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課堂實錄(精選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實錄,教學實錄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學實錄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陳情表》課堂實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陳情表》課堂實錄 1
師:(出示李密服侍祖母的圖片朗讀《晉書。李密傳》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
師:這幅圖片中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字。
生:孝
師:你怎樣理解孝?(學生自由回答)
師: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照顧父母的起居,避免父母因子女遠游而擔心,就是是對父母盡責盡孝。
師:跟孝相對應的是中國儒家傳統中的另一個字
生:忠
師:孝子忠臣是傳統知識分子的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
叫做
生:忠孝不能兩全。
師:現在李密遇到了一件很糾結的事情,麻煩。這件事跟另一個強勢的非同一般的大人物晉武帝司馬炎有關。那司馬炎、李密、祖母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誰來敘述(學生敘述,老師補充)。
師:情前面加上哪一個修飾詞你認為最恰當?(有學生加了恩情、私情、感情、孝情、忠情、親情)
師:這么多的修飾詞,要李密做出選擇,那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關鍵還是兩點,忠和孝之間做出決斷,陳情表陳的就是在忠孝之間非此即彼的痛苦掙扎的苦情。至于如何陳情,就是方法問題。歸納起來無非就是八字真經,動之以情
生:曉之以理。
師:那李密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注意文中的注解
生:在蜀地當官,任尚書郎。
生:現在蜀國滅亡了,成為亡國奴。
師:是個級別不低的公務員,只不過現在暫時下崗待業了。歷史記載李密相當有辯才,可以在國務院外交部工作,是個人才。
師:晉武帝是怎樣一個人?從稱號來解讀
生:是很厲害的皇帝,講武力、暴力、比較狠。
師:這是司馬家族的傳統,險詐狠毒。史載,他的爺爺司馬懿誅曹爽“支黨皆夷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老爸司馬昭之心
生:路人皆知。
師:一方是對前朝還有眷念的臣子,一方是猜忌心很強的現任的主子,殺戮和血腥似乎迫在眉睫。而一張陳情表用文字拯救了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怎樣說比說什么或許更為重要。
師:表是寫給皇帝看得。假如一開始我就直奔主題,說我拒絕圣意,我不當官,我要贍養祖母。這樣是否可行?
生:殺頭,抄家。
生:綁起來,押到京城。等候發落
師:這就是皇帝龍顏大怒
生:后果相當嚴重。
師:所以第一節你打算怎樣寫?
生:不要直接寫,要繞開寫,先扯其他的內容,慢慢來。
生:要充滿真實感情,因為皇帝對你有疑心,起殺心,寫出自己很弱小,渺小,還有真實。
師:中國人一向同情弱者,而外國崇拜強者,這就是文化有差異。
生:最好把自己寫的很苦,最苦,引起皇上的同情,
師: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李密的確很苦,怎樣寫自己的苦難?
生:按照時間寫,從小父母親去世。
生:不對,是父親去世,母親改嫁。
師:原文怎么說,(學生找出),為何不直接說父死母嫁?這樣多簡單,
生:這是諱飾委婉的說法,因為這對年幼的李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師:往事不堪回首,但現在必須回首。母親改嫁這樣的不可外揚“家丑”都說出來了,這就是直接向皇上表明我的是真誠的。還有嗎?
生:身體很差,多病,九歲還不能走路。是不是夸張吧。
師:可能是缺鈣吧,老師認為不是說不會走路,可能是不能參加劇烈的體育鍛煉,屬于上體育課要請假的這一類學生。當然這樣寫更能突出自己的命
生:苦。
生:門衰祚薄,家庭不發達
生:古代講究人丁興旺,子孫多人口多,就是福氣多,家族旺旺。
師:這是家族的不幸。還有不幸嗎?現在的不幸?
生:祖母病重,需要照顧。
師:注意其中的“嬰”的解釋。
生:纏繞。
師:這也好理解,嬰,小孩嘛,是最容易纏人的,只要你手中有零食。
師:歸納起來,層層反復渲染自己的四大不幸,正所謂,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個不幸。按照李密自己的歸納是
生: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命運不好,
師:但上蒼沒有完全拋棄李密,幸虧有一位偉大的祖母。讀一讀(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
師:當年幼的李密煢煢獨立,形影相吊時,我們的老祖母總是那樣慈祥、那樣堅定的告訴他,勇敢、堅強。不要害怕 不要慌張。有奶奶在,別怕,是李密聽到最溫柔,也是最溫暖的聲音。
師:我們歸納一下第一段,陳述的自己的身世苦,隱含著祖母對自己的撫養的辛苦。沒有明說推辭就任,而是繞了個大圈子,動之以情,博取武帝的同情,為后文奠定了基礎。那第二段是繼續繞圈子還是直奔主題呢?(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李密而言,怎樣的時機中說是個問題,萬一時機把握不當,操之過急,后果很可怕。第二段的的關鍵句是
生: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師:何為進,何為退?
生:進就是出來做官,退是贍養祖母。就是忠和孝的矛盾。
師:當官好啊,現在考公務員多熱鬧,很難考。而李密接二連三拒絕皇帝送上的官,三次邀請,三次拒絕,讀一讀三次邀請(學生朗讀、注意其中的察、舉、拜、除、逼迫、急于星火等詞語)
師:讀一讀三次拒絕原因的.句子(學生朗讀,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則劉病日篤。)
師:呵,你以為你就是諸葛亮,需三顧茅廬啊,所有的理由看起來很充分,但在皇帝面前這些都不是理由。君要臣死,
生:臣不得不死。
師:君要臣做官,
生:臣不得不做官。
師:司馬家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極力攏絡當時的名士。當時的司馬昭想拉攏竹林七賢中的 第一帥哥才子嵇康,而嵇康卻跑到河東避居起來。司馬昭想請他出來做官,委以重任,他不僅不領情,還跑到荒郊野外去打鐵、種菜。你說結果如何(停頓)咔嚓一下完了。這些李密是知道的,李密在文中直接表示想做官,的確很想做官。做夢都想做官。哪一句?
