪花做伴的,有寒月,有悲笳,有張狂的西風,有大漠的流沙。這一切蒼涼的符號密集地堆積出了一個蒼涼的意境,之后,戛然而止。

  戛然而止的背后到底是些什么呢?雪花可在思念著千年之前的那位謝娘,納蘭容若(納蘭性德)可在思念著三生三世之前的那另一位謝娘?雪花可曾在北方的極寒之地找到自己的天堂?納蘭容若(納蘭性德)可曾在注定的那個金粉世家里沖到自己的漁村蟹舍?

  在真正的那片北方的極寒之地,多年之后,阿赫瑪托娃也寫過一首詠雪的名篇,她悠揚的哀歌彌漫在雪花的飛舞之中,在某一段已經被雪花遮蓋而看不清方向的道路上,“在某個不可考的遠古的世紀,我和你曾在這路上并肩而行!薄悖仁悄悖彩俏;既是相知于我的你,也是天性中的那個我。我雖然刻骨地絕望于在今生今世里與今生今世的疏離,卻不妨幻想在某一個不可考的遠古的世紀,我,和我天性中那個真正的我在一條真正的屬于自己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7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譯文

  百花凋零之后西湖的景致依然很美,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飛揚的柳絮好似細雨迷蒙。垂落的楊柳縱橫交雜,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

  笙簫歌聲漸漸消歇,游人也已盡興散去,才開始覺春日空寂;氐骄邮遥却嘧拥膩砼R,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放下簾櫳。

  注釋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

  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賞析

  這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寫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暮春景,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而詞人的安閑自適,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別是上下兩片,純用白描,卻頗耐尋味。

  這首詞是歐陽修晚年居住的潁州西湖的暮春景象,從而表現了作者異常的、幽微的心理狀態。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边@首詞上闋是說,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麗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飄舞,柳枝在和風中隨風飄蕩,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西湖花時過后,殘紅狼籍,常人對此,當是無限惋惜,而作者卻贊賞說“好”,確是異乎尋常的。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湖上一片實景,籠罩在這篇實景上的是寂寞空虛的氣氛。落紅零亂滿地,楊花漫空飛舞,使人感覺春事已了!按沽@干盡日風”與上二句相聯系,寫出了欄畔翠柳柔條斜拂于春風中的姿態;單是這風中垂柳的姿態,本來是夠生動優美的,然而著以“盡日”二字,聯系白居易《楊柳枝》“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來體會,整幅畫面上一切悄然,只有柳條竟日在風中飄動,其境地之寂靜可以想見。在詞的上闋里所接觸到的,只是物象,沒有出現任何人的活動。眼前的是自然界,顯得多么令人意興索然。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毕麻犌皟删涫钦f,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笙歌散盡”,虛寫出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后,始覺春空”,點明從上面三句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的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詞,這兩句是從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繁華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得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即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可解釋認為“狼籍殘紅”三句所寫景象的“好”之所在。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蹦﹥删涫钦f,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直到雙燕從蒙蒙的細雨中歸來,才放下了簾子。

  最后兩句,寫室內景,從而使人揣想,前面所寫的一切,都是詞人在室外憑欄時的觀感。末兩句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著意寫燕子的'活動,反襯出室內一片清寂氣氛。“細雨”字還反顧到上闋的室外景。落花飛絮,著雨更顯得春事闌珊。這首詞從室外景色的空虛寫到室內氣氛的清寂,通首體現出詞人生活中的一種靜觀自適的情調。

  這首詞是歐陽修潁州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諸詞抒寫作者以閑退之身恣意游賞的怡悅之情,呈現的景物都具有積極的美的性質,如“芳草長堤”、“百卉爭妍”“空水澄鮮”等等。獨此首賞會的是“狼籍殘紅”。整組詞描寫的時節景物為從深春到荷花開時,“狼籍殘紅”自然是這段過程中應有的一環。如果說諸詞表現了詞人作為閑人對各種景物的歡然會意,本詞卻不自覺的透露出來他此時的別樣情緒。作者這時是以太子少師致仕而卜居潁州的。他生平經歷過不少政治風浪,晚年又值王安石厲行新法,而不可與爭,于是以退閑之身放懷世外,這組詞總的是體現了他這種無所牽系的閑適心情。但人情往往也有這樣的矛盾,解除世事的紛擾固然覺得輕快,而脫去世務又感到空虛。本詞“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卻是極其微妙的反映出這種矛盾的心情。結尾“垂下簾櫳”兩句,乃極靜的境界中著以動象,覺余情裊裊,表現出對春的流連眷戀意識,不免微露悵惘的情緒。

