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
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1
傳統的課堂模式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存在了許多年,這種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課程要求的改變,進一步明確了我們的教學目的,我們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改進課堂教學模式.
作 者: 齊德楓 作者單位: 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包頭,014040 刊 名: 科教導刊 英文刊名: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15) 分類號: H319.3 關鍵詞: 語言能力 課堂模式 教學手段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2
摘要:英語專業的文學課對于培養學生具有充分的語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教學論文" target="_blank">英語教學中,只有單項輸入,語言結構分析以及外圍輸出型的教育。它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具有的主體中心地位。作為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往往將語言結構從文學作品中抽離然后鼓勵的從語言的角度來對其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方法使語言和文學形成脫離,大大的影響了教學的效果。作為英語語言文學而言,其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以及應用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能夠理解日常語言的內涵并且充分的運用語言。
關鍵詞:語言能力 英語語言文學 交際能力 教學改革
縱覽中國的外國文學教育歷史,可以發現,中國的英語文學教學主要是以文學作品為支撐,對于學生通過文學作品的教學主要是使其能夠理解語言并且學會運用語言。
但是,從目前的英語語言文學教學狀況來看,現在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與英語語言文學所要求的培養目標是相背離的。現階段我國高校中英語專業的文學課程教學一般采用以下的幾個步驟:第一步是,介紹作家以及作家所屬的流派以及所選文學作品所在時代背景;第二部,閱讀分析階段,這一階段里,教師通過對課文篇目的仔細閱讀來對語法結構以及翻譯的來分析語句,分析人物并剖析相關情節;第三步,對文學作品的主題思想進行概括總結并歸納出寫作技巧和寫作特色。在這三步教學法中,對于英語語言文學課程而言,教師一般采用以下的三種模式。
(1)輸入型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的地位,他掌控著教學活動。在教師的心理,孩子永遠是瞪著眼睛等待接收知識的人,他們覺得自己是知識和血液的傳授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和老師之間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無效信息交流。學生在學習中被剝奪了自由選擇、思考的機會。由于老師對學生存在的忽視,使得他們在學習中只是被動的對語言知識進行接收而缺乏真正的來自于自己的情感體驗與思考。這種教學方式最終影響了學生對于信息的接收效果。
(2)語言結構型
這種所謂語言結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孤立的將語言抽離于作品之外,而總是單獨的對于作品進行講解分析。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讓學生有效的領略到語言的作用,但是卻完全忽視了語境對于作品閱讀影響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模式只是培養了學生證對于語言的敏感程度,而忽視了語言本身所包含的語義和語用價值。這種教學方法以偏概全。
(3)外圍輸出型
所謂外圍輸出型教育指的是教師在講解作品的時候并不從文章篇目本身入手對其進行分析,而是架空了原文文本的解讀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樣的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從目前的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情況來看,其教學活動主要有三大缺陷,第一是,教師在英語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對于所選篇目的欣賞與理解,而讓教育變成了一種單向的輸入式教學,學生的主體性蕩然無存;第二,忽視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而只是采用散點式的教學法,僅僅從語言結構的角度來教學;第三,語言教學與文學教學的脫離,使得教學中二者成為了并無關聯的教學形式。這些已經存在的缺陷都大大的影響了學生對于英語語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領悟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中漸漸的沒有了審美敏感度,這些都不符合英語語言教學的培養目標。
英語語言文學教學的主要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交往交際的能力和整體素質,因而,目前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都不符合這樣的教學計劃安排。
1以交際能力作為培養目標
在以往一旦談到交際能力的培養,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樣用語言使學生能夠流利的進行表達,使他們能夠順暢自然的進行交際。因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忽視和冷落了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能力培養。
因為對于學生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的培養是外在的,而語言文學是由內而外提高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和途徑。正是因為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的錯誤觀念,導致了在英語學習時對于文學課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忽視。正如莊智象先生所說,語言的理解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比表達能力重要得多。因為,首先,要進行表達,其理解語言是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充分的理解,又何來表達能力的提高。其次,如果對語言處于基本理解階段,那么要向提高表達能力則要進一步的是使自己對語言沒有充分的而理解。總而言之,語言的理解能力培養對于語言交際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得體、令人舒服的語言交際和表達是衡量一個人語言素質高低的標準,而對語言的理解是否完全準確全面則是前者的決定要素。
在英語語言文學教學的實際中,對于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分為三個等級,這三個等級反映出了語言學習的進行式發展。
第一階段是初級階段,其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語言結構,并且掌握語言中所要傳達的信息與含義;第二階段為中級,主要是在對語言結構掌握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語言要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并使他們對文學作品的風格類型都有所認識,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第三階段為高級階段,在這一階段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敏感的體味到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意蘊。因為文學的豐富是潛藏于文學文本之下的,只有讀者對語義理解之后,才會通過讀者的情感態度參與發生作用而轉移到讀者身上的。所以說,要使學生在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中達到對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對語言有自己的情感認知,形成有價值的情感評價。
