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自主創業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1
摘要 新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未來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文章提出了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 創新創業 大學生 能力培養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戰略性問題,關系到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是否能夠承擔起振興民族大業的重要課題。全面開展切實有效地創新創業教育,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優先選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主動適應復雜多變的周邊環境,積極應對未來世界的嚴峻調整,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1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1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20xx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已突破200萬大關,達212萬人,20xx年又突破300萬大關,達到338萬,20xx年更是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413萬人。國家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早在20xx年就指出,雖然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但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大增加的趨勢。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開始出現,數量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20xx~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僅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20xx年是34萬,20xx年是37萬,20xx年是52萬,20xx年是69萬,20xx年達到了79萬。
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對于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高校畢業生大多在20~25歲之間,這個年齡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要求獨立地、有主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依賴父母的心理逐漸消失,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明顯增強,同時又處在人生的重大轉折和突變時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開發潛力、發展創造力的最佳時期。
1.2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1.3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 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2.1 以項目和社團為載體,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形成和推動創業行為的內驅力,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是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憑借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要使廣大學生認識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要通過宣揚大學生中涌現出的.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為此,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全面理解自主創業的深刻內涵,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來開展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方式,形成了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技能技巧大賽等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龍頭,以科技協會為平臺,層層推動課外科技學術活動和學生創業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學生在興趣特長與專業之間找到恰當的結合點,感受創業,培養創業意識。
2.2 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創業品質
創業品質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敢于競爭、敢于冒險的精神,腳踏實地、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舍、堅定執著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心態自控能力、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多方面的品質。
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果價值最終都取決于教師。具有較高創造性思維修養和創造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質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學生,學生才敢于冒險、敢于探索,才會突破常規,進行創造性的研究性學習。沒有一定數量的創造性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學生。學校可以聘請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士或校友為客座教授,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傳授創業技能知識,使學生獲得實際經驗。
一批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對大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創業品質給予強化。創業往往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實現或完成的,它需要組建起自己的團隊。一個精誠團結、各方面能起互補作用的團隊,才能實現1+1>2的效果,才能保證創業的成功。通過教師隊伍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自我,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培養合作意識,將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產生深刻的推動作用。
2.3 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2.3.1 建立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的教育課程
高校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將其列為必選科目,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他們的創業學識,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有關創辦及管理小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可考慮采用創業案例進行教學,向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過程和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其創業視野;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
2.3.2 開設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課程
在第二課堂活動中,開展一些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在課外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交流,開設創業教育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創業教育課程,包括“網絡教學”、“實地考察”、“企業家論壇”、“創業計劃(設計)”等環節,以拓寬學生學習范圍和視野,使課程更具啟發性和實踐性。定期舉辦對話交流論壇,請創業成功人士直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解答其在課堂學習中和實際創業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其提供創業借鑒與指導。
2.3.3 創設環境類課程
環境類課程要突出創業環境的設計與布置,盡可能把校園的布局與美化、校園文化建設、周邊環境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應建設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業環境建設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硬環境如校園創業園區、小企業孵化器等。在校園內設立“創業園區”,學生可以提出項目申請,方案獲通過后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辦一些校內公司或在校內經商等。或者由學校組織開辦模擬公司,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創業相結合,其運作程序符合企業行為,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創業的平臺。軟環境如職業指導等,院系應成立由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和風險投資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小組,為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建議,從而避免學生盲目創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創業環境的建設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作,共同進行。
2.4 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創業能力
實踐證明,一種有利于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綜合性知識,如有關政策、法規等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因此,必須在教學思想上有根本的改變,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知識橫向拓寬,縱向加深。使學生從日趨合理的知識結構中獲得創造能力的培養。
系統創業知識的形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第一,大學課堂、圖書館與社團。創業者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一門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受益無窮;圖書館通常能找到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閱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社團活動能鍛煉各種綜合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第二,媒體資訊。一是紙質媒體,人才類、經濟類媒體是首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21世紀人才報》、《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人世界》等。二是網絡媒體,管理類、人才類、專業創業類網站是必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中國營銷傳播網》、《中華英才網》、《中華創業網》等。此外,各地創新服務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信息中心的網站等都可以學到創業知識。第三,與商界人士廣泛交流。襄樊學院還不定期的邀請校內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講座,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校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報告,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2.5 加強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2.5.1 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和各種專業競賽活動
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和科研活動,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對于增強創新意識,鍛煉和提高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學生當中造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才能使更多的創新人才破土而出。實踐最能鍛煉和培養一個人的才能,只有在實踐中多看、多思、多問、多記、反復檢驗,反復調查,不斷總結,吸取教訓,才能從實踐中摸索出真知。
2.5.2 以校內外創業基地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
創業教育的落腳點在社會實踐。學校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創業基地,以此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一方面通過實習環節開展創業實踐。專業實習是專業理論應用和職業技能的訓練過程,更是創業階段實際操作過程,把校內外實習基地辦成創業教育示范基地,讓學生在這樣的場所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業。另一方面,創業基地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網絡,包括各種孵化器和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創業者協會等等,形成了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類創業資源。
參考文獻
1 郁義鴻,李志能,羅博特·D·希斯瑞克(Robert D·Hisrich).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
2 李儒壽.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探析[J].襄樊學院學報,20xx(6)
3 徐萍.個性品質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J].當代教育論壇,20xx(1)
4 李石純.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xx(24)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2
