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技術異化的哲學解讀哲學論文
【關鍵詞】:異化;價值判斷;建制
【摘要】:技術異化主要表現為對人類社會的負面影響,其實質是因為技術具有自然和社會二重屬性,據此產生了不同價值判斷之間的沖突,技術異化的根源在于包括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等在內的技術活動的社會建制不合理性。
黑格爾從本體論、認識論、社會歷史三個方面來理解異化的概念,一些社會學家和技術哲學家將"異化"一詞引入到了對技術的論述之中,用"技術異化"指稱技術對人類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的現象。技術異化主要表現為對自然、人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實質是因為技術具有自然和社會二重屬性,產生了不同價值判斷之間的沖突,而根源在于技術活動的社會建制,包括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等存在不合理性。
一、技術異化表現對人類社會的負面影響
技術的歷史也就是人類進化的歷史,但是在近代以前技術本身并沒有得到人們關注,更沒有從哲學層面來認識解讀,同時因為技術對社會影響有限,異化現象并不突出。工業革命以后,技術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人類控制自然的能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技術異化的后果體現在自然(生態)、社會和人三個層面上。
人的存在和發展都依靠自然提供的資源,于是出現了人的無限欲望與自然能夠提供有限資源的矛盾。于是"人類應用技術改造自然生態,使自然生態按照人類的價值取向發生變化,體現為在天然自然的基礎上人工自然的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過程。"[1]如果人工自然只考慮主體的需要,而不顧忌自然生態,將會影響自然的演化規律,給自然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天然自然的異化隨著人工自然的改變而改變,與技術的發展時代相合拍。
社會層面的技術異化主要體現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如貧富分化、技術壟斷等等。馬克思把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提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認為正是私有制才產生了機器對勞動工人的異化。其實私有制固然是技術異化的根源之一,技術本身的性質也決定了異化存在的必然性。
人是技術異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最終受害者,如工作勞累、生活單調、精神生活空虛等等。雖然技術異化的后果在人的不斷進步中逐步克服,但是技術自身的演變和對社會的廣泛滲透仍然在產生著新的異化。人們需要不停地改進和發展技術,也需要從新的高度來認識和解讀技術,技術哲學的誕生便是這種需要的產物,技術哲學中技術異化的論題將常論常新。
二、技術異化實質在于自然與社會屬性價值判斷的沖突
異化的本質含義是指某種社會行為所產生的價值與主體價值取向相沖突。郭沖辰博士認為"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即客體對主體的效應,就是價值。"[2]這一定義應該從兩方面理解,首先是客體對主體具有"作用","作用"既包括現實的,也包括潛在的;另一方面是主體對客體"作用"的認同。價值的確定不僅僅與客體的自身存在相關,而且還取決于主體的評價體系。
技術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自然屬性是指技術必須遵守自然規律,"人不是在’自在自然’、’自在之物’之外去從事技術活動,而是在自然界所提供的客觀物質條件基礎上來展示自己的本質力量、做出發明創造的。
"[3]以自然屬性為基礎,人們對技術的價值判斷是工具理性,認為技術的價值就是工具功能的最大實現,正是基于這種價值判斷,一些人將技術僅僅看作是工具在自然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與這種觀點相一致的是價值中立論,"技術在本質上是中立的,技術就是技術,無所謂好的技術和壞的技術。"[4]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人們會不計后果地使用技術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于是就產生了自然環境惡化、生態環境破壞、社會階層分化等異化現象。
技術的社會屬性是指在技術的產生、發展和推廣應用過程中都會有人和社會的因素介入。"技術領域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人創造出來的,因而取決于特定時期的人的占統治地位的價值觀和目標。"[5]正如馬克思所說:"工業的歷史和工業的已經產生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6]技術的社會屬性充分體現了技術的屬人性和目的性。它表明技術在實現過程中會因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同時產生不同的價值取向,人們需要對技術的價值實現進行判斷和取舍。當然,人們并不能完全清楚地判斷出技術及其應用的價值,這固然是因為人自身能力有限,技術的一些屬性也限制了人能動性的發揮。例如技術在某些時候是沒有負面影響的,然而由于本身的積累效應[7],在另一個時期技術卻出現了明顯的異化。
