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學習的角度關注兩個適宜性
在小班早期閱讀活動“變色鳥”①中,教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依情節發展從“故事圍兜”中拿出白鳥、果樹枝、長了紅羽毛的鳥、長了紅黃羽毛的鳥和長了紅黃藍羽毛的鳥的圖片,在吸引孩子聽故事的同時,引導孩子觀察不同顏色疊加所發生的變化,孩子們則在聽聽、看看、摸摸的同時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當故事講到白鳥變成彩色鳥時,教師用語言“飛呀,飛呀,飛呀飛,飛到了我們的圖畫書里”,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大書上。接著,教師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為孩子介紹圖畫書的名字和作者,朗讀故事。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聽著,有些孩子能在恰當的時候接上教師的話,但并沒有孩子跟隨教師學說句子“長了,長了,我長出紅(黃、藍)羽毛了”。當讀到白鳥變成了彩色鳥時,教師停了下來,表現出被后面的故事吸引的樣子,孩子們則顯示出極大的好奇心,你一言我一語地請教師接著往下講。于是,教師告訴孩子,她把書放在圖書角了,請孩子們自己去找找,看看后面發生的好玩的事情。
可以說,在該活動中,教師非常成功地達成了活動設計中的第一個目標,即“通過聽聽、看看、講講,理解故事主要情節,感受故事中奇特想象帶來的情節變化”。教師使用“故事圍兜”,有效地調動了小班孩子聽故事的興趣,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所涉及的認知經驗——三原色的疊加引起變色。孩子們反應積極,不斷回應著教師的問題,可以看出,他們對白鳥吃果子后羽毛顏色發生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部分孩子能對故事情節作出預期,這說明他們對故事發展的過程有了初步的理解。
該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是“能大膽地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愿意學說短句”。從內容上來看,教師試圖幫助孩子在短句練習中積累書面語言的經驗,這也正是早期閱讀教育目標的體現。但是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們并沒有像教師所期望的那樣自覺地跟讀整句,完整地表達。對于這一狀況,我們有必要從幼兒語言學習的角度對這一目標的適宜性進行反思。反思可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是目標對活動對象的適宜性,其二是目標對閱讀材料的適宜性。
一、目標對活動對象的適宜性
早期閱讀活動旨在培養兒童自主閱讀的能力,而自主閱讀能力之一就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應的能力。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發展的基礎,在學習書面語言時必須調動口語經驗。對處于口頭語言發展關鍵期的學前兒童來說,在早期閱讀活動中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幫助他們積累口頭語言經驗,無疑有助于他們對書面語言的學習。小班孩子的詞匯量還不是很豐富,對語法的掌握也有限,常常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這一點來看,此次活動第二個目標中“能大膽地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要求過高了,在教師沒有任何明確要求或提示的情況下,小班孩子很難做到這一點。這一目標內容可以改為“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教師的幫助下把話說完整”。這樣,既適宜小班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水平,又提示教師為孩子搭建鷹架,幫助小班孩子學習完整地表達,以促進其口頭語言的發展。
二、目標對閱讀材料的適宜性
幼兒早期讀寫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萌生對書面語言的興趣和敏感性,獲得觀察、體驗有關書面語言的讀寫經驗。書面語言常常以不同的文體呈現,如故事、散文、詩歌、說明文等。孩子通過閱讀不同文體的材料,發展敘事、抒情以及說明等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考慮早期閱讀活動目標對閱讀材料的適宜性,通過對材料的語言學分析,確定幼兒需要學習的關鍵經驗。
《變色鳥》是一篇敘事散文,一方面以變色為線索敘述了白鳥通過吃不同顏色的果子變成彩色鳥,而后又變成黑鳥,最后黑鳥唱出彩色音符,把天空和大地變成彩色的故事;另一方面其語言精煉,富有韻律,在結構上既有重復又有變化,讓人在優美的意境中領略到色彩變化所帶來的奇妙感受。由此,從語言學習的角度我們可以確定,敘事和散文式的語言表達是幼兒在閱讀這篇材料時應該積累的兩個關鍵經驗。
該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關注了幼兒敘事經驗的積累,引導小班孩子了解故事情節,感受情節變化,體會事件的發展方向,即敘事的順序。不過,除了敘事順序外,敘事結構也是影響幼兒敘事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早期閱讀活動中,讓幼兒了解故事的角色、地點、事件及結果等,在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同時,增強其對敘事結構要素的敏感性,促進其在敘事時出現更多的結構要素,形成更為完整的故事。為此,我們可以將第一條目標調整為“通過聽聽、看看、講講,了解故事的角色、地點、事件及結果,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的.情節變化過程”。
該活動的第二個目標中有“愿意學說短句”這一內容,這表明教師在設立目標時考慮到了對散文語言形式的學習。但是,從對語句的選擇來看,教師顯然對孩子應該學說哪些語句的認識并不十分清晰。在該活動中,教師選擇了自己改編的語句“長了,長了,我長出紅(黃、藍)羽毛了”讓孩子學習,這樣做并非不對,但是缺少了對閱讀材料適宜性的考慮。作為閱讀材料的散文《變色鳥》,其簡潔卻極具畫面感的語言形式值得孩子好好品味,因而教師有必要首先帶領孩子們作忠實于原著的閱讀,并從原文中選取能夠引起孩子興趣、適合孩子的語句進行學習。《變色鳥》原文中就有這樣一些句子:“吃了一顆紅果子,好香好甜哪!……又吃了幾顆黃果子,好甜好脆呀!……再吃了一些藍果子,好脆好香啊!”首先,這些語句描述了果子的美味,在內容上容易引起小班孩子的興趣;其次,這些語句對果子美味的形容使用了“香”“甜”“脆”三個小班孩子較為熟悉的形容詞,且使用了頂針手法,而相同的短語結構又便于孩子學習;第三,“又”和“再”兩個連詞的使用,使得這三句話的結構在重復的基礎上富于變化,從詞匯和語句的層面來看都值得小班孩子學習。由此,我們可以將“愿意學說短句”調整為“學說原文中的語句:(又、再)吃了一顆紅(黃、藍)果子,好香(甜、脆)好甜(脆、香)呀”。
綜上所述,該活動的目標可以調整為三條:一是通過聽聽、看看、講講,了解故事的角色、地點、事件及結果,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的情節變化過程。二是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教師的幫助下把話說完整。三是學說原文中的語句“(又、再)吃了一顆紅(黃、藍)果子,好香(甜、脆)好甜(脆、香)呀”。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考慮,早期閱讀活動目標的設立只有關注了活動對象和閱讀材料的適宜性,才能有效地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合理地利用閱讀材料,順利地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關注兩個適宜性】相關文章:
關于學習的作文03-09
暑期學習心的得體會范文03-08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題隊會案例03-09
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小組合作學習課型教學實錄【薦】03-09
樸素的衣服,高貴的心作文03-08
幸福的麻雀和孤獨的斑鳩03-09
家鄉的小河03-08
樂觀的作文03-08
鄉情的作文03-08
麻煩的作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