生:臣欲奉詔奔馳。想趕快跑到皇帝那兒。
生:是心里想做而事實不能做的糾結,沒有完全徹底的拒絕皇上的意思,為自己也留了退路。
師:“奔馳”二字真好,活畫出了一個非常急切地希望立刻赴京為皇上奔走效勞、忠貞不二形象。這就是陳情表的比較委婉和高明之處,不至于讓帝王動怒。這一段還是繞著說,含蓄精當,三次婉拒顯孝情。
師:假如晉武帝正在上班,下面是文武百官,看到這份表的這些段落,他第一反應是什么?他會怎樣對百官說?(學生可以模仿,有學生說被李密的孝心感動,也有學生說帝王無動于衷)
師:情感上的感動或許會有,但皇帝畢竟是皇帝,是不容易輕易就被感動的眼淚稀里嘩啦的人。因此不但要在情感上打動帝王,更要在道理上說服君王。第三、四自然段側重于道理上的層面。找出說理的相關句子。(學生找出說理的句子:圣朝以孝治天下,一句。少仕偽朝,兩句今年四十有六,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進節于陛下日長三句)
師:第三段有三個很重要的關聯詞,把整段文字巧妙而自然的結合在一起,哪三個?
生:伏惟、且、但。
師:用現代語翻譯這三個詞(學生翻譯)
師:關鍵落在哪個詞?
生:但,表示轉折。前面是說理,“但”后面才是要點。
生:歌頌皇帝的英明,圣明。拍馬屁。戴高帽。
師:這些老師也喜歡。歷史武帝是歷史著名的孝順皇帝,他的父親司馬昭去世后,武帝親自服喪三年,你可以說他作秀,但三年作秀也并不是容易的事。他對臣子的孝的行為也十分重視(出示世說新語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 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翻譯王戎、和嶠同時遭遇大喪。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稱,此時王戎瘦得皮包骨頭,幾乎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和嶠則哀號哭泣,一切都合乎喪葬的禮儀。晉武帝(司馬炎)對劉仲雄(劉毅)說:"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嶠嗎?我聽說和嶠悲傷過度,這讓人很擔心。")當時的社會的輿論是孝子大流行,都是道德楷模。李密一說“孝”,皇帝真的笑了。這樣說理就是占領了道德的制高點。還有繼續說理的。
生:直接講明自己的生活做官的經歷,說自己做官純粹就是發財富貴,并不是所謂追求清高和節操。
生:繼續歌頌皇恩浩蕩,自己受寵若驚。不敢有非分之想。
師:這些都是實話實說,剛才說重點落在但字以后,這幾句應是很動感情的句子,動情點嘛。很有畫面感,訴說祖母臥病在床的困苦的情景。朗讀體會。
師:所以這一段的最關鍵的最想表達的一句是
生: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師:這一節李密巧妙的運用關聯詞,情理結合,融理于情,表明了自己兩難選擇,進一步消除了皇上的疑情。尤其是工整的對仗,文情并茂的描寫,一氣呵成,更加增加了感人的力量,我們要無限的相信發自內心的文字的力量,文章的結尾才水落石出,水到渠成,最終點明了上表的目的,就是四個字?哪四個字?
生:愿乞終養。
師:提到了一種鳥。
生:烏鴉。
師:為何提到烏鴉。
生:這是比喻,烏鴉是很孝順的鳥,人也一樣,孝順長輩。
師:又提到了兩個數字?
生:四十四,九十六。
生:對比手法,表明效忠皇上的日子長,贍養祖母的日子短。
師:四十四歲在古代也不算年輕了,甚至可以說年老了,但妙的是和九十六一比較,那是相當的年輕,為自己服務的時間很長。也可以讓皇上高興,真好。這節中的比喻和對比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奇效。當然,李密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
冷血的晉武帝能深受感動,一方面發自內心地對李密的境遇表示憐憫,也許愿意接受李密的請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處于帝王之位的晉武帝也會為之掬同情之淚。在這樣的情感驅動下,做出同意的舉動,也是合乎情理的。但一方面,也許出于政治的考量,用寬容大度來籠絡天下的人才,特別是一些被邊緣化的前朝的人才,李密畢竟是個人才,還是個孝子。這一則表中,沒有失敗者,他們都是勝利者。這是文學的勝利,這是孝心的勝利,這是真誠的勝利。
《陳情表》課堂實錄 2
師:1700百年以前的魏晉時局動蕩。魏滅蜀國之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亡。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舊臣。西蜀名士李密走進了他的視野。李密有年邁的祖母,無法脫身。一面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面是至親的祖母,在這人生的關鍵時刻,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呢?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風云回到晉朝,走進李密和他的《陳情表》。
師:請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讀。(師伴隨如泣如訴的音樂朗誦課文)
(此處老師聲請并貌,投入朗誦,強烈的感染了在座的`學生和聽課老師,頗有韓軍老師朗誦《大堰河》之風度)
師:歷史的風云已經消散,讓我們回到今天。一起我們學過《出師表》,這里的“陳情”是什么意思?
生:陳述自己的感情。
生:陳述事情的理由。
師:既然是“陳情”,應該有“陳情”的背景,有“陳情”的目的。大家看兩個問題:
1,請用文中語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陳情?
2,請用文中語言回答,李密所陳何情?想達到什么目的?
(一個學生讀前兩段,其它學生齊讀后兩段。)
師:讀的時候大家有個怎樣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u是第四聲)四。
師:臣少(四聲)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顛倒)。矜(in)憫愚誠。感情變化的基調要注意。
師|:在什么情況下陳情?
生:“欲奉昭奔馳。實為狼狽。”
師:“日”“告訴”是什么意思?
生:
師:陳情想達到什么目的?
生:“聽臣微志。保存余年”。
師:愿乞終養/聽臣微志。保存余年。
師:他為什么不直接說自己的目的,而從自己的幼年寫起?
(生讀--臣密言:。未曾廢離)
生:為了打動皇帝。
師:幼年的我與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師:哪些波折?說出具體的語句。
生:
師:李密: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
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伯叔兄弟皆無,晚有兒息
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師:見,舅奪母志,不行,嬰,這些詞語都是什么意思?(討論意思)
師:一個九歲的殘弱孩童,在年邁祖母的拉扯下一天天長大。他每次出門,祖母都要牽掛著他。她的容貌為孫兒而衰老,她的。在夕陽的余輝中,留下兩行淺淺的腳印。這樣的畫面大家都能看到嗎?
生:能。
師:那么晉武帝也能夠看到。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同意李密的請求嗎?
生:我不同意。
生:我同意。因為“百善孝為先|”,如果他都不能盡孝,又怎么能夠去盡忠。
師:看來第一段就打動了這位女皇帝,后面的內容就不用看了。
師:李密原來是蜀漢舊臣,原來在祖母有病的時候就一直做著官,而現在一歸順晉朝就不做官了,這樣會招致晉武帝的懷疑的。所以,他在動之以情之后,還要曉之以理。請大家找出文中的理之所在。
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您把孝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而我正是要盡孝。
生: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師:人生七十古來稀。如果假定時日,忠孝之間的矛盾最終可以化解。“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這是可以都解決的。
師:再請兩個皇帝說說現在道理分析之后,你會答應他了嗎?
