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夏季養生應該重在養心
立夏后,雷雨增多,農作物開始旺盛生長,萬物繁茂。此時天氣逐漸炎熱,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心在五行屬火,與夏季陽熱之氣相應,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季養生應該重在養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夏季養生應該重在養心
夏季是從立夏開始,經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一天。夏季是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會之時,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而中醫學認為心與夏季相應,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在《素問·六節藏象論》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 夏季養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養心神。人們要借助夏天這個散發的季節,把春季的郁滯惱怒的情緒宣泄出去,保持情志調暢、心神和緩。夏季自然界一派繁榮景象,人們喜愛的景色在戶外,應該多到室外活動,享受大自然美景。如果違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則傷心”,就會損傷心氣,秋冬季節容易患病。夏季養神,一忌肝火,盡量避免生氣、焦慮、抑郁。二忌心火,減少心煩、懊惱、躁動不安。宜清靜養神,靜心寧神,摒除雜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
少汗養心。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調節體溫,調和營衛,利于氣血調暢。如不顧養護,因天氣炎熱,經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體健康。中醫有“汗血同源”之說。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與血均水谷精微。汗為心之液,“陽加于陰謂之汗”。出汗過多,不僅容易耗津傷血,而且也能傷及陽氣,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慌、氣短、失眠、神疲乏力、煩渴、尿少等癥狀。
在起居飲食上,夏季晝長夜短,人們順應自然,應晚睡早起,睡眠時間會略顯不足。同時白天天氣炎熱,體力消耗較大。午睡格外重要,讓身體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午睡要在餐后半小時開始,睡眠時間以半小時為宜。夜間失眠者,不宜午睡。飲食宜溫和、苦而清淡、飲食有節。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夏季飲食宜溫。過于辛熱,助陽生熱,耗傷氣津。過于寒涼,助濕生痰,困脾傷陽。苦味入心,清解暑熱降心火。清淡飲食可促進食欲,利于消化。
藥茶寧心。結合夏季氣候特點與個人體質情況,可適當選用中藥泡服,調整陰陽平衡。對素體虛弱、熱傷氣津而神疲乏力、頭暈、口渴、汗多者,可選用西洋參6片、麥冬10粒,開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氣、養陰生津之功。對于肝火偏盛而煩躁、目紅、眼花、頭痛、頭昏、口苦口干者,可用菊花10朵、決明子6克,開水浸泡代茶飲,有清肝明目之功。對于心火上炎而出現心煩、口渴、睡眠不實、口腔潰瘍等癥者,可用蓮子6克、梔子6克、酸棗仁6克,開水浸泡代茶飲,有清心除煩安神的作用。
在夏季注重養心的同時,還應注意合理使用空調。一般來說,室內外溫差不能過大,最好在5攝氏度之內,否則容易“感冒”。使用空調時間過長,腠理閉合,汗液排出不暢,影響正常代謝。汗后不宜馬上吹空調,因為古人講“汗后當風”。睡眠時盡量不用空調,受涼后容易感冒或腹瀉。
夏季養生小竅門
第一招:按摩祛斑
色斑多數是因人體內氣血運行不好造成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按摩手法達到色斑局部活血散淤的方法,讓表皮與真皮間積聚的黑色素松動,向外擴散。用拇指肚在前按點位置上,畫圓圈轉動,用力輕柔緩和,每分鐘50-60圈次,每個點半分鐘左右時間。
第二招:做好防曬
陽光是我們形成可怕色斑最大的殺手,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忽視對紫外線照射的防護,出門在外一定不能忘記涂防曬霜或隔離霜,這對預防色斑及淡化色斑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招:天然祛斑面膜
食物和天然中草藥為主要原料成分配制而成的自制面膜的對肌膚有著非常好的作用,尤其一些含美白祛斑功效的原料對減緩色斑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夏季如何養生 4招助白領擺脫頸椎病困擾
第四招:檸檬汁祛斑
將新鮮檸檬汁攪汁,加糖水適量飲用。檸檬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鈣、磷、鐵等。常飲檸檬汁不僅可美白肌膚,還能使黑色素沉淀,達到祛斑的作用。維生素C可減少黑色素形成。
第五招:五白膏快速祛斑
用30克白茯苓,30克白芷,5克銀耳(注:茯苓和白芷中藥店都有賣,但要將其碾成粉狀,銀耳要將黃的,硬的部分去除就可),把洗凈的銀耳放入鍋內放入2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小時,之后倒入大碗里,用勺子把面上粘稠狀的湯倒入小碗里。再把茯苓和白芷粉用1:1的比例放入小碗里調成面膜糊狀即可敷面。注意事項:該面膜一定要在晚上敷,不能在白天敷。
夏季養生禁忌
1、涼水洗腳
夏季如此炎熱的季節,大家也想到了很多降溫的辦法。很多人有用涼水洗腳的習慣,看似很涼爽,腳底涼涼的,再也沒有汗液分泌的黏糊感。殊不知,這正是在給我們的身體進行變相的“摧殘,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腳本是身體的血管末梢部位,血液留至腳底還會循環回心臟部位。所以腳部的血液暢通對我們的心臟健康非常之重要。腳底雖然很怕熱,也很易出汗,但是其也是最怕冷的部位之一。
腳底一旦著涼,將會導致腳掌部位的汗腺功能減弱,繼而導致血管舒張能力減弱,最終誘發肢端動脈痙攣等一系列疾病。
