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那,溪邊長滿了翠綠的那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那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里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那兒子,他正橫翁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注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翁媼(ǎo):老翁、老婦。
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亡(wú)賴:這里指那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翁:趴。
賞析:
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有風趣的農(nóng)村生活的一個側(cè)面。全詞只有短短幾句,卻把一家農(nóng)戶的環(huán)境氣氛和全家老少勤儉淳樸的勞動生活面貌都鮮明地勾勒出來,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生動的農(nóng)家生活畫面。
這首詞,作者用六句話寫了五個人物,而翁媼和小兒卻又寫得相當傳神,栩栩如生,原因何在?我覺得主要的是作者善于把握現(xiàn)實生活,攝取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如寫“翁媼”,則抓住了“醉里”“相媚好”;寫“小兒”,則抓住了在溪頭“臥剝蓮蓬”,這些具有典型意義的舉動,又通過概括性強而色澤鮮明的語言來表現(xiàn),因而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把讀者緊緊地攫住。
作者寫了不少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佳作,這首詞即是其中之一。劉熙載說,“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xiàn)在描寫手法、結(jié)構(gòu)和構(gòu)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huán)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huán)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fā)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yōu)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fā)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協(xié)、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nóng)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diào)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tài),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結(jié)構(gòu)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jié)構(gòu)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gòu)思巧妙、新穎,色彩協(xié)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huán)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xiàn)出詞人喜愛農(nóng)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nóng)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yè)來看,他向往這樣農(nóng)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chǎn)物,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2
原文: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注釋:
庵:圓形草屋。
華:花白。
歸來,指43歲免官歸里。
翻譯:
饑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
狂風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呼呼作響,仿佛自說自話。
從塞北輾轉(zhuǎn)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fā)。
一陣凄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賞析:
語言流暢通順,給本詞增添了可讀性,別說這評價好似在說小學生作文,流暢通順代表著句意連貫,詞境不絕。許多牽強附會上去的靡麗詞句讀之不順,誦之不通,別扭拗口,自然影響情緒的.表達。而本詞讀來一氣呵成,蕩氣回腸,當真是“到如今凜然生氣”,全無此病。
詞中沒有連詞,上片將屋中的事物都簡要描繪清楚,用語靈活,勾勒生動。如用饑刻鼠,一看即明白這里物質(zhì)的匱乏,用“翻燈舞”顯出蝙蝠之猖狂,再接以屋上風吹雨,加一“急”字更襯出小屋在風雨中單薄破敗,使得下句出現(xiàn)得自然而然,情景早已在讀者心中呈現(xiàn)。總的來說上片銜接毫不突兀,畫面感甚強,沒有特別出彩,但仍能看出以稼軒深厚的筆力為底,不加雕飾,反而直觀具體。
稼軒青年戎馬,沙場舊事總要時時浮上心頭,一發(fā)收地復國之慨,可惜平生塞北江南,只換得歸來華發(fā)蒼顏,透過此二句,仿佛見到一個須發(fā)灰白的老人,終究被打壓沒能帶兵與金人一搏,眼看時光易老,壯志難酬。以至于方從夢中醒來,眼前恍惚竟然還是萬里江山,可見一顆赤誠為國之心。怎不令人長嘆英雄失路,淚滿雙襟!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清平樂·春風依舊