1.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風險的內涵和特征
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風險是指影響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實現的諸多風險因素的集合,具有客觀性、可變性、相對性、不確定性。
2.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風險管理的內容與目標
2.1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風險管理內容
(1)環境風險管理。①國家政策風險管理。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遇到的國家政策風險主要是:國家出臺一些扶持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相關政策(稅收優惠、資金扶持和法律法規保護)。對于國家政策風險的管理,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管理者應該時刻關注我國的有關政策,并及時有效、充分地預測國家政策的動態、方向,在現有的風險管理體系中做出調整。②行業風險管理。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認識、理解行業風險,避免出現惡性竟爭。這就需要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管理者具有較高的素質,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此行業有一定深入的了解,能夠知道本行業的發展動態、運轉模式及此時該行業處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階段,對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發展重心及時做出調整。③市場風險管理。對于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而言,市場風險包括:貸款利息的變化、市場供求變化和人工成本增長等,啟動資金和融資的多少直接影響孵化項目的規模和成本,除此之外還影響項目抵抗風險的能力。特別注意的是融資風險,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管理者必須要準確、快速、可靠地判斷出項目何時需要融資,及需要融資的金額,避免出現因為融資造成市場風險過大,影響項目的健康發展,④競爭者風險管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及獲取的信息的渠道越來越暢通,市場中一旦出現高利潤的行業,便有大量的資本涌入,很容易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為了能壓垮對手和獲得利潤,同行很容易采用價格戰、提高工人工資和加大營銷投入等手段。如何避免出現惡性競爭,這對孵化項目的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者對將要進入的行業有充分的認識,做出合理的評估。在進入行業后密切關注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動態,及時做出應對策略,在出現惡性競爭時及時做出應對策略。⑤災害風險管理。除了上述風險之外,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還要面對災害風險。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對于孵化項目的發展而言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控制預防。對于災害風險的處理辦法是可以通過購買-些保險產品和日常中提高項目參與者防范風險的意識。
(2)過程風險管理。①營運風險管理。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營運風險主要是:職工健康風險、市場營銷風險和技術創新風險。其中職工健康風險表現為孵化項目的實竭場所可能存在粉塵、噪音和其它有害物質對員工的人身健康造成損害。市場營銷風險為孵化項目初期由于知名度不高,用于提升知名度、投放的廣告、發放傳單等營銷手段產生的成本而未能達到預期收益所產生的風險。技術創新風險是指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開發新產品等投入的成本,但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險,②金融風險管理。結合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金融風險特點,其主要是由籌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籌資風險管理主要集中在籌集資金的'渠道、籌集方式和維護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籌集資金的作用。流動風險管理主要是指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現金流是否合理,以及短時間內應對資金短缺的能力。規避此類風險可以從控制、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著手。③道德風險管理。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道德風險管理主要集中在社會道德風險管理和個人的職業道德風險管理。社會道德風險管理要求孵化項目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對社會造成危害,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個人職業道德風險管理主要在于建立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約束項目參與者可能存在的一些不道德行為,避免因個人的不道德行為對孵化項目的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
(3)決策風險管理。①戰略性決策風險管理。決策風險主要集中在方案的制定和決策的執行上。方案風險管理主要針對的是孵化項目管理者在把握項目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孵化項目的內部、外部環境,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執行風險主要集中在決策制定后員工的執行能力、執行效率,員工對于該決策的理解是否正確,以及決策落實過程中的監管。②經營性決策風險管理。經營性決策的作用是在于制定內容和程序。內容決策是指孵化器以什么樣的形式提供孵化服務滿足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需求。在現有的資源情況下,孵化器能否有效地滿足孵化項目發展、信息溝通等要求。程序風險管理主要集中在孵化項目方案制定過程中的程序不合理。③財物性決策風險管理。財物性決策風險管理對于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而言,是指籌資決策、營業額分配和運用成本風險。在現有資金流的條件下達到收益最大化,使孵化項目的現金流合理,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2.2 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風險管理的目標
雖然不同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內容不同,開展的形式有所不同,所經營的領域不同,但是其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使孵化項目能成功,相關人員收益最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實現以下幾個具體的目標。
(1)增強風險意識。具有風險意識是管理者首先應具備的能力。不僅如此,還要求所有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參與人員都要積極地認識到風險意識的重要性,在參與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日常工作中積極地思考自己參與的工作存在的風險,并能正確地判斷如果該風險控制不當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并主動提醒他人,促進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在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關于風險的日常管理中可以與薪酬制度和利潤分配聯系,進而提高所有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成員的風險意識。
(2)制定合理的風險因素集合及應對策略。然后針對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可能遇見的風險進行歸納,并提出相應的控制管理辦法。形成相關的文件,供其他人員學習,以提高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應對風險的能力。
(3)控制風險,保障孵化項目有效開展。在實際過程中,孵化項目風險管理的有關制度要切實落實到孵化項目的日常進展工作中,保證項目的安全、高效地進行,提高和加快項目的進程,降低風險,實現孵化項目效率最大化、收益最大化。
(4)及時處理危機。風險無處不在,事態瞬息萬變。正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天有不測風云,不管孵化項目風險管理中制定的政策多么完善,總是有遺漏、不足的地方,在處理危機時應及時盡早處理,把損失降到最低。因此需要建立重大風險應急預案,保護辨化項目的順利開展.
(5)信息溝通及時可靠。實現孵化項目所有參與者之間的主要日常事務、財務報表和發展規劃等的內部溝通。通過了解外界同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國家、當地政府的有關政策,消費者的心態,以便第一時間根據市場變化,做出合理的調整。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3
一、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創業教育是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偏向理論型教學,過于注重知識的掌握,而對于學生的知識應用和創新培養明顯欠缺。由于基礎教育和語言等方面的原因,少數民族大學生相比其他學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造成少數民族學生的壓力增大,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就更加艱難,在少數民族大學生當中開展創業教育,通過大量的講座、實踐、討論等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其就業和創業能力,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競爭力。
(二)創業教育是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
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均不容樂觀,近年來,我國少數民族高校大學生畢業前已經與用人單位簽約的比率大約為3%,并且呈逐年下降趨勢,有17%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在縣級以上的政府部門和外企、國企等大型企業就業,83%的已就業畢業生在縣級以下的政府部門和小型私人企業工作[1]。近年來金融危機頻發,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加重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度,而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能夠促使一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甚至能夠帶動一批人創業,從而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
(三)創業教育是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
很多大學生有創業意向,卻因為種種原因擱置,創業教育可以系統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素養,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遍會選擇回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參加創業教育培訓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接受創業指導后回家鄉創業,可以很好地帶動周圍的人就業,創業成功則能夠有力地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創業教育體系設置不健全
目前,高校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還僅僅停留在開設幾門創業課程,舉辦幾場創業講座,開展幾次創業大賽等層面上,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沒有一個逐年遞進的教育規劃,這樣單單一兩個環節的創業教育,很難真正有效。目前沒有一個完整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理論研究水平不夠,使得高校的.創業教育僅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很難與專業教育形成良性互動,創業教育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脫節,甚至兩者相互排斥,直接導致的惡性后果就是學生參加創業教育的熱情很高,影響正常的專業學習,導致學業成績很差,而創業教育又收效甚微,從而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二)創業教育師資配備不齊全
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強有力的師資配備為后盾,然而當前高校急缺創業教育師資,在創業教育上的師資配備匱乏,創業教育要求由理論水平和創業實踐水平都很高的教師開展,然而當前的師資卻普遍偏向理論層面,而實踐層面的能力較差,這就導致了創業教育更多的偏向理論教育,一些從沒有創過業的教師教學生創業,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創業教育實踐教學不完善
實踐教學不完善與師資不齊全有很大的關聯,缺乏實踐型的教師,自然導致實踐教學不足。創業是一種實踐型活動,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創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是需要真刀真槍地進入社會做事業的,因此實踐教學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至關重要,然而高校創業教育卻在這個環節比較欠缺,不能很好地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結果導致創業的失敗,甚至根本沒有能力創業。
(四)創業教育平臺建設不長效
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往往止于大學生畢業,大學生畢業后創業就要完全自力更生了。事實上,創業初期是最艱難的時期,也是最容易夭折的時期,更是最需要幫助和指導的時期,然而目前沒有一個高校能夠做到將創業教育平臺延續到大學生畢業,更多創業成功的例子是學生在校期間創業,那時能夠很好地得到高校創業部門的幫助,創業成功也能夠成為高校的典型,而畢業后創業成功與否與高校并無太多關系,這也使得高校沒有動力做實際創業指導這件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
三、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由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蘭于2世紀初提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在對其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和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有效規劃的教育活動[2](P.18)。高校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應當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當中,為學生的創業提供切實的幫助。
