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驚蟄有哪些習俗
不知不覺我們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驚蟄的習俗好似都帶有些神秘色彩,如祭雷神、打小人、祭白虎等等。小編在此和大家聊一聊,驚蟄節氣習俗中的祭白虎化解是非。那么這個祭白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又能夠如何化解是非呢?
驚蟄有哪些習俗
驚蟄節氣習俗:祭白虎化解是非
古人以白虎為獸中之王,能夠驅邪,驅百害,每年驚蟄日拜祭白虎,驅百蟲,免受蟲害。
同時,在十二生肖當中,有其中的生肖,會犯白虎煞和天狗煞。后逐漸演變成犯白虎煞和天狗煞的生肖,或覺得運氣不順,犯小人的人就會在驚蟄日,祭拜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順逐,驅除小人與病害。
所謂祭白虎,是指祭拜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然后可以打它。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
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
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寓意驅趕霉運
在二十四節氣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不少民間相關的自發活動逐漸演變成民俗,全國各地均有不同。
比如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制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
“有些地方的土地廟里會有老虎的圖騰雕塑,祭祀白虎后,要用豬油擦老虎的牙齒,使其難以出口傷人,避免以后一年中的口舌之爭。”專家介紹道。
“打小人”也是驚蟄當天南方仍然存留的習俗之一
人們在紙上畫好類似人形的東西,以之代替內心痛恨的人,同時以小棒槌等物進行擊打,寓意趕跑小人,終年便不會再有什么霉運。
專家表示,類似這種習俗都帶有一些迷信的因素,屬于在舊文明程度不高時的解決辦法。
在食物方面,驚蟄當天倒并無特別的講究,僅在陜西、甘肅一代留有“吃梨”的習俗,表示可以離家闖蕩。
不過,在專家看來,這實際上是因為春天伊始,乍暖還寒,吃梨的目的是調理身體,“比如有的地方,沒有梨的話會吃棗,用意相似。”
“這么多年流傳下來,隨著社會的變化,農耕方式的改變,人們很少再按照節氣進行生產工作,節氣基本名存實亡。”專家最后略有惋惜地表示,節氣將來很可能會變為文化遺產存于書面記載之中。
抒發內心不忿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通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泄內心的不滿。
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有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對象。
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驚蟄吃梨寓意離家創業
山西民間在驚蟄日要吃梨,即使十里不同俗的城市鄉村皆然。
驚蟄之蟄,此指“藏”
驚蟄即冬眠的小動物被雷震驚醒后出來活動,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標志大地回暖,進入春耕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擬古九首》其三)。
在“草木縱橫舒”的驚蟄時節,晉地乍暖還寒,天氣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梨,味甘汁多,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功效,此時于人們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驚蟄時節,春光明媚,氣候回暖,人們容易感到困倦、疲乏,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間稱之為“春困”。
“春困”雖然不是病,但也會影響人們日常的學習和工作,易使人出現疲勞、瞌睡、工作效率下降等。
專家提醒說,消除“春困”,除了保證充足的睡眠、作息規律、加強鍛煉外,在飲食上宜清淡,避免食用大油大膩食品,如肥豬肉、油炸食品等。
專家提示說,春季膳食要科學合理地搭配,如主食粗細糧、干稀的合理搭配,副食葷與素、湯與菜的搭配等。
此外,還要多吃含有維生素B族的食品,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雞肝、堅果、菠菜、奶酪等。另外,飯量不宜過飽。