[宋代]趙令畤
春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風一如往昔,只是對隋堤上的楊柳特別的關愛;在天氣清和明麗的時候,風兒輕輕地撫摩著柳枝,一直把它揉搓出千萬條嫩黃的垂絲,隨著春風蕩滌搖曳。
去年春天,你我在在城門外的隋堤上,一起流連;今夜,我卻只能在夢中和你化為云雨的魂魄相見。我如此的悲痛,只需要幾個夜晚,就會令我的一生憔悴不堪。
注釋
著意:著,顯露;顯著。意,情景。
隋堤柳:指隋煬帝時在運河堤岸所植的楊柳。
“搓得鵝兒黃欲就”:搓,用手掌來回揉摩,此處喻謂給柳樹染色;鵝兒黃,即鵝黃色‘就,成。
紫陌:指京師郊外的路。
青門:長安城的東南門系青色,俗稱青門。此指京城的城門。
雨魄云魂:比喻作者的行蹤像雨中的魄、云中的魂一樣飄泊無定。
賞析:
此詞寫景細致精工,寫春景以抒傷情,憶舊而懷今,表達了對昔日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片寫隋堤春柳。
春風還是那么和煦,不過它對沿堤的柳樹好像特別關愛。在天氣清和明麗的時候,風兒輕輕地撫摩著柳枝,一直把它揉搓出千萬條嫩黃的垂絲,隨著春風蕩滌搖曳。“春風”從橫向空間擴展寫春風中清和明麗的自然景物;“依舊”則從縱向時間延續(xù)包蘊自昔年至今年的'同一時境、物是人非的變化,為下片的“去年”、“今宵”之頓跌做一鋪墊。“搓得鵝兒黃欲就”一句,將春催楊柳生發(fā)的過程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
下片則用語濃重,寫盼歸而至黃昏無望的無限感傷。
作者采用對比的手法,把去年今日的柔情蜜意與今年今日的喪魂落魄放在一聯(lián)之中,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反差,大喜大悲,給讀者一種肝腸欲斷的感覺。“紫陌青門”為去年今日與佳人踏游之地,而今年此日則佳人已如云雨飄逝,難睹芳容,撫今思昔。益增悲慨。末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作者在這里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如果把一個人生生置于這種折磨之中.用不了幾天,他就會死掉。”極言此刻的折磨是何等難以忍受。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4
清平樂·題上盧橋原文
作者:辛棄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清平樂·題上盧橋譯文及注釋
譯文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與溪流的環(huán)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少次滄桑陵谷的變遷,許多昔日繁華興旺的都市,后來卻變成種植莊稼的田野。這個地方的山川形勢不比尋常,莫非也曾經(jīng)歷過某種小小的盛衰興廢么!
注釋①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diào),其中晏幾道尤多。
②上盧橋:在江西上饒境內(nèi)。
③不管:不許。
④更著:再加上。
⑤陵谷:高山深谷。《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⑥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
⑦形勝:地理形勢優(yōu)越。
清平樂·題上盧橋賞析
上片起韻賦寫泉水,這是他站在橋上觀望的第一景。他將泉水寫得生氣淋漓,氣勢不凡。先著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這樣,泉水的聲色形態(tài)就似乎寫足了。以下在盡頭處又以虛筆轉(zhuǎn)出一境,以青山試圖阻礙它,而它不管不顧一味奔騰向前的姿態(tài),勾勒出了它的來處和去路,也賦予了它一種樂觀、倔強的性格。接韻描繪上盧橋一帶回旋曲折、山水環(huán)繞的地勢,將一幅平常的山水畫點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寫景的特色,在于動靜交錯,生氣栩栩,體現(xiàn)了詞人對于山水的清賞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對眼前山水的清賞,轉(zhuǎn)入對于自然和人事滄桑的思索。他因上盧橋一帶襟山帶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勢,猜想它也許是從當年的城市變遷而來。為了證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這一看法前作出鋪墊,也就是用人們常說的滄海桑田的觀點作引子。在邈遠的時間內(nèi),深谷變?yōu)樯搅辍⑸搅曜優(yōu)樯罟鹊牡孛策w變,在漫長的歷史上,鬧市變?yōu)樯L铩⑸L镒優(yōu)轸[市的人間興廢,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為形勝的上盧橋一帶,有過小小興亡,當然也就很可能了。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順勢而下,無可懷疑。這樣的議論,暢快無礙。
此詞雖是隨意點染,卻也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嘆,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見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這一時期從大處、從根本處領略人生的情思趨向。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5
清平樂·題上盧橋 宋朝 辛棄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十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清平樂·題上盧橋》譯文
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與溪流的環(huán)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少次滄桑陵谷的變遷,許多昔日繁華興旺的都市,后來卻變成種植莊稼的田野。這個地方的山川形勢不比尋常,莫非也曾經(jīng)歷過某種小小的盛衰興廢么!
