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教研組活動記錄
眾所周知實驗室工作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實驗室建設,一次性投資就能見效,而管理則需做大量經常性的工作才能見效。如果管理不善,建設越多,浪費越大,損失也更大。實驗室的管理水平,直接體現了實驗人員的責任感與事業心,反應了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小學科學實驗室的管理有著其特殊的情況,不得不有別于中學實驗室管理。下面圍繞小學科學實驗計劃、實驗記錄工作來談一談在實驗室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與思考
活動主要議程:
一、討論實驗教學現狀
在評估檢查中,領導總是要求我們在每學期的實驗計劃標注出實驗進度,以加強實驗的管理。我按照要求一做才發現,這其實就是加強督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忽視實驗教學。這一規定確實有合理的地方,也是規范實驗室管理的一個有效措施。問題是當時在我們學校的實驗室里,一共只有我一個科學專職教師,這些東西貼出來給誰看呢?真的需要通過做這樣的一些工作來督促我自己嗎?
還有一次,在接受檢查過程中,領導也總是要求我們從嚴規范實驗室記錄,平時既要完成額外的分組記錄表,又要完成科學書后面都有了活動記錄(實驗報告),這樣一來,時間上有些局促。而且小學科學實驗室大多都是科學教師兼任實驗員,實際上就是“管用一體”的情況。兩頭兼備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作為農村學校,科學實驗教學由于學生的學科素質弱,學校現有教學條件差,有些實驗教師不得不充當實驗者,這就有悖于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了。不過我們也在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二、經驗之談
1、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好地進行科學實驗教學。
如《蝸牛》一課,要學生了解蝸牛是如何進食,很難進行實驗教學,因為蝸牛的牙齒肉眼根本看不見,而作業本上要求寫出蝸牛是如何靠牙齒進食的。只憑教師借助幾幅掛圖作口頭介紹,顯得呆板乏味。而應用現代化的電視錄像手段,以動畫片的形式講述,如此把原本不可言傳的科學道理化為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小故事,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發展了兒童的形象思維與想象能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實驗教學的知識性。
一堂科學課,實驗教學畢竟有限,一兩個實驗只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而大部分內容是要在課前或課后去實踐、去掌握,這就使知識的掌握具備了不確定性。而通過運用教學幻燈片、教學碟片、遠程教學資源等一些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和觀看實驗相結合,使學生在短短課堂40分鐘內更多、更全面地去學習,去掌握知識,實驗教學也更加輕松,更加全面。
3、轉變教師角色,引導驗證。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的身份應從一個實驗者向輔助實驗者轉變,教師不能告訴同學“應這樣做”、“實驗結果是這樣的”,而是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讓他們自己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實驗中,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放,就要放到底,同時要注重實驗時的正確、耐心的引導,尤其是學生一些創新的的想法,更要鼓勵他們去試一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成功的經驗。
4、巧妙安排,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習慣
探究式實驗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學生在實驗初期往往遇到許多困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不完整的方案,以填空的形式,要求學生補充完整后,再進行實驗研究,讓學生參與方案的設計。操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數據,引起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重視。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在直接經驗和感悟中,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應該說,小學自然實驗教學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廣,我們科學組上述的幾點只不過是教學之中的教學經驗。總之,開展探究實驗教學,要合符農村小學的特點,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學生由最初單純操作者,發展到參與設計和操作,最后變成獨立設計者和操作者。探究的過程由簡單到復雜,探究的結果由一開始的幼稚,不嚴密,向成熟和科學方向發展。在探究中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科學認識一般模式,掌握科學的基本技能,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創新和實踐能力十分必要。
【科學教研組活動記錄】相關文章:
區域活動的閱讀區觀察記錄(精選16篇)05-25
小班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精選12篇)12-08
記錄的作文12-13
小班科學活動02-28
中班幼兒活動觀察記錄范例(通用17篇)11-22
大班教研組研討活動03-02
戶外活動觀察記錄表(通用10篇)03-15
用心記錄吧作文10-08
有趣的螞蟻觀察記錄04-20
記錄此刻的心情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