(一)健全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
1.構建全過程的創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全過程的活動,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應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規劃過程,因此高校在創業教育體系的設置上也應體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性。要按年級形成層次,對于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漸進式的創業教育規劃,對于大一的少數民族新生,要培養其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確定職業規劃方向,對于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為其制定相適應的創業教育規劃;學生大二時,應注重基本創業素養和能力的培養,以創業團隊的形式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其合作意識,在團隊討論和學習中增強創業能力;大三的學生就要注重創業實踐的培養,通過創業計劃大賽和模擬創業大賽等等,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提前接觸創業相關的事務;到學生大四時,培養學生如何確定項目,如何爭取投資等,可以確定一個共同的創業項目,讓學生都參與到項目的建設中來,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在項目中提高自己。
2.開展個性化創業教育
在注重有層次性地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同時,要注重創業教育的模式創新,每個少數民族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其創業教育需求也各不相同,對其進行個性化的創業教育能夠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因此在系統地開展創業教育的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創業教育。個性化創業教育是在創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下,采用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辯論賽等形式,充分傾聽學生的見解,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應地進行創業啟發,加深學生對于創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創業教育中結成教師與學生、成功創業者與學生、優秀學生與學生一對一幫扶對子,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努力在創業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尋找出有效的結合點,形成富有特色的個性化創業教育模式[3]。
(二)完善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隊伍建設
1.引進優秀實踐型師資
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缺乏實踐型的教學人才,引進優秀的實踐型教學人才是完善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隊伍的當務之急,高校可以采取兼職和聘用制的方式,從社會中聘用優秀的創業人才,面向社會吸收有實踐經驗的成功企業家、創業者、技術專家,充實到創業教育隊伍中來,同時引進或聘任科研類、經營類、法律類等不同類別的人才,形成層次、類別齊全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從而完善創業教育師資建設[4]。
2.與創業培訓機構合作
由于目前實踐型的創業教育人才比較稀缺,高校很難在短期內迅速完善實踐型師資的配備,而高校自行培養理論型教師,促進教師開展創業實踐,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取得實效,要想迅速充實創業教育隊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同優秀的創業培訓機構合作,創業培訓機構擁有一流的實踐課教師,高校可以委托他們進行實踐方面的教學,從而彌補高校在實踐教育方面的不足。
(三)強化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實踐教學
1.建立創業實踐基地
創業是一種實踐性極強的活動,實踐環節是創業教育成功的關鍵,高校在開展職業規劃的創業實踐活動時,應當注重學生的創業專業性和針對性,使得實踐同學生的創業方向有機的結合起來,防止實踐與實際的脫節,通過實踐教育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業素養。高校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建立創業實踐基地,充分利用校屬企業資源,配備專門的教師,建立實踐基地。
2.開展創業計劃大賽
創業計劃大賽幾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這與大賽取得的喜人成績是分不開,創業計劃大賽可以很好的促進大學生創業,是十分有效的創業實踐方式,大學生通過參加創業計劃大賽,能夠全面地了解創業初期的各項活動,很多大學生就是在創業計劃大賽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創業而取得了成功[5]。因此,學校重視創業計劃大賽的開展,給予參與者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少數民族大學生參加,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建立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交流平臺
針對高校在學生畢業后就停止創業教育和幫助的現象,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建立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交流平臺,將歷年創業者納入到交流平臺中,由專門的老師負責交流平臺的運行,確保平臺的可靠性,畢業之后少數民族創業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與創業成功的師兄師姐聯系,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與學校的創業教育老師聯系,請教相關問題,學校可以在平臺上再開辟法律、政策援助等平臺,切實解決初次創業的畢業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切實為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服務。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4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業能力培養的關系研究
高校應從多方面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提升創業能力是提高大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通過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社會,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與創業觀。高校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與實踐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而大學生通過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在提高創業能力的同時也不斷豐富著自身社會實踐經驗,為其日后進入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
(一)建立實踐課程體系,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建立專業的課程體系,讓大學生從理論的角度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應成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者,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創業意識,以培養創業型人才為宗旨,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理論教學體系。通過建立適合本校實際的實踐課程教育體系,將原有的以課堂為中心改為以市場為中心,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二)完善課堂實踐教學,傳授大學生的創業技能
通過建立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大學生運用扎實的理論知識,更好的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掌握各項創業技能。高校也可以開設選修課,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創業信息,利用高校各類組織宣傳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高校在完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還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讓大學生有機會參與到企業的實踐當中去,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得到加強,為日后直接就業提供了機會,企業也省去了大學生今后畢業花大量時間去培養大學生,這對于高校與企業來說都是雙贏的選擇。
(三)建立實踐評價體系,增強大學生的創業信心
在建立課程體系同時還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成效評估更加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激發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認真對待實踐的過程,從而有效的提高社會實踐的效果,增強創業的信心。教師對于在實踐中完成的比較優秀的大學生教師應給予表揚,而對于完成的不是特別突出的大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讓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心態,使每一位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創業意識。
(四)搭建社會實踐平臺,鍛煉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高校應主動搭建與各類企業合作的平臺,為大學生更好的實踐打下基礎。通過搭建與各類企業合作的平臺,既有利于大學生實踐,又能夠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奉獻社會,該平臺的建設,大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更為企業選拔優秀的人才提供了依據,高校通過長期與企業合作,真正實現社會實踐的長效性,搭建起高校與企業,高校與地方合作的橋梁,大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更為企業日后發展引進合格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才能使大學生就業更加具有競爭力,在實踐過程中,使大學生了解社會,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發展當中去,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促進個人全面發展。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5
摘要:大學生的數量在教育的快速發展下不斷增加,而這就帶來極大的就業壓力。因此,為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開展創業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能夠加強對大學生實踐與理論的全面培養,如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心理素質培養、創業能力及知識培養,能提升大學生競爭力,解決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這對大學教育有著積極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重要途徑
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數量快速增長,這導致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嚴重影響高校的就業質量,高校應當探索一條合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渠道,改變高校就業現狀。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出綜合素質更高的優秀人才,利用大學生創業帶動學校就業,可以有效地為我國社會提供大量人力資源。因此,高校要不斷探索和研究開展大學生就業教育,這對我國的綜合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內涵及意義
創業教育是高校把專業知識教育做基礎,然后向學生傳授創業的知識,從而來提升學生創業的能力與品質,促使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夠走進社會自主創業,為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廣義上講,創業教育就是開發具有開拓精神學生的創業素質,提升學生的進取心與事業心,促使學生不斷提升創新精神與開拓精神[1]。通過創業教育能夠使學生了解和具備從事商業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創業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是處于課外活動與專業課程之間的教育,能夠在激發學生意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發展。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時,要把學生的能力與基本質素作為第一目標,讓學生了解創業、懂得創業,并且提升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能夠掌握創業需要的技能與能力,為學生畢業進行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2]。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學校、學生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第一,通過創業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精神,這滿足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經濟時代的發展促使企業對員工有了更高的期望,對大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企業不僅需要大學生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要具備更高的思想素質和事業心。高校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創業所具備的心理、意識、能力以及精神,從而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創業教育能夠將學生的理論知識不斷實踐,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3]。第二,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能夠有效地解決高校就業壓力。我國的教育改革以后,學生的數量嚴重超過市場的實際需求,導致就業市場形勢嚴峻,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面臨就業的嚴峻形勢,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上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創業的意識,轉變學生傳統的觀念,提升創業技能,學生在畢業后進行自主創業,這樣利用創業帶動就業,能夠有效地緩解高校就業壓力。第三,通過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4]。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年代,學生對創業的概念已經非常熟悉,并且學生在內心深處很期待自己創業。創業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項多種學科結合的綜合能力,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能夠提升學生對創業能力的掌握,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二、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
