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五香菜雜文
雜文是文藝?yán)碚摷覄③氖状翁岢龅奈乃囆缘恼撐模冈姟①x、贊、頌、箴、誄諸體以外的其他文體。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香菜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1
城中寓居,沒有了少小時鄉(xiāng)村的町疃(tǐng tuǎn)廣院,還好有幾米局促陽臺,攢攢簇簇種了各色花木草藤。晨昏閑暇時,攜一本書,一個蒲團,在石榴樹下讀會兒書,走會兒神,時有飛鳥來棲,嘀哩啁啾;偶有清風(fēng)拂過,暗香染袖。于我,這是一曰之中的好辰光,暫忘了庸庸碌碌,不去想蟻爭蝸斗,唯有眼前耳畔方寸之間的“山水田園”,游目騁懷之間,故里家山、曾經(jīng)歲月,仿佛從時光的最深處,慢慢地洇出來,化為了一頁頁溫馨、懷舊的故紙片箋,迭沓成了一冊又一冊泛黃的舊書。
在陽臺上盤桓流連,四圍草木,沒有芝蘭玉樹奇花異卉,皆是本土尋常物事,石榴,西府海棠,橘樹,川椒,木槿,梔子,茉莉……這些木本的,種養(yǎng)的年份不一,石榴最早,十幾年了,蠖屈在瓦甕里,才鵝卵粗細(xì),但樹杪高接樓上陽臺,只好斜斜伸出去繼續(xù)長;草本的,仙人掌,薄荷,荊芥,佩蘭,益母草,魚腥草,風(fēng)仙花,五香菜……
不名貴、不起眼,然而,他們每一種,都曾經(jīng)在過往逝去的某一段時光里,與我同行,與我甘苦與共。那些舊時光,如木板雕刻的黑白插畫,沒有七彩斑斕,然而拓印在我的筋骨氣血里,從不曾因年深歲久水遠(yuǎn)山長而漫漶泯滅。多年離散后,我又把他們陸陸續(xù)續(xù)找回來了,這一次,我們相約白頭。
而那幾棵五香菜,便是故舊之一。
2
少時在鄉(xiāng)村,風(fēng)物樸俗,東鄰西舍,家家院前屋后,大抵都有草樹繁茂,參天老樹蔭蔽苔瓦,映日小花自在小園。我家庭院里,每年春天都會有幾叢蓬勃的五香菜蔥蘢翠茂,春生夏長,秋老冬枯。這植物是宿根,初時是母親種下的,四時榮悴一個輪回之后,來年春天便又從根部生發(fā),如此年復(fù)一年。這五香菜,無風(fēng)無雨時如如不動,只見青枝綠葉,寂寂無香;有風(fēng)吹過,枝葉窸窣之間,便馨香敷布。這香味,不是凜冽清香讓人心氣清雅出塵離俗,而是清芬微溫,接地氣的香,聞之會想起五谷饔飧之氣,那是塵世間最溫情脈脈的煙火氣息。
夏日溽暑,五香菜葉正肥香正盛,祖母會在晨露未晞時采下三五片葉子,洗凈剁碎,和白芝麻、鹽一起摻入麥面中,揉成面團,搟成薄如銅錢般的面皮,在鍋里來回翻轉(zhuǎn)炕成焦黃香脆的干餅,便成了我們姐弟幾個少年時代苦樂歲月里的至味零食,上午,下午,放學(xué)到家,扔下書包跑去灶房拿一個干餅,溫馨的五香菜的風(fēng)味,隔著夐然遼遠(yuǎn)的歲月風(fēng)煙,綿綿邈邈依然縈繞舌間心上。
后來,祖母故去了,庭院里依舊年復(fù)一年地有五香菜繁衍生息,在“天河南北,西瓜涼水”的酷暑天里,母親摘了五香菜葉子,與大蒜一起搗碎,兌上醬油、香醋、鹽、麻油,澆在涼開水濾過的面條上,便是風(fēng)味別致、開胃消暑的“五香菜蒜面條”……
3
五香菜,學(xué)名藿香。
《廣雅·釋草》曰:"豆角謂之莢,其葉謂之藿"。讀漢魏詩,“秋風(fēng)吹飛藿,零落從此始”,“情合同云漢,葵藿仰陽春”,故《本草綱目》李時珍曰:“豆葉曰藿,其葉似之,故名。”
草木之名,大多別致典雅,有些名字比之人名亦不遜色,“藿香”,亦是很文學(xué)很文藝的名字,好聽。
藿香別名不少,如“合香”、“魚子蘇”、“蒼告”等等,不過,吾鄉(xiāng)人謂之“五香菜”,雖是一方鄉(xiāng)土之謂,考其由來可謂“源遠(yuǎn)流長”:《本草綱目》載,“《金樓子》及《俞益期箋》皆云∶扶南國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其根是旃檀,節(jié)是沈香,花是雞舌,葉是藿香,膠是熏陸。故本草以五香共條,義亦出此。”《金樓子》乃南朝梁元帝蕭繹撰寫的一部博聞廣摭的隨筆札記;俞益期是東晉豫章人,因故去鄉(xiāng)遠(yuǎn)適南方,《俞益期箋》介紹晉時嶺南交州一帶的歷史、地理、風(fēng)俗、物產(chǎn)等內(nèi)容,而藿香便原產(chǎn)廣東一帶。由此可見,五香菜,這尋常如民間俚語的名字,原來也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淵源和人文內(nèi)涵呢。
