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提起創新精神,我不由想起了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猴子們一向是爬著走的,一天,曾有個猴子勇敢地站了起來,還試著走了兩步,不料剛想再走兩步試試,就有一群猴子批評他:“我們一向是爬著走的,你小子居然敢站著走,這還了得!”說著一齊上前,硬是把這個勇敢者活活地撕了,大家親眼看了這一切,提心吊膽,從此就再也沒人敢站起來走了。為什么猴子們至今還在地上爬,就因為這個原因!
乍一聽很好笑,反思一下,我們的許多做法是不是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呢?答案是肯定的,請看兩個例子:
某小學考語文,試卷上有一題:雪化了變成了什么?有個頗有創意的學生寫道:變成了春天。可他偏偏不及格,為什么?因為標準答案是:“變成了水。”!再一題:“冬天,雪在干什么?”有個極有想象力的學生回答:在和大地說悄悄話。這個答案多漂亮,就像個美麗的童話,可他也偏偏不及格,為什么?因為標準答案是“靜靜地飄”或“隨風亂舞。”
很顯然,是學生沒有創造力嗎?不是。是我們的封閉保守正在扼殺學生這種創新的欲望!說到底是我們教師觀念不更新或更新的不徹底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決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應該讓這種能力的培養根植于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
(一)以學生為主,以發展為本,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教師應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先應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系。以學生為主,以老師為輔,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中有些做法卻和這種想法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教學中往往存在著這樣兩種現象:一種現象體現的是虛假的主體性或膚淺的主體性。比如在語文課上,老師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大聲讀課文,實際上學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表面上熱熱鬧鬧,而根本沒有思考問題,因為只有默讀才能真正思考問題,這種主體的實質就是假的--根本沒有思維活動的參與,或者由于老師提的問題太淺,學生根本無需過多思考,只好裝模作樣地讀課文,實際上學生只在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表面徘徊,根本沒有語言水平和思維水平的提高,那這種主體就是膚淺的。另一種現象體現的是脆弱的主體性。教師為了營造一種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氛圍,采用獎罰的方法(如小紅花、罰站或批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小手如林,躍躍欲試,想一想,學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的和諧熱鬧并不是來自于知識
[1] [2] [3] [4] [5]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論文04-27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04-30
外語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05-02
德育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05-02
高校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能力培養04-30
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4-29
《創新能力培養與應用》05-01
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04-29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