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4篇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1
在輕松愉快的比賽氛圍中,我和學生們一起完成了《繞口令比賽》一課的學習。回顧整個教學活動,我感受最深的體會就是老師只是比學生多些經驗的求知者,民主、平等的師生系更能讓學生充滿對知識的探究欲望。教學已不拘泥于課堂 40 分鐘,而是需要教師有“課堂教學 + 課外信息”的意識,重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課是通過“繞口令”比賽,培養學生語言的興趣,訓練學生吐字清晰,發音準確的技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是以一個活動的引導者身份出現的,在三次比賽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讓學生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用自己的語言去評價,去表達。在這些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找出繞口令的練習方法,繞口令的評比標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我強調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因為要想在競賽中贏得勝利,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只有在過程中才能體會,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交流與合作”。
整堂課上完后反思起來發現同桌比賽一環節上的比較拖拉,又是指導朗讀又是引導評價,浪費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以至后面上得比較倉促,預設的教學的環節采訪獲勝者沒有完成。通過這堂課,我發現學生上課時的心態非常重要,讓他們保持一種快樂的心境上課,就能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而教者對課堂節奏的把握也事關能否完成教學任務,能否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2
繞口令在幼兒教學中,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有的時候真是令我頭疼。恰巧今年大班語言的第一課就是繞口令:《小獅子練口齒》,中間容易混淆的音很多。例如:sì,shí,shì,,chǐ,很難讀清楚。特別是對于五六歲的孩子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剛開始教的時候我激情滿懷,聲音洪亮,一遍又一遍的教孩子們讀著。可是當我看到孩子們厭煩的眼神和疲憊的樣子,聽到孩子說的一塌糊涂的時候,心里覺得好失望,沒辦法一節課就這樣失敗的結束了。
課下,我也進行了反思。是孩子們“笨”?還是我不會教?歸根結底,就是我小瞧了繞口令教學。課前,沒有做任何準備。深思熟慮后,想了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看看在課堂上有什么效果?結果,出乎我的所料,教學效果極好,所有的幼兒將sì,shì,shí,chǐ特別容易混淆的音,準確無誤的讀了出來,令我極其忐忑的心欣喜不已。這節課是這樣進行的:
《一》 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以小獅子的口吻,和孩子們對話:“孩子們 ,我是可愛的小獅子,你們喜歡我嗎?”(喜歡)孩子們開心極了。“小獅子我呢想和小朋友交朋友,為了表達我的誠意,特意準備了一首好聽的繞口令,你們想聽嗎?”(想)
《二》 我以最快的速度給孩子們表演了繞口令,孩子們欣喜若狂。
《三》 為了 孩子們更好的學習繞口令,我把繞口令以象形文字的方式寫在黑板上,又結合形體語言,逐句帶著孩子們一起來做,這樣一來,枯燥的繞口令教學變成了一種有趣的表演方式,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特別的高。
《四》 為了區分sì,shì,我特意把它變成了四和十,這樣孩子們不僅把音準確的區分開了,而且認識了漢字,一舉兩得。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非常的高。
《五》 在這節繞口令的教學中,我不僅注重孩子們的正確發音,還注重孩子們的多方面發展。孩子們正確掌握四和十,十四和四十的正確發音。我還有意識的讓他們認識數字4、10、14、40和書寫,接觸新的事物,孩子們開心極了,一個個很快的就學會了書寫。個個臉上露出快樂的笑容。看到他們開心,我也欣慰極了。
《六》 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也為了檢測孩子們的學習效果,我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只做好口型不發音,孩子們個個瞪著小眼睛,個個爭先恐后猜出我檢測的內容。一番表揚之后,他們把頭抬的高高的,像一個個凱旋而歸的`小將軍。后來,我和孩子們一起用肢體語言,表演這首好聽的繞口令。這樣一來,繞口令又變成了一種表演。他們動作輕盈,看上去真是美極了。
總之,在本節課中,我不僅滲透了語言的識字、拼音教學,而且融入了計算的數字書寫,還有藝術的表演和繪畫教學,教師教的輕松,孩子們學的快樂,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和下次學習的渴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的效果。我在這里想說,幼兒教育沒有明顯的學科界限,是一門綜合藝術,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求知需要,作為教師,要多思考,多挖掘,多準備,變枯燥為快樂教學,受益的不僅是可愛的孩子們,欣慰的也是自己愉悅的心啊!!!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3
在第一次上繞口令的時候,我認為這首繞口令很簡單。學習練習盆、瓶、碰的普通發音,并學會繞口令就行了。我只用了示范朗誦的方法教幼兒,在示范過程中,我用了緩慢的速度進行,一遍幼兒容易理解和聽清楚繞口令的含義。接著,我讓幼兒進行跟讀,可是我發現幼兒的'發音不準,總是會記不住,或者是詞語混淆了。最后學了好就才學會,有些吃力。
我想第二次不能再放同樣地錯誤了,可能幼兒的積極性并沒有被提高,對所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所以成效不大。
因此,我在這次課程中,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展示實物,認識實物學習發音——教師示范朗誦,同時配上相應的動作——進行有層次性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幼兒跟讀——幼兒多種形式朗讀。
在這幾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的學習不單單是指幼兒只要聽或是看就能學習到了,新課程指出幼兒學習應多種感官進行參與,不僅要聽、看、說還需要動手操作,這樣才能多種感官共同作用于幼兒,使得幼兒對所學習的內容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4
繞口令最大的特點就是拗口,在學習繞口令《貓和包》,兒歌中的“寶、貓、包、叼”這幾個字的發音很容易混淆,難以掌握。活動的開始,教師通過圖片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接著示范朗讀——練習混淆字的發音——根據圖表學習繞口令——通過形式多樣比賽。整個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掌握得也不錯。
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年齡幼兒,活動的選材新穎,來源于生活,以圖結合漢字的形式,讓幼兒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繞口令,也了解了繞口令的意義,讓其了解繞口令的'特點,感知繞口令的節奏和韻律。看著圖普就能很順口的讀出來。幼兒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用這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繞口令的教學反思11-15
經典繞口令,經典繞口令大全05-01
繞口令01-25
經典繞口令01-29
繞口令06-14
繞口令04-29
經典繞口令05-15
繞口令練習,經典繞口令練習大全05-01
化肥繞口令,化肥會揮發的繞口令05-01
繞口令推薦:鷹追兔繞口令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