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公民道德建設
大學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繼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愛"精神特有的精神價值和生命力來影響、教育當代大學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調,培養其有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為基礎的國民道德,其精神實質是在確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倡導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公民對于職業勞動雙重屬性的自覺把握,要求實現自為的存在與為他的存在相統一.三個文明同時抓,是保證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實施安樂死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權利,維護死者家屬的利益,有利于醫學診斷水平的提高和醫生職業責任感的增強.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對社會、患者本人及家屬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作 者: 竇炎國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編輯部,江蘇,蘇州,215009 刊 名: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03 25(4) 分類號: B822.1 關鍵詞: 仁愛 大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 道德建設 安樂死【論公民道德建設】相關文章:
公民道德建設論述04-27
公民道德建設的宣傳口號10-30
關于公民道德建設的思考04-26
試論公民道德網絡陣地建設04-27
公民道德建設倡議書12-15
論日常行為視域下的公民道德04-26
法治--守法公民道德建設新模式04-27
論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04-26
論大學文化建設04-27
論當代中國的道德建設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