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實現語感的合理培育
1. 40+20=>超凡的語感培育?
如何實現孩子邏輯思維語感能力的合理培育呢?在諸多培育語感的方法中,40+20效果是最便捷和有效的。
“40”即“40分鐘”,就是指孩子在相對年齡時間段內,具有較為普遍規律的睡著前的40分鐘;而“20”即“20分鐘”,就是指孩子在相對年齡時間段內,具有較為普遍規律的睡著后的20分鐘。
實現“40分鐘+20分鐘”的前提條件:實現“信息聽覺純潔采集”
關閉或減低電視或交談的聲音,盡量消除外界聲響對孩子的吸引和影響;
關閉或者調暗孩子臥室光線;
停止進食任何飲品和食品,并將這些物品拿出臥室。
“40分鐘+20分鐘”播放要求:
控制好時間;
控制好音量,即:聲音是成人仔細聽,才能聽清楚為宜。
“40分鐘+20分鐘”播放內容技能要求:
語速正常;
發音平和;
詞字清楚。
每一次不必從頭開始播放,在上次停止地方繼續播放即可。
“40分鐘+20分鐘”播放內容要求:
被復制聽覺信息類。比如:小雞,嘰、嘰、嘰;小狗,汪、汪、汪;小貓,喵、喵、喵。等類型的兒歌。
備注:本載體系列叢書中配置有效實現邏輯思維語感驅動的、適合6-12個月孩子聆聽的6張CD。另外父母對孩子進行第二語言的驅動,我們建議2歲起開始,這主要考慮到能夠給母語充足的培育時間,具體的培育方式我們將在本叢書相關章節加以論述指導。
載體培育認為
關鍵問題:邏輯思維語感的本質?
使孩子能夠正確地形成這類語言的語法、詞法、語速和平仄關系等相對應的邏輯思維基本結構。
為什么要在孩子睡著后播放20分鐘呢?
這是因為孩子的“復制性邏輯思維”極不完整,而所復制采集、收集和儲存的信息量又非常巨大,因此就造成在相對的時間段內,孩子無法對這些巨大的信息量進行對等的分理、梳理和處理,也正因為如此,就造成孩子在剛睡著后的20分鐘(我們稱之為“假寐”現象,例如,媽媽以為孩子睡著了,站起身剛要離開,孩子“哇”一聲就哭了,并哭著尋找媽媽),仍然會繼續從事著對這些巨大信息量的分理梳理和處理的工作。
又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內,孩子其它的采集信息通道已經被關閉,從而良好的實現了通過純潔聽覺復制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相對的純潔分理、梳理和整理,也就使得孩子邏輯思維語感能力基本結構的創建的效率被有效地提高了。
第四章 如何掌握語言
本章將要告訴您:
·40+20→超凡的語感培育
·實現主動語感培育
·了解嬰兒語言是如何發展的
對人類來說,肢體和語言是邏輯思維外在表現方式,而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方式也是人類區別于其他生物的一大特征。盡管動物們有他們自己的溝通信息方式,觸碰彼此的觸角也好,尋找熟悉的味道也好,拍打自己的身體也好……但它們終究無法與人類的語言相提并論,因為其他生物永遠無法完成如此豐富而復雜的信息交換。
載體培育認為
由于新生兒還沒有信息積累,因此連基本的聲音分割也不能夠完成,但是到了孩子7-8個月左右,父母就應該積極地對孩子實施邏輯思維語感能力的驅動了。
“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就是通過邏輯思維語感能力的良好形成,從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利用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方式進行信息交換的過程。孩子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語感能力越早,就能越早地使用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方式進行信息的采集、收集、儲存和交換,從而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成長過程能夠得以高效良好的實現。
對孩子邏輯思維語感能力進行合理、及時的培育是父母的職責,否則會影響孩子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成長的過程,導致孩子無法運用語言外在表現方式實現對等的信息交換,從而逐步形成邏輯思維語言障礙等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現象。
造成孩子的“沉默期”延長;
2歲孩子還只能說“爸爸”、“媽媽”等簡單的名詞;
對用語言的使用積極性不高——不愛說話,喜歡安靜的自己玩;
喜歡用肢體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比如:想要什么就用手指去指;
……
這種現象如果父母沒有及早意識到,那么未來有可能造成:
邏輯思維語言障礙;
容易形成“自閉癥”;
阻礙孩子良好社會溝通能力的創建;
依附邏輯思維肢體完成信息的溝通的傾向性——“多動癥”傾向;
……
有可能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
□ 陪伴孩子成長的媽媽或監護人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喜歡安靜;
□ 孩子長時間的和年長的老人在一起;
□ 父母給孩子創設的客觀成長環境比較繁亂,比如家庭人口比較多,家庭成員之間不和諧;
□ 家庭出現變故,父母的本身的情緒不穩定,比如:媽媽生育后患產后抑郁癥、父母不和等;
□ 父母在家里比較急躁、強勢,出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得到的培育行為,比如:經常為一點小事情痛斥家里人或發脾氣,強迫孩子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嚴格執行,體罰和變現體罰孩子等。
總之,自孩子七八個月開始,父母就應該把注意力放到孩子語言驅動工作上來。
2. 實現主動語感培育
對語言的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學習課題,所以,我們希望父母在培育過程中也盡可能的激發孩子的主動性。父母一定會說,孩子還不會說話,我們如何知道孩子的興趣呢?