  創作背景

  本詞作于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來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悅而作《采桑子》十首。本詞即是其中之一。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8

  采桑子 塞上詠雪花

  〔清〕納蘭性德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1.既然詞人認為雪花是輕浮的,為什么還去歌詠它?請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

  2.詞的`最后一句寫“寒月”“西風”之景,有什么作用?

  難點提示 對第一題的解答,一定要結合詞人的性格和詞中體現的詞人的情感來考慮。他借詠雪花而詠懷,抒發了不慕人世間榮華富貴,厭棄仕宦生涯的心情。這種逆反心理是納蘭性德突出的性格特征。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9

  時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長恨離亭

  滴淚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

  淡月朧明

  好夢頻驚

  何處高樓雁一聲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臺、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朵较场分小盁o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注釋

 、匐x亭:古代送別之所。

  賞析:

  韶華易逝,流光催人,轉眼春去秋來。西風落葉,高樓雁聲,益增人離愁別恨。這首詞意境優美,柔麗而富詩意,且蘊含著一種凄婉的情緒。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雖在凄傷中,卻無絲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溫厚處。這種作風,歐陽修、秦觀及晏幾道,都很受他的'影響。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清代 陶元藻

  浮家不畏風兼浪,才罷炊煙,又裊茶煙,閑對沙鷗枕手眠。

  晚來人靜禽魚聚,月上江邊,纜系巖邊,山影松聲共一船。

  譯文

  江上風急浪涌仍不懼巋然不動,剛剛吃完飯又接著烹茶慢飲,臥躺舟中讓思緒與沙鷗一同翱游冥冥長空,枕手緩緩入夢。

  黑暗降臨,寂靜無聲,水中小雨群群聚集嬉戲。天上的明月高懸,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巖石邊,與這寧靜的夜晚融為一體。

  注釋

  桐廬:浙江桐廬,地處富春江畔。

  賞析

  浙江桐廬,地處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風景如畫,歷代騷人墨客詠嘆不絕,南朝梁吳均就曾在《與朱元思書》中寫他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從流飄蕩”所見之奇山異水,贊為“天下獨絕”。本詞作者也是泛舟于這段行程,其所見當與吳均略同。然而他對富春江上的綺麗風光似乎視而未見,沒有著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繪,即景抒情,而是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尋常事物構成意境,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詩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詞的上片寫行舟江上!案〖也晃凤L兼浪”,交代此次江上行舟的境與情——雖風急浪涌,然而“不畏”,以此境此情統攝上片。惟其“不畏”,故有“才罷炊煙,又裊茶煙”的雅興。“才罷”、“又裊”是說用餐、品茗緊相承續,這頗富雅趣的生活細節,十分傳神的表現了作者從容之態、閑雅之情,而舟中不絕如縷的炊煙和茶煙,又似是作者怡然自樂的心緒的外化,情趣盎然!伴e對沙鷗枕手眠”,進一層繪出作者行舟中的恬然豁達之狀。所謂“閑對沙鷗”,即寄“閑情”于沙鷗,讓“閑情”與沙鷗一同翱游冥冥長空,又在沙鷗翱翔中玩味自己的“閑情”,作者在情與物的回環往復的`交流中,化我為物,化物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忘情之境。然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風兼浪”中,在風流中見“閑情”,益見其情之“閑”了。

  晉人陶淵明在《飲酒》詩中曾抒寫過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北驹~作者于此抒寫的“閑情”,其實就是身在風浪中,心遠風浪外的情懷,與陶淵明的感受應是相通的。