高校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礎,更是重要的主體,直接決定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質量與效果。目前,我國的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情形不容樂觀。第一,我國目前很多大學生缺少對創業教育的興趣,很多學生雖然很關心,但是參與很少。高校教師與社會企業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都缺少積極性,在創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上也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5]。第二,很多高校有專業的教師負責學生就業工作,對創業教育也比較積極,能夠為學生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但是很多高校還是缺少專業的師資,一般都是普通專業教師兼職,僅少部分學校外聘教師。目前,高校的專業師資在數量上還不夠。第三,在創業課程設置方面,很多高校都把創業教育作為選修課,部分學校是必修課,而在參與課程的學生中,即將畢業的學生比較多,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其次[6]。高校開展創業活動的方式比較少,一般就是開設創業競賽、創業知識講座以及參觀一些創業園區等。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創業教育的著眼點應主要放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心理、素質以及能力方面,所以在創業教育的內容方面,需要圍繞以下三點內容開展。(一)創業意識培養創新教育首先需要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意識是創業主體自覺進行創業實踐活動個體心理的傾向,包括理想、興趣、需求、信念等心理成分。從本質上分析,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意識,更是企業成功思想基礎的動力因素。創業意識主要包括積極探究、開拓創新改革的意識,善于捕捉以及創造商機市場意識、創業所必需的競爭、團隊、風險意識等[7]。
(二)創業心理素質培養
創業具有挑戰性,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需要創業大學生有著良好心理素質。創業心理素質是指對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心理以及行為起到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點,與人的良好氣質、性格等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并且也反映創業者的情感、意志[8]。具有良好創業心理素質,成為大學生能否成功創業的'基礎,尤其是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合作性等心理素質,培養他們堅定的創業信念和良好的創業意識。
(三)創業能力及知識培養
面對市場競爭,創業大學生在有著創業意識、創業心理素質同時,還要做好能力、知識準備。創業能力是一種以智力為核心的綜合性實踐能力,也是創新思維、技能的總稱[9]。創業能力包括專業技術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其中,專業技術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人們所從事某個特定社會職能所必需的能力,包括專業知識、技能。
四、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學生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比較嚴重,缺少創業的思想觀念,這直接影響創業教育的環境與氛圍,而學校又缺少專業的教學系統,導致創業教育成為形式的課程,無法取得顯著的效果。因此,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大學生參與創業教育熱情不足
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很多教師對創業教育充滿很高的興趣,不過學生卻沒有積極性參與到創業教育中,僅僅有少部分具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參與到創業教育中。高校本身也缺少對創業教育的重視,一般都把創業課程定位為選修課,這已經不符合現代化人才培養的模式[9]。目前,高等教育已經大眾化,所以人才培養要精英化,要進行創業教育,學校在創業教育中缺少規范的方法和措施,無法吸引大量的學生參與到創業教育中,多數學生處于創業教育的邊緣,這無法達到創業教育的目標。
(二)缺少專業的師資團隊
很多高校無法順利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專業的師資隊伍,這給創業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障礙,大多數創業教育教師都是從事其他專業教師兼職,缺少創業教育的經驗。一些高校雖然從企業中聘請企業家到校講座,但是因為企業家沒有教師的教學經驗,所以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高校師資隊伍影響著創業教育的效果。
(三)創業教育沒有健全的課程體系
很多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課程的形式比較單一,不過創業教育需要把創新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創業能否成功需要創新的意識和精神,不過高校的創業教育都是大同小異的,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在一起接受創新教育,很容易掩埋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時更側重理論教學,缺少實際的操作,這種照本宣科的創業教育逐漸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熱情,無法達到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10]。
(四)缺少實踐課堂
創業教育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活動,要經常舉辦創業沙龍,鼓勵學生開設創業協會,聘請企業中成功的人士到高校做講座,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創業的意識,同時還要開展多種實踐活動。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創業大賽,模擬創業過程,加強實踐鍛煉,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無法做到這些。
五、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加強創業教育,引導創業教育理念
未來高等教育的主要趨勢必然是要開展創業教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一定會不斷地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創業教育不僅是培養更多的企業家,還要創造出更多社會需要的就業崗位,為社會解決人口就業問題,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創業精神、意識以及能力。我國大學生因為家庭因素的影響以及學校的教育還缺少創業的意識與能力,所以高校要加強創業教育,不斷地提升學生創業的意識與品質,加強學生創業能力,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創業或者就業[11]。
(二)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
創業教育的教學效果需要完善的教學體系支撐,所以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完善教學工具與手段,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建立完善的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教學要改革傳統的課程,重新構建一套科學的教學課程,在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實踐課程,幫助學生建立創業知識與能力結構。另外,高校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開展創業教育,用必修課結合選修課,結合市場的法律法規以及一些經營生產活動來完成創業教育,使學生都能夠掌握市場調研、財務基礎以及商務溝通等基本創業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業實踐環節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學校成立創業園、創業中心來扶持學生的實踐,并且重視和社會對接,在企業創立學生創業的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平臺。
(三)完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的教學效果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很多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都是用校內的理論教師結合校外兼職教師完成教學。在這些教師中,有的理論豐富卻沒有實踐能力,有的具備實踐能力又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法有效地達到創業教育的教學目的。創業教育需要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具備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所以高校要大力引進優秀教師,并且加強對已有教師的教育培訓,要保持與企業的密切聯系,不斷地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高校和企業共同完成創業教育。
(四)開設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創業教育不是一門理論課程或者幾門課程就可以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僅僅依靠課堂上的理論學習無法真正掌握創業技能。創業教育不僅要輔助學生掌握扎實的創業基礎理論知識,還要長期進行實踐活動。所以學校要不斷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的機會,與企業共同建立多種創業活動[12]。學校可以建設創業園區,讓教師引領學生完成創業模擬,模擬組建公司,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平臺。要加強與社會企業聯系,在企業中建設實踐基地,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企業的運作,從而來驗證自己的理論知識,最終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完成創業教育的目的[13]。
(五)改革管理制度,優化創業教育校園環境
高校在加強創業教育的同時,應該深入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制度的創新、改革,打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寬松育人的創業環境,讓學生在民主、自由環境中培養創新的精神。在教學管理方面,需要構建科學評價指標[14];在學生管理方面,擬定大學生創業的鼓勵辦法以及管理制度,完善學生創業管理制度。加大創業教育宣傳力度以及加大創業教育政策的引導,多開展創業論壇、講座等,打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創業意識培養以及創業素質提升的校園文化環境[15]。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化,創業教育必然是高校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一定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解決我國就業問題。所以要繼續研究和探索創業教育,重視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找到一條適合高校的創業教育之路,找到最科學合理的創業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創業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欣欣.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實現途徑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xx(18):33-35.
[2]鄭穎慧.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J].科技風,20xx(6):45-47.
[3]張麗,胡明花.關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xx(1):65-67.
[4]劉永輝,杜翠梅.關于高校拓寬創業教育途徑的思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xx(23):66-68.
[5]丁峰.高校創業教育實現途徑探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2):55-57.
[6]鄭廣貴.對當前形勢下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12):41-44.
[7]鄧明英.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瓶頸與突破[J].繼續教育研究,20xx(1):28-30.
[8]崔研,韓新寶.獨立學院培養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成人教育,20xx(1):72-74.
[9]張健.高校大學生創業機制建設分析[J].中國市場,20xx(4):70-71.
[10]鄧歡.傳播學視域下大學生創業引導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xx(4):81-82.
[11]孫平.基于“雙向參與”機制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析[J].繼續教育研究,20xx(1):22-24.
[12]翟珮伶,等.互聯網思維下大學本科生創業方式探析[J].中國市場,20xx(2):122,127.
[13]姚瑤,等.“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業商業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xx(1):227-228.
[14]張賀,劉艷偉.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積極意義[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1):193-194.
