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析美國研究三角園對京津冀高等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的啟示論文
美國是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也是產業鏈中產學研協同發展較好的國家。美國出現了硅谷、“128 號公路”“研究三角園”等高等教育與區域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創新基地,成為世界各地推動協同創新、促進區域發展的典范。目前,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RTP)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園區,也是高校與地區產業鏈實現協同創新發展的后起之秀,與硅谷、德克薩斯研究院并稱為美國三大科研中心。本文分析了“研究三角園”的現狀、高等教育區域合作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模式及關鍵因素,最后提出對京津冀高等教育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啟示和政策建議。
一、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的現狀
北卡“研究三角園”位于北卡羅來納州羅利、達勒姆和查珀爾希爾三個主要城市之間的交接地帶,被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三所知名大學環繞, 形狀類似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被稱為“研究三角園”。該“研究三角園”是美國最早、規模最大的研發產業園,是美國制造業向高端轉型的代表,堪稱美國區域性高等教育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典范。園區成立于1959 年,占地面積約4.25 萬畝,在現代醫療健康、農業生物技術、分析儀器、生物制劑與傳染病、物流、納米技術、環境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研究三角園”總共有200 多家企業,其中有170 多家是世界頂尖級的企業,包括著名的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北卡生物技術中心、微電子研究中心以及GE、IBM、思科和杜邦等大型跨國公司的科研機構。園內除一些大型高科技企業外,還有著大量的小型研發機構。園區內大約有2200萬平方米的發展區域以及26 所綜合性的辦公樓, 同時還有4個孵化器。這些企業中,40%是生物企業,另外還有20%是信息科技企業,如IBM、思科。同時還有其他一些企業,如基金、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工程類、金融服務業等。“研究三角園”現已是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地方。目前園區內大約有180 萬居民,就業率相當高,且47%的上班族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時,“研究三角園” 是美國合同性研究機構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年聯邦政府投入的資金高達20 億美元。“研究三角園”在經濟發展、社區建設、教育培訓、專家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經濟結構逐漸高級化,高收入人口比例增加,園區多次躋身《財富》雜志“企業最佳發展城市”和“全美最佳生活區”。
二、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的高等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分析
1. 政校企合作, 奠定園區與區域產業鏈持續協同發展基礎。20 世紀50 年代,北卡羅來納州在美國是個經濟落后的農業州,據稱煙草和紡織服裝是該州兩個最大的產業。然而,隨著美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煙草和紡織服裝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研究三角園”所在地區的失業率大幅度上升,當地政府為激活當地經濟和增加就業采取了多種措施,但收效甚微。北卡羅來納州盡管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 但教育卻相當發達,北卡羅來納大學、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均屬美國最好的研究性大學。因此,政府和一些企業、私人機構以及學校聯合起來,想通過校企合作促進地區發展。因此,成立了“研究三角園”。隨著時間的推進, 這三所大學的畢業學生都來到了這個園區工作,城市也逐漸發展壯大。
園區起源于政校企合作。政府非常重視三所大學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利用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以“研究三角園”為框架,以該地最著名的三所研究型大學(達勒姆市的杜克大學、羅利市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為支撐點,形成“三角形”布局。這種設計理念使得園區與三所大學之間距離最小化,同時毗鄰東海岸線,園區鐵路、公路、海運等交通極其便利。地方政府對園區附近的大學、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孵化器、非盈利機構等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在政府的宣傳和幫扶下,園區通過降低企業成本等舉措吸引大型企業、研究機構入駐。
