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引導學生朗讀要得法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朗讀要讀正確、流利、有感情。教學中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課文讀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讀,卻是需要老師的引導,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一、運用教師范讀,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現象就是讓學生自己愛怎樣讀就怎樣讀,在學生自己讀后指名讀,點了幾個學生讀都沒有能讀好,教師卻總會再請,屢次受挫,學生越讀越沒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讀書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他們面對的是陌生的課文,對一些生字新詞及長句子,要很流利地讀出來有一定困難,更談不上有感情地朗讀。在低年級進行教師的示范朗讀是非常重要的,語音是日耳之學,教師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范讀,準確傳達作品的情感,加上學生的模仿性極強,學生就能以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在發音、語氣及句讀等方面的錯誤,掌握朗讀方法,提高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力。如,在教學第11課《我們成功了》時,我利用舉國歡慶的插圖,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朗讀。我激動、自豪的讀書聲,給學生形成了一種情感的氛圍,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范讀中得到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學生仿佛置身于申奧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歡呼出“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可見,教師的范讀,以聲傳聲,以情激情,引發的是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體會了激蕩于語言文字之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運用比較、揣摩,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符號,是傳遞情和意的一種符號載體。課文里有許多描寫得優美的詞句,這些關鍵詞句正是作者需要表達的情和意。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形成一種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朗讀課文只能讀出字音,沒有能感知、領悟語言文字中所傳遞的情意。所以教師務必要培養學生的語感。比較、揣摩富有表現力的詞語,這是培養語感準確性最常見的方法。通過對語言文字進行增補、刪除、替代、變序等方式,可使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的精練、形象、細膩等特色,學會準確地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課文《秋天的圖畫》,有一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為了讓學生體會“掛、露、翻、舉”所描繪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秋天的圖畫”色彩的美麗,我采用對比出示句子“金黃的梨樹,紅紅的蘋果,金色的稻海,火紅的高粱。” 讓學生談談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課文的好,因為它寫出了梨樹的顏色、樣子”,我們班一向不發言的雷檸珊說“課文的好,因為它還寫出了動作,‘掛起,露出,翻起,舉起’。”我順勢說全班做動作表示,我說這里不僅寫出了顏色、樣子,還寫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機。請大家讀出美,讀出勃勃生機。學生馬上能入情入味地朗讀,有的學生還邊做動作邊讀,以此表達感情。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細細品味佳詞妙句,感受文章所要傳遞的思想感情,這樣長期的訓練,語感就會油然而生了。
三、聯系生活,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語文是母語教學,學生在生活中都在觀察、體驗、學習,也就是說學生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但缺乏的是不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提取、重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引導。有的課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體驗,然而學生沒有讀出該有的情感,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讓學生體會的切入點,這切入點正是葉圣陶先生說的:“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如,我在教學第27課《清澈的湖水》時,其中當小潔想把面包紙丟進湖里,卻驚喜地看到有許多小魚在游,看到小魚為她表演,她很高興。課文句子是“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學生朗讀這句話時都能體會到小魚很多,卻沒有讀出當時小潔驚喜的語氣。我就引導學生想象:小潔看到這么多小魚,不由地發出了“喲” 的聲音,你平時驚喜時,又會怎樣說呢?學生紛紛想到平時自己驚喜時發出的各種聲音“啊”“哇”“呀”“咦”等等,當涉及學生
[1] [2]
【引導學生朗讀要得法】相關文章:
結構調整要得法04-30
盛夏,孕婦保健需得法04-28
引導學生感悟語文的魅力04-29
如何引導學生寫好日記05-01
晾曬玉米種子需得法05-03
引導04-29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04-30
朗讀之花要盛放,教師指導須有方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