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月考知識點
語文月考知識點1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于_,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詞作動詞,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馬,仗舟楫(動詞,舍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詞,在、從)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連詞,表并列,并且)
③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與“故”組成固定結構,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構,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代詞,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代慧空禪院)
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代華山洞)
⑸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
⑹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⑼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后洞)
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后洞,譯作“那”)
⒀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那些,代游客)
⒁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⒂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⒅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⒆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
語文月考知識點2
1.《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既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以……為疆界。)
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2.《荊軻刺秦王》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詞活用為動詞,上前。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遲: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遲,即認為遲。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詞活用為動詞。出行前舉行祭路神的儀式。
使使以聞大王 使:動詞活用為名詞,使者。
乃朝服,設九賓 朝服: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群臣怪之 怪:意動用法,以……為怪。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使:動詞活用為名詞,使命。
3.《鴻門宴》
沛公軍霸上。 (名詞用如動詞,駐軍,動詞)
沛公欲王關中。 (名詞用如動詞,為王、稱王,動詞)
吾得兄事之。 (名詞用如動詞,做事、侍奉,動詞)
籍吏民。 (名詞用如動詞,登記,動詞)
范增數目項王。 (名詞用如動詞,使眼色,動詞)
刑人如恐不勝。 (名詞用如動詞,施加肉刑,動詞)
道芷陽。 (名詞用如動詞,取道,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動詞)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項伯殺人,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使……跟從,使動)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使之止,制止,使動)
樊噲側其盾以撞 (使……斜側著,使動)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狀語,用對侍兄長的禮節)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詞作狀語,像鳥用翅膀)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頭發上指。 (名詞作狀語,向上)
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 (名詞作狀語,抄小路)
語文月考知識點3
一、《雨巷》寫作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來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
二、《再別康橋》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歐洲的歸途中,時值1928年11月6日。“康橋”現在通譯為“劍橋”,英國的學術、文化中心,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也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徐志摩年輕的時候曾在此讀書、生活過,結識過許多英國朋友。這次重游康橋是在一個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一個人懷著對往事美好回憶的激動心情,悄悄地到康橋來找他的英國朋友。但遺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沒有聯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個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過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在他乘船離開馬賽歸國途中,在洶涌澎湃的海濤聲中記下了重返康橋時的感受。
語文月考知識點4
(一)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者,……也:“者”表停頓語氣,“也”表判斷語氣)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斷句,“此”是主語,“所以”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原因”,“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裝句
1.狀語后置句
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語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省賓語)
②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省賓語)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省賓語)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詞)
語文月考知識點5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從旁邊
2.名詞作動詞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③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②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動詞作名詞,心得,收獲。
④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②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險遠的地方。
2.形容詞作動詞
①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3.形容詞的使動
①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弄錯,使……錯。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知。昏暗:使動,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詞作動詞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副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語文月考知識點】相關文章:
語文必修三過秦論知識點12-18
黑龍江專升本語文知識點12-18
初二語文知識點筆記大全12-18
大學語文重點知識點12-18
大一語文必備知識點12-19
八年級下冊語文語文知識點12-19
語文必修四粵教版知識點12-18
四級年下期語文知識點12-18
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02-26
語文必修三重點知識點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