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慶風景名勝區的環境保護論文
摘 要:重慶是一個山城,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獨特的山城風貌構成了眾多的風景名勝區。對當前風景區中的污染、破壞、衰竭及人工化、商業化和城市化后果做了分析,并提出保護對策。
關鍵詞:重慶;風景名勝區;破壞;保護對策。
前 言:
重慶是我國第四個直轄市,轄區面積8.2萬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從151.05米到1973米。長江橫貫市城,嘉陵江、渠江、涪江、基江、瓊江縱橫其間,全市由西北向東南分為低海拔為主的波狀起伏區和高海拔為主的大起伏區三個層次。
重慶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12世紀就由巴人建立了部落聯盟為基礎的奴隸制王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又成為"陪都",其悠久的歷史,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的山城風貌,構成了眾多的風景名勝區。重慶市域內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9個,此外還有眾多的地市級風景名勝區和文物單位以及縣級風景名勝區和文物單位[1]。
一、重慶風景名勝區的特點和優勢
重慶以山水相依的局勢造就了氣象萬千,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加之三千年來人類活動留下的優秀遺產,形成了諸多風景名勝區,其特點和優勢可概括為類型全,級別高,質量好,數量多。各具特色、自成體系。初步形成一個含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亞熱帶山城風景名勝區系列。其中不乏具有世界級的風景名勝如古釣魚城遺址、大足石刻。重慶風景名勝區正以其質好量多,品種齊全的優勢,與長江三峽風光一道,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旅游觀光,度假修養,探險獵奇,實習、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成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推動城鄉經濟發展,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重慶風景名勝區存在的環境問題
1、自然災害的破壞
自然災害的破壞是多方面的,對建筑物來說,日曬、雨淋、風吹、雷擊等都會產生災害性后果。對數木、植物來說,雨水過多會造成水土流失,毀壞群落結構;而雷擊、雪壓、病蟲害、干旱等將造成林木和植物死亡;地震則危害更大,它可以將上萬年的自然異景和人文奇觀毀于一旦[2]。
2、人為因素的破壞
2.1、部分景區的接待量超過最佳接待量。
景區的最佳接待量是和環境容量(指某一環境對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這一限度內,環境質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類生活、生產和生存的水平,環境具有自我修復外界污染物所致損傷的能力)相匹配的。幾乎每年的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相當多的景區出現超過最佳接待量的100%甚至300%的局面[3]。
擴大了客流量,勢必擴大旅游點和旅游范圍;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增加;人流、車流增加導致城市膨脹;占用土地、耕地減少;與旅游相關建設所需生產資料增加;整個城市生態起了變化,環境質量必然受到沖擊[4]。
2.2、拍攝電影電視劇對生態環境具有破壞作用。
影視大腕在拍攝中對外景地自然環境的破壞頻頻見報。一些劇組非法搭建用于拍攝的人工景觀,破壞了自然景觀協調性,拍攝現場到處扔的是飯盒、塑料袋、酒瓶、雨衣等生活垃圾,更嚴重的是肆意踐踏。許多原始生態是數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形成的,破壞了便無法復原和再生。這些原始生態景觀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破壞,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允許破壞。無論拍什么電影,都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我們希望今后看到、聽到更多的是影視和風景相互添彩,而不是更多的負面消息[3]。
2.3、亂搭亂建,破壞景觀
一些地方只注重眼前利益,把風景名勝區當作發展旅游經濟的"搖錢樹",大興土木,亂搭亂建,使景區成為大型游樂場和"吃喝玩樂綜合體",歷史文化風貌和自然景觀受到嚴重損害。
2.4、弄巧成拙,大煞風景
有的地方憑借一些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在景區克隆仿古建筑或新開景點,修建亭臺樓榭,建筑形式及其位置、體量處理不當,破壞了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
