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古琴文化對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及其思想的影響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撥樂器,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到現在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古琴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
看了許多關于古琴的著作之后,除了對古琴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之外,筆者再從所學的音樂教育專業去看古琴文化,還看到了古琴文化對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及其思想的幾點影響。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古琴文化對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及其思想的影響”。
一、筆者認為,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是與古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的音樂教育。從各種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古琴是中國古代的最早樂器之一。縱覽歷代文獻與上古傳說,大凡中國古代文明之初,屬于各個不同時期的氏族領袖幾乎都與古琴的創始有關。概括起來,有伏羲說、神農說、黃帝說、唐堯說、虞舜說幾種。如《禮記·曲禮》云:“伏犧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東漢傅毅《琴賦》云:“神農之初制,盡聲變之奧妙。”《禮記·樂記》曰:“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樂,以賞諸侯。”不管這些文獻和傳說是否可考,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有古琴的創始就必然有古琴及其音樂的發展,有發展就必然有古琴音樂的傳承即音樂教育的問題。前面說過:“舜作五弦琴,夔始制樂,以賞諸侯。”而《尚書·舜典》中又說:“夔,命女典樂,教胄子。”接連兩部文獻都提到舜時期的夔這個人,并說他制樂、教樂的事,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的可信度,并說明了我國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已有專事音樂教育的現象,音樂教育已成為上層建筑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我國迄今發現得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音樂教育形式之一。而前面說過“舜作五弦琴,夔始制樂”,和“夔,命女典樂,教胄子”。五弦琴即古琴,雖然文獻中沒有說明古琴是最早用來作為音樂教育的樂器,但我們可以從中推斷出,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是與古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的。
二、從古琴文化看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我們還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音樂教育是以口傳心授、言傳身教為主的。這一點從眾多的學琴典故中可以很快發現,并且這一教學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其他音樂藝術如聲樂、舞蹈以及其他姊妹藝術如工藝、美術等領域的主要教學方式。而在古琴教學的拜師學藝過程中,還有許多禮儀和行為規范要遵守,主要是彈琴的環境、攜琴的姿勢、琴人、琴童和琴社等方面。如古琴必須在自然景色美好的環境中彈奏,如書房、庭院、月下等,彈琴時要焚香等。這些禮儀和佛教中的種種修養和禮儀非常相似,說明了佛教對于中國琴樂和音樂教育的影響。而在眾多的琴家當中,我們極少能夠看到女性琴家的身影,由此可以推斷出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是受封建禮教思想的影響極大的。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重男輕女”等。此外,在先秦時期,古琴還被廣泛地用于伴奏及歌唱,稱“弦歌”。早在《尚書》中,已有“搏拊琴瑟以詠”的記載。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來所謂的琴歌。從漢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詩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間雜歌”,都是援琴而歌的。由此還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聲樂起源以及聲樂教育也是與古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如此眾多的古琴名家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古琴名家或音樂家都來自于皇宮、貴族或士大夫文人階層,而還有一部分琴家或音樂家則是以宮廷樂手、掌樂大夫或鼓琴待詔的方式存在,很少能看到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音樂家,文獻中也很少有關于最底層勞動人民的音樂教育的記載。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出,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是以培養上層貴族子弟或宮廷樂手、舞手為主要對象的。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各方面看,都不同于近現代音樂教育。