2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是在語言文學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另外一個重要途徑。一篇外文篇目的文學作品,其意義以及多種的門美學特征要被學生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就必須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果,對于英語文學的課程開設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講壇,那么這樣的課程設置毫無意義。
強調對于語言文學作品的教學主要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形成真正的屬于自己的對于語言的認知,這是突破傳統語言文學教育固定化單項式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的運用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將語言與文學相結合
眾所周知,語言文學作品是多重價值的一個結合體,它并不是單一的反應了學生所需要的某一種類型的價值需求,而是一種有內在開始的對于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外在培養的過程。因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將語言文學的篇目學習始終的放在首位,通過對其的學習和理解然后再上升到語言交際運用的層面,否則,如果只是單一的從語用層面對于交際與進行學習,就會造成語言與文學本真的一種脫節。使得語言的學習是為語言而語言。
參考文獻
[1]袁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1999。
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3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進行交流時所展現出來的交流擴展能力。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雖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但我國的跨文化教育卻剛剛起步,呈零散、不系統狀,而且缺乏相關的跨文化教育機構予以指導。顯然,藝術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普遍較差。
一、跨文化視域下藝術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所存在的問題
1.1 藝術學生的認識偏見
學生是學習外來文化的主體。然而,高校的部分藝術學生對外來文化并不重視,甚至十分排斥。這種現狀勢必影響到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的發展進程。一定程度上,藝術學生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教育偏見與目前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不無關系。主觀上,囿于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藝術學生對外來文化的學習并不積極。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對高校的藝術學生尚且難以消化殆盡,更何況那些看起來晦澀、枯燥的外國文化。又加之,學生對不同國度的思維模式和文化內涵并不了解,在跨文化的理解中常走入誤區。于是,藝術學生對本國文化愈加依賴,對外來文化則愈加輕視。客觀上,藝術學生們教育體制的限制,學習外語的目標過于狹隘。以考試為目標的學習,必然使學生在學習中選擇性吸收,過于重視語法、閱讀,而疏忽語言的運用與交流。這種跨文化學習動機脫離了交流本身,更無法談及交流能力的培養。所以藝術學生主體的教育慣性妨礙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意識的發展。
1.2 專業教師的引導不足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大學英語教師對大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負有重任。然而,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因循舊制,在時代更新迅速的時代下,仍著眼于眼下的英語教學,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詞匯、語法等應試方面的教學,忽視交流能力本身及其對于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此外,很多英語教師自身的跨文化知識儲備也并不充分,英語交流能力相當匱乏。由于中西文化需要互相比較、互為參照,才能呈現出文化差異,才會融會和吸收,因此若授課教師自身對兩種語言的功底不夠扎實,無法平衡母國文化和外來文化,從而無法運用到教學中,那么他們對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1.3 培養方法的不甚科學
中國目前對藝術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中完成。相對于開放的跨文化交流而言,這種教學方式既落后又不科學。令人欣慰的是,現行的中國英語教育,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意識。遺憾的是,我們的教師仍被關在重重大門里,埋頭教學。教育目標雖對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需掌握至少兩種外語的知識及技能,但它實現得并不充分。放眼到當下的具體教學,我國的英語教育課程設置更是鮮有跨文化課程。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啟蒙較早,英語相關課程一直開設至大學畢業。雖然學習時間較長,但當遇到真正的外國人時,很多學生仍然無所適從。這是由于,許多英語課堂并未提供真實的語言學習語境,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埋頭記筆記,課程氣氛死氣沉沉。語言的學習若不以交流為目標,必將與其初衷背道而馳。
二、跨文化視域下藝術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
2.1 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生之于跨文化交流態度的培養應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跨文化學習的興趣,結合學生自身的專業特點,將英語的'跨文化交流滲透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從語音、詞匯、篇章等各個層面建構語言的文化功能,滲透藝術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促使藝術學生能夠有意識地了解英語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看電影、舉辦文化知識專題講座等方式,幫助藝術學生有目的地對英漢文化進行對比,增強跨文化交流意識,提高文化敏感性。在英漢文化對比的基礎上,學生們應著重篩選出蘊含英語主流文化的材料,如飲食習慣、宗教信仰、歷史事實等,并對其進一步進行分析,以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語教師則應鼓勵學生將跨文化交流能力作為學習動力,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刻板看法。此外,還應考慮到藝術學生的專業特點,將學生的專業知識滲透到教學內容中,以寓樂于學的形式,使得學生學有所專、學有所用。