[15]呂楠.提高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索[J].科教文匯,20xx(34):35-36.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6
[摘要]以創業帶動就業,作為解決就業難的有效途徑之一,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識。然而,缺乏創業資金卻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巨大障礙。本文從高職大學生創業融資的現狀入手,從政府、學校、家庭、企業及大學生自身等方面提出了解決高職大學生創業融資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融資 對策
當前,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作為解決就業難的有效途徑之一,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識。今年,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同時,還將與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委聯合推出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通過一系列政策創新推動高校畢業生創業,為大學生創業“引航”“護航”。
盡管全社會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呼聲很高,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據第三方教育咨詢研究機構麥可思公司所作“中國20xx—20xx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2%(高職高專自主創業比例則高于本科),遠低于發達國家的20%。并且自主創業的資金來源構成為:父母/親友投資或借款占65%、個人儲蓄占15%、政府科研/創業基金或優惠貸款占1%、風險投資占2%、銀行貸款/信用卡透支占6%、其他占11%。顯然,高職大學生創業所需資金絕大部分來自家庭、親友和個人儲蓄(80%),而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和政府資助的極少。此外,該調查結果還顯示,“20xx年開始的政府對20xx屆大學畢業生的自主創業的資助并沒有實際增加,資助政策未見效果。”盡管各級政府已出臺了各種優惠措施,但到目前為止,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并沒有明顯改善,融資難仍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絆腳石。因此,探討解決高職大學生創業融資對策顯得尤為迫切并具有現實意義。
創業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支持。造成創業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啟動資金,以致創業難以啟動或難以持續而夭折。幫助大學生破解融資難題,需要國家、學校、家庭、社會和大學生創業者的共同努力,以使他們能將創業激情轉化為創業行動,實現從夢想走向成功。具體對策如下。
一、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更多扶持
鼓勵更多的大學生自主創業,使他們從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變成新崗位的開拓者,不僅可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而且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無疑會帶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因此,國家應在現有的諸如放寬大學生創業市場準入條件、減免個體經營收費、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之外,在資金上給予大學生創業者更多支持。可設立“國家大學生創業基金”,給經濟困難的'創業者提供啟動資金,并在制度上完善大學生創業基金設立體系,由國家為主要出資人成立類似風險投資公司的機構,并吸納社會捐資,貸款給大學生創業項目、入股大學生創業企業或者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融資服務等。同時還應建立、健全大學生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處機制,科學合理地對大學生申請項目進行評價和資金審批。
二、學校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可以提升學校的整體就業率,而且有助于在整個學校營造一種創業的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創業行列中,從而帶動學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為實現上述變化,大學生所在學校更應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推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特別是在資金上給予直接或間接的支持。首先,學校可以從有限的資金中抽出一部分成立專門基金用于大學生創業,給予創業者直接的資金幫助;其次學校還可以利用校舍資源,興辦大學生創業園,為入住者提供場地和辦公設施,減少創業者的場地租金投入,從而降低啟動資金的數額;此外,學校可利用知識和技術方面的資源,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從創業理論學習、創業咨詢、創業跟蹤等方面提供服務,以提高創業成功率,使創業者更容易獲得創業基金、商業貸款甚至風險投資。
三、家長應理解與支持子女自主創業
盡管我們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大學生創業者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拓寬他們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門檻,但就目前而言,家庭依舊是大學生創業者的主要資金來源。盡管有很多家庭因經濟困難,無力為子女提供創業資金,但仍有一些父母受傳統觀念束縛,不想讓子女冒險,總希望子女畢業后能到政府機關或大公司就業,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從而阻擋了孩子創業的腳步。這些父母應跟上時代的腳步,努力轉變觀念,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有創業意愿的子女以必要的精神和物質支持,放手讓他們去實踐、探索,尤其是當他們遇到暫時挫折陷入困境時,更應成為他們精神和物質上的堅強后盾。
四、企業界應積極做好參謀與顧問
企業界要從戰略高度看待大學生在創業中所蘊藏的巨大創新活力和無限商機,給予創業者必要的資金幫助和創業指導。商業銀行應適當降低融資門檻,對有周密計劃書的創業者,取消財產抵押條件,增加小額貸款的額度。企業和個人可以捐款給國家、地方或高校創立的創業基金,以匯聚大家之力幫助創業者解決資金問題。企業家和創業的成功人士,可以把自己的創業經驗傳授給準備創業和初創業者,成為大學生的創業導師和咨詢顧問,對他們進行創業指導和投資指引,使他們少走彎路樹立創業信心,對其中有發展前途的大學生創業者給予直接的資金投入,以此為示范帶動全社會的創業熱潮。
五、大學生應充分做好創業前的準備工作
除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外,大學生自己也應積極主動去籌集資金而不是坐、等、靠。首先,應該盡可能熟悉自己所處的創業環境,研究國家、各級政府和社會對大學生個人創業融資的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盡可能用足、用好、用活各類優惠政策。其次,充分做好創業前的準備工作,在扎實的市場調研基礎上制定出具體的創業計劃書和資金籌集使用計劃,減少創業盲目性,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最有效的作用。同時,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時應根據自己的特長量力而行。初期可以先從資金需求量小的項目做起,逐漸積累資金和經驗,然后發展壯大,提高創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蘇楠.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思考[J].經濟視角,20xx,(2).
[2]廖卓彥.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困難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xx,(5).
[3]湯勇,鄭應松.高職大學生創業瓶頸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xx,(2).
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Z090226).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7
一、當前高校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分析
對于高校畢業大學生而言,很多學生在投簡歷、進公司企業或者考研,自主創業只能用閑暇時間去做,而且還要求有創業實踐,創業與就業、繼續深造,孰輕孰重,成為擺在當前高校畢業大學生面前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高校畢業大學生,尤其是南方的一些高校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比例比較大,他們通過良好的自主創業教育、訓練,形成了自主創業的意識、想法和行為模式,這是現代高等教育成功的客觀反映,同時也是學生人格社會化成熟的表現。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在賺錢、繼續深造選擇過程中,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高校畢業大學生對于社會現實的認知,使他們漸漸地感受到工作的難找和不如意,與其受制于他人,給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
二、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應對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和成因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正確引導和幫助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正確對待自主創業的思想矛盾問題。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強調要大力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帶動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但總體來看,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工作仍相對滯后,規模和帶動兢業效應有待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就業期望與企業用工產生沖突的時候,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克服各種困難,另辟就業蹊徑,進行自主創業,自己當起了“老板”。對于高校畢業大學生而言,一定要正確權衡繼續深造、就業與自主創業之間的關系,理性地進行自主創業。如何才能在自主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呢?筆者建議大學生們應當首先全面了解和掌握什么樣的自主創業,自主創業的目的,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權衡好各方利益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合理的判斷與取舍。
2.培養學生們的正確創業意識與品質。
創業意識是大學生自主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科學認識,同時這也是高校畢業大學生在選擇自主創業之前,必修課之一。自主創業對象,即變幻莫測市場,因此雖然自主創業能夠鍛煉學生們的能力和意志,也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但卻以影響學業等多種風險為代價。比如,很多高校畢業大學生只是單純的憑借著所謂的興趣、熱情甚至是跟風,選擇自主創業,實際上對自己將來所要面臨的問題、市場并未看清楚、不甚了解草率創業,只能迎來失敗的結構,甚至遍體鱗傷。因此,筆者認為高校畢業大學生們在自主創業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認識到高校畢業創業利、弊,真正了解自己的實例和條件,必要時還要對自己的自主創業做SWOT分析,然后再決定是否還要再自主創業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決不能因為一時的熱情、沖動或者跟風而投入到自主創業之中。成功的創業者不僅要有勇往直前的激情,更要有鍥而不舍的堅韌品質。所以,在創業意識和創業品質上,高校畢業大學生創業者都必須學會自我評估和自我調控。
3.營造社會環境氛圍。
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并非某一單獨領域的問題,除家庭、學校外,政府和社會也應當加強關注,給以大力支持。基于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而言,政府在提供社會支持上大有可為,社會環境支持的改善應當從“硬件”、“軟件”方面入手。對于“硬件"而言,其要求政府將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場所以及技術方面的要求,納入到預算體系之中;“軟件"環境創造,要求從創業政策、法律、教育以及市場商業環境條件方面,充分考慮高校畢業生、畢業生之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社會環境條件的完善,不僅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而且還要落實政策、加大宣傳力度,讓自主創業深入人心。國家和政府有必要考慮高校畢業生受家庭影響和學校范圍限制的特殊性,與家庭、學校聯手開展宣傳和進行管理。例如,政府將家庭和學校的創業教育納入創業支持體系,以社區和學校為依托,讓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完善有利于高校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環境構建。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畢業大學生具有共同的特點,即年輕、朝氣蓬勃,愿意接受新鮮事物,而且在自主創業過程中既可以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將課堂上所學生的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實踐行動。但是,筆者認為一定要綜合權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尤其要做好就業和自主創新之間的博弈。在大學生即將畢業之前,不應對為準畢業大生們營造自主創業教育營造氛圍,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科學循環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學業、自主創業的雙贏。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8