很簡單,如果要良好實現孩子語感培育過程中的主動性,那就是當孩子目不轉睛專注某個信息的時候,請父母放棄肢體進行指導,而單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作為孩子行為的背景講述給孩子聽
媽媽和孩子一起在散步,媽媽發現孩子正抬頭看一棵松樹。
媽媽就說:“這是松樹,是綠色的,當天氣變冷的時候,別的樹的樹葉就會變黃然后就會被風吹跑了。松樹可不一樣,就算天再冷,它的樹葉都會一樣的綠。”
媽媽又看見孩子去注視一只正在飛過鳴叫的小鳥。
媽媽就說:“這是鳥在叫,聲音多好聽啊,其實鳥在說話,就像平常媽媽跟寶寶說話一樣……
在對孩子進行邏輯思維語感能力基本結構培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孩子專注采集的事物來對孩子進行白描性的陳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培育目的。盡可能減少成人為實現孩子邏輯思維語感能力的培育而使其在被動的狀態下進行,因為我們想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件令自己非常愉快的事情。
載體培育認為
關鍵詞:白描性陳述
不厭其煩地對孩子在相對時間內和相對信息環境中專注采集的信息類事物予以語速正常、發音平和、詞字清楚的白描性陳述。
孩子什么聽不懂,為什么還要用這樣的話語與其交談?
這個時候孩子不會說話,他們也聽不懂,干嘛要這么不厭其煩地說呢?在這里,我們要告訴大家,一定要牢牢記住,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在教孩子怎么說話,說什么樣的話,而是在幫助孩子進行良好的語感驅動,從而幫助孩子未來能夠形成良好語言表達能力的邏輯思維語感能力基本結構。就像一棟高樓,往往我們看見的是地面以上的各種形態,而地基是誰也看不見的。在這里,我們教給父母在培育孩子過程中所做的這項工作,實際上就是在為孩子能夠在未來社會生存信息環境中擁有強大的社會溝通能力而打下良好的基礎(地基)。
3. 父母能夠觀察到的0-12個月孩子語言外在表現現象?
孩子從8個月至之后的幾個月里,是實現未來語言外在表現的關鍵。這時嬰兒開始辨音、發音以及把意義與詞匯對應起來,到2歲左右,他們的小嘴巴“吧嗒”、“吧嗒”的與父母溝通的聲音就會響徹在家里的每個角落了。
父母所能觀察到的0-12個月孩子語言外在表現現象;
年齡
嬰兒語言外在表現現象
新生兒
哭喊。
一個月
發出輕柔的聲音;
辨認父母的聲音并發展到愛聽他們的聲音。
二個月
有刺激,能發聲;
嘗試模仿短促的元音。
三個月
發出喃喃聲或通過哭喊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肢體的幫助下,開始想和身邊的人用語言交流,試著發出連續的聲音;
能迅速找到聲源。
四個月
發出咯咯的笑聲,開始嘗試呀呀學語。
五個月
能發出叫喊聲;
開始試著把不同的音連發;
能做簡單回答性的動作。
六個月
能聽到大部分各種大小不同的聲音,并能清楚地分辨它們;
能分辨和藹和嚴肅的聲音。
七個月
再熟悉的環境里不斷地呀呀學語,在陌生的環境里則通常保持沉默;
對反映句子連接的音的起點和停頓很敏感;
會重復某音節,跟隨成人模仿發雙音。
八個月
對著熟悉的玩具或事物發聲,以表達自己情緒;
能理解簡單的語意;
試著發出越來越多的連音。
九個月
可以說多個不同的音節;
能認識簡單的物品和聽指令作簡單的動作;
把母語分門別類,使得分辨聲音更容易。
十個月
對身邊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語調,經常對親近的人使用更高的語調;
能聽從簡單的指示;
可以喋喋不休自言自語。
十一個月
能發出任何音,發出真正的詞,一般是名詞;
用簡略的字詞表達意思。
十二個月
能說2—3個詞,有些孩子甚至說得更多;
能了解和使用簡單的指示代詞(如這,那)。
在這個期間,孩子能否實現良好的語感驅動,取決于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父母,特別是媽媽對孩子直接說話的數量;
對孩子說話的方式;
說話時使用的聲調;
媽媽的性格;
孩子的成長環境;
孩子采集信息環境的關注。
我們發現,不同的父母給孩子塑造的語言環境和家庭使用的語言詞匯數量差異很大。
研究者們的發現令人驚異,父母早年給孩子創造的語言環境對孩子將來有巨大而持久的影響。首先,那些接觸過更多詞匯,置身于更好的語言環境的孩子,他們的詞匯更豐富,能理解的詞匯更多,因而對語言的掌握也更出色。因此我們說,早起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語感驅動會為孩子未來正確而良好的語言外在表現、良好的社會溝通能力、極強大的數學理解和語言理解表達等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怎樣實現語感的合理培育】相關文章:
培育豆芽作文08-16
幼苗的培育者作文07-24
現實與合理作文10-15
愿望實現了作文11-01
實現愿望作文12-04
現實與合理作文【精品】02-20
合理搭配飲食的好處03-04
實現自我價值作文10-22
我的愿望實現了作文10-14
沒有實現的愿望作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