生:現在我同意了,因為他的話有情有理。
生:我本來是同意的。現在我當然更加支持他了。
師:有人說,讀《出師表》不哭不忠,讀《陳情表》不哭不孝。
師:有很多詞語成為今天的成語,例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師:我們在讀了之后,寫一篇《我讀〈陳情表〉》。
總體評價:設計非常實在,緊扣文本;很有思路,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基本功扎實,能夠進行非常有表現力的朗誦,極富感染力;善于點撥,循循善誘;課堂語言洗練。問題是課堂設計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應該把對一部分背景的介紹放在學習第一段的時候,這樣更容易理解“陳情”的處境,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另外,在課堂下課鈴響過之后,應該立刻結束課堂,而沒有必要把自己事先準備所有內容都講解完。再者,老師說的還是太多了些,表演意識太強,應該糾正,應該把學生真正放在學習的主人地位上。
《陳情表》課堂實錄 3
一、導入新課
師: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美德。譬如勤勞、善良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便是“孝”字。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昨天我們已經將本文字詞作了疏通,今天我們就來賞讀文章。先切大家把課文齊讀一下。
二、朗讀課文
生:(高聲朗讀全文)
三、賞析課文
師:課文標題中的“表”是什么?
生:是一種文體。
師:對。這種文體一般寫什么的?
生:是臣子寫給君主的一種文體。
師:那好,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我們應該搞清這樣幾個問題。一:是誰陳情?
生:李密。
師:李密是什么人?誰來介紹一下?
生:李密,生于224年,死于287年。西晉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張廣祥編寫。
師:誰來結合課文有關文字補充?
生:李密自幼喪父,四歲時母改嫁,依賴祖母劉氏撫養長大。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師:正因為李密以孝著稱,才被他人推舉為孝廉。
師:第二個問題:向誰陳情?
生:晉武帝。
師:他是什么人?
生: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
師:他晉武帝為什么要這樣重用李密呢?
生:李密有才華唄。
師:僅僅這個因素嗎?
生: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司馬炎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師:對。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征召。張廣祥編寫。
師:第三個問題:陳什么情?
生:向君王上書請求辭官的衷情。
師:也就是“辭不就職”。為什么不就職呢?
生:祖母年歲大,需要人侍侯。
生:祖孫相依為命,做孫子的不能對祖母不聞不問。
師:對。課文也是這樣說的。不過,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吧。李密為什么“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古人說,一臣不事二主。就象一女不嫁二夫一樣。(生笑)魏晉時期的士人更是看重氣節。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張廣祥課堂實錄。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張廣祥編寫。
師:好了,這里就產生了一個矛盾,是--
生:忠與孝的矛盾。
師:對。忠孝不能兩全時,你就得舍孝而全忠啊。我句個例子,電視劇《漢武大帝》看過吧?
生:沒有啊!
師:里面有個情節。晁錯推行削減諸侯的政策,受到眾人的排擠,但是晁錯仍然不改心志,為此他的老父親從老家趕到京城,勸說兒子別搞了。晁錯說,不搞不行啊,不搞劉家就不能坐穩江山。老父親說:劉家穩了,我們晁家就不穩了,你還是聽我的吧。晁錯說:不行。老父親生氣了:你就不聽我的啦?晁錯跪下,流著淚說:忠孝不能兩全,我選擇忠!最后老父親痛苦地離開,投水自殺--當然,史書寫的是吃毒藥而亡。這件事告訴我們,忠孝不能兩全時,你就得舍孝而全忠啊。那么,李密是怎樣解決這個矛盾的呢?--且不管它!張廣祥編寫。
師:第四個問題:怎么陳情?
生:(不做答)
師:想想看,如果你不想去做官,該運用什么樣的手段達到勸說的效果?
生:情,動之以情,以情動人。
師:對啊。但是,光靠情恐怕還不夠,還需要--
生:理,曉之以理,以理服人。
師:對啊,那么李密有沒有采用這兩個手段呢?
生:用了。
師:再想想,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動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
生:先動之以真情。
師:是的。李密在文章里就先煽情,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第五個問題:陳情結果?
生:文章沒寫,但是我們猜測應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和目的。
師:猜得不錯。看看練習一的楷體字(讀),看來有辯才的李密取得了理想的目的。那么,我們就具體來賞析一下課文,認識李密是怎樣陳情的吧。
師:第一段寫的什么內容?
生:寫悲苦的身世。
師:有句話在全段中起總攝作用,哪句?
生: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師: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生:沒爹沒娘,體弱多病,與年老多病的祖母相依為命。
師:我看,可以概括為四大不幸(生笑):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他的悲苦身世,你們為之感動了嗎?張廣祥編寫。
生:感動。
生:不感動。
師:唉,你們這些沒有感情的東西!(生笑)這是一個很悲慘的故事,但作者用的是非常精煉的文字來敘說的。中間很多的內容是需要靠我們的想象去補充、去填空的。你想想那個“孤弱”而可憐的孩子,沒爹沒娘的,在幾乎絕望了的情況下,被老祖母撫養了,就這祖孫倆,度過了多少“零丁孤苦”的歲月!“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啊!這八個字中有多少內涵。你用想象去填補那“零丁孤苦”的細節吧!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攙扶;孩子餓了、病了,哇哇直叫喊著,上哪兒去覓食尋藥啊?還有旁人的冷眼,旁人的欺侮,老祖母靠著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來獨立支撐著?張廣祥課堂實錄。這是一個多么艱難的家啊!這是人性的表白!在這表白的后面,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母愛的偉大。我想,只要晉武帝還是個人(生笑),聽了李密訴說的“四大不幸”,也會引發惻隱之心,唏噓不已吧;你們如果還是個人的話,難道就不能感動嗎?如果我們不能從這樣的文字里讀出細節來,當然就不可能讀出感動來。你們啊,既要用“心”讀,又要學會讀!知道了嗎?
師:第二段什么內容?
生:寫什么進退兩難的矛盾心情。
師: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生:一是“詔書特下,拜臣郎中”,二是“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是不斷催促。
師: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生:辭不赴命,辭不就職。
師:一方面是老祖母需要他奉養,一方面是晉武帝在召喚他,這種進退兩難的心情你們能夠感受到嗎?