《清平樂·題上盧橋》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diào),其中晏幾道尤多。
上盧橋:在江西上饒境內(nèi)。
不管:不許。
更著:再加上。
陵谷:高山深谷。《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
形勝:地理形勢優(yōu)越。
《清平樂·題上盧橋》賞析
上片起韻賦寫泉水,這是他站在橋上觀望的第一景。他將泉水寫得勢氣淋漓,氣勢不凡。先著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這樣,泉水的聲色形態(tài)就似乎寫足了。以下在盡頭處又以虛筆轉(zhuǎn)出一境,以青山試圖阻礙它,而它不山不顧一味奔騰向前的姿態(tài),勾勒出了它的來處和去路,可賦予了它一種樂觀、倔強的性格。接韻描繪上盧橋一帶回旋曲折、山水環(huán)繞的地勢,將一幅平常的山水畫點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寫景的特色,在于動靜交錯,勢氣栩栩,體現(xiàn)了詞人對于山水的清賞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對眼前山水的.清賞,轉(zhuǎn)入對于自然和人事滄桑的思索。他因上盧橋一帶襟山帶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勢,猜想它可許是從當年的城市變遷而來。為了證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這一看法前作出鋪墊,可就是用人們常說的滄海桑田的觀點作引子。在邈遠的時間內(nèi),深谷變?yōu)樯搅辍⑸搅曜優(yōu)樯罟鹊牡孛策w變,在漫長的歷史上,鬧市變?yōu)樯L铩⑸L镒優(yōu)轸[市的人間興廢,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為形勝的上盧橋一帶,有過小小興亡,當然可就很可能了。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順勢而下,無可懷疑。這樣的議論,暢快無礙。
此詞雖是隨意點染,卻可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嘆,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見大的思路,可表明了作者這一時期從大處、從根本處領略人勢的情思趨向。
《清平樂·題上盧橋》創(chuàng)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棄疾42歲,由于王藺等人的彈劾而被罷官,歸居上饒。此詞當作于詞人閑居上饒時期,內(nèi)容主要寫上盧橋一帶形勢景致,借以生發(fā)議論,提醒時人應以世之興亡為念。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6
清平樂·春風依舊
春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
翻譯
春風和往年一樣,十分關心隋堤上的楊柳;清明時節(jié)溫暖時分,它把柳枝兒揉搓成鵝兒黃的顏色。
去年春天,我與你在京城的大道上,在城門外的隋堤上,一起流連;今夜,我卻只能在夢中和你化為云雨的魂魄相見。我如此的悲痛,只需要幾個夜晚,就會令我的一生憔悴不堪。
注釋
著意:著,顯露;顯著。意,情景。
隋堤柳:指隋煬帝時在運河堤岸所植的楊柳。“搓得鵝兒黃欲就”:搓,用手掌來回揉摩,此處喻謂給柳樹染色;鵝兒黃,即鵝黃色‘就,成。
紫陌:指京師郊外的路。
青門:長安城的東南門系青色,俗稱青門。此指京城的城門。
雨魄云魂:比喻作者的行蹤像雨中的魄、云中的魂一樣飄泊無定。
創(chuàng)作背景
元祐年間,趙令疇因元祐黨籍,被廢十年。詞人寫下此詩借景傷懷,表達了對昔日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賞析
此間寫暮春時仃傷別念遠之情。
上片寫隋堤春柳。春風還是那么和煦,不過它對沿堤的柳樹好像特別關愛。在天氣清和明麗的時候,風兒輕輕地撫摩著柳枝,一直把它揉搓出千萬條嫩黃的垂絲,隨著春風蕩滌搖曳。“春風”從橫向空間擴展寫春風中清和明麗的自然景物;“依舊”則從縱向時間延續(xù)包蘊自昔年至今年的同一時境、物是人非的`變化,為下片的“去年”、“今宵”之頓跌做一鋪墊。“搓得鵝兒黃欲就”一句,將春催楊柳生發(fā)的過程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
下片則用語濃重,寫盼歸而至黃昏無望的無限感傷。作者采用對比的手法,把去年今日的柔情蜜意與今年今日的喪魂落魄放在一聯(lián)之中,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反差,大喜大悲,給讀者一種肝腸欲斷的感覺。“紫陌青門”為去年今日與佳人踏游之地,而今年此日則佳人已如云雨飄逝,難睹芳容,撫今思昔。益增悲慨。末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作者在這里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如果把一個人生生置于這種折磨之中.用不了幾天,他就會死掉。”極言此刻的折磨是何等難以忍受。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7
凄凄切切,慘淡黃花節(jié)。夢里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塵生燕子空樓,拋殘弦索床頭。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
譯文
冷冷清清又到深秋時節(jié),菊花開遍;夜深入夢之際搗衣聲仍沒有停歇的意思,雜亂鳴叫的蟋蟀聲徹夜不停。
人生如燕轉(zhuǎn)眼人去樓空,無心彈奏樂器丟在一旁。又是這般曉風殘月的情景,只是到如今不禁觸動心緒,又添了許多新愁。
注釋
切切:哀怨、憂傷貌。
黃花節(jié):指重陽節(jié)。黃花,菊花。
砧(zhēn)聲:搗衣聲。
蛩(qióng):指蟋蟀。悲咽:悲傷嗚咽
弦索:弦樂器上的弦,指弦樂器。
觸緒:觸動心緒。
賞析
納蘭寫的這首詞是一首觸景傷情之作:在這慘淡的深秋之時,一切都變得凄凄切切,無限悲涼。那夢里的砧杵搗衣聲還沒停下來,又傳來蟋蟀嘈雜的悲鳴聲。你曾居住的樓空空蕩蕩,弦索拋殘,曉風殘月,無不是慘淡凄絕,如今一起涌人眼簾,觸動無限清愁。
