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素質教育在歷史教學中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面向全體學生,重新整合了歷史知識體系,淡化處理了一些學生難于理解的理論和概念。精選內容,刪減了一些偏、舊的知識,把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設計多樣的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質疑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目的。在新理念、新標準指導下編寫的“北京師大版”歷史新教材,以學習主題的形式來構建新的歷史教科書體系,大幅度減少了知識點,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課文內容多樣,具有選擇性,鼓勵學生從多種途徑解決歷史問題。針對新教材對知識點不作過多、過細的要求,有利于教師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的特點。新學期開始后,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組織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和創新學習上,力求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是問號。”對于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學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當然也就提不起興趣。因而,教師需要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在交流對話中喚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時,我提出:原始人怎么會想到用火燒泥做陶呢?學生通過討論提出幾種觀點:(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變硬成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后,地面被燒硬給人們的啟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炕,火坑周圍的土變硬給了人們靈感;(4)把泥土做成型用來煮粟,火燒之后就是陶。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再造了歷史上這個發現的過程。教師要使學生時刻面臨問題,但也不能為問而問,問題過于平淡,讓學生感覺無趣。當然問題也不能過難,沒有學生能答出也是毫無意義的。課前設計問題時要精心準備,使之具有啟發性和深刻性,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和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的金礦,體驗發現的快樂。
對于學生來說,在教師引導下探求知識是一種能力,善于提出問題更是一種能力。肯尼思·胡佛認為:“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巴爾扎克也說,問“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鼓勵學生質疑提問。講到“孔子”一節時,利用孔子“當仁不讓于師”一句,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師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探究越來越深,學生的求知欲望不斷得到激發而越來越強烈,他們的思維和能力也不斷發展提高。在互動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相長”。
在學習“司母戊鼎”時,提到它的鑄造采用合范法,學生立刻提問:各部分分別鑄成后,怎樣再合鑄成一個整體?對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并沒有考慮。在表揚這個同學勇于質疑,發動學生課后積極探求答案的同時,下課后我也認真查閱資料,在以后備課時更細致,做更充分的準備。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發表見解,提出疑問,保護他們探求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樂。
二、認真組織探究課與課外活動
1.精心設計“學習與探究課”。每一個學習主題后的“學習與探究課”是“北京師大版”教科書新設的內容,是對傳統教科
[1] [2] [3]
【素質教育在歷史教學中】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與素質教育04-29
化學教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30
在小數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04-30
淺析小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30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30
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27
談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29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28
談物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27
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