三、技術異化根源于社會建制的不合理性
技術和人這兩個方面并不是割裂開的,技術異化也無法由任何一方面單獨產生。這就為我們尋找技術異化的根源提供了切入點,即著眼于連接人和技術的社會建制。"合理的工藝和機器的設計在用于特定的目的之前,特殊社會體系的價值及其統治階級的利益已經融入其中了。"[8]技術的"社會建制"是指技術實現其功能社會組織形式,與安德魯·芬伯格所說的"技術代碼"相似,是一種意識形態、技術規律和社會的交匯點。 技術的社會建制首先表現在社會制度層面。馬克思認為把科學技術變成統治工具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有現象,技術的異化與技術使用的資本主義方式是分不開的。馬克思的異化觀只是當時特定條件下的技術社會實現反思。在工業革命時期,技術的社會實現體現在機器大生產的工場里,技術理性支配下的社會價值取向既不考慮人的發展,也不顧及自然承受力,因此廣大工人階級深受技術異化之苦。"當把科學技術從資本主義制度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技術異化現象才能消除。"[9]誠然,這種對異化消解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將異化普遍性展示為歷史性的東西,但是也可以理解為技術某個時代產生的異化會逐漸消解,而新的異化又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
技術本身發展的社會實現形式也直接影響著異化的產生。在技術發展的手工藝階段,人們覺察不到技術異化性。工業革命以后,技術與科學聯姻形成了新的社會建制。在這種建制下發展的技術功能異常強大,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人存在和發展的社會環境,甚至已經作用到了人本身,基因技術、生物納米技術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將人劃歸到了自然存在物的行列,技術已經從最原始的物質基礎上開始消解人的主體存在。正如埃呂爾所說:"人看來獲得了更大自由……可惜這些事情沒有一件對技術系統提出挑戰。技術甚至還給予人類多樣化的手段,但是這種多樣性僅在技術允許的限度內存在"。
技術社會存在的表現形式就是社會建制,工業革命時期的社會存在是生產機器,戰爭時期的社會存在是武器,然而技術的存在形式已經逐步脫離了具體的物化形態,不僅作為各色的末端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已經形成一種意識形態滲透到了人的主觀意識中。技術進入全面遮蔽人發展的階段,就需要對技術異化產生新的反思,對這種技術時代特點進行卓有成效反思的學者當屬海德格爾。"人類也許已經不得不進入一種更為原始的解蔽而逗留,并從而去經驗一種更為原始的真理的呼聲了。"[10]這就是他所稱為的無思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或許能夠成為一個深思的生命本質。
參考文獻
[1]毛牧然,陳凡.技術異化解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年,2月號.
[2][4]郭沖辰.技術異化論[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51,60.
[3]許良.走出技術批判的誤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9月.
[5]F.Rapp.AnalyticalPhilosophyofTechnology(BSPS,Vol.63),141.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7.
[7]盛國榮,陳凡.論技術發展過程中的累積效應[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
[8]安德魯·芬伯格.技術批判理論(中譯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6.
[9]楊慶峰.技術現象學初探[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257-258.
[10]孫周興選編.海德格爾選集[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946頁.
【技術異化的哲學解讀哲學論文】相關文章:
科學技術哲學的科學教育解讀04-30
近代西方哲學與科技異化-兼論哲學的本義04-26
哲學論文04-30
虛擬實在的哲學解讀04-30
技術異化的消解--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興起的技術哲學審視04-30
異化·物化·游--試論《莊子》的自由哲學04-29
異化:是哲學發展的推動力嗎?04-26
安全文化的哲學解讀05-03
以人為本的哲學解讀04-26
試論伏爾泰對中國哲學的解讀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