藿香,《中國植物志》第65(2)卷唇形科,藿香屬,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米左右,四棱形,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花冠淡紫藍(lán)色。各地廣泛分布,全草入藥。
藿香,辛、甘,微溫,氣濃味薄,浮而升,陽也,是芳香化濕中藥,為醒脾快胃、振動清陽之妙品,收載于歷代本草中。辛溫入肺以調(diào)氣,甘溫入脾胃以和中,故入發(fā)表藥則快氣,入補脾藥則益氣,入順氣藥則理肺滯,有清上治中之功。其勝濕辟穢,祛暑解表,治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又芳香之氣助脾胃,能和胃止嘔,進(jìn)飲食;飲酒口臭,煎湯漱口。因此,藿香為暑濕時令之當(dāng)行要藥。
藿香健脾益氣,為藥食兩用植物,夏日用藿香煮粥、做魚或泡茶飲服,令可常充蔬膳茶飲。
《本草綱目》載方:
暑月吐瀉∶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淅米泔調(diào)服。
香口去臭∶藿香洗凈,煎湯,時時噙漱。
4
藿字草頭,草野之中,與廟堂富貴云泥之遠(yuǎn),正如古人謂上流與下民分別為“肉食者”、“藿食者”,然而其于榛莽皋澤之中,其實亦不乏風(fēng)格與雅趣。
藿香五、六月采莖葉,曬干乃芬香。古人用藿香和了其他香料充香囊,制口脂,熏衣被,起居行坐,衣袂香影,自是一番風(fēng)流雅致。《南州異物志》云:藿香……可著衣服中,用充香草。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記錄有“六味熏衣香方”,六味香藥是沉香、麝香、蘇合香、白膠香、丁香、藿香。曾見古人一簡便的熏衣法,其衣香方:
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一兩,丁香二兩;
用法:上細(xì)銼,如米粒,微搗,以絹袋盛之置衣篋中。
實際古人熏衣染香是一個十分講究的慢活計,唐代詩人元稹《白衣裳》中有“藕絲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陸游有詩“風(fēng)生團扇清無暑,衣覆熏籠潤有香”……遙想古人熏衣染得十日香的風(fēng)雅與閑適,誰說藿香只是“藿食者”草根小民的一味爨下野蔌呢?
然而,作為一種“葉子似豆葉”的尋常野草,霍香,或者說,五香菜,古往今來,貌似少能入得詩人畫家青眼,只是這草畢竟入書,入藥,入饌,于野逸之中,亦入世頗深,且與我有半世之緣,亦動我詩興——
藿香生小園,青青映日初,
湛湛垂鮮露,熠熠芳澤攄。
凱風(fēng)自南來,掩映葉扶疏,
動搖發(fā)清芬,四布香茀茀。
采之為藥草,辟穢佑溽伏,
采之如廚下,好味薦盤茹;
采之用蕓簽,馨香驅(qū)蠹書,
采之充錦囊,聞香識伊無?
嗟爾寂寂草,雨旸任溝瀆,
偶蒙村人識,汲汲侍庭除。
一身備五香,曾不輸蘭薷,
愔愔常澆灌,四時蒔吾圃!
5
香菜是在四月開花的。
人間最美四月天!似乎所有好看的花兒都在這個光景一起做夢、綻放、舞蹈。難怪林徽因會喜歡人間四月天的,香菜也是詩意的。
其實我原來并不知道香菜會開花,直到親眼目睹后,驚奇于香菜開花,好美!
香菜的花開選在四月中下旬。夢想,等待了整整一個冬天,把所有的力量聚集在哪兒,然后盛開。白色的花瓣細(xì)細(xì)的、小小的、薄薄的,雪一樣的清新。它有小巧玲瓏淡粉的花蕊,五粒環(huán)抱,每一粒都是菱形的,像小花,傲立在風(fēng)中、在枝頭。花瓣長在花蕊旁,每一朵花蕊旁都有三四片花瓣,兩兩的挨著。觀賞香菜的花,最好是在微風(fēng)中,風(fēng)吹花瓣飛舞,似翩躚之蝶停留在娉婷旁,裊娜地開著,羞澀的笑著。
看,那顆香菜,全是潔白如雪的碎花,像滿天的星、像天空的云、像點點的香、像藍(lán)印花布息著的花。葉疏花細(xì),精彩秀氣,每一朵都配得上古典的美。或遠(yuǎn)觀、或近看,碧綠粉嫩,安居樂業(yè)于土里,或是獨處,或是抱團,或是起舞,或是驕傲挺立風(fēng)頭,或是羞澀躲藏葉尾,都是亭亭玉立、明家閨秀的好模樣!
每一棵草都會開花,每一個人也都有夢想,就像香菜一樣,即使再渺小,總有開花的那一刻——厚積薄發(fā),大器晚成。
【五香菜雜文】相關(guān)文章:
香菜開花作文03-17
種香菜作文08-26
幻夢雜文02-28
啟航雜文05-05
鄰座雜文05-04
眉的雜文03-06
米芾雜文03-04
秋天吃香菜好嗎04-30
雨中的遐思雜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