結語:驚蟄是中國的傳統節氣,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只是現在的人們都忙于工作和生活,漸漸把這些習俗淡忘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了關于驚蟄節氣的習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了解并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
驚蟄有哪些習俗
驚蟄
春雷響萬物長
節氣詞典: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氣候
氣溫升高雷雨漸多
轉眼之間,雨水節氣已經來到尾聲,明天開始就是驚蟄節氣。別以為告別了"雨水",降雨就會少了,驚蟄節氣也是嶺南地區一個多雨的節氣,而且跟前段時間淅淅瀝瀝的春雨相比,本節氣強對流天氣來得更加劇烈。
對于廣東來說,中部地區的初雷平均恰好發生在"驚蟄"前后。廣東北部雖然氣溫比中部低,可是早在"雨水"節氣就可能出現初雷,這是由于當地多山,在春季空氣的上升運動往往比中部強烈,又容易受到高空南支西風小槽的影響,誘發不穩定天氣。從降水量看,倒是與上個節氣接近,平均降水量在35毫米左右。
雨水和驚蟄雖然是兩個相鄰的節氣,從氣溫來看,到此時卻會出現一個很明顯的轉折。從廣州來看,常年驚蟄節氣開始氣溫明顯上升,比雨水節氣平均氣溫上升2.2℃,達17.7℃,最高氣溫大多超過20℃,節氣平均最高氣溫達21.6℃。
一到春天,人們總是把"倒春寒"掛在嘴邊,但在氣象部門,"倒春寒"有著非常明晰的劃分標準。"倒春寒"的標準是這樣的:凡中南部從3月11日起,或北部從3月21日起,出現3天或以上的低溫陰雨過程,就算是一次倒春寒過程。持續3~5天的稱為"輕度倒春寒",持續6天或以上的稱為"明顯倒春寒"。"驚蟄"節氣里全省各地進入了早造播種育秧大忙。"倒春寒"天氣如果持續時間長,氣溫低,可能造成爛秧。
霧和雷雨大風也是本節氣有機會出現的災害性天氣。在冷空氣到來之前,氣溫急劇上升,潮濕空氣變得極其不穩定,一旦受到冷空氣的沖擊,加上復雜地形的影響,就容易醞釀一場由大霧到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甚至冰雹的惡劣天氣過程,對內河航運以至公路行車安全,都會構成極大的危害。
驚蟄養生
調理:春夏養陽吃梨殺菌
驚蟄節氣,飲食養生方面仍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宜多吃能升發陽氣以及明目、養肝、清心、醒腦的食物,如韭菜、菠菜、香椿頭、薺菜、茼蒿、枸杞頭及魚類,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節氣各種病菌開始活躍,人們因細菌感染性疾病增多,大蒜是廣譜抗菌食品,有抑菌殺菌的作用,宜常在此季節食用。
在民間有"驚蟄吃梨"之說,因為一則是人體飲食起居應順肝氣、養脾氣、潤肺燥;二則驚蟄后氣候回暖,同時會致灰霾天氣常現,人體容易外感咳嗽、口干舌燥。而梨性微寒且甘潤,能生津清熱、潤肺止咳、消食除滯。
作息:避免受寒定時作息
驚蟄是反映物候的節令,廣州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蘇麗玲介紹,從養生的角度來說,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她還提醒,驚蟄時節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但因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易引起人體抵抗力下降而致病,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和胃腸道疾病多發。蘇麗玲建議,要適時增減衣服,以免穿得太多引起感冒,又要注意避免穿少了受寒;要定時作息,早睡早起。
驚蟄美食
休漁前吃本土鯽魚
驚蟄之后,萬物蘇醒,隨著雨水的增加,廣州水產也到了最為豐富的時節。在十九涌食街、番禺蓮花山漁港等地,能吃到珠江口獨有的水產。記者了解到,當下本土水產要數曹蝦、黃皮頭、比較小的本地鯽魚等為主。4月之后,珠江口有休漁期,此時不吃珠江口水產,再晚就沒得吃了。
位于番禺、南沙咸淡水區域的野生海鱸"吹響集結號",此時正是垂釣好時節。番禺蓮花山漁港,資深釣友陳欲華告訴記者,海鱸有個特性——喜歡集體行動,釣上一條魚后,釣友馬上放下誘餌,就能讓第二、第三、乃至第四條海鱸魚上鉤。街坊釣魚上岸后還可以將漁獲下鍋,煮個新鮮熱辣的海鱸魚湯。
驚蟄的習俗
1、打小人
看粵語長片,有時會看到“打小人”的鏡頭。舊時三姑六婆隨時隨地都可打小人。在驚蟄這天,大概也和祭白虎相類,以防小人也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吧。打小人之俗當然俗不可耐,不過打小人時念唱的粵語歌謠卻有幾分可笑之處、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無得抖;打你只小人手,等你有手無得郁;打你只小人腳,等你有腳無得走……
2、祭白虎
蟄伏著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后,便開始覓食。按廣東民間傳說,兇神之一的白虎也于這時覓食。為著平安,驚蟄那天要祭白虎。將預先準備好的身帶豹紋的口有獠牙的紙造老虎置于神壇前,拜祭時,以豬血喂之,以肥膩的生豬肉抹在老虎的嘴上,以人之心度虎之腹、油水都吃飽了,自然就不會再張口傷人了。
