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賞析
賞析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臨江仙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臨江仙
作者:陳與義
朝代:宋
體裁:詞
高詠《楚詞》
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筆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釋】
①楚辭:一種文學體裁,也是騷體類文章的總集,這里代指屈原的作品。
②午日:端午節,陰歷歷五月五日,為紀念屈原而設。
③戎葵:蜀葵,花似木槿。
【譯文】
我放聲吟誦楚辭,來度過端午。此時我漂泊在天涯遠地,是一個匆匆過客。異鄉的石榴花再紅,也比不上京師里的舞者裙衫飄飛,那般艷麗。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風動涼過。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墻東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涼。杯中之酒,看起來與往年相似,我將它澆到橋下的江水,讓江水會帶著流到湘江去。
【賞析】
本篇當為宋室南遷、作者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懷而作。當時,金兵入汴,高宗南遷。作者于建炎三年春逃亡至岳陽,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費仲正寇,入洞庭,正值端午,故填此詞憑吊屈原,直抒遲暮的悲懷和憂國的情思。上片起句著題,切端午屈原事,次句感嘆時序匆促、異鄉羈旅,“榴花”句反襯,沉痛之至。“凝笑”一轉,以葵花向日,暗喻忠心不渝,杯酒酹江,落到紀念屈原,呼應開端,關念國事之情愫流露于筆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是對南宋君臣一味逃跳,對許多時人對國事麻木不仁的強烈不滿,與他的《雨中再賦海山樓詩》中的“慷慨賦詩還自恨,徘徊舒嘯卻生哀”兩句用意相似,只是詞意較為含蓄而已。下片開頭兩句并非徒自傷老,而是對政局的不滿,也包含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慨。尾二句憑吊懷念屈原,有千古一哭的知遇之情。全詞風格沉郁峻健,感慨頗深。元好問評曰:“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都能賞之(《自題樂府引》)。全詞風格沉郁峻健,感慨頗深。
創作背景
此詞是陳與義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所作,這一年,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一帶。宋朝南渡后,高宗聽信奸臣,實行屈辱投降的賣國政策,以致國事日衰。詞人在屈原投江的湘水一帶漂流,正好趕上了端午節,深刻的家國之恨讓他感事生懷,揮筆寫下了這首詞。
名家點評
金代元好問《自題樂府引》:“世所傳樂府多矣,如……陳去非《懷舊》云:‘憶昔午橋橋下(應作上)飲……’又云‘高詠楚辭酬午日……’如此等類,詩家謂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乃能賞之。”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累遷太常博士。紹興年間,歷任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學士、知制誥。紹興七年,拜參知政事,次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傳。長于詩,創簡齋體。方回認為陳與義繼黃庭堅、陳師道之后,并為江西派之三宗。有《簡齋集》十卷,《無住詞》一卷。
【臨江仙賞析】相關文章:
臨江仙賞析08-06
臨江仙翻譯賞析07-25
臨江仙詩詞賞析01-23
臨江仙,臨江仙張泌,臨江仙的意思,臨江仙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臨江仙,臨江仙尹鶚,臨江仙的意思,臨江仙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臨江仙,臨江仙閻選,臨江仙的意思,臨江仙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臨江仙賞析古詩詞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