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這還是我們的課堂嗎?(發表)
此文發表于《教學案例》總第四期 這還是我們的課堂嗎? “既然大家這樣向往桂林,我們為什么不多了解一些桂林的知識呢?請同學們課下收集一些關于桂林的資料,看看誰收集的信息最多!”這是我執教《桂林山水》一課后結語,真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周過去了。班長來到辦公室,“老師,同學們在教室里等您!”“有什么事嗎?”“請您參加我們的匯報會!”說完班長著神秘的表情走了出去。“匯報會……?”我踏著鈴聲向教室里走去。 剛進教室,我發現同學們一個個格外精神,腰桿挺直,目光里透著自信,一副儀仗隊接受檢閱的架勢。班長把安排在評委席,剛一坐定,抬頭看見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出著五個字-------“我想去桂林”,我恍然大悟。 沒有一個人組織,同學們或個人或結組非常有秩序地到前面展示著自己收集到的資料。有的介紹桂林的歷史;有的介紹桂林的民族風情;有的像個小導游,利用自己繪制的旅游路線圖和收集的圖片,給大家在做認真講解;有的講著九馬畫山、桃花江的神話傳說……還有的介紹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甚至于有的同學還查到了桂林兩江機場和桂林火車站的問詢電話,為大家制定了行程路線,計算出了從家鄉去桂林所需的路費。有的朗誦描寫桂林山水的詩文,唱著桂林一帶的民歌,展示著一張張精美的桂林風光圖片……每一名同學都是那樣的認真,投入。就連平時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的幾名同學也因為自己找到了別人沒有發現的資料,而露出了幸福成功的微笑。 這還是我們的“課堂”嗎?我驚詫著,在學生的面前我第一次感到這樣的孤陋寡聞,這樣沒有自信……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所一直期望的“課堂”呢?我們分明能感覺到學生們已從傳統意義的封閉的小課堂里走了出去,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去體驗、學習,探索,發現。他們的學習內容也已跳出了封閉的小教材,擴展到現實生活的諸多方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多樣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在這廣闊的空間里,在豐富的實踐中,他們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在每個學生的身上呈現出了生命發展的自主色彩。當學生們帶著收獲,再次回到小課堂的時候,他們是那樣的信心十足,情緒高漲。在共同的主題之下,他們展示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分享著成功的喜悅,施展著自己的才華,學習真正變成了快樂的事。而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積極狀態以及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是傳統意義的課堂所難以企及的。 這是我畢業十年來,印象最深的一節課,盡管在這節課里,我僅僅是一名“旁觀者”。它使我感到,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是何等重要。“教學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這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但實踐起來卻常常是“心口難一”。如果我們真能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的發展為中心,那么我們應應該努力推倒橫在課堂與社會及大自然之間的“壁壘”,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自由地翱翔,大膽地實踐,充分地發展。作為教師,我們所應做的就是相信他們,給他們時間,給他們空間,給他們幫助,給他們機會,給他們肯定,把這種開放性的教學理念引入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之中,那樣你就會看見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我們的周圍健康地成長。[1] [2]
【這還是我們的課堂嗎?(發表】相關文章:
我們這代孩子還是不如日本?05-01
我們這年齡作文08-29
我們這群女孩04-28
我們還是孩子作文09-21
我們都還是孩子05-01
這課堂真有趣作文04-30
我還是孩子嗎?作文04-30
你還是你嗎作文04-30
我們這年齡作文[精]01-25
為了我們這代人的使命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