  下片寫泊舟江邊,“晚來人靜禽魚聚”點出泊舟的時間和情境,總領下片!霸律稀背小巴韥怼保袄|系”承“人靜”。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邊的山巖,巖邊的小舟和諧地共存于寧靜的夜晚,這真是一幅層次井然的立體畫,一支誘人遐想的小夜曲,在“風兼浪”尚且陶醉,“閑情”的作者,此時自然會融化于這靜謐的畫圖和柔美的樂曲中,而與“山影松聲共一船”了。進入此種境界便是“于相而離相”、“于念而無念”,是非榮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煙消散了,從而獲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吳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異水之中,曾不自禁地發出“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本詞作者在這首小令里寫風流中的閑情和靜境中的解脫,無“望峰窺谷”之舉,卻有“息心忘反”之念,而在“山影松聲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息心忘反”了,所以作者對精神的自由,和諧的追求,有似于吳均,亦有勝于吳均。這種情趣和傾向與封建時代求名干祿,紛紛攘攘的社會現實是對立的,大有“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之意。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11

  彤霞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古詩簡介

  這首《采桑子》,上片寫仙境,下片寫人間。天上人間,凡人仙女,音書隔絕,唯有心期。

  賞析/鑒賞

  首一句“彤霞久絕飛瓊字”,便點出仙家況味。道家傳說,仙人居住的地方有彤霞環繞,于是彤霞便作了仙家天府的代稱。飛瓊是一位名叫許飛瓊的仙女,住在瑤臺,作西王母的侍女。據說瑤臺住著仙女三百多人,許飛瓊只是其中之一,她在某個人神相通的夢境中不小心向凡間泄漏了自己的名字,為此而懊惱不已——按照古代的傳統,女孩家的名字是絕對不可以輕易示人的。最后“飛瓊字”的“字”是指書信,這一來,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在說:很久很久沒有收到仙女許飛瓊從仙家天府寄來的書信了。

  那么,既無書信可通,不知道仙女現在正在哪里呢?她為什么還不寄信給我呢?她到底心里在想著什么呢?——疊唱“人在誰邊”,嘆息反側。

  “今夜玉清眠不眠”,“玉清”也是仙家語。道家諸天界,最高是大羅,民間傳說里還一直都有“大羅真仙”的說法,而玉清正是從大羅而來——大羅生三氣,化為三清天,也就是說,大羅天生出了玄、元、始三氣,分別化為玉清、上清、太清三般天界,是為三清天。現在我們還經?梢栽谝恍┟降烙^里看到大羅宮、玉清宮、上清宮這樣的名字,這都是從道家的諸天傳說而來的。

  玉清同時也是一位仙女的名字,在人間也留下了幾多美麗的故事。據唐人筆記,玉清姓梁,我們該稱她為梁玉清,她是織女星的侍女,在秦始皇的時代里,太白星攜著梁玉清偷偷出奔,逃到了一個小仙洞里,一連十六天也沒有出來。天帝大怒,便不讓梁玉清再作織女星的侍女,把她貶謫到了北斗之下。

  但是,無論是玉清天,還是玉清仙女,在容若的.詞里并不會構成矛盾的解釋,它們都可以并存于容若這同一個用典手法之中。那么,“今夜玉清眠不眠”,也就是容若在惦記著那位仙女:今夜你在玉清天上可也和我一般的失眠了嗎?——容若自己的無眠是這句詞里隱含的意思:正因為我無眠,才惦記著你是否和我一樣無眠。

  容若是在思念著一位仙女嗎?這世間哪來的仙女?這,就是文人傳統中的仙家意象了。仙女可以指代道觀中的女子,也可以作為女性的泛指。

  寫愛情詩,畢竟無法直呼所愛女子的名姓,所以總要有一些指代性的稱謂,比如前文講過的謝娘就是一例。更多的例子是用古代的美女名字或者傳說中的仙女名字。早從宋玉的《神女賦》,以至曹植的《洛神賦》,神女(仙女)的傳統便創建而綿延,而仙家又和道教關系密切,在唐代,皇室貴族女子出家而入道觀,在原本就以開放著稱的大唐盛世之下,道觀便往往成為了才女們的文化沙龍,使得文人名士們趨之若鶩,衍生出一段段風流俊雅的愛情故事。

