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建筑工程中后澆帶的施工要點建筑工程論文
摘 要:針對某工程的后澆帶進行分析,從后澆帶的施工過程介紹了后澆帶的主要作用及設置要求,結合相關規范要求,闡述了后澆帶在實際施工中的技術要點,對后澆帶施工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混凝土
1 工程概況
某建筑建筑面積69009m2,地上18層,地下2層,分主樓和裙樓兩部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主樓為單身宿舍,裙樓地下兩層為車庫,后澆帶從基礎至屋頂及基礎梁,地下室底板,頂板,內外墻,各層樓蓋及屋蓋之梁板水平及垂直貫通設置,縫寬800mm,鋼筋在此處貫通不斷,并增設相應各構件縱向鋼筋15%的附加鋼筋,伸入后澆帶兩側各自構件內40d。后澆帶留出槽齒,使新老混凝土咬接,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較原構件提高一級,澆灌后加強養護,后澆帶澆灌前及澆灌后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其兩側構件此跨范圍模板及支撐不得拆除,確保施工安全。
2 后澆帶的設置及功能
當建筑結構的平面尺寸超過混凝土規范規定的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可考慮采用施工后澆帶的方法來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但一般地上結構由于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伸縮縫最大間距不宜超過混凝土規范限值過多,同時應注意加強屋面保溫隔熱,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墻外保溫,并適當提高外縱墻、山墻、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縱向鋼筋配筋率。地下室結構超長的情況較為常見,除地下室頂板和處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墻受溫度變化影響相對較大外,地下室內部和基礎結構在使用階段受室內外溫度變化影響較小,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混凝土收縮應力對結構的影響。除在施工階段設置后澆帶外,應該加強地下室頂板及地下室外墻的配筋,建議縱向鋼筋應盡可能選擇直徑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間距盡量選擇較密的,且宜不大于150mm。后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
當地下室結構長度超過規范規定長度較多時,單靠設置后澆帶是不足以解決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問題,可以考慮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在適當位置設置膨脹加強帶。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后澆帶是不能替代伸縮縫的作用。因為后澆帶只能解決施工期間的混凝土自收縮,它不能解決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結構應力集中。有一些結構設計者將后澆帶和伸縮縫等同起來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兩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對高層建筑主體與裙房之間是設置永久變形縫,還是在施工階段設置沉降后澆帶,應該根據建筑場地地基持力層土質情況、基礎形式、上部結構布置等條件綜合確定。當地基持力層土質較好,例如高層建筑基礎做在基巖層或卵石層上,或采用樁基時,高層建筑沉降變形量較小,此時可考慮采用施工后澆帶而不設置永久變形縫,將高層建筑與裙房基礎(或地下室)連成整體,通過設置后澆帶能很好控制主樓和裙樓之間的沉降,達到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但當地基持力層壓縮性較高,且厚度較大,高層建筑主體與裙房之間的高差懸殊較大,高層建筑荷載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況下,還是以設置永久變形縫將高層建筑與裙房徹底脫開為好。
對于施工后澆帶的位置的布置,應根據基礎和上部結構布置的具體情況確定。后澆帶應設置在結構受力較小處,一般在梁、板跨度內的三分之一處,結構彎矩和剪力均較小,且宜自上而下對齊,豎向上不宜錯開,后澆帶間距一般為30米到50米。在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設置后澆帶時,后澆帶宜處于裙房一側,且在結構設計上,應注意加強高層建筑與裙房相連部位的構造,提高縱向鋼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澆帶封閉后由剩余差異沉降差所引起的結構內力。后澆帶部位的鋼筋一般不宜斷開,而應讓鋼筋連續通過,即只將后澆帶處的混凝土臨時斷開。基礎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于結構設計圖紙上用詳圖明確表示出來,而不應推給施工單位。當地下水位較高時,宜在基礎后澆帶下設置防水板并增設一道附加防水層。
后澆帶的設計原理是“抗放兼備,以放為主”,在實際中大部分混凝土普遍存在開裂現象,而混凝土正常使用時允許帶裂縫工作,設置后澆帶就是要釋放混凝土中的大部分約束應力及水化熱,在一定時間后,用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后澆帶,施工過程中后澆帶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臨時留置的后澆帶要經過原設計單位認可,其布置應該便于施工操作,且符合構造要求。
后澆帶主要功能包括解決高層主樓與低層墻裙之間的沉降上的差異,這也是某高層后澆帶的主要設置目的,另外還有解決鋼筋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減小溫度應力等作用。此外后澆帶也可避免在結構中設置永久變形縫。
