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人有關交友的十個典故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古人有關交友的十個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人交友的十個典故
1.杵臼之交
杵臼之交出自《后漢書.吳佑傳》。原文:“時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佑賃舂。佑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意思是交友不嫌貧賤。
東漢時期,有一個窮苦好學的讀書人,名叫公沙穆。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讀書,總認為他自己所學有限,想進入京城太學繼續深造。公沙穆家中窮困,沒有那麼多錢作為他入太學學習的費用。於是,公沙穆到一位吳佑的富戶家做舂米工人。吳佑曾任齊相、長史等官職。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吳佑來到他的身邊,吳佑見公沙穆舉止斯文有禮,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談起來。言談中,吳佑發現公沙穆學識淵博,很有見解。吳佑不顧彼此貧富懸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為朋友。在封建社會,貧富縣殊,等級森嚴。一個富豪能夠屈尊降貴與一個窮苦讀書人交朋友,是件難得之事,因此被傳為一段佳話。
2.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用來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后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他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他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后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么,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莫逆之交
出自《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原文記述:“子祀、子興、子梨、子來四人相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kāo,屁股),孰知生死存亡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為友。
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4.知音之交
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高山流水”用來比喻知己或知音。
伯牙彈琴,鐘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鐘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鐘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蕩。”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5.管寧割席
出自《世說新語.德行十一》,用來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中止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朋友。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通過管寧、華歆二人在鋤菜見金、見軒冕過門時的不同表現,顯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6.膠漆之交
出自《后漢書.獨行列傳》膠和漆,是兩種最具黏性的東西,感于心,合于行,親于膠漆,昆弟不能離。故把志趣相投、親密無間的朋友稱為膠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時就有“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之說。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云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請,張云不批準。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還債。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他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后來陳重復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7.雞黍之交
出自《后漢書.獨行列傳》,意思是守信用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后,同歸鄉里。范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后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么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8.舍命之交
“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又名“角哀伯桃”,來自于“羊左”的典故。出自《文選.劉峻.廣絕交論》:“莫不締恩狎,結綢繆,想惠莊之清塵,庶羊左之徽烈。”唐代李善注:“《烈士傳》曰:‘羊角哀、左伯桃為死友,聞楚王賢,往尋之,道遇雨雪,計不俱全,乃倂衣糧與角哀,入樹中死。’”
說的是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他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后世于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9.管鮑之交
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他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里年老的母親。后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公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公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公子小白。不久,齊國發生,國君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公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君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君,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后來,小白當上了齊侯,歷史上稱為“齊桓公”。齊桓公一當上國君,就讓魯國把公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上卿,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他自己沒有當上卿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范的國家制度,還善于指揮。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上卿。”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么還能讓他當上卿?”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公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于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上卿,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10.忘年之交
出自《后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陳泰嘆服曰:“公料敵如神,蜀兵何足慮哉!于是陳泰與鄧艾結為忘年之交。
古人交友之道
1、布衣交
布衣交是指不拘身分地位高低的朋友。因布衣一般為平民所服,亦指貧賤之交。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愿君以此從衛君游。"孟嘗君對他的門客說:衛國國君跟我是布衣之交,在他還沒有顯貴的時候,我們的關系就已經很好了。所以您可以帶上一些車馬禮物,我向衛君推薦您,您今后去投奔衛君吧,他會很好地對待您的,興許在他那里您會有更大的發展!"后來,就是這個被孟嘗君推薦給衛君的人保護了趙國的安寧。
明末的張岱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李孔修自號抱真子,混跡阛阓,人莫之識。陳獻章見之,曰:“此非俯首當世人也。”平居冠管寧帽,衣朱深衣,惟攻《周易》。一日,輸糧至縣,令異其容止,問姓名,不答,第拱手。令叱曰:“何物小民,乃拱手耶!”再拱手。令怒,笞之五,竟無言而出。令疑焉。徐得其情,乃大敬禮之。吳延舉藩臬于粵,引為布衣交。卒無子,尚書霍韜葬之西樵山。
明朝有一個人叫李孔修,他自號“抱真子”,混跡在人群里,沒有人認識他。陳獻章看到他,說:這可不是輕易低頭的人啊!李孔修平時戴著管寧帽,穿著朱色衣服,專心攻讀《周易》。有一天,李孔修運送糧食到縣里,縣令對他的相貌舉止很好奇,便問他姓名,他不回答,只是對著縣令拱手行禮。縣令很不滿李孔修的拱手禮,大聲呵斥。李孔修再次向縣令拱手。縣令非常生氣,讓衙役用竹棍打了他五下,他最終沒說什么就走了。縣令對此很疑惑,慢慢打聽他的情況,大為敬重他,吳延舉擔任廣東布政使,和李孔修是布衣之交。李孔修死后沒有兒子,尚書霍韜將他葬在西樵山。
布衣交與貴賤無關,與貧富無聯,他們看重的是人的品行、修養。就因為排除了世俗的交友標準,才成就了一段段友誼的佳話。
2、青云交
青云交,喻指同有高遠之志的友誼。南朝梁江淹《袁友人傳》云:"與余有青云之交,非直銜杯酒而已。"宋胡繼宗《書言故事·交情》:"仕宦相與曰:有青云交。"
《全梁文》載:友人袁炳,字叔明,陳郡陽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異才,學無不覽,文章俶儻清淡出一時,任心觀書,不為章句之學。其篤行則信義惠和,意罄如也。常念蔭松柏、詠詩書,志氣跌宕,不與俗人交。俯眉暫仕,歷國常侍員外郎、府功曹、臨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贍親。其為節也如此,數百年未有此人焉。至乃好妙賞文,獨絕于世也。又撰《晉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與余有青云之交,非直銜杯酒而已。嗟乎!斯才也,斯命也,天之報施善人,何如哉!何如哉!