“研究三角園”一開始就積極推動高校融入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不斷延伸現代生物、計算機網絡等新興產業產業鏈。在“研究三角園”內,產業鏈的上下游、研究機構與生產企業、不同領域的協作伙伴以高度緊密的方式進行協作,園區內某一個企業的創新有可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全面跟進與提升。在“研究三角園”,不同企業、高校之間分享知識、緊密協作、共同創新,政校企合作,奠定了園區與區域產業鏈持續協同發展的基礎。
2. 校企互動,區域聯動,實現教育與產業鏈協同創新。“研究三角園”的成功源于以市場為導向的校企互動,構建全新企業與學校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了教育與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及其周邊的社區學院和技術學院等為“研究三角園”的成功提供了豐富的智力和技術資源,實現了優勢學科與區域支柱產業無縫對接。如杜克大學以電子工程和生物醫學見長;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有上百個專業,其中工程類專業,如核能工程、工業與制造工程專業在全美大學名列前茅;北卡羅來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商學和新聞學等備受學生青睞。“研究三角園”的成功之處在于它集合三所高校的優勢學科來吸引相關企業入駐,這是一種企業選擇學校而不是學校挑選企業的過程。企業與學校之間協同研究的領域正是區域明顯的優勢。再加上許多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是從作為智力資源密集的大學或科研院所直接繁衍而來,因此它們一出生就與這些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天然聯系,這使得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內部各行為主體之間的聯系也比較密切。
園內高校的人才和專業優勢成為吸引研究型企業的“傳感器”,也是“研究三角園”實現產業鏈轉型升級的重要原因。企業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實現產品的創新和技術的改造,高校與區域的協同創新成為新時期“研究三角園”不斷走向輝煌的關鍵路徑。大學和企業實驗室間的合作使園區成為美國東部技術上的領跑者。1959 年“研究三角園”掛牌時,園區委員會把化學、纖維作為發展重點。60 年代中期后,電子業成了高新技術的代表。1965 年IBM 公司加入后,園區進入快速成長階段。80 年代,進一步明確把微電子和生物工程視為最有前途的技術領域,并確定了集中于這些核心產業的“產業集群”發展戰略。90年代,隨著網絡工程和生物技術蓬勃興起,“研究三角園”立即趕上這一時代潮流,經過50 多年的建設,該地區成為全球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研發中心。
3. 多方合作構建產業鏈生態系統。擁有大量高科技人才和創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是吸引大企業的重要資源。在政府支持下,園區建立了大量生活、娛樂及配套設施。政府與基金會合作投入,分擔園區內道路建設成本。政府下屬的小企業管理局為小型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和其他金融服務,并對入園企業提供10 萬~50 萬元的低息貸款,年限長達7 年,針對過去主要側重引進大研發項目而忽視創新科技企業的不足,“研究三角園”在20 世紀90 年代初啟動了科技企業孵化體系,目前已孵化出1500 多家創新企業。
北卡羅來納州的低消費水平和緊密的社區合作氛圍,提供了高質量有價值的操作交流平臺和穩定的科研環境,以及便利的交通、齊全的環境建設、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從行業構成看,最大的是生物技術和制藥產業,其次是信息技術和軟件,還包括儀器與先進材料企業、清潔與綠色技術公司、專業服務與管理顧問公司等。這些與園區內相關的政府機構、基金會、研究所、科技協會等非營利組織,共同構成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
三、“研究三角園”高等教育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關鍵因素
1. 高等教育與產業鏈協同創新管理機制: 非營利的基金會。“研究三角園”在管理上實行的是政府主導,政、校、企聯合管理的模式。 通過第三方組織———基金會實現聯合管理。北卡羅來納研究三角基金會(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 of North Carolina)是由政府、大學、企業及行業領袖聯合成立的非營利機構。在管理方式上,基金會由政府、學校、企業等各方代表11 人組成理事會, 主要負責園區的建設、維護與管理,以吸引和留住企業。基金會將政府、高校、企業組織在一起,共同商議決策、規劃“研究三角園”未來發展藍圖。這種管理模式,既能保障園區穩定的創新創業環境,又使得園區內部企業和單位具有很大的自主權,為高校與區域自由合作掃除障礙。同時,基金會下設附屬公司,輔助其對“研究三角園”進行管理。“研究三角園”作為基金會的附屬公司,也是園區的商業、娛樂休閑、咨詢服務中心,園區內舒適便利的工作環境、休閑的娛樂環境以及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得“研究三角園”成為“美國最適合居住的地點”之一。園區的大學安置服務中心為即將畢業的學生與用人單位提供中介服務,是連接高校與用人單位的重要紐帶。還設有大量的非營利性研究所,主要開展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新產品研究等工作。
