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育工作經驗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勵”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育實踐證明,激發學生良好的心理動機,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熱情,離不開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勵。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知識面廣,班主任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應體現以“關心、理解、尊重、信任”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努力學習,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
一、全面關心學生,體現“主觀能動、結合實施”的原則。
關心,是情感激勵的首要因素。班主任應當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對待學生的困難,盡力幫助,對待學生的憂思,熱情化解,真切的關心他們體貼他們,這樣必然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情,人間的溫暖,從而激發強烈的親情感。同時,在關心的過程中,應體現“主觀能動,結合實施”原則,既關心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又要啟發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在關心、幫助學生的同時,引導他們看到自身在班級體中的地位和責任,在學習、活動中,自覺擺在主人翁的地位,積極、主動的參與思考,獨立的、有主觀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例如我班在參加一次實習應聘后只錄用了3名,公布結果后第二天早讀課,我發現應聘落選的其中一位同學業——黃文卿顯得有些無精打采,悶悶不樂,仔細一分析,我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于是我把她找來,問她是否因未應聘上而不開心,她點頭默認,神色沮喪,我開導她說:“一次失敗并不算什么,你可以從這次的應聘中學到一些求聘中學到一些求職的經驗,并且,我也希望你通過這件事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若你有豐富的知識、卓越的才能,將來必然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等著你。”經過我的一番開導后,她決定,不再對這件事耿耿于懷,并奮發向上,努力學習,取得了計算機一級證書,并改變想法決定參加高輔班復習,準備進一步升學。
二、充分理解學生,體現“拓寬渠道、雙向溝通”的原則
教育心理學表明,理解可以給人以友善,經人以安慰,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心理上的平衡。青秒年學生,生理、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對理解的需求顯得極為強烈。因此,班主任必須拓寬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溝通藝術,才能取得相互間的理解,做到:
(1)相互信任,在坦誠相見中求理解,玉主任要想真正理解學生,必須信任學生,以誠相待,虛心聽取學生意見,收集學生反映,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用坦誠架設理解的橋梁;
(2)主動接觸,在細心觀察中求理解,班主任處于主導地位,主動的、努力的創造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條件擴大與學生的接觸面,既能增強相互間的聯系,又能在細心觀察中了解學生所想、從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增進雙方理解;
(3)充分尊重,在平等相待中求理解,教育者和學生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學生才能話好講,有言敢發。因此,班主任必須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縮小雙方間的心理差距,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才能求得真誠的理解。
三、充分尊重學生,體現“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則
充分尊重學生既可密切聯系師生感情,又是可煥發學生創造熱情,激發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心理。但是,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寬,思想活,對人生、思想、前途、事業、社會等,都有所思考,在考慮過程中,對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錯誤認識,若是對他們的設計,不管理正確與否,都全盤接受;對他們作為,不管是否得體,都鼓掌喝彩,逢迎遷就,扣之任之樣必然會導致學生錯誤思想的蔓。真正的尊重,應當體現“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則。首先,既不求全責備,也不一味認同,對學生進去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錯誤、問題和不足,不能,頂真責斤斤計較,但也不能因為要“尊重”學生,對缺點就放棄批評,無原則遷就,而應實事求是,予以恰當合理的評價,并提出收正意見,督其改正,其次,引導學生實事求是,正確地看待自我,不苛求他人對自己盲目尊重,始終保持謙虛態度,以此來博得人們的尊重,再次,既不壓抑思考,又不放任自流,學生敢想敢為,勇于探索,是件好事,班主任不應濫加壓制,堵塞思路,甚至代替思考,應當因人而宜,予以正確的誘導、教誨,使學生及時修正自己的“藍圖”,紀正自己的行為,努力適應社會的現實要求。
四、充分信任學生,體現“情理相濟,造就提高”原則
對學生的志趣、權利、個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可以使他們保持歡快的、進取的精神狀態,產生高度負責的責任心理。但要注意對學生的信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化的簡單器重上,更應關注學生良好品德、意志的磨練,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在充分信任學生的同時,還要做到:一要引導學生不失自信心理,正確評價自我。自信,是努力學習、奮發進取的前提。二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從而加強自身思想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修養,不斷完善自我。例如我班學生顧凌君在初任班長,管理班級事務時屢犯錯誤,且對我的教育有抵觸情緒,我找她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后才了解到,原來她認為我對她不信任,不想念她的工作能力。知道了癥結所在,首先向她解釋選她作班長便是對她能力的充分信任,這一點應有自信,然后我又指出作為班長必須對班級有高度的責任感,并且,作為一班之長,應首先提高對自身要求,以作全班同學的表率。經過我的教育開導后,她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始終堅持有事站在最前列,主動關心班級事務,主持班級活動,管理能力、活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關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增強師生之間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間心靈的橋梁,構筑良好師生關系的保證。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能永攜”關心、理解、尊重、信任“之手,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
【德育工作經驗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勵”】相關文章:
中小學德育工作經驗12-17
關于德育校長事跡的材料03-08
企業實施人才強企工作經驗材料12-18
班主任工作中的加減乘除02-27
班主任工作經驗的交流范文02-27
德育先進單位申報材料02-27
精神激勵重于物質激勵05-01
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6個方法11-21
關于小學班主任如何抓德育的幾點體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