  所以,仙女的意象早已經漸漸地固化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許許多多復雜的意思盡被凝煉在這一個小小的符號之內,使詩詞的語句越發簡短,而所蘊涵的意義越發無窮。隨著傳統的不斷積淀,詩詞也越發顯得像是一種符號體系,我們只有具有了悠游于與詩人們同樣的符號體系之內的能力,才能夠領略出詩詞那凝練的語句中淺層與深層的多項歧義。這也正是詩詞作品的魅力所在。

  詞的下片,由天上回落人間,由想像仙女的情態轉入對自我狀態的描寫!跋阆焕錃垷魷纭,房間是清冷的,所以房間的主人一定也是清冷的,那么,房間的主人為什么不把滅掉的香繼續點燃,為什么不蓋上被子去暖暖地睡覺,就算是夜深獨坐,又為什么不把滅掉的燈燭重新點起?

  因為,房間的主人想不到這些,他只是靜靜地坐在漆黑的房間里“靜數秋天”,靜靜地計算著日子。也許仙女該來信了吧?也許該定一下相約的時間了吧?也許再過幾天就可以收到仙女的音訊了吧?等待的日子總是過分的難捱,等待中的時間總是過分的漫長。待到忽然驚覺的時候,才發現“又誤心期到下弦”。

  心期,即心意、心愿。就在這一天天的苦捱當中,不知不覺地晃過了多少時光。

  這末一句,語義朦朧,難于確解,但意思又是再明朗不過的。若“著相”來解,可以認為容若與仙女有約于月圓之日,卻一直苦等不來,捱著捱著,便已是下弦月的時光了;若“著空”來解,可以認為容若以滿月象征團圓,以下弦月象征缺損,人生總是等不來與愛侶團圓的日子,一天一天便總是缺損之中苦悶地度過。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12

  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清代:納蘭性德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譯文及注釋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xù)凄迷。紅淚偷垂(chuí),滿眼春風百事非。

  現在才知道那時我錯了,心中凄涼迷亂,眼淚默默落下,滿眼看到的都是春風,事物卻非于從前。

  才道:才知道。凄迷:凄涼迷亂。紅淚,形容女子的眼淚。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明知此次分別之后再無相見的機會,還是勉強約定將來相會的日期。像這樣一別,一待梨花落盡,月亮又會懸系在西天。

  無計:無法!皻g期”:佳期,指二人重會相守之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現在才知道那時我錯了,心中凄涼迷亂,眼淚默默落下,滿眼看到的都是春風,事物卻非于從前。

  明知此次分別之后再無相見的機會,還是勉強約定將來相會的日期。像這樣一別,一待梨花落盡,月亮又會懸系在西天。

  注釋

  才道:才知道。語本晏幾道《醉落魄》詞:“心心口口長恨昨,分飛容易當時錯!庇炙蝿⒖饲f:《憶秦娥》:“古來成敗難描模,而近卻悔當時錯!

  凄迷:凄涼迷亂。

  紅淚,形容女子的眼淚。當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靈蕓,薛姑娘不忍遠離父母,傷心欲絕,等到登車啟程以后,薛靈蕓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淚流在玉唾壺里,染得那晶瑩剔透的玉唾壺漸漸變成了紅色。待車隊到了京城,壺中已經淚凝如血。

  滿眼春風百事非:句出于李賀《三月》詩“東方風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殺人!庇炙乌w彥端《減字木蘭花》詞:“滿眼春風,不覺黃梅細雨中。”

  無計:無法。

  歡期:佳期,指二人重會相守之期。

  落盡梨花月又西:唐鄭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盡梨花春又了,破籬殘雨晚鶯啼!庇炙蚊穲虺肌短K幕遮》詞:“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比萑舸司淦查_前人,用“月字”獨創出凄迷冷艷的意境。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別是一種肌骨。

  創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自從納蘭的表妹進宮之后,詞人便對她懷念不已。幾年之后,在某一個春光明媚、心情本該最好的'日子,痛定思痛,突然發現這場思念或許就不該開始,即便開始也本該早早結束。于是詞人寫下了這首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惆悵與思念。也有資料稱該詞是詞人為愛人沈宛所作,旨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愛人的思念之情。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13

