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淺析南北朝駢文對中國古代散文定型的影響

時間:2023-04-28 08:59:54 社會文化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南北朝駢文對中國古代散文定型的影響

    淺析南北朝駢文對中國古代散文定型的影響

淺析南北朝駢文對中國古代散文定型的影響

金迪(哈爾濱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301)

     摘要:當下,駢文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從形成理論到美學特征,從句法特點到歷史沿革等內容均有學者論及,在此僅從南北朝駢文的發展特征來闡述駢文對古代散文定型的影響,從而彰顯南北朝駢文在駢文發展史上的地位。

     關鍵詞:駢文;特征;散文;影響

    駢文是盛開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里的一朵奇葩,是中國文學對傳統文化的超拔。在歷史的長河中,她曾經被忽視奚落,甚至有人將其定性為粉飾統治階級腐朽生活的文字工具。然而,通過研究駢文的發展史及其特征,我們不難發現駢文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對散文的最終靈活與成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這里,有必要先就駢文的幾個問題加以說明。

    一是關于駢文的起源,學術界觀點向來不一。譚家健先生認為駢文萌芽于秦代,而形成于西晉,這一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學界普遍認同。直到于景祥先生在1996年《文學評論》中大膽地提出了“駢文形成于先秦,鼎盛于六朝”的觀點,關于駢文的起源問題才又一次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先秦時期的文學,伴隨著政治制度的摸索發展,也處在一個不自覺的發展過程中。但也正是由于這種松散的政治體制,才出現了文化領域中“百家爭鳴”這一空前的文化繁榮現象。我國最早的散文便出現于這一時期,尚書中的最后一篇《秦誓》,語言凝煉傳神,感情真摯沉痛,是我國歷史上第一篇成熟的散文,在文章風格和思想內容上,均可與《左傳》、《國語》相媲美。而駢文的發端也恰好出現在這一時期。先秦時期的古代謠諺、六經麗辭、諸子百家之言,尤其是《楚辭》之儷偶句多是“自然成對”,這恰恰是驕體文的源頭所在。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驕文才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

    這種創作思維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作者的有意追求,而是一種文學的“自覺”行為,這種文學自覺行為從先秦兩漢,到明清時期貫穿于中國文學發展的始終。故駢文的起源應在先秦時期,而非秦朝之后。

    二是關于駢文和散文的關系,學界意見也不統一。20世紀80年代《文學遺產》召開關于古代散文的研討會,學界觀點的分歧就在于賦和駢文到底算不算散文。關于這個問題,劉師培早在《中國中古文學史》中就提出過“無論駢散都是古文”的觀點,他認為駢文和散文在本質上并無區別。王運熙先生也認為駢文是我國一種獨特文體,求對仗,辭藻,音律,和古文同屬于廣義的散文范疇。郭預衡先生認為除傳統意義上的詩歌、小說、戲劇之外的所有文體,不論是有韻的賦,還是無韻的文,不論是駢體,還是散體,都應歸于散文的范疇。按照傳統的文體劃分標準,除了詩歌、小說、戲曲之外的文章都屬于散文。

    雖然,國內仍有部分學者對以上觀點持懷疑態度,但大量的理論和現實依據說明了駢文與散文本屬同宗,如在研究中將二者割裂開來,必然會造成理論研究上的紕漏和缺憾。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更好地研究駢文和散文發展的總體趨勢和脈絡。

    南北朝駢文必然要打上魏晉時代的烙印,從大量遺留下來的駢文作品中可以得到說明。有人認為駢文晦澀難懂,實際不是這樣,鮑照,庾信等人的駢文精妙有理,涵義深遠。南北朝流傳下來的駢文佳作毋庸置疑的表明了駢文對中國文學觀念的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這里當然包括對散文定型的影響。其影響有三:第一,駢文句式整煉、對偶紛呈。駢文,又稱“四六文”,它的第一個特征就是句式整練。主要體現在對偶句使用方面。中國文學向來有使用對偶句的傳統,早在《詩經》時期,便多有對偶句出現。例如《雎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寤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文中句式便以四言為主。但在《詩經》中,還沒有形成這樣固定的創作模式,就文章而言,不全是這樣整齊的語句。但到了魏晉時期,這樣整齊的句式才真正成為文壇的主導,劉師培先生在其《論文雜記》單對這點有過表述:“兩漢之時,雖屬韻文,而對偶之法未嚴。東漢之文,漸尚對偶,若魏代之體,則又以聲色相矜,以藻繪相飾。”魏晉以后,則逐漸形成以四六言為主的句式。通過四六言這兩種句式的不斷交換使用,使文章既不顯露呆板之氣,又反成錯落之美,文氣長短急徐而具有跌宕之勢,這便形成了魏晉時期駢文的獨特之風。這種錯落有致的對偶句式對后世散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散文中雖只間或運用對偶或四六文穿插,但卻極大的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僅以千古傳頌的《滕王閣序》為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軸(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第二,駢文音韻諧調,聲律自然。駢文又一特征是音韻之諧調。

    南北朝駢文更是把這種自然發揮到了極致。江淹的《別賦》、鮑照的《蕪城賦》、庾信的《哀江南賦》,這些優美的駢文均體現了這一特點。

    長久以來,音律是否和諧一直是衡量文章是否出眾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文人創作時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南北朝駢文在講求句法規范的同時,又賦予了文章音韻之美,這大大增強了駢文的表現力。這一特征對后世散文的創作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駢文用典使事,雕飾辭藻。劉師培先生曾說過:用典使事本是為了借古環今,以彼喻此,并非駢文所獨具,而雕飾辭藻,也是在駢體出現之前就有,然而駢文是將其二者結合得最好的文體,這與南朝人崇尚形式美的審美風尚有關。駢文是一種著重表現形式美的文體,是公認的美文,而用典又是形成駢文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會影響對偶、辭藻的使用,因此文士們非常注重駢文中典故的運用。

    王運熙先生指出:“當時(南朝)大多數文人認為,大量用典是增加駢文文采的一個重要手段。”用典在當時被認為比對仗、聲韻更可見作者才學,因此成為競相運用的方式。當時的學界普遍認為只有積累豐厚的人,用典時才能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南朝驕文的這種用典手法,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散文也從它身上汲取營養,創造性地運用典故更增添了古代散文的文學魅力和藝術魅力。

    古代散文從先秦散文的氣勢磅礴,妙喻橫生,思想深沉,投筆從容,到后來清代桐城派散文的“神”“氣”相依、“義”“法”相成,走過了從感性到理性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在不斷地自覺和自省,才匯聚成一片精彩紛呈的文學海洋。駢文便是這文學海洋中一朵澎湃的浪花,她激蕩的瞬間讓文學潮漲潮落。雖然,駢文的發展期間經歷了中唐“古文運動”的沖擊,但駢文自身的魅力不減,南北朝駢文的興盛實現了當時“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主張,并對后世的散文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等待后世學者更大的挖掘。

【淺析南北朝駢文對中國古代散文定型的影響】相關文章:

詩歌手抄報內容:南北朝民歌06-30

語文特點淺析11-13

影響的作文09-08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南北朝的書法06-30

當前水運形勢的淺析10-13

淺析合并理論論文12-15

中國古代的禮樂文明12-17

中國古代故事大全03-09

中國古代經典語錄11-21

《燕歌行》評價和淺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