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孔子名人名言

時間:2023-04-25 22:54:15 名人名言 我要投稿

孔子名人名言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名言吧,名言主要用來激勵和告訴當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們在生活中時刻保持著某種精神品格。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名人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名人名言

孔子名人名言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子曰: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曰: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曰: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孔子名人名言2

  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道不同,不相為謀。

  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7、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2、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4、聽其言而觀其行。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8、過,則匆憚改。

  19、有教無類。

  20、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2、不學禮,無以立。

  2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7、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8、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孔子名人名言3

  1、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3、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4、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6、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7、不學禮,無以立。

  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0、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4、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6、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8、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0、過,則匆憚改。

  21、不遷怒,不二過。

  2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4、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2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1、巧言亂德。

  32、巧言令色,鮮矣仁。

  33、剛、毅、木、訥近仁。

  3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5、聽其言而觀其行。

  36、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42、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4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5、禮之用,和為貴。

  46、放于利而行,多怨。

  47、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4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4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2、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0、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61、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6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6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64、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65、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6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7、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6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7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71、放于利而行,多怨。

  7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7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7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76、(“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7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79、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8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1、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82、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83、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8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8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6、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8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88、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8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90、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4、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9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9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98、不學詩,無以言。

  9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100、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01、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102、有教無類。

  10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0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05、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106、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0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08、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09、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110、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1、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11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13、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4、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15、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18、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19、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120、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21、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22、……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23、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124、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12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2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27、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名人名言4

  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孔子《論語》

  (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2、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1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于顯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們革除舊習,在于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后,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舍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愿環繞在它周圍。)

  21、《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于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于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并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么還有什么行為不能容忍呢?)

  29、《關罘,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

  (《關罘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孔子名人名言5

  一、孔子名言: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二、孔子人生名言: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放于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三、孔子做人名言:

  1、不學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8、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名人名言6

  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人名言7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

  2、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孔子

  3、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4、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其親。——孔子

  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孔子

  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8、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

  9、知恥近乎勇。——孔子

  10、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

  11、因材施教。——孔子

  12、不遷怒,不貳過。——孔子

  1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

  1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1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16、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

  17、苛政猛于虎。——孔子

  18、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2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21、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4、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

  25、過猶不及。——孔子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孔子

  2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

  30、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孔子

  3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

  32、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3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3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

  3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3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38、辭達而已矣。——孔子

  39、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孔子

  4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

  41、無為而治。——孔子

  42、大德必得其壽。——孔子

  4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

  4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45、當仁,不讓于師。——孔子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

  47、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禍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孔子

  48、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4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5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

  5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52、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孔子

  53、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

  5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55、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孔子

  5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5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5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

  59、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60、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

  61、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

  62、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6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孔子

  6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孔子

  6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孔子

  6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68、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庸知其終始乎?——孔子

  69、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孔子

  7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1、過則勿憚改。——孔子

  7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

  7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7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7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76、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子

  7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

  7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79、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孔子

  8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孔子

  81、德不孤,必有鄰。——孔子

  82、君子以當仁不讓。——孔子

  8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孔子

  8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孔子

  8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孔子名人名言8

  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7、子路問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8、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0、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1、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3、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4、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5、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6、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8、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19、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2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25、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孔子名人名言9

  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過猶不及。

  4、克己復禮,為仁。

  5、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6、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剛、毅、木訥,近仁。

  8、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11、寢不尸,居不容。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14、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朝聞道,夕死可矣。

  1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0、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3、巧言令色,鮮矣仁!

  24、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6、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1、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3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3、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4、見得思義。

  3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6、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名人名言10

  1.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2.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3. 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

  4. 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

  5.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6.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7. 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

  8. 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

  9.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10.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11.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

  12. 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13.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14.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15.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語·子路》

  16. 不知言,無以知人。——《論語·堯日》

  17.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

  18.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9.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20.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1.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論語·憲問》

  2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23.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24.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25.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26.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論語·顏淵》

  27.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

  28. 貧而無諂,膏而無驕。——《論語·學而》

  29. 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30.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1.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

  32.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33.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論語·憲問》

  34.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35.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

  36.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

  37.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38.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論語·微子》

  39.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4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41.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

  42.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論語》

  4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44.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4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46.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衛靈公》

  47.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48.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論語·子路》

  49.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50. 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衛靈公》

孔子名人名言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孔子的名人名言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論語》

孔子名人名言12

  (一)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四)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五)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七)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八)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九)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十)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十一)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十二)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十三)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十四)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十五) 有教無類。

  (十六)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十七)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十八)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十九)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二十)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二十一) 不學詩,無以言。

  (二十二)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二十三)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二十四)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二十五)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十六)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二十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二十八)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二十九)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三十一) 道不同,不相為謀。

  (三十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三十三) 不學禮,無以立。

  (三十四) 禮之用,和為貴。

  (三十五) 聽其言而觀其行。

  (三十六)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三十七)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三十八)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三十九)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四十)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四十一)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四十二)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四十三)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四十四)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名人名言13

  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5、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6、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0、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12、《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6、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7、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8、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2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1、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3、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2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25、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2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7、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28、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30、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名人名言14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答: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么因難呢?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答: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里,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答:一個真正的有責任的人,必須具有堅韌的意志,因為他背負的責任重大而實現的道路很漫長。因為以仁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是重大的責任。因為以生命的結束作為任務的結束,所以實現仁的道路是漫長而遙遠的。

  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執己見。 (4)我:這里指自私之心。

  答: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答: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答: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亦作“朽木難彫”。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范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

  三、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愿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答:“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答: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答: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

  1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論語》 答:①質:質樸。②文:文飾。③史:虛浮不實。④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

  “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答::“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1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 答: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答: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1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答: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8、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答;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1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答: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2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答: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2、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答::“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23、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 答: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24、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答: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5、見得思義。

  答:意思是看到貨財,要想到道義

  2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答:見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做遲了。

  看到了惡人或做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想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27、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答:說一個真正有學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君子,只憂道之不行,不考慮生活的問題;比如耕種田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只憂慮自己的為人,

  并不擔心是否貧窮

  28、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答: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這類的小人,就像是挖墻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答:生來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才學習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仍然不學習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答: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么了。

  3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朱子云: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不安。

【孔子名人名言】相關文章:

關于孔子的名人名言11-08

孔子名人名言短句匯總70句09-03

孔子名人名言句子(通用30句)09-09

孔子名人名言說說(精選40句)10-06

孔子名人名言說說大全100句精選09-09

給孔子的信12-01

孔子的故事03-11

孔子的作文08-05

孔子簡介07-26

《孔子》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