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紙和環保》教學活動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紙和環保》教學活動,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了解紙的歷史以及紙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形成環境保護意識,養成節約用紙的習慣。
3.發展查閱參考書籍、上網搜索信息的能力,觀察、記錄的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一)學情分析
新一代的學生是在“四二一”式的家庭結構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一直是處于一種順境的狀態,很多學生不僅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而且還養成了浪費的壞習慣,沒有勤儉節約的生活意識。資源的大量流失已經嚴重威脅人類的生活,未來的世界將是資源的世界,怎樣提高這種緊迫的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一種節約的環保意識。學生們對于紙并不陌生,可是對于紙的由來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認識卻是模糊的。人生活中使用大量的紙造成了大片森林的砍伐。學生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紙,怎樣用更合理,怎樣能避免浪費,很多人都沒有思考過,所以教學中教師力求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大量的事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紙的重要和存在的一些浪費象,想辦法去糾正自己原來存在的一些問題,共同來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所以我在教學中就抓住了這樣一個有效的契機,開展了紙和環保主題活動。
(二)物質資料準備
1.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搜索的本領和利用圖書館資源查詢的方法。教師查找有關紙的資料的網站并告訴學生。教師在課前了解學生查到的有關資料和信息,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體驗。
2.教師針對本次活動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教具。
3.活動中需要的表格。
4.用紙做成的“愿望樹”。
5.學生自己制作的粘貼相關資料的公告欄。
活動過程:
(一)啟動階段:簡單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及古代記事材料
1.我們的朋友:象形字。
(1)出示簡單的象形字。
這是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認識的漢字,它們叫象形字。你們知道它們是寫在什么地方的嗎?
(2)幻燈出示刻有象形字的龜甲、獸骨。播放書寫甲骨文的小動畫,同時配以教師的講解。
商代的人用刀子等尖銳的東西,將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所以我們把這類字叫做甲骨文。
(3)這種記錄文字的方式有沒有缺點呢?
生1:把字刻到龜甲上非常費事。
生2:如果想寫字而身邊沒有野獸的骨頭,該怎么辦呢?
生3:龜甲、獸骨也不是到處都有的。
(4)因為這種記錄方法有諸多不便,古代人也進行了許許多多不同方式的嘗試,例如將字刻在金屬上。但這個過程也是很麻煩的。后來,人們發現,可以把文字寫在竹子上。
2.認識新朋友:竹簡。
(1)出示竹簡的圖片。
(2)比較:把文字寫在竹片上與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哪一個更方便一些,為什么?
(3)我們看看古代的人是如何看這種書的。(播放錄像)
(4)講“汗牛充棟”的故事。
(5)與將文字刻在龜甲、獸骨、金屬上等方式相比,這種方法的確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它有沒有缺點呢?
3.揭示活動主題。
師:有人嘗試將文字寫在絲、布上。但絲和布太貴了,一般人用不起。于是,人們又思考了:能不能發明一種既輕便又便宜的東西,用它來記錄人們的思想呢?我們這次活動的“主角”終于登場了。
(1)電腦出示可愛的卡通“紙”的形象:“嗨!小朋友們大家好!關于我你們想了解什么呢?”
(2)學生七嘴八舌地提問題,教師將學生的問題記錄在黑板上。
生1:你是誰發明的?
生2:你是用什么東西做出來的?
生3∶你最開始是什么樣的?
生4:現在人們是怎么造紙的?
生5:紙有哪些種類呀?
生6: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紙?
學生提問過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將相近的問題合并成一個問題。
(3)確定研究的問題。
卡通紙:你們提的問題真棒!但我相信,不用我回答,你們通過自己的調查也一定會得到答案的。有信心試一試嗎?
師:大家現在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結合組成研究小組。我們的研究小組成立了,下面咱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選擇你們的研究課題,大家要共同努力制定出本組的研究計劃。
師: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呢?