生:能夠。
師:真正能夠嗎?本來,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作者的今天。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實在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那樣的時代里,你的生命并不屬于自己,你也不能完全屬于你的家庭,你不能完全為自己作主。還有一個全社會的家長要主宰你的命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陽光雨露都是皇家的恩典,你就在這樣恩典的“沐浴”之中。因此,你首先得效忠于朝廷,你首先得做“王臣”,得是一個奴才,然后,你才能做一個孝子,才能報答你的祖母的養育之恩。也就是說,一方面需要李密做個正常的.人,具有人性的正常的人,一方面需要李密做個奴才,具有奴性的奴才:唉,做人難啊!張廣祥課堂實錄。
師:心情雖然很矛盾,但是從本段的字里行間,我們看到的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
師: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于是用起陳情的第二手段,就是--
生:曉之以理。
師:“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
生: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
師: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生:“本圖宦達……豈敢盤桓。”
師: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我也是一個俗人,也想追求功名利祿,但是實在身不由自啊。老祖母確實需要我去奉養晚年,而孝,恰恰正是你所倡導的啊。這樣就表達了對晉武帝的忠誠和感謝,打消晉武帝的疑念,又表達了自己的心愿。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真是有理有情。
師:但是,忠和孝的矛盾還需要解決啊,不能因為奉養老祖母就不講究孝啊。那么,文章的最后,李密是怎樣解決矛盾的呢?
生:先盡孝后盡忠。
師:對啊。李密真是聰明絕頂,他巧妙地化解了一對矛盾。在他看來,忠和孝并不是對立的,我可以先盡孝,再盡忠。這樣的一個解決方案,晉武帝又怎么能夠不接受呢?張廣祥編寫。
師:最后我們小結一下。全文圍繞“辭不就職”而展開,對晉武帝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最后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具體的說,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全文感情真摯,融情于事;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語言上,駢散結合,音韻和諧。最后我們再把課文齊讀一遍。
《陳情表》課堂實錄 4
師:由諸葛亮的《出師表》導入。(溫習舊知,引出新課)
初中學過《出師表》,《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陸游在《書憤》中這樣評價《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板書:陳情表李密)
師:同學們已經做了預習作業,通過學案了解了文體特點,知道了學習目標,初步解決了字詞問題。同學們先一起交流,有問題先在小組解決,解決不了,再質疑。
師:有哪些疑問。
生:沒有。
師: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期功、終鮮兄弟、洗馬
師:學習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誦讀,通過學案我們已經了解了文本的文體知識,下面我們就通過誦讀首先鞏固文字知識,其次進一步走近文本本身,體會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挖掘它的一些內涵。
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情感。
我讀第一段,請兩位同學分別讀二、三段,最后一段全班齊讀。
教師評價:尋|蒙國恩注意中間的停頓
全班齊讀有些快
師:思考問題:李密為什么要向皇上陳情?(結合背景,用原文回答)
幻燈片出示背景資料
學生甲:有兩個原因,一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李密要侍奉祖母;還有一個就是“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國家已經滅亡了,亡國之臣不能侍奉新朝君主。
學生乙:晉武帝篡權才奪得皇帝,李密有文化、清高,看不上晉武帝的做法。
學生丙:“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李密想要先侍奉祖母,再盡忠。
(教師引導:李密最想做什么?他遇到困難了嗎)
師:賞讀文章:在兩種情感中,讓作者進退兩難。一邊是想要愿乞終養,供養祖母,一邊是皇上催促去做官,告訴不許。在這兩難的境界,李密本人一定會想,我用一種怎樣的方式,能讓皇上理解我的做法,博得皇上的理解。所以李密采用了一個最好的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四個人小組討論:任選一個自然段,討論:它用什么情打動人,用什么理來明人,爭取列出你們討論這個自然段的情和理的線索,用最精煉的語句概括。再討論一下,你們共同認為,你們選的這個自然段哪一個語句最能打動你,最讓你產生共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學生甲:第一段,作者說他的家庭不幸,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情感,這是動之以情。“而劉夙嬰疾病”,祖母身體不好,在孝道上應該盡孝,不能離開,在感情上也不愿意離開。最能打動我的語句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不離不棄。
學生乙:第三段,李密想要留下來侍奉祖母,就需要一個理由說服皇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晉武帝把孝作為治理天下的方法,李密想要留下來侍奉祖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以劉日薄西山”祖母將李密撫養成人,李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他要留下來侍奉祖母,直到終年。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馀年”知恩圖報。
學生丙:第四段,情是“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是對皇帝的忠情,“報劉之日短也”體現李密的孝心。理是“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從古至今以孝為先,既然以孝為先,就應該留下來,照顧祖母。
最能產生共鳴的一句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烏鴉都有反哺之情,更何況我們人呢?
師:練筆悟情:把我們意猶未盡的感受訴諸筆端,用文字表達我們的情感。
請大家選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處情境描寫,一個場面、一句話、一個詞或一個細節均可,自行設置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進行生動的描述。
學生甲:“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劉氏在病榻上已經躺了幾天了,她不斷呻吟著,因疼痛額頭上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李密一刻也不敢離開,他用一只手輕輕拍撫著劉氏,一邊用毛巾拭去她臉上的汗珠,盛湯藥的碗隨意的被擺放在床頭。血絲已經布滿這孝子的眼,這是愛與痛的交織。愿太陽的馬車能為這赤子之心而停留,灑下自然的圣水滋潤這真摯的心。
學生乙:祖母躺在床褥上,氣息微弱,我知道她已是掛在西山的.殘陽。但她曾經用燦爛的陽光照射著我的童年,陪我一同成長。現在陽光依舊在我心中,永存的將是溫暖,即使不久之后她就不在人世。
學生丙:“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鳥有情,木有根,我李密亦如鳥木。日轉星移,誰無容顏之變,誰無體弱之虛,只求我用我的一生陪她頤養天年。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
聽到你們發自肺腑的文字,我知道李密的感恩不僅溫暖了自己,而且感動了你們,這一刻,幸福之花,在我們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
教師小結:通過聽、說、讀、寫,我們深入的賞析了文章,作者運用情理交融的手法,將他所說的情和所要闡述的理完全融和在一起,情和理達到水x交融的程度。這讓我想到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僅沒對李密的詞不赴詔表示不滿,而且還痛快的答應了他的請求,甚至賞賜他來兩個奴婢,命郡縣按時給他的祖母送飯,足見《陳情表》所體現出的情的力量。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在這堂課上,老師見證了你們心懷感恩的心,相信你們會用感恩的心為父母端杯茶,為他們捶捶肩,為他們努力到最好。會把發自內心真誠的愛回報給我們的父母長輩。
《陳情表》課堂實錄 5
教學過程: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剛才我們在課前看了幻燈片,現在我們一起讀,“讀《出師表》不下淚者”,預備——齊!