開篇便寫到凄凄切切,道出內(nèi)心悲涼,接著寫道時節(jié)正逢黃花節(jié),黃花節(jié)是指的重陽節(jié),而所謂的黃花,便是菊花。這是納蘭又一首重陽佳作,借著重陽時節(jié),抒寫內(nèi)心的情緒。在詞中,納蘭永遠是悲傷的。這首詞當然也不例外。納蘭用慘淡來形容黃花節(jié),以示自己哀怨的心情。或許,在深秋時節(jié),萬物蕭條,看到任何事物都會覺得無限悲涼。
而接下來這句,則讓人聯(lián)想到,納蘭是在想念什么故人。“夢里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這里需要解釋幾個地方,“砧聲”是指洗衣服的聲音,古人洗衣服,總是將衣服搗一搗,加快衣服清潔的'速度。搗衣時,會發(fā)出陣陣聲響。“蛩”則是指的蟋蟀。詞人在夢中聽到搗衣的聲音,聲聲慢慢,似有似無,悠遠似乎又就在耳旁。搗衣的聲音還沒有停下,耳畔就又傳來了蟋蟀的叫聲,夜半時分,聽起來讓人內(nèi)心都揪了起來。重陽深夜,午夜夢回,卻是如此凄惶的情景。
納蘭夢中夢到搗衣的人是誰,想來應該是個女子。但這名女子究竟是誰,會在納蘭的夢中以如此凄涼的形象出現(xiàn)?按照常理推算起來,這名女子應該是離納蘭而去,讓納蘭無法再見到的女子。于是有人猜測,這是重陽佳節(jié),納蘭思念故去的盧氏所寫的悼亡詞,也有人認為這是納蘭為沈宛而作的。但不管怎么樣,這首詞的確是寫盡了凄涼之意。上片夢醒時分,頓覺離人不再,備感傷心。
下闕,“塵生燕子空樓,拋殘弦索床頭。”本于宋周邦彥《解連環(huán)》詞:“燕子樓空,塵鎖一床弦索。”點出悼亡之情,讓內(nèi)心潮水汩汩流出。燕子樓,在江蘇徐州,唐時張建封的愛妓關盼盼曾居于此,張死后,盼盼仍居燕子樓十余年不嫁。這里借指亡妻的居室。因為妻子已經(jīng)亡故,所以言“燕子空樓”。因為亡故已久,所以日“塵生”,而床頭的琴弦也早巳束之高閣,任其蒙塵拋殘。
末二句,“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 “一樣曉風殘月”此句顯然是化用柳永《雨霖鈴》里的詞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的“曉風殘月”,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且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皆凝于其中。然而詞人在“曉風殘月”前添了“一樣”二字,就變“古語為吾語”了。送別之意盡去,而悼亡之音彌濃,頗有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物是人非之情。
最后一句,“而今觸緒添愁。”點明玉人已殞,睹物思人,觸緒添愁的主旨,而詞人本就相思無緒的心懷,此時也就愈益?zhèn)閺毓牵瑹o法排遣了。
這首懷念故人的詞寫在重陽夜,閣樓上,曉風殘月,故人不再。獨自倚靠欄桿,想著往日種種,納蘭寫詞,從來都是淡如清水,卻能夠讓這水波蕩漾而起時,帶給后人無限的遐想和心疼。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納蘭性德再次參加進士考試,并獲得了二甲第七名的成績,康熙皇帝授予他三等侍衛(wèi)的官職,詞人作品此首詞正是創(chuàng)作于作者任職御前侍衛(wèi)的第二年。同時,這首詞也是作者在重陽佳節(jié)為感愛妻之逝而作,為悼亡詞。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8
原文:
黃金殿里。
燭影雙龍戲。
勸得官家真?zhèn)醉。
進酒猶呼萬歲。
折旋舞徹伊州。
君恩與整搔頭。
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
譯文
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皇帝被勸酒至醉態(tài)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為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此調(diào)正體雙調(diào)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黃金殿:指華麗的宮殿,這里指后宮宮殿。
官家:封建時代對皇帝的一種稱呼。
《伊州》:樂曲名,載唐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大曲名”表中。
搔頭:首飾,即簪的別名。
御:古代對帝王所作所為及其所用物的敬稱,如御旨、御駕等。宣住:即宣詔留宿的意思。
六宮:本指古代皇后的寢宮,也指皇后,后來泛指皇后妃嬪或其住處。
賞析:
據(jù)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記載:“王觀學士嘗應制撰《清平樂》詞,……高太后以為媒瀆神宗,翌日罷職,世遂有‘逐客’之號。”可見此詞是王觀做學士時奉皇帝之命所寫的一首“應制”詞。該詞在陸游《耆舊續(xù)聞》記載是王仲甫所作,當另有所據(jù),可做一說。
此為“應制”詞,是詞人為應圣旨而作。詞中以諧謔的語氣,對帝王的享樂生活進行了描述,客觀上在相當大程度上暴露了帝王的淫佚、庸俗與丑惡,打掉了籠罩在至高無上的封建帝王頭上的神圣光環(huán),暴露了他們的本來面貌。
詞的上片,一開始就描繪皇帝與一嬪妃宴樂的情形。“金殿”是皇帝住的地方,從宴樂的情形推測,它應屬宮中的便殿。作者不去正面描寫皇帝與嬪妃的.狎昵狀態(tài),而是側(cè)面寫殿里燭光輝煌,有人在燭影下為其相戲。皇帝貴為天子,俗稱官家,據(jù)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記載:宋真宗問:“何故謂天子為官家?”李侍讀仲容對曰:“臣嘗記蔣濟《萬機論》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這位嬪妃,能夠討得“官家”的歡喜,便施展出特有的本領將他灌醉了。她進獻尊酒時還嬌媚地祝頌萬歲,使得官家只好一杯杯飲下去了。所謂“真?zhèn)醉”,意即真的有了醉意,其中自然包含著對這位風流嬌美的嬪妃之入迷。
下片將宴飲的歡樂之情推向高潮。在“勸得官家真?zhèn)醉”之后,這位寵妃又采用歌舞手段以爭取皇帝最后的恩寵。《伊州》乃唐代邊地伊州傳入的西域舞曲,唐吳融《李周彈箏歌》:“只知《伊州》與《梁州》,盡是太平時歌舞。”詞中的“折旋舞徹《伊州》”,說明宋時宮中猶傳唐人伊州樂舞。這種精美的舞蹈熱烈活潑,真使皇帝著迷了。他竟躬親為舞者整理“搔頭”。“搔頭”即玉簪,為婦女頭上飾物。“與整搔頭”表示愛憐和親近之意。這位嬪妃色藝超群,很有手段,終于得到君恩,初步達到了目的。至此,皇上興致已經(jīng)被逗引得濃厚極了。為她整理搔頭,已暗示了隱秘的圣意。“御”乃古時對天子的敬稱,御前即皇上之前;“宣”為傳達皇上之命。“一夜御前宣住”,意即當晚在皇上面前就傳命這位妃嬪留宿侍寢,得以陪伴君王了。詞的結(jié)尾“六宮多少人愁”,作者忽然跳出題外,為數(shù)千深鎖宮中的女子之不幸命運而哀嘆,她們將羨慕這位嬪妃“宣住”而被“幸”,又暗暗為自己虛擲青春而愁嘆嗟怨。
