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自然科學方法與語言學理論建設論文
論文提要:本文是對司富珍《語言研究中的科學方法》一文的回應。司文主要是通過把喬姆斯基理論與自然科學的簡單比附,為其進行辯護,但是司文的論據既未準確反映科學發展的史實,又有悖于科學理論建設的程序,同時也不符合科學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目的是討論語言學理論的建設如何從自然科學研究實踐中得到啟示。
論文關鍵詞:喬姆斯基 形式語言學 自然科學方法 語言能力合成說
1.引言
學術爭鳴是學術健康發展的標志和必要條件之一。不同的學者由于知識背景不同,研究的經驗各異,觀察問題的角度有別,很自然會對同一理論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前文《喬姆斯基語言學的哲學基礎及其缺陷》(《外國語))2005年第3期)刊登出來以后,形式語言學派陣營的學者反應很激烈,我們已經聽到了各種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外國語)2oo6年第4期發表了兩篇與我商榷的文章,其中一篇已對王強某些錯誤說法給予回應,另一篇就是司富珍的文章,本文就是對司文批評的答復。
司文的論證代表了形式學派為自己辯護的典型方式,那就是把喬氏理論與自然科學進行簡單的比附,認為喬姆斯基語言學的形態和發展符合自然科學的特征,因此也是科學的。比如寧春巖(2000)由此得出形式語言學是一種“純科學”的結論,喬姆斯基在批我的前文時,甚至認為自己的理論符合牛頓以來的所有科學規范,是“標準科學(standardscience)”(王強,2006)。生成語言學理論的創始者和追隨者對科學的向往精神是值得贊賞的,但是一門學科是否科學,主要是看它的研究實踐,而不是根據任何個人的美好愿望。本文將通過考察科學發展史,弄清真正的自然科學的方法應該是什么,可為我們語言研究提供哪些借鑒。
我們前文的核心思想是,喬姆斯基的語言學理論不是根據對語言現象的觀察分析而建設起來的,而是生硬地把數學的概念和結構直接移植到語言中來,在數學和語言這兩種極不相同的系統之間進行簡單的類比,結果造成了研究中的削足適履、扭曲割裂語言的現象。很遺憾,迄今尚無一個喬氏理論的維護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盡管如此,他們的觀點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喬氏理論認識上的誤區,對此的澄清,有助于人們對當代語言學理論的正確了解。
2.科學理論建立的程序
科學理論必須基于觀察和實驗,這有兩層意思:一是任何科學假設的提出必須根據觀察、實驗的結果,這是科學實踐區別于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之一;二是任何科學假說必須經過大量觀察、實驗的驗證后方能成立。簡單地說,科學理論來自于實踐,存在于實踐,發展于實踐。
司文說道,“從理論建設上來看,大量的科學史實表明,理論建樹對于科學實驗和數據調查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而先理論思考后事實驗證則是建構科學理論的常規程序之一。”然而這并不符合科學理論建立的程序。我們前文(石毓智,2005)曾引用牛頓受蘋果落地啟發而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只是要說明觀察實踐對理論提出的重要性,并不是一個對有關科學史的全面描寫。司文認為我們的引例與科學史“正好相反”,她認為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是根據伽利略關于力的“假想”。喬姆斯基也是引用牛頓的科學實踐來支持自己“先理論后事實”的語言學理論建構的合理性。那么就讓我們以伽利略和牛頓這兩位現代科學的奠基人的科學實踐,來說明科學理論建設與實驗觀察之間的關系,討論自然科學研究方法語言學理論建設有什么樣的啟發作用。
除了牛頓,伽利略要算是現代科學的最偉大奠基者了。一種關于科學的哲學是由伽利略開創的。與亞里士多德不同,伽利略認為科學必須尋求數學描述,而不是物理解釋。這一方法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扭轉了科學研究的方向,加深與加強了數學的作用。他的工作成為牛頓偉大工作的開端。伽利略提出了一個科學規劃,這個規劃包括三個主要內容:第一,找出物理現象的定量描述,即聯系它們的數學公式;第二,找出最基本的物理量,這些就是公式中的變量;第三,在此基礎上建立演繹科學。
上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關于科學的觀察和實驗,第三步才是建立理論系統。伽利略強調物理現象的數學描述,但是他并不是把已有的數學系統強加在物理世界中,而是探討特定物理現象背后的數量規律。喬姆斯基也很重視把數學應用到語言學中去,但是他的程序不符合科學研究的規范,他是把已有的數學概念和系統移植到語言中去,而不是研究具體語言現象背后的數學問題。由此而導致其理論的重大缺陷。