【摘 要】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嚴峻,伴隨著政府政策引導與社會觀念的轉變,大學生創業意識,就業方向也悄然發生轉變。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研究,我們旨在了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在創業前準備的真實狀況,分析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給大學生提出創業前的建議。
【關 鍵 詞】大學生/創業問題/政府高校引導/社會關注/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范圍涉及人群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眾多專業,范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周濟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著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里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了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占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占30%,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占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占15%。從這里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雖然占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占10%,所占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占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占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占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占0%。從這里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么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占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占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于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余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于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于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范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么現實的。因此,出于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采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范、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并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于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煉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于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煉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煉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于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并采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著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并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復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了解市場,并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咨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獲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后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三,小結: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里對社會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著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們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鑒!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9
摘要: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完善大學生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強化管理制度,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出全新型的創業復合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教育模式
最近幾年,我國對于大學生創業型復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了,很多學校已經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進行積極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完善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利用各種創業活動促進創業教育,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復合型人才。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觀念教育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教育,更是一種素質教育。創業觀念教育不是立竿見效,需要循序漸進,是長期教育的過程。只有將創業觀念深入到每個大學生的意識當中,才能對大學生創業有實質性的幫助。
(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當今社會,大學生只擁有創業想法是無法取得成功的,必須具備應有的專業素質。比如:創業技能、創業專業知識、基本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協調和團隊管理的能力等等。由于大學生是高端人才,所從事的創業行業是高新技術產業,也就是說,大學生必須掌握非常專業的技術,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加上創業的原動力,才能在創業之路上展現頭角。創業是一項團隊合作的工程,單純的依靠某個人是不能創業成功的,需要團隊中每個人分工合作,目標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三)實踐教育
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才能發揮真正的用途。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與企業合作建設實踐基地,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安排有經驗的老師給予指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模式
(一)課程管理
課程管理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國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這方面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急需建立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在大學4年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按照3個層次設置課程,主要包括:第一個層次,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的課程體系,在大學4年教育中,將這項素質貫穿其中;第二個層次,對于有很強意愿、有很強潛力的學生,開設專門的課程,為他們講解各種實際案例,提升他們專業技術水平;第三個層次,設計各種實踐課程,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他們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這三個層次相互關聯、相輔相成,以培養學生素質為基本,以專業知識為指導,實踐作為媒介,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為他們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教育質量最主要的任務。創業培養模式主要有幾種:第一種,縱向擴展型模式,安排專業的技術課程、經濟管理課程,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掌握專業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第二種,橫向擴寬型模式,開設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擴寬學生的專業面,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第三種,基礎加模塊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社會的需求選擇自己未來創業的方向。通過教學模式的變革,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創業型的綜合人才。
(三)完善管理模式
很多學校對于創業教育管理模式是在社會相關力量的扶持下,依靠校內不同系統的緊密合作,形成了高效優質的服務和管理體系,對不同時期進行全程跟蹤和精細化管理。在籌備期,訓練學生的基本品質、精神和能力,完善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創業初期,為大學生提供各種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循序漸進走向成功;在中期,幫助他們做好全程的跟蹤和服務,引導他們成長,幫助他們賺取經驗,形成自我成長的模式。
三、為大學生營造創業文化和環境
(一)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環境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教育模式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也需要社會、政府共同的支持,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處在初級階段,仍然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幫助大學生面對困難,降低風險。因此,政府可以對他們給予支持、鼓勵,完善自身的權限,使他們成為當代大學生創業的主體。有效的規范大學生創業,提供給他們擔保基金、小額貸款;規范他們審批手段,簡化審批過程;開辟新的通路,避免亂收費現象的出現,維護他們自身的合法權益;完善市場經濟法制的環境,使他們擁有公平競爭的平臺。很多成功人士和政府人員可以組成一支專家咨詢談對,提供各種咨詢活動,為他們提供咨詢幫助,形成一種以政府為引導者,高校為啟蒙者,社會為重要參與者的創業體系。
(二)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高校形成大學生創業的氛圍,設立大學生創業指導機構,引導大學生做全方位的統籌。創業指導機構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比如:承擔社團的管理工作,發布大學生創業的信息,為大學生提供考核的工作。創業指導機構作為學校和外界社會連接的渠道,與當地社會緊密聯系,爭取相應的優惠政策和信息,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創業指導機構搭建交流平臺,建立學生團體,舉辦各種交流報告會,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加強創業教育的宣傳工作,推廣成功人士的各項經驗,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總結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長遠的任務,需要培養全能型的人才,需要循序漸進,才能取得成功。高校推出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的支持,同時,遵循學校自身的發展需求,不斷的探索創業教育模式,建立符合當代社會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業型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童力,王雄.淺談大學生創業教育[J].寧夏社會科學,20xx(05).