3、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吃的習俗:
梨子
姜梨汁——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這里略改,因梨性寒,加溫性的姜平衡一下、數個大梨加小塊姜,一起放入榨汁機,榨得的姜梨汁分兩壺,一壺直接上桌,另一壺放蒸鍋里蒸5分鐘后再上。《本草通法》說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所以做兩壺,家中體質火旺者和虛寒者可各取所需。
炒豆
在陜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芋頭
煮芋頭——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在驚蟄這天要在熱水中煮帶毛的芋子、炒黃豆(代表消滅多種蟲害)。炒黃豆就免啦,我們煮芋頭沾糖吃,做法簡單,還算是粗糧,好吃又健康。至于糖,但按中醫說法,春天肝氣旺易傷脾,從驚蟄始要多吃甜食養脾,所以糖雖不利于減肥,吃起來還是可以理直氣壯地。
醪酒
醪酒——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了,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家家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雞蛋煎餅拌芥末對我們沒啥吸引力,但家里正好有自釀糯米酒,濾去醪糟后就是醪酒了。醪酒喝得全身暖,不由想起那句童謠、“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
驚蟄傳統習俗
驚蟄吃梨
民間有農民流傳俗語“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梨與離諧音,民間相傳,驚蟄吃梨可以和莊稼蟲害遠離,寓意祈愿風調雨順豐收有余。
驚蟄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驚蟄日農民吃炒豆的習俗,人們將黃豆浸泡在鹽水里一段時間,然后在鍋里炒出噼啪之聲,意思是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所發蹦跳聲音。
驚蟄蒙鼓皮
在一些農村驚蟄這天要蒙鼓皮。相傳驚蟄時節雷神敲響鼓,喚醒萬物,春神到人間,民間也要順應天時蒙鼓皮,以助神威。
驚蟄祭白虎
農村老人講,驚蟄這天祭白虎能夠祛百邪,除百害。如果覺得年頭不順犯小人,要在驚蟄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順利,驅除小人和病害。
驚蟄吃烙餅
在部分農村,驚蟄之日烙的餅子上要有龍鱗的圖案,包的餃子上要有龍牙,用龍在人間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驚蟄祭雷神
農村老輩人說,驚蟄是雷神節日,有俗語云,天上雷公,人間舅公,說的是雷公地位的重要性,驚蟄祭雷神,以盼雷神喚醒萬物,春滿人間。
驚蟄打小人
農村里,在驚蟄這天會用清香,艾葉煙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家中蟲害和霉味,婦人將準備好的衣紙小人拿到路邊用鞋子拍打,用剪刀剪斷小人舌頭手腳并點燃,以示把小人趕走,不受小人糾纏。
驚蟄戴龍尾帽
在有些地方農村,驚蟄這天,用線串起彩色布條和秸稈連接成條形狀,戴在小孩的帽子上,以示龍體在此祛邪避災。
驚蟄咒雀
在農村里驚蟄這天清晨,鄉村孩子要拿上臉盆在田埂上敲打,唱咒雀詞,目的是讓鳥雀在莊稼成熟的季節,不要啄食谷物,表示農民愛惜谷物的表現。
驚蟄有什么忌諱
祭白虎
傳言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驚蟄這一天都會開口噬人,甚至阻撓你的前程發展。所以在驚蟄那天,民間都有“祭白虎”的習俗,寓意化解是非口舌,來年運勢更好。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它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拿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殺蟲日
《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驚蟄日到來,也意味著太陽已經到達黃經345度。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的冬眠動物。在驚蟄時期,人們會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以及各種霉味。或者拿石灰灑在門檻外,以此來杜絕蟲子的騷擾。
打小人
每年驚蟄那日,你會看到有些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驚蟄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泄內心的不滿。現在大部分人打小人,一般是求在新的一年里能萬事如意。