  《采桑子》原文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⑵。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⑶。誰羨驂鸞⑷,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注釋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從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獨立的一個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歌”、“羅敷媚”!对~譜》以五代和凝詞為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韻。另有在兩結句各添二字,變為前四字后五字的兩句。另有雙調五十四字體,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云物:猶言景物。

  瓊田:傳說中的種玉之田。

  驂鸞:仙人乘鸞鳥登仙。驂:駕,乘。

  《采桑子》翻譯

  西湖風景真好啊,天光水色融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麗新鮮。鷗鳥白鷺安穩地睡眠,它們早就聽慣了管弦。

  那風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有誰還會羨慕乘鸞飛升成仙呢,這時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歐陽修晚年。宋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移知潁州,“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于是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邇來俯仰二十年間······思潁之念未嘗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于文字也”(《思潁詩后序》)。并與梅堯臣相約,買田于潁,以便日后退居。治平四年(1067年),歐陽修出知亳州,特意繞道潁州,“蓋將謀歸休之計也。乃發舊稿,得自南京以后詩十余篇,皆思穎之作,以見予拳拳于穎者非一日也” (《思潁詩后序》)。數年后,終于以觀文殿學SHI、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愿歸居潁州。幾次游覽后,創作了十首《采桑子》。這是其中之一。

  《采桑子》賞析

  此詞描寫西湖的天光水色,側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著意刻畫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西湖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反映了歐公晚年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著力表現西湖的恬靜脫俗。詞人用鷗鷺閑眠來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靜謐,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脫俗,沒有功利之心:盡管游人往來、管弦聲聲,但是鷗鷺毫不戒備,依然安睡。

  詞一開始,作者便充滿喜悅之情地衷心贊美西湖。湖上的“鷗鷺閑眠”,表明已經是夜晚。宋代SHI大夫們游湖,習慣帶上歌妓,絲竹管弦,極盡游樂之興。

  鷗鷺對于這些管弦歌吹之聲,早已聽慣不驚。這一方面表明歐公與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間;另一方面也間接表現了歐公退隱之后,已無機心,故能與鷗鷺相處。相傳古時海邊有個喜愛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邊,鷗鳥群集,與之嬉戲。歐公引退之后,歡度晚年,胸懷坦蕩,與物有情,故能使鷗鷺忘機。

  詞的下片寫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歡悅之情。雖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態,但比較而言要數“風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詩意了。清風徐徐,月光皎潔,湖水澄澈,晶瑩透明,月光一照,閃閃發光。這時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廣袤無際,好似“一片瓊田”!碍偺铩奔瓷裨拏髡f中的玉田,此處指月光照映下瑩碧如玉的`湖水。

  這種境界會使人感到遠離塵囂,心曠神怡。人在此時此境中,很容易產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誰還愿意乘著驂鸞做神仙呢!后來張孝祥過洞庭湖作《念奴嬌》云“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處難與君說 ”,同此境界,同此會心。

  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余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采桑子》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SHI,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SHI。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SHI、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采桑子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攏。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這首詞是作者穎州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詞中描繪了怎樣的圖景?詞人一反往常,表達了怎樣的情感?(6分)

  2、請指出本詞的詞眼,并結合詞句分析理由。(5分)

  答案:

  1、作者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色。群芳過后、殘紅狼藉、風吹垂柳、飛絮濛濛、笙歌散盡、燕子歸來,是一幅凄清、落寞的暮春圖。在古人的詩詞中,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多表現孤獨傷感之情,而歐陽修卻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表現出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

  2、本詞的詞眼是一個“好”字。雖然本詞是在寫暮春時節、群芳過后的西湖,但詞人卻能獨自品味暮春的清靜幽寂的美趣。游人散盡,雙燕才在細雨中翩然歸來,清靜之中又增添了空靈、歡愉的意趣。繁華喧鬧消失后,雖覺有些空虛,但更使詞人獲得了寧靜、閑適的心情。因此,詞人認為“群芳過后西湖好”。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14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翻譯

  西湖風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鮮麗。鷗鳥白鷺安穩地睡眠,它們早就聽慣了不停的管弦樂聲。

  那風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鋪成的田野,有誰還會羨慕乘鸞飛升成仙呢,這時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