[2]曹劍輝,周合并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21世紀實驗與創新,20xx(08).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10
摘要:第二課堂創業教育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第一課堂創業教育的有益補充與延伸,具有重要作用。當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存在整體重視不足、作用發揮不明顯以及相應機制亟需建立等現實問題,故為進一步推進高校創業教育的常態化發展,增強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效性與系統性,應著力構建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體系以幫助大學生逐步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品質以及提升創業能力的價值目標,在關注學校、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以及學生三條主線的基礎上依托創業論壇、創業競賽、創業社團、創業基地以及科研實踐五大載體進行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內容設計并從激勵、評價、保障三方面進行機制構建進而保障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順利有效實施。
關鍵詞:第二課堂;實證分析;機制保障
20xx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高校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列為新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并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計以及培養路徑等方面做了諸多有益探索。創業教育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校內學習與校外體驗相結合的系統教育,在扎實理論知識積累的同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推進對于突破第一課堂課程局限、提升第一課堂創業教育實效、增強學生實踐體驗以及彌補學生經驗不足等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廣作用。在實踐中,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并未發揮應有效果,需進一步地加以完善。
一、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現狀實證分析
(一)調查方法
為深入了解我國高校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基本情況,本文主要采用個案調查和個別訪談的調查方法,一方面針對在校但未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另一方面針對在校已經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創業開展情況、學生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了解情況、第二課堂教育機制的創建情況等方面。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00份,回收問卷1348份,回收率為89.9%。本次調查歷時4個多月,主要調查東北師范大學、東華大學、山東大學、海南師范大學、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等全國10余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但未創業的大學生和全日制在校已經創業的大學生。本次調查主要采用文獻閱讀、個別訪談、小樣本測試的方式保證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并通過SPSS統計軟件對樣本進行頻次描述、交叉分析與卡方檢驗,綜合分析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基本情況。
(二)調查樣本結果分析
1.學生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相關事宜的知曉率較低從調查結果中分析發現,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學生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這一概念不了解,在校大學生中選擇十分了解的占17.1%,聽說并且比較了解的占23.1%,只是聽說但不了解的占59.8%。可見,第二課堂大學生創業教育未引起學生廣泛重視。2.第二課堂可以彌補第一課堂教育的不足,實現優勢互補調查結果顯示,第二課堂創業教育主要鍛煉學生的素質,其中社交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居于前三位,分別占88.2%、79.8%、78.4%,對于推動社會發展生力軍的大學生來說,社交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尤為重要,這也是第一課堂教育中所涉及不到的,第二課堂的存在恰好可以彌補其不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機制亟需建立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近五分之四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十分重要,并且認為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得到政府和學校資金支持的占70.8%,認為需要定期召開研討會、創新創業沙龍的占60.9%,認為需要專業教師進行指導的占50.8%。因此,不論是專業指導老師、專項資金,還是定期研討,都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形成體系,才能保證第二課堂創新教育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第二課堂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優勢與作用
(一)第二課堂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優勢
1.提供創業實踐平臺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通過科技競賽、基地實訓、創業模擬以及社會實踐等載體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豐富的資源與廣闊的實踐平臺,有利于大學生在第一課堂所學習與接受的創業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創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同時,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理論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實現創業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與共贏。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相較于第一課堂創業教育而言,其更側重于引導學生從被動的理論學習向主動的實踐鍛煉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不同需求與興趣導向選擇相關的創業活動進行實踐體驗,而在這個過程中其必須發揮自身的主體意識與自主作用,進而實現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增強自信心。
3.擴大創業教育覆蓋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通過豐富多元的實現載體可以營造學校整體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增強創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彌補第一課堂個體接受的被動性,在學生主動參與中激發創業意識與創業興趣,將創業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轉化為創業思維,從而提升創業教育的實效性與覆蓋面。
(二)第二課堂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1.激發創業意識當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并非在于通過創業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創業實踐的指導實現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提升,而更側重于形成以創新創業精神為內核的校園文化,旨在通過創業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儲備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創新思維,進一步培養敢為人先、勇于堅持的精神。
2.提高創新能力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不同于其他社會團體或組織所開展的創業教育,其更傾向于引導學生在創新的基礎上通過創業這一方式實現自我價值。第二課堂本身具有時間空間靈活自由、內容形式豐富多元、理論實踐有機融合等特點和優勢,有利于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借助賽事、實訓等載體和平臺,打破學科界限和思維,相互探討學習與啟迪,從而激發創新意識、激活創新動力、提升創新能力。
3.提升實踐能力第二課堂的開設為大學生搭建了良好的實踐平臺,有助于學生從被動、抽象的知識傳輸中逐漸增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活動激活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感性的經驗積累與升華,從而進一步指導學習,形成良性循環與互動。與此同時,通過自我組織、自發參與創業實踐活動等方式,明確自身訴求與成長方向,進一步形成具有獨立性與開拓性的品格,全面提升實踐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4.培育團隊精神任何創業實踐項目的成功都不可能單獨依靠一己之力可以實現,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通過科技競賽、實訓指導、項目培育等載體促使學生組建團隊參與創業競賽、創業項目或其他活動,有助于他們在公開、平等的氛圍內打破學科和思維界限從而深入學習討論,發揮集體智慧和團隊力量,加強團隊意識的同時培育團隊精神。
三、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一)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價值目標
1.樹立創業意識大學生創業意識是指在實踐活動中對創業起動力作用的個性意識傾向,它包括創業的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要素,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起著支配作用,直接影響著創業行為的方向和力度。目前,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著市場競爭意識不足、創業意識缺乏以及創業心理不成熟等現狀,大大影響了創業教育的實效性。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通過搭建實踐平臺、引入社會資源、提供創業服務以及完善評價體系等方式有效地引導和幫助學生積累創業經驗、提升創業技能、逐漸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
2.培養創業品質實踐證明,創業成功與企業家自身的智力因素雖然有很大的關聯性,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企業家優秀的創業品質,即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創新的思維模式、勇于開拓的精神以及高度負責的態度。把握創業品質培養這一大學生創業成功的突破口,在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活動中,要善于依托創新創業競賽、社團模擬活動、校外基地實訓等平臺逐漸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恒心、誠信以責任心,借助科研實踐和創新項目培育等載體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敏銳的洞察力,不斷培養大學生優秀的創業品質。
3.提升創業能力如何將創業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轉化成創業能力,這是高校創業教育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創業能力包括認知實踐能力、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風險管控能力以及團隊協調能力等諸多方面。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有助于學生從第一課堂中走出來,在實踐中邊學邊研邊做,在創業嘗試的過程中發掘創業機會、突破創業瓶頸、積累創業經驗、處理風險挑戰以及提升運營能力,實現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內容設計
在遵循指導原則和實現價值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實際與學生特點進行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內容設計是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中之重。在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基礎上進行探討,則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內容設計需從“三線五體”著手進行。“三線”是指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開展應關注學校、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以及學生三條主線,“五體”指的是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開展需依托創業論壇、創業競賽、創業社團、創業基地以及科研實踐五大載體。
1.創業論壇針對第一課堂創業教育側重于創業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的特點,為了更好的與之相對接,并發揮補充與延伸作用,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可以通過創業論壇這一載體設計出激發學生創業興趣、引發學生創業思考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如專題討論、主題沙龍、座談訪問等,夯實第一課堂創業教育理論基礎,樹立與培育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