三、中國的音樂和藝術是注重取自自然并和自然合而為一的。在這方面古琴音樂尤其明顯。古琴的韻味是虛靜高雅的,要達到這樣的意境,則要求彈琴者必須將外在環境與平和閑適的內在心境合而為一,這樣才能達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藝術境界。中國古代的音樂教育思想是帶有很多思辨因素的,中國的標題音樂古已有之,從古至今流傳下許多的古琴名曲,這些古琴名曲幾乎每一首都有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標題,如《高山》、《流水》、《陽春》、《白雪》、《幽蘭》、《廣陵散》《胡笳十八拍》、《平沙落雁》等。這些標題大都和自然景色與人物故事情節相連,使彈奏者在彈奏時能聯想到一幅幅山水畫,一個個人物和故事,不知不覺間達到人和琴聲與自然融為一體。在這一方面,伯牙的經歷可稱為后世的典范。傳說,伯牙曾跟隨成連學琴,雖用功勤奮,但終難達到神情專一的境界。于是成連帶領伯牙來到蓬萊仙境,自己劃槳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終不見成連先生回來。此時,四周一片寂靜,只聽到海浪洶涌澎湃地拍打著巖石,發出崖崩谷裂的濤聲;天空群鳥悲鳴,久久回蕩。見此情景,伯牙不禁觸動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彈唱起來。他終于明白成連先生正是要他體會這種天人交融的意境,來轉移他的性情。后來,伯牙果真成為天下鼓琴高手。從伯牙學琴的故事我們還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音樂教育是注重體驗和感受音樂,并注重由音樂引發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的,這和現代音樂教育所提倡的體驗和感知音樂、注重情感體驗正好不謀而合。
四、中國古琴在近3000年的歷史發展中,出現了眾多的流派與傳承。古老的琴曲,通過一種獨特的記譜法——“減”字譜而得以流傳至今,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曲譜遺存,它是保存中國最古老音樂資料的寶庫。歷代傳下來的古琴譜集約有150多種,所遺存的琴曲600多首。而這些琴曲又因流派、傳承、個人風格的不同,產生了3000多首不同版本的傳譜。之所以會出現眾多的流派和眾多版本的傳譜,是因為古琴譜是以記寫演奏技法為基本特征的手法譜,在古琴琴人、琴家的傳承概念中,音色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如節奏、節拍等都是次要的。因此,在他們的記譜法中,才會出現只記音的位置和彈法,而不記音的節奏和節拍的現象。這也就為眾多流派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正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對同一首古琴曲的不同理解,對其節奏節拍的不同定位,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流派紛呈,傳譜版本眾多的局面,也才使得我們的古琴音樂如此豐富多彩。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也正說明了中國古代的音樂教育是鼓勵音樂創造和個性發展,反對千篇一律的。而鼓勵音樂創造和個性發展的音樂教育理念也正是現代音樂教育所積極提倡的。另外,中國的古琴文化和教育一直是與其他的姊妹藝術如文學、繪畫緊密相連的。如我們常常所說某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再如古琴音樂及教育的創作與傳承是與許多文人和畫家分不開的,古琴自古就是文人怡情養性的工具,是依托于文人而存在的。如孔子,既是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也是音樂愛好者、琴家;再如宋徽宗趙佶,既是書法家、畫家,又是琴家;蘇軾,既是文學家,又精通音樂和古琴,等等,不勝枚舉。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是各種學科綜合的音樂教育,音樂是積累了文學家、畫家等藝術家的智慧和心血的一門集大成的學科。而現代音樂教育也正在積極提倡學科綜合,殊不知,我們的先人幾千年前就是這樣做的。
結語
中國古代音樂教育雖然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方面都不同于近現代音樂教育,但通過古琴文化看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音樂教育的一些閃光的即使在現在看來都毫不落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注重音樂的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及文化傳承價值。這充分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先賢的思想的先驅性和對今人的指導性。著名華裔作曲家周文中說他的大部分成功作品都是從中華文化和中華先賢如老子、孔子等的閃光的智慧思想當中獲得靈感的。因此,也愿我們更多的人能多多了解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中發現智慧的閃光點,以指導并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的各項事業。
【淺談古琴文化對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及其思想的影響】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對后世的影響05-01
中國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對后世的影響論文05-01
淺談儒家管理思想對東亞及其中國的影響04-26
朱熹為民思想及其影響05-02
簡論葛蘭西的大眾文化思想及其影響05-02
淺談音樂教育的思想認識05-01
儒術的人治思想淵源及其影響04-30
鄭玉和會朱陸的思想及其影響05-02
道家思想對東亞經濟的影響及其倫理價值05-02
論孟子的誠信思想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