學生齊讀幻燈片導語。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師: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陳情表》。(同時板書)我們先來齊讀這篇課文。臣密言:臣以險釁,預備——齊
學生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看這些字的讀音,并且齊讀。
終鮮( xiǎn ) 兄弟 期功(jī )強近 常在床蓐( rù)
豈敢盤桓( huán ) 庶劉僥( jiǎo )幸 門衰祚(zuò)薄
學生齊讀。
師:我們同學剛才讀了課文,現在問大家,是誰在陳情?
生:李密 (板書)
師:李密何許人也?
學生回答。
師總結: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師:那么他在向誰陳情啊?
生:晉武帝 (板書)
師:晉武帝又是誰啊?
學生回答。
師總結: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師:李密向晉武帝陳什么情啊
學生回答。
師總結: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師:他又是如何陳情的呢?
學生沉默。
師:好,我們來具體看文章,先看第一段。集體讀。
學生集體讀第一段。
師:先問大家,李密家境怎樣啊?
生:不好。
師:怎么不好啊?書上怎么說的?
生:臣以險釁,夙遭憫兇。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生:我因為命運不好,從很早的時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師:那李密到底遭遇了那些不幸呢?同學們在原文中找一找?
學生齊讀: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師:這是有關李密父親的,那他母親呢?
學生齊讀: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師:我們把有關他父母的遭遇,大家一起讀一下。
生齊讀: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師:李密的父親怎么樣了?
生:死了。
師:李密的母親怎么樣了?
生:改嫁了。
師:那李密的親戚怎樣啊?
學生齊讀: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師:這幾句話,比較長,但句式相當整齊,語氣通暢。我們再讀一遍。
學生再次齊讀。
師:那李密靠誰來養活啊?
生:祖母。
師:那他祖母一定很有錢啦!
生:不是。
師:怎么不是啊,書上怎么說的?
生: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師:那么這段我們大家想想,李密在陳什么情啊?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難離之情 (板書)
師:李密陳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況,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向晉武帝要個官當,好奉養祖母啊?
生:不是。是想讓晉武帝了解自己的苦處,自己不去當官。
師:回答得非常好。李密本不想出仕,但皇帝能不能得罪啊?
生:不能。
師:那李密該怎樣向皇帝說明呢?好,我們再來看第二段,一起讀。
學生齊讀。
師:朝廷給李密哪些官啊?
生: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師:孝廉、秀才是不是官職啊?
生:不是,是那時選拔人才的途徑和名稱。
師:在漢代采用的是選舉制度。選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朝廷或地方官員看中了誰,直接提拔,這叫 “選”;一個是地方官員看中了人才直接向朝廷舉薦,這叫“舉”。漢代的選舉制度,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手段,和后來投票決定人選的選舉方式不一樣。這里的“孝廉”指孝順而品行正直,這里的秀才指的是優秀人才,和科舉制度時期的.秀才也不一樣。孝廉和秀才,是當時選舉的人才的等級。地方官向晉武帝舉薦李密,是對李密的器重,而李密因為祖母無人供養,而怎么樣?
學生齊讀: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師:地方官的推舉,李密不應命。那皇帝給李密什么官啊?課文是怎么說的?
學生齊讀: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師:結果呢?
學生齊讀: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師:如果你是皇帝,你能不能答應李密的請求啊?
生:不能。
師:那李密又是怎樣陳述自己的情懷的呢?
學生齊讀: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師:好,那我們知道了這段李密在陳什么情啊?
學生回答。
師:總結。“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為難之情 (板書)
師:這里,李密陳述了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再次委婉而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無法出仕的現狀。那晉武帝心里會怎么想呢?
生:不高興!
生:因為名節而不肯當官。
師:那李密又是怎樣打消晉武帝的這種疑慮呢?我們來看第三段。齊讀!
學生齊讀第三段。
師:我們不妨做這樣的假想,假如李密僅僅是寫了上面的兩段文字,會給晉武帝留下什么印象?
生:李密以家事為重,輕慢皇權。
師:回答的非常好。假如僅僅是前面的兩段,會給晉武帝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不僅不能得到寬恕,甚至還要引來殺身之禍。而李密在寫了這篇奏章以后不僅僅得到了晉武帝的理解,還獲得了豐厚的獎賞: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我們看看李密是如何打動晉武帝的。首先,李密說了晉朝的治國之策,是?
學生齊答:以孝治天下
師:有關以孝治天下的事,李密是怎么說的?
學生齊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師:晉武帝真是皇恩浩蕩啊。那些舊朝的臣子,都受到了禮遇,得到了朝廷的憐憫撫育。我李密孤苦尤甚,更應該受到特別的恩惠。李密盡孝心,順應當時的潮流,符合晉國的國策,雖是個人私事,卻也是以自己的行動忠實地實踐著晉國的國策。這本身就是忠于晉武帝的表現。接下來,為了進一步打消晉武帝的誤解,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相當重要的一點,自己不出仕做官,不是因為要保守名節,而是確實有難言之隱。李密是怎么表白的呢?
學生齊讀: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師:李密不是一個不識抬舉的人,他對晉武帝的器重充滿感激。這在第二段中也有表露,是哪些句子。
學生回答: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師:除了這一句,還有很多的詞語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如:“沐浴清化”中的沐浴,“尋蒙國恩中”的 “蒙”和“恩”。這樣的感激,化解了晉武帝心中的怨氣,讓晉武帝龍顏舒展。在此基礎上,李密進一步強調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現狀,進一步打動了晉武帝那顆冰冷的心。大家讀一下,李密是如何說的。
學生齊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師:這一部分中,李密陳述兩層意思,一是對晉武帝的忠,一個是對祖母的孝,而忠以孝為載體,忠具體實踐于孝。此情此景,蒼天可鑒,人神共知。那這段表達李密什么情啊?
學生回答。
師:總結。“更相為命,不敢廢遠” 相依之情 (板書)
師:我們可以想想,晉武帝讀到這里,會不會同意李密的請求啊?
生:會
師:好,我們齊讀第四段,看晉武帝有沒有同意李密的請求。
學生齊讀。
師:李密向晉武帝提出什么請求啊?