這首詞以輕狂、滑稽的語氣對封建社會中位居萬人之上的神圣君主進行揶揄嘲諷,使人讀后在隱隱發(fā)笑的同時獲得深刻的感悟。正因為它的這種叛逆性色彩,王觀作此詞后,“高太后以為瀆神宗,翌日罷職,世遂有‘逐客’之號”(《能改齋漫錄》卷十七)。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9
清平樂·紅箋小字原文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宋代·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線格的絹紙上寫滿密密小字,道盡我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鴻雁高飛在云端,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讓我這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
斜陽里我獨自一人倚著西樓,眺望遠方。遠方的'群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鉤。從前的那個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注釋
清平樂:宋詞常用詞牌。此調(diào)正體雙調(diào)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紅箋(jiān):印有紅線格的絹紙。多指情書。
平生意:平生相慕相愛之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在古代傳說中,鴻雁和鯉魚都能傳遞書信。
惆悵:失意,傷感。
人面不知何處:化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賞析
此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雖長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它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它鴻雁和水中它游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
詞它上片寫主人公以書信細訴衷腸,而無處可情;下片敘倚樓遠望,只見青雖綠波,不見所思之人。此詞用語雅致,語意懇摯,抒情婉曲細膩。詞中運用了一些傳統(tǒng)文化意象和相關典故,深情含蓄,音韻悠長。
詞它上片抒情。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蘊無數(shù)情事,無限情思。紅箋是一種精美它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詞里它主人公便用這種紙,寫上密密麻麻它小字,說盡了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顯然,對方不是普通它友人,而是傾心相愛它知音。
三、四兩句抒發(fā)信寫成后無從傳遞它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它說法,前者見于《漢書·蘇武傳》,后者見于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它典故。作者以“鴻雁在云魚在水”它構(gòu)思,表明無法驅(qū)遣它們?nèi)鲿f簡,因此“惆悵此情難情”。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致。
過片由抒情過渡到寫景。“斜陽”句點明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紅日偏西,斜暉照著正在樓頭眺望它孤獨人影,景象已十分凄多,而遠處它雖峰又遮蔽著愁人它視線,隔斷了離人它音信,更加令人惆悵難遣。“遙雖恰對簾鉤”句,從象征意義上看,又有兩情相對而遙相阻隔它意味。倚樓遠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從抒情手法來看,又多了一層轉(zhuǎn)折。
結(jié)尾兩句化用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之意,略加變化,給人以有余不盡之感。綠水,或曾映照過如花它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處,唯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
此詞以斜陽、遙雖、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它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它情感波瀾表現(xiàn)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全詞語淡情深,閑雅從容,充分體現(xiàn)了詞人獨特它藝術風格。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0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斷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轉(zhuǎn)清溪三百曲,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系馬疏籬,折殘猶有高枝。留得東風數(shù)點,只緣嬌嫩春遲。
翻譯