教師在一旁輔助、提醒,指導學生填寫研究報告。
師:這節課上,我們一起確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在以后的一周里,大家要積極采用各種方式,研究你們的課題,同時請把你們的研究資料公布在自己的公示欄中,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二)教師、學生活動
在學生收集資料的一周內,教師經常詢問學生的成果以及在收集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并進行相應指導。
(三)匯報交流階段:活動成果展示
1.引入。
師: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用紙做的,紙和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在上一堂課,同學們一起確定了“生活中的紙”這個研究內容,經過我們一周的努力,今天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就來繼續研究“生活中的紙”,來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2.展示、交流。
(1)師:同學們按照自己的興趣自由結合分成了研究小組,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研究課題,通過上網、訪問、參觀、查閱圖書,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現在,我們就請各位小組長根據你們填寫的研究報告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研究課題吧。
(2)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公示欄進行介紹。
師: 其他同學如果有問題,可以在同學介紹后提問。匯報的同學請注意,如果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你無法解答,那么就把問題記錄到你的研究卡片上,下次活動再進行解答。
(3)學生匯報結束后,教師應該把自己調查后做的課件展示出來,作為補充。
師:在研究中,我也從網上查到了一些資料,請大家看看吧。(放課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但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到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生產效率,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出示古代造紙圖片)這是古代生產紙的圖片。人們先把植物砍下來,在水里泡一段時間,剝掉它們的皮,再用刀碎;放在鍋里煮一段時間,等放涼以后,用腳踩一踩或者用木棍攪一攪,讓其中的植物纖維變得又細又碎;往其中再放進一些其他材料,做成紙漿;把紙漿倒在竹簾之類的東西上,然后在太陽底下晾一晾,紙就做成了。現代紙的生產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播放現代造紙廠的錄像資料,重點讓學生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紙張的主要原材料是樹木。)
師:哪些同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值得你學習呀?
學生互相評說。
師:通過研究,我們知道了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從古到今,從簡單的手工制作到先進的自動化生產,這其中包含著無數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我們都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每一張紙!平時同學們每天能用多少張紙呢?我們可以來進行一下調查。(發調查表,簡單講解。完成時間為兩天。最后將表格填寫到班級中的電腦里。)
(四)調查匯報用紙情況:
1.出示學生填寫的電子表格:這兩張表格是我們對自己日常生活用紙量的調查。從這兩張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2.通過上次的活動,我們知道,樹木是造紙的原料。這只是我們一個班級的同學一天的用紙量,擴大到整所學校,整個國家,那用紙量就更大了!
3.播放動畫(樹木被砍伐,變成不同的紙制品:作業本、報紙、一次性紙杯……同時森林在逐漸減少)。
4.看了剛才的動畫,你有什么想說的?
5.森林減少會導致什么結果?(分小組討論,同時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適時地播放相應的錄像。)
6.我們知道紙和環保有如此密切的關系,那么我們平時該怎么做呢?學生自主討論后,將討論結果填到班級的討論欄中。
我們打算做我們對自己的評價
(五)節約用紙大行動
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活動,教師要及時鼓勵、評價。
(六)活動總結與延伸
師: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如果能長期堅持下來就更棒了!看,老師在黑板的兩邊貼了一些大樹, 它們的名字叫做“愿望樹”,它們分別是“不撕紙”、“告別一次性用品”、“回收廢紙”、“在紙的正背面寫字”。這是大樹們小小的愿望,你能做到嗎?如果你認為你能做到,那么就把代表你的紙鶴貼在樹上,一只紙鶴代表你的一個諾言呀。如果你違背了自己的諾言,你的紙鶴就會傷心地飛回你的身邊。如果樹上所有的紙鶴都飛走了,那么我們的“愿望樹”就會枯萎、死亡。但如果你的紙鶴能在上面停留一個學期,那么在下一個學期,你將會得到屬于自己的一棵“愿望樹”。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屬于自己的“愿望樹”,當然,這需要你的努力。讓我們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吧!
教學反思:
龜甲、獸骨、竹片、絲帛都曾在語文課堂上出現過。只不過,當時學生的關注點在不斷變化的漢字上,而忽略了它們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我特意讓學生關注這些書寫材料的變化,并且引導他們將這些書寫材料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向他們滲透一分為二看事物的觀點。雖然幾乎用了20分鐘來啟動活動,但在這20分鐘內,學生不但收獲到了知識,而且也學會了變換角度看事物的方法。他們熱情高漲,不斷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努力地運用各種方法解決自己的疑問,在匯報時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活動延伸階段,學生們能自覺遵守自己的承諾。而且,學生們的“環保行動”在不斷地深入,“拒絕白色污染”、“回收廢電池”、“使用無磷洗衣粉”……“環保”的隊伍在不斷壯大,學校其他班級的學生、學生們的親朋好友漸漸地加入到其中,這些都超出了我當時的預想。
【《紙和環保》教學活動】相關文章:
有趣的紙桌大班綜合活動04-30
紙界作文05-03
紙的自述作文03-17
捻紙老人作文05-03
特別的“紙”作文05-06
扔紙團作文05-06
紙鍋煮蛋作文04-12
紙韻·江南作文12-18
紙鍋煮蛋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