自然科學家應該毫不含糊地讓自己所提出的假說接受試驗的檢驗,這不僅是他們的義務,也是他們的理論取信于人的必要條件。伽利略經過反復試驗找出了自由落體的公式:s=gt2/2。由此推出,同高度的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將同時落地。為了讓大眾信服,他做了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徹底推翻了延續兩千多年的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念。這種對待自己研究成果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任何高深的理論在事實面前都會變得簡單易懂。然而為喬姆斯基辯護者態度卻不是如此,當遇到有人批評他們的理論不符合事實時,往往會辯解道:“我的追求跟你們的不一樣,我的理論是高深的,直搗人類的心智,因此你不能用具體的語言現象來衡量我的理論;你理解不了我,那是因為你的水平太差。”自上個世紀70年代喬姆斯基提出普遍語法的假設以來,沒有找到任何一個成功的案例說明:一個說英語或者漢語的小孩的天生普遍語法到底是什么樣子?又如何代人所謂的“參數”變成了具體的英語或者漢語?而且認知心理學家所做的獨立實驗觀察也不支持喬氏的假說。任何一門科學都不能以與其他科學的某些表面相似性而聲稱自己就是科學的了,都必須接受自己所分析對象的反復檢驗。
牛頓創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第二個依據是開普勒的天體運動三定律。新天文學除了對人們關于宇宙的思想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以外,還有兩點偉大的價值:第一,承認自古以來便相信的東西也可能是錯的;第二,發現科學真理就是耐心收集事實與大膽猜測相結合,這兩點在他的后繼者那里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在布拉埃觀察的基礎上,開普勒提出了天體運動三定律:(1)行星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運動,太陽在此橢圓的一個焦點上;(2)從太陽到行星的向徑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同的面積;(3)行星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的平方與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
可見,開普勒的三大定律也是在耐心收集事實和觀察的基礎之上,然后進行大膽的科學猜測的結果,而且最終還要接受觀察事實的檢驗。牛頓在伽利略和開普勒的基礎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和他同時代的科學家共同奮斗的結果。牛頓熟悉伽利略的運動定律,知道行星受一個被吸往太陽的力的作用。如果沒有這個力,按照運動第一定律,行星將作直線運動,這個想法許多人都有過。哥白尼、開普勒、胡克、哈雷及其他人在牛頓之前就開始了探索工作,并且有人猜想,太陽對較遠的行星的引力一定比較小,而且隨著距離的增大,力成反比地減小。但他們的工作僅限于觀察和猜測。牛頓在他們觀察猜測的基礎之上借助微積分的幫助,給出了萬有引力的公式:。其中的F表示引力,k是常數,m、m分別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r是兩個物體間的距離。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因為世界上從來沒有人運用過如此單一化和統一化的方程式來描寫如此廣大的現象。從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公式很容易推出地球上的運動定律,在伽利略的地上物理運動和開普勒的天體運動定律之間建立一種內在的聯系。
萬有引力定律的科學性還在于,據此而做出的許多科學預測被一次次地證實了。最有名的要算是哈雷的預言和海王星的發現了。哈雷仔細研究了有關彗星的各種記載,根據萬有定律推算出彗星出現的規律,他的預言最后被證實了。天文學家阿達姆斯和勒未累分析了天王星的運動的不規則規律,得出結論:這種不規則性是由其他行星的引力而發生的。勒未累根據力學法則計算出這個行星應該位于何處,最后用望遠鏡發現了這顆行星。任何科學規律都應該具有預測性,它的說服力突出地表現在它的預測被證實的時候。
牛頓發現萬有定律的過程有四個特征:一是充分吸收前人的科學研究成果;二是依據自己的觀察分析;三是統合了地球和天體兩種類型的運動規律;四是據此而提出的科學預測被反復證實。喬姆斯基的理論建設過程不符合上述的任何一個特征。首先,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假說并不是根據認知心理學獨立觀察試驗的結果,而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純粹假想,迄今還沒有找到它的生理基礎和心理現實,它到底是什么樣子誰也不知道,似有不著邊際之感。其次,喬氏把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截然分開,不重視語言應用現象的調查分析,其理論大部分是純粹思辨的東西,缺乏證據和說服力。