學生齊讀: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師:這樣的意思,文中還有表述,大家找出來,讀一下:
學生齊讀: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
師:在提出這樣的請求之前,李密說了一句很合情合理的話。李密是怎么說的呢?
學生齊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
師:在提出了這樣的請求之后,李密再一次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學生齊讀: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師:那這段表達李密什么情啊?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忠愛之情 (板書)
師: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本課,第一段在陳“難離之情”,第二段陳“為難之情”,第三段陳“相依之情”,第四段陳“忠愛之情”,而蘇軾卻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為人必不孝!”那么這些情又和孝有什么關系呢?
生:這些情都是以孝為作為基礎的,如果沒有孝,李密早就去做官了……
生:第一個難離之情呢,就是因為孝敬祖母,所以才不去做官;第二個為難之情呢,按說起來,一個男兒應該為國家盡忠,但是正是因為要為祖母盡孝,所以才感到忠孝難以兩全,這也是孝情啊;第三個相依之情呢,是在陳述他不去做官的理由是和祖母有相依為命的感情,這也體現了孝情;第四個呢,忠愛之情,李密盡孝道是在相應國家號召,也是愛國表現,所以也體現了孝情,所以看似沒有說要盡孝,但是每段都體現了李密對祖母的孝情。
師:說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師:掌聲鼓勵!
學生鼓掌!
師:讓我們再次大聲朗讀課文,來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
學生齊讀!
師:下課!
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陳情表》課堂實錄 6
一、課前預習指導
1、激發閱讀、學習興趣。
我們查找并印發了《陳情表》一課相關的背景資料和歷代名家的品評文字,讓學生在真正接觸課文之前產生好奇心,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2、幫助學生順利通過文言文閱讀的語言關。
引導學生在第一遍閱讀時找出難點,通過查找工具書的方式將難點字詞的義項了解清楚,并通過對照課文,確定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之后,分組歸納出公認的難解詞語,師生討論解決。自己動腦、動手嘗試,學生們對詞語的意義了解得更加清晰,對工具書的使用也更加熟練;學習討論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文章詞語及意義的理解。
學生通過預習總結出難解字詞如下: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期功強近,煢煢孑立,除臣洗馬,猥以微賤,責臣逋慢,劉病日篤,猶蒙矜育,寵命優渥,日薄西山,更相為命,臣之辛苦,生當隕首
二、課堂教學步驟
(一)導語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我們在初中學習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師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篇以孝情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二)學生匯報預習結果,教師點撥,并適時加以擴充整理。
(三)誦讀課文,梳理文意。
誦讀課文,解決語言難點,讀懂文意,結合課文語句,體會文章深沉的情感。
1、以齊讀形式落實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讀。
教師: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請盡量用文章語句概括回答。
學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為“孤”字。
教師:第一段的情感我們已經了解,即表現“孤苦”之情。大家一起動手為自己的結論充實論據,找到第一段中表現這種感情的語句并作簡單分析。
學生:“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既無伯叔,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說明自己自幼失去父親,不久,母親改嫁,沒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教師:一個完全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夠平安成長,是因為祖母的呵護,大家可以從第三段找到一句話,概括這一意思。
學生:“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領悟,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養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教師:作者陳述自己的幼年喪父失母的“孤苦”,為了表現祖母養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無伯叔兄弟的“孤苦”,有無其它原因呢?
學生:“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母暮年無人能為作者分擔贍養的任務,自己必須獨力承擔盡孝的責任。
小結:第一段:孤苦之情。從縱橫兩方面分兩個小層次:
身世凄苦,祖母撫養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盡孝責無旁貸。
2、請一組同學齊讀第二段,其他同學準備對齊讀的情況進行點評。
學生齊讀。
學生點評:讀得整齊,有節奏感,但是欠缺感情。齊讀不易表現感情。
教師:肯定點評意見,并請同學在已經對文章感情基調有所把握的情況下,從第二段里找一節,嘗試有感情地誦讀。
學生讀:“詔書切峻……實為狼狽。”
教師:這一段表現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輾轉兩難。誦讀時要張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與沉重。
學生再次誦讀,體會作者情感。
教師:本段有一句關鍵語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來找到它。
學生:討論得出:“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教師:結合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討論分析,“進”難在哪里,“退”,難在何處。
學生討論:進,無以報答祖母養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情。
小結:第二段:兩難之情
3、請一位同學誦讀第三段。
教師:肯定學生感情的充沛飽滿。
教師:第三段的感情不只一種,請大家討論,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簡要分析。
學生: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撫養孤弱之恩。
教師:正是這兩種感恩之情,讓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說的狼狽之境,兩難之情。
請學生深入探究本段層次。
教師:本段第一句話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提出一個終養祖母的“理論依據”,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教師:作者接著提起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結合《陳情表》一文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討。
學生:從歷史背景上看,雙方關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員,陳情的對象是今朝的君主,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人生目標就必須表明,此處一筆,不著痕跡,但卻正是問題關鍵所在。
小結: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動武帝。
4、請一位學生誦讀第四段。
教師:請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現陳請目的的語句。
學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教師: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達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陳請目的之前還進行了許多鋪墊,是否多余,為什么?
學生:用自己的年齡與祖母年齡的對比,表達“盡節日長,盡孝日短”,提出一個“兩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會在盡孝后再盡忠。進一步讓皇帝消除疑慮,達到陳請的目的。
小結:第四段:兩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脈絡已經完全出現。
(四)探討文章的抒情方式
教師:注意第一、二段與第三、四段抒情的不同。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得出結論:第一、二段陳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小結:
有人說《陳情表》有很高的語言藝術。
讀《陳情表》我們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
讀《陳情表》我們可以聽到:少年孤苦無依的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帝王催促嚴厲的呵責,孝子忠誠懇切的哀告。
無論是形還是聲,都以一種濃濃的情感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因為它是有情的。
(五)深入探究問題,體會文章構思藝術。
教師:思考,第三段的內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
學生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得出結論:
第三段重說理,沒有前文情感的鋪墊,理則顯得生硬,難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鳴。
前兩段,先用特殊的親情、孝情給大家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獲得同情心,讓人認為這種孝情值得鼓勵,不該拒絕,之后再用“理”來提供依據,讓人無法拒絕這合情合理的'陳請。
從文章寫作背景看,本文讀者極為特殊。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晉武帝不只是一個皇帝,他們司馬家族用陰謀篡奪了皇位,是以陰險多疑著稱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作者必須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徹底地表達出來,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盡孝再盡忠”的忠孝兩全之策,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陳請的目的。
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
陳情脈絡: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孝情)
沐浴清化
身蒙國恩(忠情)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乎情,歸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真意切。
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
(六)結束語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附:板書
陳情表
李密
陳情于事,動之以情
寓理于情,曉之以理
《陳情表》課堂實錄 7
師:上課前我先向同學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寶安區新安中學語文老師,今天非常有幸地認識各位。下面我們開始——上課。
生:(齊)起立。
師:(鞠躬)同學們好!