禁婚
根據民間的習俗,驚蟄前后期間,雷公會經常出門行事,常常有雷聲轟隆,所以這個時期是禁止人間辦婚事的。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也會辦得不順當。所以說,即使有嫁娶好日子,很多人也不會在這個時間辦喜事。
驚蟄當天吃什么食物
這一天,民間有“驚蟄吃梨”的說法,其他一些地區還有吃雞蛋、炒黃豆、炒玉米、喝醪酒、烙煎餅、吃驢打滾等食俗。
吃梨
驚蟄吃梨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梨”同“離”,吃梨可以遠離蟲害,讓莊稼在新的一年獲得豐收;另一說法則著眼于養生保健,認為驚蟄時候天氣回暖,氣候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而梨的水分充足,有助于潤肺止咳。
炒玉米、炒黃豆
一些地區在驚蟄這天有“炒玉米”的風俗,稱之為“炒蟲”,即玉米經過翻炒的過程便是蟲子被消滅的過程。而與此有異曲同工之意的是“炒黃豆”。據傳陜西一些地區有驚蟄吃炒黃豆的習俗,黃豆在鍋中被爆炒的噼啪聲,正如害蟲在接受煎熬的“蹦跳聲”。
吃雞蛋
驚蟄還有吃雞蛋的食俗,相傳這一天要祭祀白虎,白虎滿口獠牙,十分可怕,只有用雞蛋將其喂飽,它才不會傷人,因此便有了驚蟄吃雞蛋的說法。
烙煎餅
有說法稱,山東一些地方有驚蟄吃煎餅的風俗,以前烙煎餅需要生起火爐,有煙有火,意為讓害蟲在煙火的熏烤中消失殆盡。
吃驢打滾
驚蟄這天還有吃驢打滾的食俗,驢打滾取“滾”字之妙用,即翻滾、翻身之意。驚蟄在春季,一年之始,吃驢打滾寓意在新的一年可以“翻身”,心想事成。
驚蟄節氣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后,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氣溫回升較快,長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除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至6℃;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地區和華南地區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有哪些習俗
打小人的步驟
奉神:準備好所需的物品之后,就把它們放在路邊,之后就可以開始打小人了。首先燃點香燭對神供奉,假如適逢酬神的日子,人們亦會帶備金豬、燒肉、雞、紅雞蛋等供品來酬神。打小人的神婆多邀請觀音菩薩,以企望觀音附身,使打小人變得更為有效。
稟告:接著把男女小人衣紙取出,并剪成心目中那個小人的形狀,講究的話,可剪貼上眼睛、鼻子及口舌等。在小人身上寫上小人的姓名或時辰八字及地址,如有照片或衣服物作更佳。
打小人:利用各種象征物如委托者或施術者之鞋、宗教象征武器甚至是香枝或香煙等毆打、傷害小人紙。小人紙分為小人紙、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紙等。
祭白虎:若在驚蟄日打小人則須祭白虎。以黃色的紙老虎代表白虎,紙身畫有黑色斑紋,口角則畫有一對獠牙。祭祀一般是使用小塊生豬肉沾上豬血,放入紙制白虎口中(喂紙老虎),當老虎吃飽后便不會再傷害人。
化解:將一切污蔑、災害等象征物如芝麻、豆子等小物體或燒紙船、百解靈符等火花,以消災解厄。一般是打完小人后,就把紙老虎壓住紙小人,連同小人衣紙一同火化,把五色豆撒向燃燒中的小人衣五鬼紙中,或撕爛撤向山坡下公路旁或埋于泥土中,整個打小人的過程就完成了。
為何打小人
"小人"是指那些喜歡挑撥離間,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無故惹來的是非或惡運,而通過打小人的儀式,以祈求消災解困,化險為夷。打小人的用品,主要有小人衣紙一份包括一對男女紙人、一只白老虎、金銀、香燭及祭品,祭品包括:豬肉(用來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雞蛋及五色豆等。
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會用紅紙剪成一些紙鎖鏈、紙剪刀及紙尖刀等,用來懲治小人。此外也印有豬、蛇,朱雀、銷鏈及掃帚的圖像各一。據說豬是懶惰小人的象征,蛇是心腸狼毒的象征,虎是殘暴小人的象征,朱雀是搬弄是非的象征,銷鏈是用以將小人銷著,而掃帚是用以將小人掃掉。
打小人的最佳時間
打小人的最佳時間是驚蟄日傍晚七點,地點則一般在陰暗的地方進行,例如橋底。在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便成為了打小人的熱門圣地。每逢驚蟄,都有不少神婆前往當地的土地廟、橋底進行打小人活動。
【驚蟄有哪些習俗】相關文章:
驚蟄有哪些氣候特點03-08
驚蟄的習俗03-07
小年習俗有哪些03-30
小暑的習俗有哪些03-03
小年的習俗有哪些03-03
立夏習俗有哪些03-04
立夏有哪些習俗06-02
關于驚蟄的習俗12-11
中國婚禮有哪些習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