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曹植才高天下知謎語故事
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曹植才高天下知謎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天,曹操領著曹丕、曹植騎馬郊游,去觀賞丹楓金橘。這天秋高氣爽,藍天如洗,成群的燕子在天空中飛翔。曹操凝望天空,感慨不已。忽然心生一念――何不以此景為題,制個字謎來試試這兩個兒子的才學高低呢?于是,他沉吟片刻,手指天上燕子,吟出四句詩:
一對燕子天空飛,一只瘦來一只肥;
一年四季來一次,一月倒要來三回。
曹操讓兩個兒子先后以此四句詩為謎面,猜一字。曹丕冥思苦想,終未能悟出是什么字。才思敏捷的曹植,略加思索,然后答出一個字。
曹操聞之大喜,從此對曹植更是喜愛有加,曾一度欲立他為世子。
聰明的你能猜出答案來嗎?
謎底:“八”字。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辈⒃凇对娖贰分邪阉袨槠返谧罡叩脑娙。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軼事典故
七步成詩
曹植“七步成詩”廣為流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于《三國演義》),然而這首詩不見于陳壽的《三國志》,最早見于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世說新語》記載著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為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
洛神悲歌
對于《文選》中的謬注,清人朱乾在《樂府正義》中鞭撻說,這篇原是曹植借“宓犧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的傳說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心境的《感鄄賦》。鄄者,實為封地也。好事者利用“鄄”與“甄”通,附會出《洛神賦》隱寓曹植與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的叔嫂戀事,不獨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近有學者考證出《洛神賦》的主旨是曹植悼念懷戀其亡妻崔氏女,洛神形象是崔氏女的化身。然而兩者說法皆有不妥之處,故此隱喻君臣大義說較為流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云:“本篇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對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悶!
梵唄泰斗
中國本土梵唄之起源,相傳為曹魏陳思王曹植游魚山(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境)時,聞空中天樂梵唄之聲,美妙絕倫,意境深遠,感悟甚深,于是將其音節紀錄下來,結合《太子瑞應本起經》,撰文制音,作成了《太子頌》和《菩薩子頌》,遂成合漢曲梵音而制作梵唄之始。
梁《高僧傳》卷十三: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屬音經音,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魚山之神制,于是刪治瑞應本起, 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余,在契則四十有二。(四十二契當指四十二個曲章)
《法華玄贊》卷四:陳思王登魚山,聞巖岫誦經,清婉道亮,遠俗流響,遂擬其聲,而制梵唄。
《法苑珠林·唄贊篇》卷三十六:魏時陳思王曹植……每讀佛經輒流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極也。遂制轉贊七聲,升降曲折之響,世人諷誦,咸憲章焉。嘗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而侍御皆聞。植深感神理,彌寤法應,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纂文制音,傳為后式。 梵聲顯世,始于此焉。其所傳唄,凡有六契。
由于曹植創制梵唄,意義深遠,貢獻巨大,所以近人釋永悟有詞(《東阿王贊》)贊其功德:東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宮,云高天籟連竺中,魚山接長空。瑞應本起得刪治,七步詩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唄源真宗。
【曹植才高天下知謎語故事】相關文章:
曹植的詩句01-07
怨詩行曹植賞析02-06
雜詩魏晉曹植全文及原著賞析12-18
七步詩曹植原文、翻譯02-29
遇冷才知熱作文08-03
失去才知珍貴作文09-11
知“書”達禮贏天下02-29
葉落知天下秋作文12-12
趙高的故事03-27
一葉落知天下秋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