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改變價值取向 促進教改實踐
姜 潔在新課程標準中,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構成了地理課程的目標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所以,實施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興趣、志向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原來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現在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上。基于這種價值取向的轉變,教師的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等都要隨之發生變化。在近半年的教改試驗中,我感到最突出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觀念的轉變
原來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師教兩三年就輕車熟路了,因此不少教師就從此開始吃老本,看看教材就能上課。而現在,在課堂教學中教材只占50%,師生互動中產生的新內容占40%,另外10%為學生創造性生成的內容。大連試驗區的每一位地理老師都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如果不學習就會被時代的列車所淘汰,就適應不了新的教學。所以,我們在教研員的帶領下認真學習了《地理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文件,徹底轉變了觀念,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學習現代信息技術,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把課上新、上活,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二、師生關系的改變
在新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我們改變了過去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中心主義的傾向,師生交往已經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簡單疊加,F在的交往意味著對話、參與及師生關系的相互建構。當學生體會到師生之間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之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提出來,從而鍛煉培養了自己的鉆研精神和自信心。講《人口問題》時,一個男同學站起來說:“計劃生育不侵犯人權嗎?我還有一個哥哥,我覺得有哥哥的感覺真好。”我沒有立即評價他的觀點,而是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學生,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計劃生育政策的利與弊。結果學生一致聲討美國的所謂人權論調,既然有人權就不應該轟炸我國大使館、就不應該干涉別國的內政;計劃生育政策符合我國的國策,在家中我們雖然少了兄弟姐妹間的溝通,但我們有同學、朋友。再說,為了整個民族的興衰和未來我們應該有“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同樣的問題以前學生即使是想了也因害怕老師的批評而不敢說出來,但現在學生已經擺脫了這種顧忌,他們的大膽直言,非常有利于教師及時洞察學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決學生思想、能力及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實現師生之間由行為到心理上的溝通,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在走廊里孩子們見到我會很親切、很隨意的問一聲“老師好”,這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禮貌,而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我由衷地感受到師生之間的融洽交往已使學生心靈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以解放,已使教師的上課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變成與學生的一種分享和理解,變成自身生命活動、專業成長與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這種交往使教師的角色定位取向發生了變化: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1] [2] [3] [4]
【改變價值取向 促進教改實踐】相關文章:
后現代精神的科學取向和價值取向04-30
霍布斯政治哲學的價值取向04-28
人生價值的取向與實現04-28
西方審美價值取向的流變05-02
淺談教育目的價值取向04-30
價值取向的系統內函05-02
試析以人為本價值取向的確定--兼談價值取向確定的條件05-01
價值取向與跨文化交際失誤04-27
略論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04-27
小康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