2.2 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英語教師作為跨文化的推動者,廣闊的跨文化視野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意識必不可少。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強跨文化訓練,如文化現實培訓、歸因培訓、文化意識培訓、認知行為調整、體驗式學習、互動式學習等。培訓的內容需涉及到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能力以及文化教學等。英語教師應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恰當的培訓方法,幫助教師實現自我提高。從教學的角度而言,教師要提高自己專業理論水平。基于文化的平等性,不拘泥于傳統,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參與教學,以圖、文、聲、樂并茂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書本、應試要求,能夠將教學情境融入趣味性、故事性,使學生愿意學習,喜歡交流,從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3 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
針對藝術生的跨文化英語教學應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情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揚長避短、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英語基本語法教學時,應尊重認知規律,采用翻譯法進行教學;在進行英語語言技能訓練時,可利用直觀教學手段與對比操練展開教學;在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時,應利用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設計,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下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針對藝術學生的英語跨文化教學可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實現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語言教學既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采用“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交流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也可以在對外交流互訪、國際會議等實踐活動中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分析教學主體為研究緯度,結合教學方法之窺探,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培養中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源于教學主體的頗多問題與教學方法的因循守舊。因此,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到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加深學生對跨文化交流的認識、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根據藝術學生的特點即時更新教學方法,是優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具體策略。在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需求碰撞較為激烈的當下,教師應當引導和培養學生以博大的心胸認真學習和吸收本國文化和他國文化,以更加多元的文化身份投入到全球發展之中。
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中指出:“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并要求:“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在認真分析專業目標崗位工作領域及其任職技能要求的基礎上,參照職業資格標準,構建課程體系,確定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實現課堂教學與職場活動“零距離”對接是高職教育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關鍵。
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作為幫助學生就業的技能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級應用性人才,其英語教學貫徹的是“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學校既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也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關涉外業務工作的能力。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以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探索出能盡快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教學新體系和訓練口語的新方法,因此,高職英語口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場語言技能,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
一、基于校內和校外調研的結果分析
筆者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20xx級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現狀進行調研,涉及的專業有:會計、國貿、商英、金融、財稅、酒店管理等全院30多個財經類專業,調研方式主要為問卷調查和訪談,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匯總分析,從各選項的百分比上觀察分析其結果,判斷當前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在師生中的影響,存在的問題有哪些等。同時,通過校際交流了解到,目前我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和教學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缺乏從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角度對口語教學整體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在教學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學生羞澀心理嚴重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高職學生口語交談能力的個體差異很大。大約有72%的學生害怕與人交談,他們對口語有恐懼感,缺乏信心;23%的學生雖然能夠與人交談,但言之無物,不諳技巧;只有5%的學生善于交談,能夠用英語表達思想。
(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落后
調查發現,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將學生置于一個共同的教室,以黑板和多媒體傳輸為基本教學模式的固有格局,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只是按部就班采用課本進行教學,根據教材內容給定一個討論話題,間或向學生提問,然后就材料中某些問題或延伸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再派代表在全班發言,最后進行總結,課堂教學重點放在語言練習上,整個教學過程只是學習語言體系到背熟材料進行情景對話的過程,課堂氣氛壓抑。
(三)教學內容脫離職場環境
大多數學生反映教學內容選取上與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脫離,只注重訓練學生的日常英語交際能力,例如談論天氣、興趣愛好、自我介紹等,沒有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實際場景口語訓練,沒有創造真實工作環境培養學生職場語言交際能力;還有學生反映現今使用的教材只偏重學生聽力的訓練,口語練習嚴重不足。