斷崖上挺立著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著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里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系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shù)點,是因為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
檢校:核查。
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于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雪屋:稼軒新居內(nèi)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里梅花生長環(huán)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為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zhì)。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jié)末二句謂高枝數(shù)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為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于此,形神兼?zhèn)洌搶嵪嚅g,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這首詠梅詞即作于閑居帶湖期間。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秋光燭地。
簾幕生秋意。
露葉翻風驚鵲墜。
暗落青林紅子。
微行聲斷長廊。
熏爐衾換生香。
滅燭卻延明月,攬衣先怯微涼。
賞析:
①薰爐:香爐。
【評解】
這首詞著意描繪了初秋情景。上片寫秋意。露葉翻風,秋光燭地。青林紅子暗落,大地一派秋色。下片借景抒情。長廊微行,蔥爐生香。滅燭延月,清光微涼。全詞寫得輕柔靈巧,平易自然,頗有韻致。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相傳無己平時出行,覺有詩思,便急歸擁被臥,苦思呻吟,或累日而后起,故當時有“閉門覓句”之稱。他的詞很纖細,平易而少氣魄。最足代表他的詞風的,則是他的《清平樂》。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陳師道是“蘇門六君子”之一。黃庭堅曾贊云:“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他的詞纖細平易,如《蝶戀花》:“路轉(zhuǎn)河回寒日暮,連峰不計重回顧。”《南鄉(xiāng)子》:“花樣腰身宮樣立,婷婷,困倚闌干一欠伸。”《菩薩蠻》:“天上隔年期,人間長別離。”都是較有名氣的詞句。但是,最足以代表他的詞風的,則是這首《清平樂》。
這首詞描繪秋天景色。上片寫晨景,下片寫夜晚。
“秋光燭地,簾幕生秋意。”開宗明義,寫秋景,“秋光”、“秋意”,一派秋天的氣氛。“露葉翻風驚鵲墜,暗落青林紅子。”進一步寫秋景,含著露水的樹葉,由于秋風的吹動,紛紛落下,連樹上的鵲雀,也被驚動了。言簡意賅,細膩生動,幾個字,便勾勒出一個正在落葉的生動畫面。“一葉知秋”,作者抓住了這一最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一下子把秋景寫活了。語言、畫面、意境,都活靈活現(xiàn)地擺在讀者的面前。
“微行聲斷長廊,熏爐衾換生香。”入夜了,秋天的夜晚是凄涼的:走廊的腳步聲沒有了;火爐里散發(fā)出木柴燃燒后的香氣。夜深了,“滅燭卻延明月,攬衣先怯微涼。”吹熄了蠟燭,月光卻照進屋中;詞人感到秋天的涼意,將衣披在身上。
這首詞,情意深婉,用語精警,筆力拗峭,頗能代表陳師道的詞風。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陳無己所作數(shù)十首,號曰語業(yè),妙處如其詩。但用意太深,有時僻澀。”這樣的優(yōu)點與缺點,在這首詞中均有所體現(xiàn)。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2
清平樂·春歸何處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翻譯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只有問一問黃鸝。那黃鸝千百遍地宛轉(zhuǎn)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黃鸝鳥趁著風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注釋
寂寞:清靜,寂靜。
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喚取:換來。
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
黃鸝: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百囀:形容黃鸝宛轉(zhuǎn)的鳴聲。囀,鳥鳴。
解:懂得,理解。
因風:順著風勢。
薔薇: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賞析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于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zhuǎn),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xiàn)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
下片再轉(zhuǎn)。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世界里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里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zhuǎn)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于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為表現(xiàn)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zhì)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gòu)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創(chuàng)作背景
