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內外光纖光纜現狀及發展趨勢
——光纜通信在我國已有20多年的使用歷史,這段歷史也就是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史和光纖光纜的發展史。光纖光纜在我國的發展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階段:對光纜可用性的探討;取代市內局間中繼線的市話電纜和PCM電纜;取代有線通信干線上的高頻對稱電纜和同軸電纜。這兩個取代應該說是完成了;現正在取代接入網的主干線和配線的市話主干電纜和配線電纜,并正在進入局域網和室內綜合布線系統。目前,光纖光纜已經進入了有線通信的各個領域,包括郵電通信、廣播通信、電力通信和軍用通信等領域。
1 光纖 ——符合ITU-T G.652.A規定的普通單模光纖是最常用的一種光纖。隨著光通信系統的發展,光中繼距離和單一波長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纖的性能還有可能進一步優化,表現在1550nm區的低衰減系數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纖的最低衰減系數和零色散點不在同一區域。符合ITU-T G.654規定的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和符合G.653規定的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實現了這樣的改進。G.653光纖雖然可以使光纖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為不能抑制四波混頻,反而變成了采用波分復用技術的障礙。 ——為了取得更大的中繼距離和通信容量,采用了增大傳輸光功率和波分復用、密集波分復用技術,此時,傳輸容量已經相當大的G.652普通單模光纖顯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現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線性效應對這些技術應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統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為限制系統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纖的PMD通過改善光纖的圓整度和/或采用“旋轉"光纖的方法得到了改善,符合ITU-T G.652.B規定的普通單模光纖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km1/2,這意味著STM-64系統的傳輸距離可以達到大約400km。G.652.B光纖的工作波長還可延伸到1600nm區。G.652.A和G.652.B光纖習慣統稱為G.652光纖。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包括受激布里淵散射、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調制、互相位調制、四波混頻、光孤子傳輸等。為了增大系統的中繼距離而提高發送光功率,當光纖中傳輸的光強密度超過光纖的閾值時則會表現出非線性效應,從而限制系統容量和中繼距離的進一步增大。通過色散和光纖有效芯面積對非線性效應影響的研究,國際上開發出滿足ITU-T G.655規定的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利用低色散對四波混頻的抑制作用,使波分復用和密集波分復用技術得以應用,并且使光纖有可能在第四傳輸窗口1600nm區(1565nm-1620nm)工作。目前,G.655光纖還在發展完善,已有TrueWave、LEAF、大保實、TeraLight、PureGuide、MetroCor等品牌問世,它們都力圖通過對光纖結構和性能的細微調整,達到與傳輸設備的最佳組合,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為了在一根光纖上開放更多的波分復用信道,國外開發出一種稱為“全波光纖"的單模光纖,它屬于ITU-T 652.C規定的低水吸收峰單模光纖。在二氧化硅系光纖的譜損曲線上,在第二傳輸窗口1310nm區(1280nm-1325nm)和第三傳輸窗口1550nm區(1380nm-1565nm)之間的1383nm波長附近,通常有一個水吸收峰。通過新的工藝技術突破,全波光纖消除了這個水吸收峰,與普通單模光纖相比,在水峰處的衰減降低了2/3,使有用波長范圍增加了100nm,即打開了第五個傳輸窗口1400nm區(即1350nm-1450nm區),使原來分離的兩個傳輸窗口連成一個很寬的大傳輸窗口,使光纖的工作波長從1280nm延伸到1625nm。 ——為了提高光纜傳輸密度,國外開發了一種多芯光纖。據報道,一種四芯光纖的玻璃體部分呈四瓣梅花狀,涂覆層外形為[1] [2] [3] [4] [5]
【國內外光纖光纜現狀及發展趨勢】相關文章:
FTTH加劇光纖光纜市場競爭05-02
國內外空氣污染指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04-28
國內外空氣污染指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04-28
國內外空氣污染指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04-25
FTTH下線光纜(FTTH-Ⅰ)-長飛光纖光纜(上海)有限公司05-02
國內外污泥處理現狀及工藝04-29
光纖通信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論文04-28
公路貨運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04-30
公路貨運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