  注釋

  云物:云彩、風物。

  瓊田:傳說中的玉田。

  賞析

  此詞描寫西湖的天光水色,側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著意刻畫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西湖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反映了歐公晚年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著力表現西湖的恬靜脫俗。詞人用鷗鷺閑眠來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靜謐,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脫俗,沒有功利之心:盡管游人往來、管弦聲聲,但是鷗鷺毫不戒備,依然安睡。

  詞一開始,作者便充滿喜悅之情地衷心贊美西湖。湖上的“鷗鷺閑眠”,表明已經是夜晚。宋代士大夫們游湖,習慣帶上歌妓,絲竹管弦,極盡游樂之興。

  鷗鷺對于這些管弦歌吹之聲,早已聽慣不驚。這一方面表明歐公與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間;另一方面也間接表現了歐公退隱之后,已無機心,故能與鷗鷺相處。相傳古時海邊有個喜愛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邊,鷗鳥群集,與之嬉戲。歐公引退之后,歡度晚年,胸懷坦蕩,與物有情,故能使鷗鷺忘機。

  詞的下片寫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歡悅之情。雖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態,但比較而言要數“風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詩意了。清風徐徐,月光皎潔,湖水澄澈,晶瑩透明,月光一照,閃閃發光。這時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廣袤無際,好似“一片瓊田”!碍偺铩奔瓷裨拏髡f中的玉田,此處指月光照映下瑩碧如玉的湖水。

  這種境界會使人感到遠離塵囂,心曠神怡。人在此時此境中,很容易產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誰還愿意乘著驂鸞做神仙呢!后來張孝祥過洞庭湖作《念奴嬌》云“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處難與君說 ”,同此境界,同此會心。

  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余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歐陽修晚年。歐陽修經過多年努力,終于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愿歸居潁州。幾次游覽后,創作了十首《采桑子》。這是其中之一。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15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時節,梧桐樹下,轆轤金井旁,落葉滿地。樹木入秋而變,人見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簾,眼望窗外細雨,舊愁之上又添新愁。

  閨中的思婦獨守著瓊窗,想到韶華漸逝,心愿難成,怎不雙眉緊皺,愁在心頭。回首邊地,征人久無音訊。想要寄書信,可是黃河寒波滔滔,溯流難上,思婦只能在孤獨寂寞中苦苦守望。

  「注釋」

 、俅嗽~調名于《草堂詩余》、《花間集補》中作《丑奴兒令》,《類編草堂詩余》中注曰:“一名《羅敷令》,一名《采桑子》。”《類編草堂詩余》、《花草粹編》、《嘯余譜》中均有題作“秋怨”。從詞意看,當屬李煜中期的作品。

 、谵A轤(lùlú):一種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器具,亦即汲取井水用的滑車。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這里指宮廷園林中的井。梧桐:一種落葉喬木,葉柄長,葉大,質地輕而韌。古代詩人常用梧桐金井說明時已至晚秋。如李白《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中有詩句:“去國客行遠,還山秋夢長。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床!庇滞醪g《長信秋詞》中也有詩句:“金井梧桐秋葉黃”。

 、蹘讟洌憾嗌俚臉。樹,這里指梧桐樹。驚秋:《詞林萬選》中作“經秋”。驚秋,有二種理解,一說吃驚秋天的到來,二說秋風驚動了梧桐樹。兩種理解盡管語意角度不同,但均可通。

 、軙冇辏褐赴滋煜碌挠。晝,白天。新愁:《詞林萬選》、《嘯余譜》等本中均作“和愁”;《全唐詩》、《歷代詩余》、《花間集補》、《古今詞統》等本中均作“如愁”,《古今詞統》注中云:“‘如”一作‘和’。”新愁,指悲秋之愁。

 、莅俪撸哼@里為約指,極言其長。蝦須:因簾子的表狀像蝦的觸須,所以用“蝦須”作為簾子的別稱!额惥幉萏迷娪唷纷⒅性疲骸拔r須,簾也!碧拼憰场逗煛吩娭杏芯洹皠趯⑺厥志砦r須,瓊室流光更綴珠。”用法同。玉鉤:玉制的鉤子。這句話是說長長的簾子掛在玉鉤上。