2. 構建學科-產業-園區協同發展機制: 產-校-園-城四位一體融合發展。大量的教育和科學研究機構保證了園區擁有豐富的人才儲備,也是園區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園區匯聚多所高校,恰好位于羅利(首府)、達勒姆和教堂山三個城市的中心點上;這三個城市中的每一個城市都擁有世界級的研究型大學,大學是園區維持快速與持續發展的基礎。“研究三角園”內各個高等院校都具有自己的優勢專業和學科,這些學科又與園區發展結合起來,與園區內企業的產業有較高的匹配度。“研究三角園”的成功之處在于它集合三所高校的優勢學科來吸引相關企業入駐,這是一種企業選擇學校而不是學校挑選企業的過程。
企業與學校之間協同研究的領域正是區域明顯的優勢。園區內制藥、健康服務和醫療設備類企業最多,總數超過了35 家,雇傭員工接近7000 人。這樣的高集中度反映了杜克大學和北卡大學等地區院校的科研實力,這兩所學校都開設醫院、醫學院、護理學院和生物醫學相關研究項目。園區第二集中的產業是IT、計算機和電信業,超過25 家企業,共雇傭2 萬余人。北卡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工程學院以及北卡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都吸引著企業來到這里。“研究三角園”中的其他產業,如環境科學和生物機構,也占有重要比例,也反映了該地區高校在這方面的實力。
相應的,大學也像企業一樣,很重視與“研究三角園”內企業的關系。超過85%的高校校長把“研究三角園” 內的企業看作畢業生就業機會的重要來源,接近70%的校長認為“研究三角園”的企業是學生實習和教師專業培訓的重要地方。同時,近一半的校長把“研究三角園”內企業看作學校訪問學者、支持資金和科研經費的重要來源。大學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行科研攻關,研究出的科研成果迅速移交給專門的研發機構進行開發, 開發出的新產品很快移植到企業,生產出的產品便成了高科技產品。這種結合不僅成果快,開發周期短,而且都是高技術產品,經濟效益非常好。各高校的學生,有不少在學習期間就在園區內科研機構的工廠實習,畢業后往往就被有關科研機構正式吸收為科研人員。園區內,近90%的公司表示與周圍大學建立了正式或非正式的關系; 超過80%的園區公司重視從周圍大學的畢業生中挑選員工;并且,超過70%的公司重視員工的課程和培訓;其他的校企合作形式也是被重視的,包括文化、社會方面的合作機會、咨詢等。
經歷50 多年的發展,“研究三角園” 正在制定新的發展計劃。在新的總體規劃中,最重要的理念是要打造一種新型的“創新社區”,即創造一個不僅創新公司愿意在此落戶, 而且人們愿意在此居住生活的地方。為此,園區將打造成多用途中心,不僅是公司辦公和研究的基地,也提供零售、酒店和住宅設施。打造宜居宜商的創新社區。
3. 創建多元文化氛圍,提升高校創業能力。“研究三角園”具有和諧多元的創新、創業文化環境,被譽為是“最適合商務的地區”“最令人興奮的城市”之一。成立之初,就敞開大門吸引各國和地區的研究型企業入駐,高校與區域之間合作、競爭的意識成為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文化環境。
高校在與企業合作的同時,也不斷挖掘自身的競爭優勢,產生了一大批高校企業(spin-out companiesfrom universities)。據統計,2003 年三所高校創立了大約20 多家企業, 大多涉及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專利產品。許多高校擁有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創業基金等,針對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進行專利保護和風險投資。高校創業的形式在“研究三角園”非常普遍,包括技術轉移公司、產品研究中心和小型公司等,為推動區域協同創新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學不斷向“研究三角園”輸送優秀人才和優質項目。大學畢業生在當地創立了眾多企業,大學研究項目又催生了不少初創企業,為創新經濟的發展不斷提供新鮮血液。
建立于大約30 年前的北卡州立大學百年紀念校區,本身就是學界與產業界成功結合的產物。為便利與產業界合作,北卡州立大學成立“跳板創新中心”,作為發展校企合作伙伴關系的中樞與入口。該創新中心,旨在為那些來自大學以外的人提供“一站式購物”的支持,讓他們知道如何與北卡州立大學合作。北卡州立大學支持師生創業, 迄今已經創立100 多家企業,資本投資超過15 億美元。目前,該大學每年大約新創立8 至10 家公司。
園區還為剛起步的創新企業提供孵化器服務。在這個園區中,有4 個孵化器,園區負責管理的是第一個(park research center),提供基金支持,其他三個是獨立的孵化器,也就是由企業獨立運作的公司。第四個孵化器是一家國際企業在運營的,專注于在生命科技方面孵化的事情。此外,園區設有“北卡生物科技中心”與“北卡超級計算機中心”,前者由北卡州成立,對園區內生物科技相關廠商提供龐大的、創造性服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般不對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管理,而是委托資信等級高的專業機構進行運作。