3 后澆帶在施工中的注意要點
(1)在施工前,提前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提前預留出后澆帶的位置,在施工中于后澆帶處加蓋蓋板或者專門保護起來,防止施工垃圾及養護用水等污染后澆帶,在澆筑后澆帶之前,要仔細清理干凈,如鋼筋有銹蝕發生,則進行鋼筋除銹。
(2)澆筑后澆帶時的溫度宜較低,夏季施工時選在清晨或者傍晚時分,并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施工,后澆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比原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個等級,目的是防止先后澆筑的混凝土出現裂縫,不能形成一體。
(3)在后澆帶澆筑前將兩側混凝土鑿毛,保證澆筑后的整體性,加強新舊混凝土的粘結強度,應在側壁處設置模板,抵抗后期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側壓力,在后澆帶進行封閉工序前,不得拆除后澆帶處的模板,并且不得在此處施加其他荷載,以保證結構安全。
(4)在后澆帶澆筑時注意以下技術要點,首先必須按照結構施工圖的說明進行后澆帶的接縫,其次在進行后澆帶施工時,應使用堵頭板,第三,在施工地下室底板處的后澆帶接縫時,后澆帶最好不要留成直槎,避免在后澆帶處發生滲水現象。
(5)對后澆帶先進行澆筑的混凝土部分進行防護和養護,在后澆帶周邊布置臨時的維護工具,避免后澆帶處的鋼筋在施工過程中被踩踏和污染,在以往的施工中,施工人員忽視了對后澆帶位置處鋼筋的保護,造成后澆帶位置處留存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并且鋼筋被踩踏變形,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結構完工之前鋼筋的強度及延性降低,達不到設計時的要求,會影響結構在使用階段以及在設計規定的偶然事件發生時,不能達到預期的使用功能,影響正常使用。
(6)后澆帶所澆筑的混凝土一定要采用摻加膨脹劑的無收縮的混凝土,澆筑工程中精心振搗,建筑完成后進行澆水養護混凝土的工作,保證后澆帶的質量,使后澆帶發揮應有的作用。其中,沉降后澆帶要在主體結構封頂后再澆筑后澆帶位置的混凝土,這樣結構的沉降就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充分完成,釋放了建筑主樓與裙樓之間的一部分差異沉降。另外的方法是,在整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及時對建筑主樓和裙樓的差異沉降進行預測,若差值符合相關要求,可進行后澆帶的澆筑。
(7)因后澆帶處混凝土澆筑量較小,因此在施工后期,澆筑后澆帶時,一般施工單位不再從場地外運送商品混凝土,而采用現場混凝土攪拌澆筑。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由于結構的后澆帶位置處混凝土等級要比后澆帶周圍的相鄰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高一個等級,并且需要在此采用補償混凝土,所以要進行單獨配合比的計算。因此后澆帶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注意以下方面,保證攪拌混泥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細骨料以及摻加劑的質量合格。按規定進行澆筑時留試件,用以后期檢驗后澆帶位置處混凝土的強度,注意后澆帶位置處混凝土的養護工作。
4 結語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澆筑施工過程中,采用后澆帶的方法來取代在結構上設置永久性的變形縫,既達到了變形縫的作用,又避免了采用永久變形縫給結構受力性能帶來的各種弊端,通過設計階段對后澆帶的合理設計及在施工中施工技術人員需要注意的相關操作要點,后澆帶時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后澆帶在現代施工中應用日益廣泛,不僅用于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接處,對于超長的多層或高層框架結構,雖不存在差異沉降問題,但為解決鋼筋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或混凝土的收縮應力,也采用后澆收縮帶或后澆溫度帶,解決了結構上的諸多難題。
參考文獻
[1] 姜成斌,劉明.土木工程建造管理[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2] 蒿廣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新進展[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田野(1985- ),男,山西晉城人,山西晉煤集團長平公司工程管理部,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析后澆帶的施工要點。
【淺析建筑工程中后澆帶的施工要點建筑工程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施工工藝論文02-13
基于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分析建筑工程論文06-03
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的技術要點論文06-03
淺談對后澆帶的施工07-12
建筑工程后澆帶結構設計探討論文12-15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施工要點論文06-18
淺析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論文03-16
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淺析論文01-09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優化淺析論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