生:(鞠躬)老師好!
師:請坐。(略停頓)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投影1:《陳情表》,李密)。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兩篇非常著名的“表”文,一篇是我們初中學過的——(部分生答:諸葛亮的《出師表》),另一篇則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晉朝的李密的《陳情表》(師指示屏幕)。古人曾說過讀這兩篇“表”的情形:讀《出師表》你如果不哭,你這個人就不——怎么樣?猜一猜。
生1:不忠!
師:(師指手示意)有同學說出來了。那么,讀《陳情表》不哭的人就——怎么樣?(生齊答:“不孝!”)非常好!同學們能夠猜出來。那么,《陳情表》到底是怎樣一篇作品,李密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們看一看:1700年前三國時期的蜀國有一位大臣,他生下來六個月時父親就亡故,到了四歲時母親就改嫁,長到九歲的時候,注意九歲是一個什么概念?他還不能夠走路。九歲讀幾年級啦?
生:(大部分)讀三年級啦!
師:對,三年級啦!如果我們看見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他還不能夠走路,會怎么想?大家注意啦,李密九歲是不能夠走路的!是他的祖母劉氏一手把他養育成人,長大以后做官做到尚書郎,現在中央的部級領導啊。他們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從來沒有分離。不久,魏國滅掉蜀國,司馬氏篡奪魏國政權,建立了晉朝,歷史上稱為西晉。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晉武帝司馬炎這個時候征召李密入朝為官,你要到我這個新朝廷來做官。那么,我們想,一邊是年邁病重的祖母,一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李密將做出何種抉擇,一篇《陳情表》會給他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下面,同學們聽一聽老師讀這篇文章。聽的時候老師有要求,大家注意,有三個要求。第一個要求: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字的讀音要注意。我剛才看了同學們的預習,做得很好。對照注釋,邊聽邊標出有疑問的讀音的字。第二個要求:注意老師讀課文的語氣、停頓。如果老師讀的時候,你有感覺的劃一根斜線。第三個要求:全文一共四段,對每一段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或者原文,文章里的話進行歸納。明白吧?(生點頭示意“明白”并做好準備)
(師范讀,生對照課文做聽讀記錄并試著歸納段落大意)
師:好,同學們又回過來,我們讀前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個讀音,有什么問題?有嗎?
生:(大部分)沒有。
師:在語氣、停頓上有一些什么想法?有嗎?
生:(大部分)沒有。
師:好!我們進入第三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四大段我們怎么歸納?剛才老師說了既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用文章里的話進行歸納。第一段,看看哪位同學?(師巡視)好的,我請這位女同學。
生2:我想用原文的第一句話歸納,“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師:好的,用這一句,這八個字,對吧?(生2:對的。)好的。還有沒有不同的更好的看法?哪一位?(師巡視并等待)真的是這八個字是最好的嗎?這位同學也可以再想一想。男生,來一下,師大附中的同學。
生3:“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師:(疑問地)“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注意,我們說的是整段內容的概括。大家再認真地想一想,比如那位同學說的“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那么,我們想,下面的內容哪一些是“閔兇”?還有一些內容能不能概括進去呢?(師等待片刻)那好,老師給你們來想一個,比如說“夙遭閔兇”整體概括起來就是他遭受不幸,原文里有一句“門衰祚薄”與之回應,就是說他“家門”怎么樣?(停頓片刻)總體來說就是“家門不幸”。而從最后兩句我們看出祖孫二人是“相依為命”。從整個段來說,同學們剛才說的“夙遭閔兇”應該沒錯,但還有沒有更好的?老師跟你們的概括不一樣,等一會看投影,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我們民主一點。我們看第二段。第二段哪位同學來?(師巡視)我看同學們的.座位上都有自己名字(同學都自制一個名字小紙牌立在桌上)好像領導開會時一樣(生笑),那我叫這位莊同學。
生4:我覺得第二段主要是皇上要召李密去當官,但是“我”為了照顧祖母的病不想去。
師:你說的非常好!是用自己的話說的,我現在想你用文章里的話來說。朝廷一直想召李密去做官,是召一次還是好多次?這你應該看得明白(生點頭),說明朝廷對李密怎么樣?
生4:(遲疑地)重視啊!
師:重視,非常重視,還不是一般的重視。那么,你接著說,李密怎么就不能去了?能不能用原文回答,李密為什么不能去?
生4:因為“劉病日篤”。
師:(贊嘆地)好極了!所以第二段我們可以這樣概括一下,剛才這位同學用了原文中的四個字,我們再把剛才這位同學前面說的朝廷對李密特別好也用四個字,就是“朝廷優禮”,“優”就是“優秀”的“優”,“禮”就是“禮節”的“禮”,對不對?就是對他非常的好。能不能這樣概括呢?(生點頭)但是祖母劉怎么樣?(稍停頓)“劉病日篤”,太好了!我準備再找一位同學來說說第三段。你看,我要求的都是八個字,省之又省即精神。哪位同學再來?(師巡視)有的同學的名字寫得特別的小,我看這位同學——周少聰,少年就很聰慧。(生笑)
生5:“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師:“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能不能再概括一些?難道這一段就用這幾句話概括?前面的內容好像跟這幾句有區別喔?你再說說?
生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我認為應該是這里。
師:應該是這里,你的感覺是蠻好的。但老師說不能用那么長,越短越好,比如說你就在前邊你剛才說的選四個字,后邊再選四個字。實際上用八個字真的能把這一段概括得蠻好的,我們都來動腦筋,好不好?
生5:孝治天下,不能廢遠。
師:(驚喜地)“孝治天下,不能廢遠”,你實在是太高明了!我看了那么多參考資料,我也把它概括為“孝治天下,不能廢遠”,我認為這八個字非常精辟地把第三段概括好了,說明我們少聰真是“少聰”!(生笑)我再請另一位同學說說第四段。剛才是男同學,女同學行不行?我讓前邊這位小女同學,洪曉萍,有請。你說說看?
生6:我覺得第一個是“愿乞終養”。
師:“愿乞終養”,(驚喜地)絕!還有一個,再想想?
