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只能買買買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要花費一定的物質代價。然而由于父母的個性和成長經驗,很多父母常常不自覺就用物質滿足當成了自己對孩子的愛,當成了對孩子的獎勵……
下面幾個維度,檢驗一下,面對孩子的物質欲求,你真的能夠游刃有余嗎?這些要點你都掌握了嗎?
你是這樣做的嗎?
物質滿足有條件,愛的表達無條件
愛一個孩子并不是靠投入財物的多少來計算,因為“物質滿足”與“愛”是不一樣的?墒,父母在長期的“物質供給”過程中,往往迷失了方向。首先,父母要分清,是孩子要,還是自己想給。
滿足需要延遲
滿足是孩子向父母提出來的物質或情感要求,愛是父母主動向孩子提供的物質與情感。我們經常聽到孩子會說:“爸爸,我想要個玩具!”“媽媽,我想去迪斯尼樂園!”當孩子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時,很多父母會因為自己童年的未滿足而直接答應,或因為個人情緒不好而拒絕。此時,我們更需要讓孩子明白,人的欲求滿足需要個人努力,而不是僅憑一句話就可以實現。我們可以為他的滿足設置“條件”,比如幫忙做家務積攢小星星,做習題的努力程度或者改掉某個不良的習慣,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要求。
愛不設條件
而愛則是另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無償提供給孩子喜歡的東西,這是出于自愿,出于愛的表達。但是,很多父母卻往往會給愛設置了條件。比如,“兒子,如果你聽話,我就給你顆糖!”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愛不是無償的,是需要交換的。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陪伴、溝通表達我們的愛,也可以通過特殊日子給孩子小禮物表達對孩子的愛。我們只是為了表達愛而表達,完全與孩子的表現無關。
由此,我們也很容易看到,我們養育孩子不需要和其他家庭比較,不用追求名牌,因為禮物只是我們對孩子的愛的表達的載體而已。因此,富裕的家庭沒有必要讓孩子緊衣縮食,普通的家庭也不用鋪張浪費,攀比追求。讓孩子充分了解家庭的收入情況,這種坦白不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相反,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并產生強大的家庭認同與歸屬感,也會更加成熟。
你是這樣做的嗎?
鼓勵孩子嘗試實現自我,不用物質過度刺激
很多時候,孩子由于過多地關注物質,會造成物質依賴,從而影響了其人格的成長與潛能的開發。隨著孩子探索范圍越來越大,嘗試的事情越來越多,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是合作的,幫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勵孩子再試一次。
比如孩子滑滑梯磕到了,父母要問問孩子為什么磕到了。如果發現孩子是跪著滑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樣滑是危險的,坐著扶好了一定沒問題,鼓勵孩子再試一次。當戰勝越來越多的困難的時候,孩子也就越來越有勇氣,越來越自信。這是孩子實現自我的必然過程。
但是,很多時候,父母沒有耐心去等待這個過程,會用一顆糖果,一塊蛋糕去刺激孩子。這樣反而會把孩子的注意力從內部動機引向了外部動機,破壞孩子實現自我的內在動力。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那么,首先要尊重孩子,在人格上確保孩子的獨立,并多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思考,為孩子提供實現自己的機會。父母不妨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計劃或夢想,并從一個“主導人”的身份向“協助人”的身份過渡,從而讓孩子實現人格上的健全與獨立。
你是這樣做的嗎?
獎勤罰懶,重在獎勵過程
很多父母喜歡對孩子的成功進行物質獎勵,希望孩子可以繼續取得同樣出色的成績。美食、旅游、玩具等都成為獎勵的好幫手。這樣做的結果有兩個:一個是孩子會繼續考取好成績,另一個是孩子會主動提出想要某個獎品?雌饋砬闆r似乎很正常,孩子依然會有好成績,但這個好成績的獲得是依賴于物質獎勵的。孩子從此重視了獎品,而看淡了學習過程本身。一旦獎勵消失,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就消失了。
民間有一句話叫作“獎勤罰懶”,真是一語中的。孩子取得了成績,本身就能獲得成就感,為什么還需要物質獎勵呢?這是對于孩子取得勞動成果的誤導。最應該獎勵的是孩子在通往目標的努力過程,我們看到了他的努力,他的挫折,他的堅持,這才是父母應該關注的重點。
你是這樣做的嗎?
學會設限,最大化地利用物質資源
有一位媽媽說:“我的女兒什么都喜歡最貴的。由于家中條件不錯,所以我一直滿足她,但隨著孩子長大,我發現女兒的要求成了一種負擔,成了我的一塊心病。”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追求更好的生活,但這并不意味著“貴的就是好的,最貴的就是最好的”,F在,我們仍然提倡勤儉節約,并對勤儉節約的理解需要更新。勤儉節約不是摳門,更不是吝嗇,而是對于自身資源與環境資源的了解。
從小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于,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物質資源,而不是一味倡導節約。比如,中午吃飯,我們可以問孩子:“想吃大餐還是馬蘭拉面?”孩子肯定會選擇貴的。此時,可以告訴她:“我們今天出行的費用是有限的,如果我們選擇了大餐,下午就得回家;而選擇了馬蘭拉面,我們下午還可以去一趟海洋館玩。這樣你會怎樣選擇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資源或者說財物是有限的,而孩子會認為是無限的。這樣給孩子選擇,實際上給孩子設定了限制。孩子就會思考如何重新配置資源,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需求。
此外,我們還需要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情況與父母掙錢的不易,同時在消費習慣上也要講究科學理性,不能給孩子留下“瞎花錢”或“有求必應”的印象。
【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只能買買買嗎】相關文章:
不要無限滿足孩子的欲望03-07
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奔跑作文07-21
【優選】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奔跑作文2篇10-06
(精選)滿足的作文09-26
滿足的作文08-04
靈魂只能獨行作文09-18
關于滿足作文10-15
學會滿足作文11-28
結婚前買的房子算夫妻共同財產嗎02-28
停下永遠只能眺望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