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技術創新生態化與可持續發展
技術創新生態化與可持續發展摘要 技術創新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技術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企業和政府的重視。本文對生態創新技術和可持續發展各自做了詳細闡述,并探討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生態技術創新的途徑。
關鍵詞 生態技術創新 可持續發展
當代西方發展理論經歷了單純經濟增長發展觀、以人為中心的整體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三個階段。單純經濟增長發展觀由于忽視了社會體制、政治制度、文化等因素,造成發展的困境;以人為中心的整體發展觀則忽視了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問題;可持續發展觀則代表了當前人類對發展問題最深入的思考,屬于發展的生態觀,突出人類與自然、前人發展和后人發展之間的協調,而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
隨著全球性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凸現和加劇,企業要謀求生存和持續發展,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而生態技術創新則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1生態技術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主題,這一概念的明確提出源于1987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上的《我們共同的未來》這一著名報告。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念和模式,不是指單純的經濟發展,而是生態、經濟、社會三種可持續性相互聯系、共同組成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系統整體,是“生態——經濟——社會”三維復合系統的運行軌跡與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核心是:當今的經濟增長不能破壞后人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一群人)的發展不能以損害其它國家(或其它地區、其他人)的利益為代價。它強調的是人類必須在“利他”的前提下謀求“自利”,以確保代際的公平和代內的公平。從這個意義上講,把“利他”作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共產主義思想是相通的
企業的競爭力來自于創新,作為現代經濟微觀基礎的企業能否持續發展,實際上取決于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和社會可持續相互適應相互作用的結果,需要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子系統的協調發展。而融生態與技術創新于一體的生態技術創新,則是將經濟活動和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生態——經濟——社會”系統整體上來考慮的技術創新。在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整體中,生態技術創新以生態可持續性為基礎,以經濟可持續性為主導,以社會可持續性為動力與保證。它主張以“可持續性”作為其基本準則,并取代“經濟人假設”,不僅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技術創新中過分強調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忽視資源保護和污染治理的缺陷,而且突破了傳統技術創新“高投入、高消耗”的傳統發展模式框架,它注重優化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追求的是自然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下的經濟持續增長,即生態綜合效益最大化,從而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源泉。
2技術創新新觀念:生態技術創新
“創新”概念最早是在1912年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首次使用的一詞。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是指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這種新組合包括引入新產品、引入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新的供應來源、以及實現工業新的組織等內容。后來,索羅提出了技術創新成立的兩個條件,即新思想根源和后階段發展,這種“兩步論”被認為是技術創新研究上的一個里程碑。在前人研究基礎上,西方經濟學家進一步探討了技術創新的內涵、過程、動力機制和運作模式等等,從而使創新理論形成了兩大分支。一支是新熊彼特主義,即技術創新學派;另一支是制度創新理論,即新制度學派。
生態技術創新是生態學向傳統技術創新滲透的一種新型的創新系統,是在建立新的企業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中,在技術創新的各個階段中引入生態觀念,從而引導技術創新朝著有利于資源、環境保護及其與經濟、社會、環境系統之間的良性循環的方向協調發展。生態技術創新在內涵上,實際上是融合了新熊彼特主義、制度創新理論和生態學的觀點。它以生態保護為中心,在企業生產系統中引入
[1] [2] [3]
【技術創新生態化與可持續發展】相關文章:
技術創新生態化與可持續發展04-30
基于綠色技術創新的工業生態化路徑研究05-02
推進產業生態化實現可持續發展05-01
生態化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04-29
生態化技術創新成功的各標準之間的關系研究04-26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技術創新生態效益評價04-30
陜北能化基地可持續發展生態問題及對策04-25
綠色技術創新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04-28
生態現代化煤炭工業技術創新理論探討04-26
生態旅游與旅游生態的可持續發展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