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嶺構造帶的基本地質特征
南嶺構造帶發育在強烈褶皺變形的基底之上,發育了華南地區最大規模的早中生代花崗巖和裂谷盆地.基底由變質的新元古代-奧陶紀復理石-火山巖系和未變質的晚泥盆世-早三疊世沉積巖系所組成.與南嶺帶構造演化關系最為密切的區域斷裂帶有萍鄉-桂林、龍巖-海豐、贛江等5條,制約著中、新生代巖體和盆地的分布、規模和產狀.無論是物質來源還是形成與演化的動力學背景,南嶺構造帶均離不開其北面的大別造山帶和南西面的印度支那造山帶.南嶺地區存在3條近東西方向的花崗質巖帶,嚴格受深部構造制約,巖體常受褶皺和斷裂構造控制.3個花崗巖帶中的巖體時代,具有橫向上北老南新、走向上西老東新、朝大洋方向年輕化的遷移演化規律,中生代東西向的花崗巖帶是在古特提斯構造域近東西向的斷裂帶基礎上發育的,巖漿熱隆伸展構造和變質核雜巖多數發育在兩組大斷裂的交匯處.在研究區厘定出3種基本盆地類型,晚三疊世-早侏羅世發育類前陸盆地,中侏羅世發育裂谷盆地,早白堊世屬火山-沉積斷陷盆地,晚白堊世以來則幾乎全是箕狀斷陷盆地.前中侏羅世盆地構造主要受特提斯構造域和印支期碰撞的影響,晚侏羅世以來盆地構造則主要受太平洋構造作用和陸內深部構造的聯合制約.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與氣候分隔帶;贛江帶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巖界線;閩西-贛南-粵東地區存在一個近東西向的中侏羅世陸內裂谷帶.區內存在3種盆-嶺耦合類型:擠壓逆沖型(少量)、走滑剪切型(少量)和伸展拆離型(大量).中、新生代盆地構造和花崗巖山嶺有著密切的時空與成因聯系,共同構成了華南盆嶺構造體系.最后對前中生代構造作用、印支期構造事件、兩種構造體制的轉換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晚泥盆世-中三疊世研究區為淺海-濱海環境,幾乎沒有巖漿活動,龍潭期曾區域抬升為陸,地質事實不支持華南東部存在晚古生代深海洋盆的觀點;南嶺地區J2和J3之交形成的兩類不同力學性質、巖石組合、應力場特征的盆地構造,是特提斯向太平洋構造域轉變的宏觀標志;南嶺東段是這兩種構造體制疊置和轉換的重要位置之一.
作 者: 舒良樹 周新民 余心起 SHU Liangshu ZHOU Xinmin DENG Ping YU Xinqi 作者單位: 舒良樹,周新民,SHU Liangshu,ZHOU Xinmin(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210093)
余心起,YU Xinqi(中國地質大學,北京,100083)
刊 名: 地質論評 ISTIC PKU 英文刊名: GEOLOGICAL REVIEW 年,卷(期): 2006 52(2) 分類號: P5 關鍵詞: 東西向構造帶 盆-嶺體系 中、新生代 構造轉換 南嶺地區
【南嶺構造帶的基本地質特征】相關文章:
鞍山地區南北鐵礦構造變形帶基本地質分析04-28
哈密地區苦水構造混雜巖帶地質特征及其意義04-27
咸陽地熱田地質構造特征與形成機制研究04-27
大平井田地質構造特征及力學分析04-30
南大巴構造帶中新生代構造變形特征研究04-28
雪峰弧形構造帶金礦類型及分布特征04-28
滕南煤田金源煤礦地質構造特征研究04-27
宿縣、臨渙礦區地質構造特征及其形成機理04-30
東昆侖地質構造及地球動力學演化特征04-28
潘田鐵礦床地質構造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