再者,腳部的穴位非常之多,其與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緊密相連,稍有不慎將會影響五臟的健康運行。所以,夏天一定要保護好足部健康,不可經常用冷水刺激腳部血管。
2、樹下乘涼
夏季傍晚是一天中比較涼爽的時間段,很多人有出門乘涼的習慣,這是一種悠閑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值得推崇的養生方法。但是,本君不建議大家在數下乘涼,這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樹下的溫度會比其他地放略低,這是因為樹木本身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一部分熱量,而樹葉也可以阻擋陽光的直射,所以樹下溫度會比其他地方低一些。我們也都知道植物有光合作用,其在白天會吸收空氣中的為氧化碳,釋放出人類必須的氧氣。
但是,在太陽下山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會停止。植物反而會消耗氧氣而釋放出二氧化碳。此時,樹下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就會減少,二氧化碳的濃度就會增多。人體長時間處于這種環境下,反而會出現不良反應,例如:頭暈、全身無力等缺氧癥狀。所以,本君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選擇樹木居多的地方乘涼,而是選擇一處比較空曠的廣場為好。
3、車內長時間開空調
大家都知道,夏天車內的溫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大多會選擇開啟空調設備來達到降溫的效果。如果只是在開車過程中開啟空調是可以的,但是很多人會選在開著空調在車內午休,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
為什么說在車內開空調睡覺時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呢?首先汽車內部是密閉的空間,其空氣不能暢通,被人體反復呼吸利用。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是有限的,總有被呼吸完的時候,那么危險就會出現了。
很多人會認為,我只是休息一會兒,不會有生命危險,其實不然。經常處于氧氣稀薄的環境中,將會對我們的大腦造成潛移默化的傷害,不僅會加速其衰老,還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滋生。
4、飯后立刻洗澡
夏季身體經常出汗,很多人會選擇用餐之后直接洗澡降溫,這是非常不科學的行為。因為我們在飽餐一頓之后,心臟要分配足夠的血液去胃部,幫助胃部消化剛剛進入身體的食物。
如果此時我們選擇洗澡的話,血液將會集中流向四肢部位,如此一來胃部的血液將會供應不足,直接影響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飯后洗澡還會導致暈眩現象,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產生暈眩感。所以,本君建議大家夏季雖然氣溫高,但是我們也不必急于洗澡降溫。吃完飯之后可以進行適量的散步,幫助胃消化,1小時之后再進行泡澡等活動。
本君還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夏季洗澡千萬不可用過涼的水。因為涼水會刺激全身的血管收縮,反而對增加心臟部位的負擔,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夏季養生四原則
原則一: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原則二:清熱消暑
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來祛暑。
原則三:補養肺腎
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原則四: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季保健知識:
一是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
二是大渴勿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這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
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
四是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夏季飲食保健:
1、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好;要補充維生素: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類,在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制品、海帶、蛋類等。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2、飲食宜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最常見的如:吃辣椒可以促進排汗、幫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處。而食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喝粥。在早、晚餐時,喝點補腎消水腫的綠豆粥,健脾益氣的蓮子粥可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荷葉粥,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百合粥或銀耳粥、黃芪粥等,都是大有好處的。
【夏季養生應該重在養心】相關文章:
秋季養生重在滋潤09-07
冬季養生重在藏10-25
冬季養生是重在養血09-13
夏季養生注意10-08
夏季為什么要養心05-26
女人應該如何養生08-26
養生應該吃什么05-23
夏季養生的不宜事項06-26
夏季養生推薦食譜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