崇寧二年(1103)十二月,黃庭堅至崇寧童年二月才過洞庭,五、六月間方抵達廣西宜州貶所。此送春詞作于貶宜州的翌年,即崇寧四年(1105)。同年九月黃庭堅便溘然長逝于宜州貶所。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3
原文: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譯文:
苦苦留人不住,他酒醉后登上畫船,揚帆而去。小舟撥開輕卷的碧波,行駛在在漫漫的春水路上,所過之處盡是黃鶯啼曉之聲。
渡口楊柳郁郁青青,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從此后休要寄錦書再訴衷情,畫樓里的歡娛不過是一場春夢,那山盟海誓畢竟空口無憑。
注釋:
留人不住: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此處翻用其意。
蘭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只。
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為字成回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后世泛稱情書為錦書。
云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
無憑:靠不住。
賞析:
起筆“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寫出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tài),一個曾誠意挽留,一個卻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啟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寫分手前的.餞行酒宴。席間那個不忍別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下去;而即將登舟上路的男子,卻喝了個“醉”。“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上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jīng)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宛囀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這景象似乎正是輕別的行者輕松愉快的心境的象征。而“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則遙應“留人不住”句,是蘭舟既發(fā)后渡頭空余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觀感覺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枝枝葉葉”俱含“離情”。以上四句寫景,渾然一體,卻包含兩種不同情感的象征。
結(jié)句寫情,卻突然轉(zhuǎn)折,說出決絕的話,寄語對方“此后錦書休寄”,因為“畫樓云雨無憑”,猶言:我們青樓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后不必來信了,從此割斷情感聯(lián)系吧。其實這是負氣之言,其中暗含難言之隱。妓女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愛的權(quán)利,即使有了傾心的男子,也沒有長聚不散之理。彼此結(jié)歡之夕,縱使千般恩愛,時過境遷,便“留人不住”了。有感于此,所以干脆叫對方“此后錦書休寄”了。話雖如此,倘不想得到“錦書”,何以特別提到?
總之,結(jié)尾兩句以怨寫愛,抒寫出因多情而生絕望、絕望恰表明不忍割舍之情的矛盾情懷。周濟《宋四家詞選》評曰:“結(jié)語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語。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4
清平樂·青陵蝶夢
青陵蝶夢,倒掛憐么鳳。退粉收香情一種,棲傍玉釵偷共。
愔愔鏡閣飛蛾,誰傳錦字秋河?蓮子依然隱霧,菱花暗惜橫波。
古詩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所做的詞。此篇典麗深婉,詞中運用數(shù)典,曲折而深致地表達了對亡妻的懷念。很有清真詞的風調(diào)。
翻譯/譯文
這是容若的一首《清平樂》向來都被誤注,關鍵就在“退粉收香情一種”這句上,“收香”常被注釋為收香鳥,是一種小鳥的名字。“退粉”是一個動賓結(jié)構(gòu),那么按照文言體例,“收香”就不可能是鳥名,而也得是相應的一個動賓結(jié)構(gòu)……。考據(jù)過程有些繁瑣,這里只說結(jié)論:“退粉”是蝴蝶交尾之后的動作,“收香”則是麝發(fā)情之后的動作,這兩個意象的結(jié)合,暗示出來的就是床笫之歡,這是一種含蓄得近乎隱秘的表達手法。至于詞中這位女子的真實身份,我們恐怕永遠也不得而知了。那又如何呢?
注釋
①青陵二句:青陵蝶夢。晉干寶《搜神記》:“大夫韓憑取妻美,宋康王奪之,憑怨王,自殺,妻腐其衣,與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著手化為蝶。”后以此典喻與妻子別離。么鳳。鸚鵡之一種。身體小巧,毛黃綠色,今俗稱虎皮鸚哥。蘇軾《西江月》:“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自注云:“惠州梅花上珍禽曰倒掛子,似綠毛鳳而小。”此二句意謂與愛妻離別了,而那可愛的鸚鵡仍在架上。
②退粉二句:意謂妻子雖已逝去,與她的情義卻未消失,但如今也只有她的遺物和我相伴了。玉釵:原指玉制的釵頭、此處借指美麗的女子。
③愔愔(yīn)二句:愔愔,悄寂貌、幽深貌。 鏡閣,女子的住室。 錦字,書信。參見《清平樂》(塞鴻去矣)注②。 秋河,銀河。此二句意謂閣中寂寂,只有飛蛾相伴.還有準再寄來書信呢?
