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歌子游賞閱讀答案
南歌子游賞閱讀答案,此詞中作者描繪了在端節午時的各種賞心樂事。本文由unjs.com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南歌子原文:
南歌子·游賞
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南歌子字詞解釋:
①菰黍、昌歜,席間食品。
②瓊彝、玉舟,酒壺、酒杯。
南歌子翻譯:無
南歌子閱讀答案:
試題:
(1)簡要賞析“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這句詩。(4分)
(2)全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⑴運用了比喻(或想象),寫歌女眉頭黛墨凝聚,如遠處青翠的山巒;醉眼流轉,如湖中迷人的水波。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歡歌宴飲的游賞之樂。(4分。手法2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2)全詞通過描寫詞人盡情聽歌,開懷痛飲,不知疲倦,至晚不歸,(2分)表達了詞人的游興之濃、游賞之樂。(2分)(4分。意思對即可。)
南歌子創作背景:無
南歌子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游賞之樂,但并非寫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寫宋時杭州名勝十三樓。然而,此詞雖以寫十三樓為中心,卻也沒有將這一名勝的風物作細致的刻畫,而是運用寫意的筆法,著意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與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為此詞增色不少,詞中十三樓的美色就是通過與竹西亭的對比而突現出來的,省去了很多筆墨,卻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運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與遠山、目光與水波的相似,賦予遠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創造出“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藝術佳境。晚云為歌聲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種移情,耐人品味。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是說作者與同伴面對旖旎的湖光山色,盡情聽歌,開懷痛飲。歌女眉頭黛色濃聚,就象遠處蒼翠的山巒;醉后眼波流動,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著補敘一筆:“游人都上十三樓。”意即凡是來游西湖的人,沒有不上十三樓的,此一動人場面就出現在十三樓上。為了寫出十三樓的觀覽之勝,作者將古揚州的竹西亭拿來比襯:“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這里說只要一上十三樓,就不會再羨慕古代揚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樓并不比竹西亭遜色。據《輿地紀勝》記載:“揚州竹西亭在北門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題揚州禪智寺》的“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竹西亭為唐時名勝,向為游人羨慕。
過片以后,極寫自己和同伴于此間的游賞之樂。“菰黍連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為宋代一種食品。句意為他們宴會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瓊彝倒玉舟”,“彝”為貯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為漂亮的酒壺,不斷地往杯中倒酒。綜上二句,意在表明他們游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口腹之欲,作烹龍炮鳳的盛宴,而是貪戀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最后則以描寫清歌曼唱滿湖山作結:“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水調,相傳為隋煬帝于汴渠開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時為大曲,凡大曲有歌頭,水調歌頭即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此二句化用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但更富聲情。意思是不知誰家唱起了水調一曲,歌喉宛轉,音調悠揚,情滿湖山,最后飄繞著近處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卻不肯流動,仿佛是被歌聲所吸引而留步。
個人資料: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仁宗嘉祐元年進士,主考歐陽修得之驚喜。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出為杭州通判,歷密、徐、湖等州知州。又因作詩諷刺時政,下獄受審,貶謫黃州,史稱“烏臺詩案”。哲宗朝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其間曾先后出知杭、穎、揚、定等州,后又遠謫惠州、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屬江蘇)。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四歲,賜謚號文忠。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
【南歌子游賞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南歌子,南歌子張泌,南歌子的意思,南歌子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賞析02-10
南歌子倪偁意思賞析04-29
南歌子·萬萬千千恨原文03-01
游賞的作文10-16
濟 南 游 記04-28
《陸游家訓》閱讀訓練題及答案05-01
游南塘老街作文07-06
游南麂列島作文04-30
南歌子·香墨彎彎畫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