4. 多渠道籌集資金,提供創新動力支撐。高校與區域實現協同創新,不僅需要人力、物力、技術的支撐,還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高科技產業具有高風險、長周期、高收益的特性,因而資金是協同創新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聯邦政府也加大了對“研究三角園”高校和企業創新發展的資助。為幫助一些新創小型科研機構開展業務,政府下屬的小企業管理局向在園內的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及其他金融服務。此外還提供10 萬到50 萬美元的低息貸款, 貸款的期限長達七年, 貸款年利率僅為政府債券利率的一半或固定為5%。另外,風險投資公司、獨立基金會、私人募捐等也為園區高校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旗下的黑石慈善基金會聯合“研究三角園”的高校———杜克大學、北卡羅來納中央大學(North CarolinaCentral University)、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投資363 萬美元,成立“黑石企業家網” (the Blackstone Entrepreneurs Network,BEN),致力于打造將創新思想推向市場的動態區域網絡,提高區域的創新活力。
四、對京津冀高等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的啟示
1.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 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研究三角園” 實現高校與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原因是非營利的管理基金會。在“研究三角園”,有大量的非營利組織活躍其間。這些非營利機構大多擁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成為營利組織、科技團體與政府之間不可缺少的橋梁,“研究三角基金會” 就是其中之一。基金會負責管理和指導“研究三角園”的建設和規劃,對園區內各單位的內部事務無權干預。基金會成為政、校、企合作和園區建設的助推器。目前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口號大、落實少,關鍵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模式和機制。因此,在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過程中,區域首先要明確定位,建立創新機制,設計未來發展模式,借鑒第三方管理模式,帶動京津冀高等教育與區域產業鏈協同發展。
2. 明確定位加強優勢合作, 堅持優勢學科與區域支柱產業無縫對接。“研究三角園”的創新依賴區域內三所研究型大學的學科專業優勢。三所高校突出的學科優勢,成為企業合作的重要根源。目前,京津冀大部分高校與區域內行業企業合作的領域非常有限,根源是很多高校在專業和學科建設上求多求全,缺乏明顯的優勢學科、專業,沒有形成與產業鏈發展協同的優勢學科和專業,企業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高校在抱怨協同創新困難的同時, 先要考慮自己的優勢何在,深入挖掘專業學科優勢,加強優勢學科建設,結合區域支柱產業重點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與區域支柱產業相關的專業鏈群,為協同創新搭建橋梁。
3. 創新財政科技經費投入模式, 多渠道籌措資金。京津冀高等教育與區域協同發展面臨的較大問題就是資金投入分散。三地政府之間,各高校之間,不同行業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的經費投入渠道。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首先要創新財政科技經費投入模式,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項研究資金,扶持京津冀高校協同發展的重大項目。將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各高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的資源進行整合,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京津冀一體化高等教育中來, 促進教育與經濟、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融合發展。
【解析美國研究三角園對京津冀高等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的啟示論文】相關文章:
云南林業產業發展對策研究論文05-05
肇東畜牧產業發展解析04-30
美國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對我國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啟示04-29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研究論文05-02
體育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研究的論文05-02
博洛尼亞進程及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啟示論文05-03
產業開放促進產業發展論文05-01
世界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及啟示論文04-29
美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啟示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