④蓮子二句:意謂當初你憐愛我態(tài)存高遠,待時而起的深意依然記得,可現(xiàn)在我只有對鏡暗自傷情,又仿佛看到了你那一雙美麗動人的眼睛。 蓮子,即憐子。隱霧:謂隱遁。猶“隱豹”。參見《水調(diào)歌頭·題西山秋爽圖》注③ 菱花,指鏡子。 橫波,有神采的雙眼。參見《秋水·聽雨》注⑦
賞析/鑒賞
此篇典麗深婉,詞中運用數(shù)典,這首詞單看第一句,似有悼亡之意味,但2~4句隱有男女床笫之歡的意思,顯然不可解釋為簡單的.悼亡之作。下闋又提到了鏡閣飛蛾,意謂女主人公的孤獨,那么我們不難想象,這種孤獨正是由于兩個的人分別而產(chǎn)生的。納蘭是侍衛(wèi),當差值夜甚至是隨駕出巡應該是少不了的,那么分別的“機會”
應該是很經(jīng)常的,由此而引起了情思似乎說得過去。“蓮子依然隱霧,菱花暗惜橫波”,隱霧即隱遁,橫波是比喻女子的眼眸流動的樣子,蓮子即憐子,菱花指鏡子。真情自然流露了。(以上均為個人淺見,請勿引為憑據(jù))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5
清平樂·黃金殿里
宋代王觀
黃金殿里,燭影雙龍戲。勸得官家真?zhèn)醉,進酒猶呼萬歲。
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
譯文
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皇帝被勸酒至醉態(tài)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為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此調(diào)正體雙調(diào)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黃金殿:指華麗的宮殿,這里指后宮宮殿。
官家:封建時代對皇帝的一種稱呼。
《伊州》:樂曲名,載唐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大曲名”表中。
搔頭:首飾,即簪的別名。
御:古代對帝王所作所為及其所用物的敬稱,如御旨、御駕等。宣住:即宣詔留宿的意思。
六宮:本指古代皇后的寢宮,也指皇后,后來泛指皇后妃嬪或其住處。
賞析
詞人通過對帝王歡娛享樂生活的描寫,揭露了封建帝王生活的種種丑態(tài),將籠罩在帝王身上的世之尊崇的光環(huán)打翻在地,將其丑惡庸俗的嘴臉暴露無遺。
上片描寫皇帝與嬪妃宴樂的情景。起首的“黃金殿里,燭影雙龍戲”兩句,寫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此二句用法巧妙,詞人不去正面描寫皇帝與嬪妃的狎昵狀態(tài),而是通過對宮殿里燈火輝煌的場景的描寫,借說燭影下有“雙龍”相戲來表現(xiàn)皇帝的`淫佚。接下來的“勸得官家真?zhèn)醉,進酒猶呼萬歲”兩句,寫這位嬪妃極力地向皇帝勸酒,皇帝醉態(tài)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由此可見,此處的“官家”是對皇帝的俗稱。 “真?zhèn)醉”三字,表明皇帝真的有了醉意,其中也暗示著皇帝對這位風流嬌美的嬪妃的癡迷,隱約流露出詞人對皇帝沉迷于酒色的嘲諷。
下片續(xù)寫宴飲的歡娛。“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兩句,寫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為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對此妃的憐愛之情可見一斑。這位妃子勸君醉飲之后又獻舞,可見其獻媚邀寵功力之高深。結(jié)拍的“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二句,寫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詞人在此處筆鋒一轉(zhuǎn),宕開一筆,開始為數(shù)千深鎖宮中的女子的不幸命運而哀嘆,既哀其羨慕這位嬪妃得幸侍君,又為她們年華虛度而嘆惜不已。
這首詞語氣詼諧,充滿了對封建帝王昏庸淫佚生活的嘲諷。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記載:“王觀學士嘗應制撰《清平樂》詞,……高太后以為媒瀆神宗,翌日罷職,世遂有‘逐客’之號。”可見此詞是王觀做學士時奉皇帝之命所寫的一首“應制”詞。該詞在陸游《耆舊續(xù)聞》記載是王仲甫所作,當另有所據(jù),可做一說。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清平樂·春風依舊》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清平樂·春風依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清平樂·題上盧橋原文及賞析12-17
清平樂·別來春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清平樂·別來春半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劍客原文賞析12-19
西施原文賞析12-17
風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