 、蕲偞埃旱耧椌蓝A麗的窗。春斷:《詞林萬選》中作“夢斷”。春斷,這里指情意斷絕,即男女相愛之情斷絕。春,指男女相愛之情。雙蛾:《花草粹編》、《花間集補》等本中均作“雙娥”。即指美女的兩眉。蛾,蛾眉,指婦女長而美的眉。皺:起皺紋,指皺眉。

 、呋厥祝夯赝。邊頭:指偏僻而遙遠的地方。唐代姚合《送僧游邊》詩有:“師向邊頭去,邊人業障輕!敝。

 、嘤合胍。寄:寄托。鱗游:游魚,這里借指書信。古人有“魚傳尺素”之說,古樂府《飲馬長城窟》中記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焙笕怂煲浴半p鯉”或“魚信”代指書信。

 、峋徘菏挶径髟~中“曲”作“月”。九曲,形容黃河河道的迂回曲折,這里代指黃河。九,泛指多數。唐代盧綸《邊思》詩有:“黃河九曲流,繚繞古邊州!敝。遂以九曲代指黃河。泝(sù)流:倒流。泝,同“溯”,逆流而上。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于開寶六年,宋太祖任命李煜的弟弟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并留在京師。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作登高文,哀念不已。據說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這首詞是從善入宋后未歸,李煜為思念他而作的。

  賞析

  上片寫景,先點出“轆轤”、“金井”、“梧桐”三物,不單是寫實,也都有寓意。轆轤是井上汲水的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邊常常是女子的懷人之所。轆轤的循環滾動又與思念的輾轉反復相通,搖著轆轤,情思纏綿,往往是詩詞之中女子思情的象征。古代的井邊多種梧桐,“一葉知秋”,秋來梧桐葉兒黃,故梧桐是常見的`悲秋意象。這三者位置相關,意義相通,常常被聯系到一起來寫女子的秋思,如吳均的“玉欄金井牽轆轤”,王昌齡的“金井梧桐秋葉黃”,與這里的“轆轤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個意思。不過,李煜的表達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強調了一個“晚”字!巴怼笨梢灾更S昏,暗示了從早到晚的期盼,有“黃昏望絕”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葉黃隕落的形象,令人聯想歲華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哀。故接下來的“幾樹驚秋”,本來是寫人在驚秋,卻道以“樹驚秋”;寫情就更婉轉,更深沉,并使蕭瑟的秋景與女子的傷情融合到了一起。“晝雨如愁”引出人物。說是“晝雨”,可見是下了一天還沒有停的雨。而這雨是小雨,絲雨,紛紛揚揚,飛飛灑灑,就如同彌漫在人心中的憂愁一樣,無邊無際,無休無止!鞍俪呶r須在玉鉤”,是說精美的竹簾掛在鉤上,暗指人的遙望,下啟“回首邊頭”,景物描寫也就由室外轉入了室內。

  下片抒情,以“瓊窗”承接上片的“百尺蝦須”,過渡十分自然。這里的“春斷”,要分作兩層意思來理解。一是說春去秋來,時光流逝,歲華漸老,青春不再復返,故日“斷”。一是說遠人無消息,任憑思念,深情不得傳達,“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春斷”也就是“情斷”。這兩層意思相輔相映,都在表現思念之深,于是而有“雙蛾”之皺,有“回首”之舉,有“欲寄”之事,更用一連串的動作寫出思念之切。由皺眉,到遙望,到“欲寄鱗游”,思念的感情漸進深化,寫出女子終于決定要以主動的訴說去打動對方的心,以喚回心愛的人。可是,“九曲寒波不湃流”。山高水寒路曲折,縱使信寫出,何人可傳寄?何處可投遞?無奈之極?稍绞菬o奈,越見情深。

  全詞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機地融成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畫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內有思,秋風秋雨關秋思,離情別恨聯秋怨,寫得婉約蘊藉,回味悠長。后人馬致遠之《天凈沙·秋思》頗得其婉約韻致。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02-27

采桑子·當時錯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原文,賞析12-18

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賞析12-17

艷歌原文賞析12-17

佳人原文及賞析12-17

牡丹原文及賞析12-18

西施的原文及賞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