袁炳字叔明,卒于南朝宋末,江淹為之作《傷友人賦》,又作此傳,其《自序》也說“所與神游者,唯陳留袁叔明而已”,可見交誼之深篤。
江淹贊其性格,高卓不群;贊其學問,突出其任心博覽,拘束于章句訓詁之學,文章卓異不群;言其志向,出其清峻超脫、不合流俗、不拘常檢之概;述其仕履,則強調“俯眉暫仕”,以表明仕宦非其本意,更非他所熱中者。如此寫來,袁炳的強烈個性已呼之欲出。而其個性中又有另一方面的特點,即忠信守義、仁惠溫和、自處嚴整(罄如,嚴整的樣子)。其官俸全都散以養親,便是這一方面特點的一個具體表現。最后又點出袁炳與自己的交往,不僅見之于銜杯飲酒等形跡,更是精神交通、志氣合契的“青云之交”。青云者,志向高尚、氣概不凡之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是魯迅先生對瞿秋白的知音之情。古人的交友在精而不在多,不像我們現在有的人一天到晚沉迷于朋友圈,流連于酒場飯桌,但真正知心又有幾人。在這一點上,我們真應該多向古人學習,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廉價的感情上。
3、莊惠之交
惠施,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惠施曾經在魏國擔任相國,后來因為政見與張儀有所不同而受到排擠,并被驅逐出魏國,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過了不久,他來到宋國,與莊子成了好朋友。但二人都喜歡爭論拌嘴,比如著名的“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惠施去世后,有一年,莊子為人送葬時路過惠施的墓地,不由得駐足,回頭對隨從們說:“郢都(春秋時楚國都城,位于今湖北江陵)有一個人,鼻子上不小心沾上了一點白灰,這點白灰又薄又小,就好像是蒼蠅的翅膀,他讓一個叫石的巧匠替他削掉。只見匠石揮斧如風,向白灰削去,灰點隨斧而去,而鼻子絲毫沒有受到傷害。郢都人站立不動,臉色不變。”
隨從們聽了之后都云里霧里,莊子接著說:“宋國的國君聽說了這件事,就叫人把匠石找來,對他說:‘你試著用同樣的方法給我削削灰怎樣?’匠石卻說:‘臣下的確曾用斧子削去過鼻尖上的白灰,可是現在我信得過的人已經去世很長時間了。從那以后,臣下再也沒有干過這種事了。’”
莊子最后嘆息道:“自從先生去世后,我再也找不到對手了,再也沒有辯論的對象了!”隨從們方才知道莊子是在用郢都人與匠石之間的友誼,來代指自己和惠施之間相互信任、心靈相通的友誼。他們之間足夠信任對方,所以才能夠在爭辯的時候無所顧忌。
莊子和惠施在思想和觀點上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常常爭論不休。但好的友誼并不是必須要完全認同對方,而是即使思想和觀念上有著不同,但也能求同存異、彼此欣賞、互相包容。
4、元白之交
“今俟罪潯陽,除盥櫛食寢外無余事,因覽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卷得意,忽如會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萬里也。”(《與元九書》)
元和十年(815年),四十四歲的白居易正在江州司馬任上,這是一個有職而無權的小官。在內心憤慨憂傷之際,他收到了時任通州司馬的好友元稹寄來的《敘詩寄樂天書》,白居易感動不已,于是寫下這封感情真摯的《與元九書》。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寫道:“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意思是我們在仕途順利時可以以詩告誡對方戒驕戒躁,遇到困難時便用詩歌互相鼓勵,如果一個人居住孤獨時則用詩歌去安慰對方,如果兩人在一起時則一起作詩娛樂。
白居易和元稹一同在朝為官,二人惺惺相惜,結為莫逆之交。由于當時沒有網絡和電話,他們只能用當時最流行的方式保持通訊:寫詩唱和。據統計,白居易和元稹在二十多年交往中,唱和詩詞多達900余首,創造了一個二人唱和的世界紀錄。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元稹去世。許多年后的一個夜晚,白居易忽然夢見了與元稹同游時的情景,醒來后提筆寫道:“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夢微之》)
其實,古人的“神仙友誼”還有很多,比如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的期盼,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情,還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寄語……在交通不便、消息閉塞的古代,人們的友誼卻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的友誼是真正無價的!