2.5、擺攤設點,秩序混亂
為了搞活經營,許多景區專門設置商業街市,擺設攤點,個體商販流動叫賣,熙熙攘攘,秩序混亂。尤其是烹調燒烤,油煙繚繞,垃圾隨地丟棄,污水亂潑,不僅影響景觀,也污染環境。 2.6、國民環境意識淡薄,旅游行為不文明,導致景區環境質量下降。
游客對于景區環境的破壞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游客進入景區后,對景區內土地的踐踏,對樹木及建設的觸摸等,這些是對景區生態環境最直接的破壞影響;其次,大量的游客到達景區后,食、住、行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和生活垃圾以及當地居民為了接待游客而過度地消耗當地自然資源,這些是間接的破壞影響;除此以外還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會對景區的動植物正常生長有所影響。
三、重慶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對策
面對當今旅游業的發展,勞動制度的改革,雙休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想走進大自然,涌進風景名勝區,從而使風景容量不斷增荷,風景名勝區的保護也日益顯得重要。
1、對自然風景資源的保護要根據風景資源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科研價值等進行分級保護
根據國務院1985年頒布的《風景名勝管理暫行條例》中規定"風景名勝區按其景物的觀賞、文化科學價值和環境質量、規模大小、游覽條件等劃分為三級,即市縣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景區。"對于國家級風景區要重點保護,盡可能減少人為破壞和進行破壞性建設,這樣可在全國建立分級管理的風景名勝區體系,設立管理機構,加強管理,同時依靠法規、法令進行保護[2]。
2、科學地確定旅游景區的最佳容量,并嚴格控制旅游規模
旅游容量又稱旅游生態容量,指對一個旅游點或旅游區環境不產生永久性破壞的前提下,其環境空間所能接納的旅游者數量。旅游者對游覽景區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動植物的破壞,故旅游環境容量即對動植物不產生永久性危害前提下的游客數量。而對一個擁有各項旅游設施的旅游區來講,容量的確定不僅要考慮游覽點的容量,還要考慮整個旅游區的環境承受力。旅游環境容量是一個可變因素,不同的技術、管理條件下,容量不同,有力的管理可擴大其環境容量。旅游容量的可變形,就要求當地主管部門定期監測評估,在旅游旺季嚴格控制游客數量[7]。
3、建立和完善景區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首先,健全環境法規。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各級政府進行環境保護的依據同時也是旅游從業者和游客進行旅游活動的法律依據。通過法律禁止那些對環境有破壞的行為發生。其次,要嚴格執行環境法規。
4、加強旅游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各級干部培訓機構要加強對領導干部和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相關培訓;各大專院校重點加強對環保人才的培養;社區要開展全民參與的環境保護的科普活動,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建議在中小學課本中加入相關環保護知識,對問題突出的旅游景區要進行詳細講解。
5、完善環境管理體制
各級政府應該按照區域生態系統的管理方式,逐步理順各部門職責分工,增強旅游景區的環境監管的協調性和整體性。從中央到地方,加強行政監督。
參考文獻:
[1]郭大忠:重慶風景名勝區規劃設計,1994-2007。
[2]付美云:試論我國風景資源的保護,湖南林專學報,19974:79-81。
[3]李君娜:旅游景區的環境問題及其對策研究,沈陽教育學院學報,第8卷,第3期,2006年9月。
[4]劉三長:淺談自然風景區的環境保護,沿海環境,1999年第四期。
[5]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經濟、環境與旅游業發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6]匡吉:保護與發展-風景名勝區的永恒主題,熱點聚焦。
[7]何燕寧:對我國環境教育規范化建設的思考[J].環境教育,2006(69):53。
[8]魏小安:旅游發展與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359。
【重慶風景名勝區的環境保護論文】相關文章:
重慶駱來山風景名勝區04-25
黃龍風景名勝區04-29
人文景觀在風景名勝區規劃中的作用論文04-30
凈月潭風景名勝區04-29
龜峰風景名勝區04-29
瑤里風景名勝區04-29
石膏山風景名勝區04-29
凌霄巖風景名勝區04-29
九鄉風景名勝區04-29
圭峰山風景名勝區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