第三。喬氏理論在共時現象的分析上似乎勉強可自圓其說。然而對于歷時現象則一籌莫展,根本不能把語言中不同領域的規律聯系起來。歷史語言現象是任何語言學理論的試金石,因為很多語言規律只有在時間的長河中才能展現出來,而且更重要的是,語言的共時和歷時規律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歷時的事實有助于共時規律的探討,反之亦然。最后,喬姆斯基普遍語法假說會帶來很多邏輯結論,如果小孩真的有一個天生的形式語法系統,那么他們在出生時或者出生不久就會創造復雜的句子結構,然后代人參數變成具體的語言。但是小孩的語言發展過程根本不是如此,他們在10個月左右才開始出現獨詞句,18個月左右開始出現雙詞語。2歲以后才逐漸出現復雜的語法現象,他們的語言能力是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對周圍世界觀察的深入而一步一步發展完善起來的。童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床坏饺魏巫C據支持所謂的普遍語法的存在。
3.論證的邏輯和對待新理論的態度
人們在論證過程中,一種最常犯的錯誤是訴諸權威的言論。這在文科論文中尤其普遍。司文多次引用科學哲學家Kuhn和現代漢語語法學家陸儉明的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并沒有論證他們的話為什么就是真的、對的,而是想當然地認為權威人士的話就應該是真理。利用權威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屬于論證的常見邏輯錯誤之一。 Kuhn是一個哲學家,而不是一個科學家,他并不從事科學實驗與分析。他對科學實踐的概括和科學發展的預測帶有很大的主觀I生,并不完全與歷史事實相符,也不能準確預測科學發展的方向。他的學說在科學哲學界具有很大的爭議性,因此以他高度主觀化的哲學概括來支持喬氏的理論,顯得不著邊際,空洞無力。
司文所引用陸儉明的下述一段話也不符合喬氏理論的發展事實:陸儉明(2004)作了很好的解釋:“從表面看,喬姆斯基的理論年年在變,年年翻新,似乎表明他的理論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但他的假設,他的研究目標始終未變!蹦敲醋4-1=的是什么,正如陸儉明(2004)所言。變4-1=的是實驗方案和具體理論細節。
然而事實上,喬氏的理論自創立到現在半個世紀,已經經歷了五種理論形態的變4-1=:(1)經典標準理論;(2)擴展的標準理論;(3)原則一參數理論;(4)管轄一約束理論;(5)最簡方案。平均下來每10年變一次。如果如陸儉明所說的是“年年在變、年年翻新”的話,那應該是50余種理論形態。喬氏理論每次形態的變化都涉及到重要假設的改變,包括新的假設的提出和舊的假設的取消。比如他的原則一參數理論明確提出了前期沒有的“普遍語法”假設,而且研究目標也有重要的變4-1=;又如其“最簡方案”就拋棄了早期的“深層結構”的假設,研究目標隨之也發生了變4-1=。喬氏的理論系統基本是思辨性質的,并不包含什么“實驗方案”,所以就談不上什么實驗方案的變化。
司文再次引用陸儉明(2004)的一段話,批評我們前文對喬氏理論只是“貼標簽”,沒有深入了解喬氏的理論。其實貼標簽也包括好的和壞的兩種。對一種理論。或者因為自己長期的研究選擇了這一理論框架;蛘咭驗樽约翰涣私馄渌嚓P的理論,或者是自己缺乏科學知識;蛘咭驗閷φZ言事實沒有深入調查過,由此而產生的對某種理論的盲目崇拜,也是一種“貼標簽”的行為。我們認為我們前文的論證是嚴謹的,論據是充分的,我們也能充分理解不同理論背景的人我們文章的不同反應和評價。
漢語學界缺乏理論創新,這與我們的學術風氣不無關系。對別人提出一種新思路,在漢語學界往往會經歷“三部曲”:第一部是對你“不屑一顧”;第二部是“冷嘲熱諷”;第三部是對你“圍堵封殺”0在這種寒風凄雨的氣候中,新的理論思想大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影響漢語語言學發展的重要因素還有門派錯綜復雜,無原則地推舉夸飾自己門第的人,無原則地封堵詆毀其他學者的工作。這種狀況只有從根本上加以改變,漢語語言學才能健康地發展,我們也才能對語言學理論的建設做出真正的貢獻。
司文評述我們的“語言能力合成說”道:“除了羅列了一些心理學中關于人的一般認知能力的幾點常識外,也沒有做有說服力的論證,更沒有做任何建設性的工作”。話中透露著輕蔑與不屑,但是她并沒有理解我們的工作。我們想要說的是,人類的認知能力是一種層級系統,語言能力是由更基本的認知能力協同合作的結果,而且這些基本的認知能力還合成其他知識系統,并初步論證哪些認知能力共同形成了語言能力。這一思想不僅語言學界迄今尚沒有人明確提出,即使認知心理學界對此也沒有清晰的認識。我們并不是要聲明我們發現了某種認知能力,而是探討人何以能夠創造和學會語言這一問題。現在把我們的初步思想拿出來跟大家交流,是想聽取大家的意見,從而來發展完善它。我們這一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從那時至4"-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在現代漢語和漢語史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如果都以對自己母語研究的系統性和深刻性來比,在我們理論指導下的語言研究也是卓有成效的。