生6:(猶豫地)然后后面那個是?
師:后一個我給你提示一下,可能用原文回答就不是很漂亮,要概括一下。
生6:(微笑地)我也這么覺得。
師:你也這么覺得,那么,我們感覺是相通的,很好(生笑)。你說說看?
生6:……
師:我提示一下,“愿乞終養”是養誰啊?
生6:祖母。
師:祖母。他說先要把祖母養老送終,然后再去?
生6:報國。
師:再去報國。忠君報國,還要孝敬老人,你想一想,我不說了。
生6:應該是……(猶豫地)先……
師:好極了,說吧!先怎么樣?
生6:……
師:(等待,片刻點擊投影)好,你不用說了,看大屏幕。唉呀!我發現你馬上就要說出來了,已經把“先”字說出來了!我們一起把這綠色的四個四個字讀一讀,我起個頭,第一段“家門”讀——(師生齊讀屏幕顯示:第一段、家門不幸,相依為命;第二段、朝廷優禮,劉病日篤;第三段、孝治天下,不能廢遠;第四段、愿乞終養,先孝后忠)。我發現你們真了不起,除了第一段剛才我們比較難受,但我們是由難到易,越說越好。可以這樣說,我們師生共同把它總結出來,現在把它放在大屏幕上。我們為什么先要這樣做呢?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這篇文章,從整體上把握《陳情表》的內容。
《陳情表》課堂實錄 8
師:由諸葛亮的《出師表》導入。(溫習舊知,引出新課)
初中學過《出師表》,《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陸游在《書憤》中這樣評價《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板書:陳情表李密)
師:同學們已經做了預習作業,通過學案了解了文體特點,知道了學習目標,初步解決了字詞問題。同學們先一起交流,有問題先在小組解決,解決不了,再質疑。
師:有哪些疑問。
生:沒有。
師: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期功、終鮮兄弟、洗馬
師:學習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誦讀,通過學案我們已經了解了文本的文體知識,下面我們就通過誦讀首先鞏固文字知識,其次進一步走近文本本身,體會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挖掘它的一些內涵。
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情感。
我讀第一段,請兩位同學分別讀二、三段,最后一段全班齊讀。
教師評價:尋|蒙國恩注意中間的停頓
全班齊讀有些快
師:思考問題:李密為什么要向皇上陳情?(結合背景,用原文回答)
幻燈片出示背景資料
學生甲:有兩個原因,一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李密要侍奉祖母;還有一個就是“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國家已經滅亡了,亡國之臣不能侍奉新朝君主。
學生乙:晉武帝篡權才奪得皇帝,李密有文化、清高,看不上晉武帝的做法。
學生丙:“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李密想要先侍奉祖母,再盡忠。
(教師引導:李密最想做什么?他遇到困難了嗎)
師:賞讀文章:在兩種情感中,讓作者進退兩難。一邊是想要愿乞終養,供養祖母,一邊是皇上催促去做官,告訴不許。在這兩難的境界,李密本人一定會想,我用一種怎樣的方式,能讓皇上理解我的做法,博得皇上的理解。所以李密采用了一個最好的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四個人小組討論:任選一個自然段,討論:它用什么情打動人,用什么理來明人,爭取列出你們討論這個自然段的情和理的線索,用最精煉的語句概括。再討論一下,你們共同認為,你們選的這個自然段哪一個語句最能打動你,最讓你產生共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學生甲:第一段,作者說他的家庭不幸,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情感,這是動之以情。“而劉夙嬰疾病”,祖母身體不好,在孝道上應該盡孝,不能離開,在感情上也不愿意離開。最能打動我的語句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不離不棄。
學生乙:第三段,李密想要留下來侍奉祖母,就需要一個理由說服皇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晉武帝把孝作為治理天下的方法,李密想要留下來侍奉祖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以劉日薄西山”祖母將李密撫養成人,李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他要留下來侍奉祖母,直到終年。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馀年”知恩圖報。
學生丙:第四段,情是“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是對皇帝的忠情,“報劉之日短也”體現李密的孝心。理是“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從古至今以孝為先,既然以孝為先,就應該留下來,照顧祖母。
最能產生共鳴的'一句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烏鴉都有反哺之情,更何況我們人呢?
師:練筆悟情:把我們意猶未盡的感受訴諸筆端,用文字表達我們的情感。
請大家選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處情境描寫,一個場面、一句話、一個詞或一個細節均可,自行設置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進行生動的描述。
學生甲:“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劉氏在病榻上已經躺了幾天了,她不斷呻吟著,因疼痛額頭上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李密一刻也不敢離開,他用一只手輕輕拍撫著劉氏,一邊用毛巾拭去她臉上的汗珠,盛湯藥的碗隨意的被擺放在床頭。血絲已經布滿這孝子的眼,這是愛與痛的交織。愿太陽的馬車能為這赤子之心而停留,灑下自然的圣水滋潤這真摯的心。
學生乙:祖母躺在床褥上,氣息微弱,我知道她已是掛在西山的殘陽。但她曾經用燦爛的陽光照射著我的童年,陪我一同成長。現在陽光依舊在我心中,永存的將是溫暖,即使不久之后她就不在人世。
學生丙:“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鳥有情,木有根,我李密亦如鳥木。日轉星移,誰無容顏之變,誰無體弱之虛,只求我用我的一生陪她頤養天年。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
聽到你們發自肺腑的文字,我知道李密的感恩不僅溫暖了自己,而且感動了你們,這一刻,幸福之花,在我們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
教師小結:通過聽、說、讀、寫,我們深入的賞析了文章,作者運用情理交融的手法,將他所說的情和所要闡述的理完全融和在一起,情和理達到水x交融的程度。這讓我想到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僅沒對李密的詞不赴詔表示不滿,而且還痛快的答應了他的請求,甚至賞賜他來兩個奴婢,命郡縣按時給他的祖母送飯,足見《陳情表》所體現出的情的力量。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在這堂課上,老師見證了你們心懷感恩的心,相信你們會用感恩的心為父母端杯茶,為他們捶捶肩,為他們努力到最好。會把發自內心真誠的愛回報給我們的父母長輩。
【《陳情表》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陳情表》課堂實錄(精選13篇)06-16
《陳情表》課堂實錄[匯編8篇]02-29
陳情表原文03-10
陳情表作文11-11
《項鏈》課堂實錄12-08
坐井觀天課堂實錄06-08
《貓》課堂實錄06-09
《錢學森》課堂實錄06-11
《秋天》課堂實錄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