古人交友的稱謂
1、八拜之交
【釋義】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后來八拜之交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舍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出處】王實甫《西廂記》一本一折:“有一人姓杜,字君實,與小生同鄉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
2、車笠之交
【釋義】指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即有錢人與沒錢人之間的交情。
【出處】晉代周處所作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載“越俗性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犬雞,祝日: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言交不以貴賤而渝也。”
3、肺腑之交
【釋義】指無語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肺腑,比喻內心,推心置腹之言。
【出處】唐代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中有“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之句。
4、患難之交
【釋義】指同在一起共過憂患艱難的朋友。
【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難之交,今日年兄為我們看他,異日我們也代年兄看他。”
5、金石之交
【釋義】指友情深厚如金石般堅固的朋友。
【出處】《漢書·韓信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擒矣。”阮籍《詠懷詩》:“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6、君子之交/君子之接
【釋義】指看上去很平淡而重在道義的朋友,是指有修養道德的人之間的交情。
【出自】《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貧賤之交/貧賤之知
【釋義】本作“貧賤之知”,指在貧困低賤時結交的朋友。
【出處】《后漢書·宋弘傳》:“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8、平昔之交
【釋義】指往日結交的朋友。
【出處】唐代杜荀鶴《訪蔡融因題》:“每見苦心修好事,未嘗開口怨平交。”
9、生死之交
【釋義】指同生死、共命運的朋友。
【出處】《平鬼傳》第二回:“無二鬼嘆了一口氣:今日眾兄弟幸會,又結了生死之交,月下談心,酒逢知己,正可作徹夜之飲。’”
10、金蘭之交
【釋義】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
【出處】《太平御覽》引《吳錄》:“張溫英才瓖瑋,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結金蘭之好焉。”
11、萍水之交
【釋義】指素不相識,偶然相遇,如萍隨水飄泊,聚散無定的朋友。
【出處】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12、一面之交
【釋義】指僅僅相識,了解不深的朋友。
【出處】漢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13、市道之交/小人之交/市儈之交
【釋義】指以做買賣的手段結交的朋友。
【出處】《史記·廉頗傳》載,廉頗失勢時,食客紛紛離去,后再為將,食客又至。廉頗命客退,客曰:“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這種朋友因重利忘義,故后世亦稱為“小人之交”或“市儈之交”。
14、總角之交/總角之好
【釋義】指童年時代就相識或相交要好的朋友,也作“總角之好”。古代男女未成年之前,把頭發向上分開束成兩個小髻,形狀如角,因以總角稱代童年。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周公理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15、竹馬之交
【釋義】指幼年之交。竹馬,指小孩把竹竿騎在襠下作馬,用以代指幼年,以“竹馬之好”或“竹馬之交”稱童年之友。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帝曰:聊故復億竹馬之好不?”’
16、再世之交
【釋義】指一個人與人父子兩代均結交為友。
【出處】《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入聞父(邵雍)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
17、忘形之交/忘形友/爾汝之交
【釋義不拘身份和儀容禮貌,指彼此以心相許,不拘形跡的知心朋友,
【出處】歐陽修等《新唐書·孟郊傳》:孟郊“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韓)愈一見,為忘形交。”亦作“忘形友”。白居易《效陶體》詩(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李與元。”這種朋友,不分你我,友誼親密,故又有“爾汝之交”之謂。
18、石交
【釋義】指交誼堅固的朋友。
【出處】《史記·蘇秦列傳》:“此所謂棄仇讎而得石交者也。”
19、至交
【釋義】指交情最深厚的朋友。
【出處】孟郊《勸學》詩:“至涅不緇,至交不疑。”
20、碩交
【釋義】指友誼非常堅固的朋友。
【出處】《文選·阮瑀〈為曹公與孫權書〉》:“而忍絕王命,明棄碩交。”
【古人交友的十個典故】相關文章:
交友的作文07-22
古人不遠作文07-13
古人講究的禮儀03-10
與古人對話作文09-26
論交友作文07-19
談交友作文07-31
(推薦)古人不遠作文07-13
品讀古人蘇軾作文04-29
古人的辟谷養生法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