以漢語史為例,我們已有三部著作對漢語上下三千年的發展全貌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它們為《漢語語法化的歷程》(200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現代漢語語法系統的建立》(2003年,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語法化的動因與機制》(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這些都說明一個道理,科學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確立歷時和共時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系。
上文提到,歷史語言現象是任何語言學理論的試金石,只有能夠成功解釋語言發展規律的理論才是科學的。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我們這一標準太偏頗,因為不同的理論適用的領域不同。但是如果了解語言的本性的話,就會明白這個標準的合理性。
第一,任何語言都不會停留在一種狀態而不變,都必然會發生變化;語言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梢园颜Z言變化看作一個連續函數,設定代表在i時間點上的狀況,f(xi一1)代表該時間點之前的狀況,代表該時間點之后的狀況。
第二,如果一種理論聲稱它是可以解釋共時狀態的,那么就意味著它必然能夠解釋該語言等時間位置的狀況。又因為時間是連續的,f(x)代表的是一個歷時過程,那么就可以得出結論:任何能夠解釋共時狀態的理論必然能夠解釋歷時狀態,反之亦然。從理論的過程可以證明上述結論的正確性。以喬姆斯基的理論發展為例,它創立于1957年,至-4""-已有50年的時間了,如果它能夠解釋這個時間區間的每個時點的共時狀況,那么它就必然能夠解釋這50年的連續變化過程。如果喬氏的理論是學繼續存在下去,那么就可以解釋未來的l0年、100年、1000年的語言狀況。結論是該理論可以解釋語言的整個發展史?梢杂靡粋比喻幫助我們理解語言的發展過程。語言發展史如同一條歷史長河,它是由過去、現在和將來組成的,現在是過去發展的結果,是走向未來的出發點。要解釋現在的狀況必須了解它的過去,方能說明它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過程,能夠預測它的發展方向。
第三,喬姆斯基的理論在歷史語言研究中派不上用場,一籌莫展,那么聲稱能夠解釋共時現象的論斷必然也是虛假的幻象。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典籍的連續性和豐富程度在世界上無與倫比,全面而系統地記錄了漢語的發展歷程。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耕耘了l0余年,對漢語史語料做過廣泛調查,閱讀了大量的文獻,進行過多項研究,這是我們評說各種理論是非曲直的最重要基礎,-tg是我們從事理論假設的主要依據。
4.結語
要提高語言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可以從自然科學的方法中得到啟發。但是與自然科學的簡單比附,或者把自然科學的概念方法簡單移植到語言學中去,或者采用自然科學的符號描寫手段,這些方法都無助于提高語言研究的科學性,只能給人以一種科學的假象,而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學術研究,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探索語言現象背后的規律。
我們的語言學理論假設還需要一個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失誤,歡迎任何真誠的學術批評,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對我們的關心和鼓勵。我們期待著年輕一代的朋友,能夠以一般的科學邏輯方法,在深人探討語言現象的基礎之上,做出更多的獨立的理論思考。
【自然科學方法與語言學理論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語言學概論論文405-01
認知語言學語義觀的論文04-27
對英語術語的語言學思考論文05-04
科學方法04-29
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建設園本課程分析的論文05-03
淺談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論文05-02
語言學論文中的不規范現象05-02
論文化語言學中的語言與文化04-28
淺論當前文藝理論建設中的學術意識論文05-04
英語語言學專業論文致謝范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