(四)評價方式單一
教師對學生評價的主要內容局限于對語言基本知識的掌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忽視對學生學習狀態及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簡單的評價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個體的全面與持續發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難以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五)教師缺乏專業素質
承擔高職口語教學的老師都是英語專業畢業的,缺乏專業背景教育,他們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工作領域、崗位技能要求不了解,因此難以從職業崗位能力的角度構建口語教學內容。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改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它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的學習過程,重視課堂情境的創設、學習者的相互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就要有效利用情境、協作和會話等學習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切合了我們高職英語教學一直提倡并推行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靈魂思想,能夠滿足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僅能較好地改善口語課堂的教學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為我們的高職口語教改工作提供了夯實的理論指導與支持。
三、以培養職場語言能力為導向的高職口語教學改革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是一所以財經類專業為主和以培養現代服務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將在金融、會計、旅游、酒店、商務、營銷、文秘等行業的第一線工作,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作為幫助學生就業的技能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課題組從20xx級會計專業和金融專業選擇兩個班進行試點教學,結合專業特點和專業實際,通過實踐教學循序漸進,英語口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創新教學內容,服務就業崗位
院課題組成員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分析各業務崗位口語交際技能要求,聯合開發基于業務崗位工作過程的口語教材,教材以“培養職場語言能力為導向,突出財經類專業特色”為原則,以財經類各個特色專業為情景基礎,精選了各崗位典型的口語情景,把各業務員經典業務案例融入到口語教學中,有助于培養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課堂教學與職場活動對接。
(二)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情境在口語教學中尤為重要,首先,情境設計要貼近未來的職場環境,讓學生學得實用,激發學生參與交談訓練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學好,說好英語,實現“學中用,用中學”,迅速提高職場口語表達水平。其次,充分利用音頻、視頻、圖像等生動豐富的多媒體手段,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處在一種類似真實的情境氛圍之中,將原本晦澀乏味的口語輸入包裝成絢麗多姿的生動對話,這既有益于教師的授課,也有益于學生的主動“習得”。最后,教學場地不要局限在教室,把口語對話搬到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去,可以帶學生到英語角、商務談判室和會展中心等場所進行實地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轉變評價方式,增強學生自信
傳統的終結性評價體系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這種評價方式不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學習興趣的持久性。我院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改革中探索出了一種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體系。
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要從“考官”的`角色逐漸轉變到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評價的角色,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在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情、態度的觀察,利用提問法或模仿、復述、游戲、表演、競賽等活動對學生做出及時評價,并結合學生相互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評價學生在整個口語課堂教學活動中英語口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及語言的流利程度等。教師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評定要公正、客觀,在給學生評分時,盡量根據學生能講多少,能完成多少任務為準,而不是專挑學生的錯誤。
過程性評價的內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樣化的,注重過程,注重學生的全面和個性發展,因而對學生的評價也是準確和客觀的。
(四)提升專業素質,培養“三雙”師資
要較好地完成以培養職場語言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英語口語課程的教學任務,達到培養學生崗位技能的目的,必須要有一支“雙師、雙證、雙語”的“三雙”型教師隊伍。我院口語教師利用寒暑假期間到企業進行頂崗鍛煉,學習財經類專業知識,熟知該專業對英語口語水平的要求,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同時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類職業培訓,取得了“國際商務師”、“單證員”、“理財規劃師”和“翻譯(筆譯或口譯)”等職業資格證書。
四、結語
以培養職場語言能力為導向的高職口語教學改革能夠服務專業、服務就業市場、服務學生職業生涯之發展,勢必將為我們高職口語教學課程內容的篩選、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夯實的理論依據和寶貴的第一手實踐經驗。通過本次教改的研究實踐,讓學生在“真實工作”的環境中,直接學習知識和運用技能,能夠實現教學內容與專業崗位的結合,激發學生參與交談訓練的積極性,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有效地與他人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
【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12-19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技巧04-26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04-27
英語語用能力培養淺議04-26
論大學英語交際閱讀能力的培養04-26
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04-26
淺談中職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04-27
怎樣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