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千秋歲賞析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更適合“言志”,詞更適合“抒情”。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千秋歲賞析,歡迎閱覽。
千秋歲
作者:張先
朝代:北宋
體裁:詞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注釋】
① 鶗鴂:(tíjué)即子規。《離騷》:“恐鶗鴂之未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勞。”
② 永豐柳:永豐:坊名,當在洛陽。白居易《楊柳詞》:“永豐東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③ 花飛雪:指柳絮。
④ 幺弦:發音細小的琴弦。
⑤ 孤燈滅:一說“凝殘月” 。
【譯文】
幾聲鳥叫告知人們,春天的美景已經過去。我惋惜逝去的春光,在花叢中流連,選好的一枝來折。一片細雨,一陣暴風,正是梅子剛熟的時候。如永豐坊中的那棵柳樹,盡管無人觀看,也終日飄飛著柳絮,就象下著一場大雪。不要撥弦彈琴,那種幽怨的曲調更令人愁腸百結。天因無情天不老,人緣有情情難絕。我的心似雙絲結成的網,其中有無數的結,天色漸亮時才把那盞如豆的孤燈吹滅,又是一個孤獨難熬的長夜。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傷春傷別和抒寫戀情相思的詞篇。它含蓄地表達了愛情遭受摧殘之后的惆悵和哀怨,反映了愛情的堅貞和生死不渝。
詞以鵜鵲的哀鳴開篇,烘托春意闌珊的悲涼景象,并借以傳達纏綿緋惻的相思之情。 “雨輕風色暴”是上片中的關鍵句,它表面上交待“芳菲歇”的原因,實際卻暗示愛情遭到風暴的摧殘。作者還進一步指出,這可惜的“風暴”是在“梅子青時節” 肆虐猖獗的,它將斷送春天的花苞和愛情的果實。下片換頭與開篇兩句上下呼應。“鶗鴂”啼的是傷春,那么幺弦彈的則是相思。“莫把”二字極富感情色彩,作者愈是害怕撥動那根傾訴哀怨的琴弦,就愈能說明這哀怨之情的深沉執著。這兩句在藝術上是很有彈性的。“天不老,情難絕”是對此所作的補充,又是全詩的主題句,其精神與漢樂府民歌中的《上邪》所表現出的那種海枯石爛、堅貞不二的愛情是一脈相通的。詞中低沉哀怨的音調為之一掃。“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設想奇特,比喻生新。作者用民歌中諧音隱語的藝術手法,巧妙地把“絲”與“思”聯系起來,使情感的表達顯得更為豐滿深摯,并使這首詞具有一定的民歌風味。結尾,以鮮明的形象暗示,這強烈的相思之情,夜以繼日,永無絕滅之期。
本篇與作者以清麗的語言捕捉剎那間的藝術形象的詞(如“云破月來花弄影”等)相比,在風格上有明顯的不同。這首詞以直抒胸臆為主,但又兼用比興,風景描寫在詞中的主要作用是氣氛的渲染和感情的烘托。作者還恰當地采用民歌中諧音隱語的表現手法,加上巧妙化用前人詩句,就更增添了這首詞的抒情氣氛。
作者介紹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張先之父張維,好讀書,以吟詠詩詞為樂。張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書丞知吳江縣,次年為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佑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四年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嘉佑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并與趙拚、蘇軾、蔡襄、鄭獬、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
《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
【千秋歲賞析】相關文章:
童謠賞析04-13
南鄉子賞析02-06
浣溪沙賞析03-24
水調歌頭賞析03-17
《閑坐》賞析10-20
春日賞析12-14
登樓賞析04-06
蘭陵王 柳賞析12-14
酒泉子賞析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