2.創業競賽建設院———校———省“三級創新創業平臺”,形成創新創業競賽與創新創業項目開發有機融合的“雙向培育模式”,設立綜合型、重點專項型、科研創新型以及實踐孵化型的“四型比賽體系”,鼓勵學生針對自身的學科背景、專業特點以及個人特長參加適合自己的創新創業競賽,在競賽中引導學生樹立問題意識、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培養創新能力以及培育創業品質,在理論學習與實戰競賽相結合的基礎上,實現創業能力的提升。
3.創業社團在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實踐中應充分挖掘與發揮社團的職業屬性與優勢,使社團成為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通過開展一系列社團活動(如邀請社會知名企業家進行創業演講與困難答疑、組織模擬創業活動提升實踐體驗、搭建互動平臺幫助會員組建創業團隊、加強高校間創業社團交流整合資源等)用以破解會員創業困境、整合會員創業資源以及提升會員創業能力。
4.創業基地在不斷豐富第二課堂創業活動的同時還應注重建立與建設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真正促進高校創業教育由“理論型”、“科研型”向“實踐型”、“職業型”轉化。一方面,為有明確創業意向與充分創業準備的同學提供創業咨詢服務,依托創新創業項目入駐教育實踐基地進行孵化,傳授其企業管理與風控知識,將創業可能性催化為創業現實性;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初創項目則依托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或創業服務中心,積極搭建平臺引入政府優勢資源和社會力量為其提供政策、場地與資金支持,實現硬件保障的同時提供服務、咨詢等軟件支持,提升學生的創業實戰技能,幫助學生提升初創企業的存活率。5.科研實踐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應遵循高校辦學的宗旨和職能,創業教育的基礎和核心是創新教育,故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在學科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關注問題、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鼓勵學生進課題、進實驗室、進項目,加強老師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與指導,成立“夢想導師團”,實現科研成果實用轉化能力的提升,在創新的基礎上培養創業能力。
(三)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機制保障
1.激勵機制推動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合理與有效實施,持續改進和提高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用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1)采取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創業意愿所謂創業意愿是指大學生對待創業的動機和需求。這就要求我們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大學生創業由學校推著“要其創業”轉變為學生發自內心的“我要創業”。因此,學校采取系列激勵措施,確保學生創業意愿的正確實施。一是建立全程化立體化的創業教育體系。要建立從大一到大四的'創業教育模式,即大一系統灌輸創業激情、人生激情等理念;大二引導學生發現項目,引導創業創優思維;大三進行賽事訓練,并給予一定額度的資金技術支持;大四進行創業支持計劃,利用大學科技園等平臺對真正投入創業的學生給予全程化的幫助引導孵化。
(2)采取激勵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精神教育是整個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將創業愿望、創業意識內化為學生創業素質的過程,這必須在實踐中才可以實現。當代大學生有敢想、敢做、敢闖的心理品質,但同時也容易半途而廢、自暴自棄。而這正是創業所忌諱的。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活動應當有意識地采取措施進行創業精神的激勵,幫助大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品行。一是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平臺通過調研企業家個性及其創業史、進行市場調查、學習風險投資知識等活動,對創業有一個從心理、經驗、知識上的認識;二是利用創業勵志報告會,邀請知名企業家和校友,講述創業案例;三是通過舉辦創業挑戰賽等,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挑戰精神,加強創業意識。
(3)采取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創業續航力所謂“創業續航力”,是指創業的持久性,能堅持的時間性。在校大學生創業往往一陣風,見到容易就上,遇到困難就躲。這樣的行為不利于企業家的培育。作為高校要通過建立全程化的創業激勵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業續航力。2.評價機制推動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合理與有效實施,持續改進和提高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用以保障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常態化運行。
(1)創業教育模塊化單項評價體系進一步推進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實效性與常態化,必須建立與之培養目標、實施內容、優勢特點相匹配的模塊化的單項評價體系。首先,涵蓋校———院———師(生)三級評價維度,針對不同維度創業教育的開展建立相應的評估標準,遵循整體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保障三個維度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協調進行;其次,在評價體系建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立合理的評估標準,還要建立科學的量化評價體系,在側重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評價方式,使得評價體系更具科學性與可操行性;最后,針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空間、時間、方式靈活性的特點,適時適地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針對不同活動或內容進行多模塊、多維度的評價方式。
(2)創業教育綜合性績效考核體系除建立針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本身進行模塊化的專項評價體系外,還應該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院、師、生等不同要素進行綜合性績效考核評價,進而補充單項考核。如,院級考核: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其年度績效考核中來,作為衡量學院科研水平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標準,對于突出業績的學院可以樹立典型、示范推廣;教師考核:可將創新創業教學業績、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情況等列入教師專業職稱晉升、教學業績評價、津貼發放系統等內容中來,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學生方面:進一步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加大創新創業方面的比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與創業激情。通過頂層設計與具體考量的綜合評價方式,實現全員重視、全員參與的積極態勢,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氛圍。3.保障機制(1)師資保障一方面,建立與培養第二課堂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選擇具有相關學科背景或實踐經驗的老師幫助學生尋找創業機會、設計創業計劃、提供創業咨詢以及指導創業實踐;另一方面,重視與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與交流,不斷更新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鼓勵有潛質的老師參與創業實踐,同時可以邀請社會知名企業家擔任兼職教師,專兼結合,不斷擴充師資隊伍,提供師資保障。
(2)政策保障一是政府要扮演好大學生創業倡導者和扶持者的角色,制定相關的政策保障措施,在市場準入、執照辦理、稅收減免、貸款扶持、后續服務等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更為良好的創業環境,給予優惠的政策。二是高校要把創業教育和創業實施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計劃中。對創業學生給予學分抵扣、學費減免、創業資金等優惠措施。對于創業導師,要建立創業導師儲備庫,開放創業導師的職稱評定,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創業教育。三是作為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要全力支持,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從輿論導向上、政策扶持上、社會宣傳上、價值觀念上鼓勵創業,讓崇尚創業、夢想創業的風氣興起,在新一代的大學生身上塑造民族創業精神。
(3)資金保障實踐中,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業教育中企業初創階段融資體系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創業基金來源渠道單一,大多依靠政府或學校政策扶持;第二,創業資金資助類別單一,大多通過創新創業競賽獲得企業資助;第三,創業活動資金來源受限,主要依靠校內支持;第四,創業融資來源渠道單一,主要依靠家庭支持,缺乏與之相匹配的企業信用擔保。針對以上問題,第二課堂創業教育資金保障機制的建立應注重產研結合、校企結合以及校地結合,進一步解決當前困境。a.產研結合建立創新主導型創業教育模式,積極整合與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鼓勵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進行科研創新以及主持、參與科技創新創業項目,通過項目申報、可行性評議、確定立項等程序,對于具有開發潛力的項目給予相應的項目資金扶持,并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實用轉化與效益轉化,提升創新創業項目的自我造血功能。b.校企結合針對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項目,深入挖掘其潛在優勢與內在商機,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與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過項目資金扶持、產業鏈條分解或服務項目外包等方式,幫助初創項目解決融資與產需平衡問題,在增強初創企業存活率的同時,實現校企雙贏。c.校地結合努力探索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校地結合模式,一方面不斷拓展地方實訓基地的數量與規模,加大實訓基地的資金扶持力度,使創新創業項目可以依托實訓基地的硬件與資金支持得以初步實施,保障創業教育的常態化;另一方面,搭建地方、政府、高校、企業聯合創新創業平臺,將產研創新與地方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引入地方資金支持,形成資源共享與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實現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四、結束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提出、探索與實踐符合中國改革攻堅發展期的客觀要求,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相較于其他形式的創業教育具有自身的優勢和作用,亦承擔著不同的任務與使命,故而必須構建科學完善的第二課堂創業教育體系,進一步推進高校創業教育的常態化發展,增強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效性與系統性。
參考文獻:
[1]劉樹春.基于第二課堂建設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開展[J].江蘇高教,20xx(03):119-120+135.
[2]柯羽.第二課堂與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xx(08):71-73+14.
[3]鄧建平.論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05):68.
[4]徐國權.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06):106.
[5]桂敏.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研究與構建模式的思考[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xx.
[6]陳文婷.基于實踐導向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調查與問題探悉[J].高教學刊,20xx(07):27-28+30.
[7]李江波.近十年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評述[J].高教學刊,20xx(18):29-31.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11
1目前化學專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創業的教育理念
高校化學課程及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強化實際操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素質,為以后創業的需要和發展打下基礎。目前,一些高校側重于理論學習,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宣傳上,沒有把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到專業的教學和實踐中去。在創業教育的具體實施上,雖然一些高校也意識到創業的重要性,但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并沒有有效地結合,缺乏結合化學專業特點的有效的創業設計,沒有對未來有個明確合理的創業規劃,不能把專業和創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專業知識不能成為創業的基礎和堅強后盾。
1.2創業教育的范圍
創業教育的宣傳、開展沒有形成氣候,一些相關創業活動僅局限于少數學生的參與,范圍較小。從教師的角度,沒有給相關教師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深入高新技術企業,缺乏體驗創業的直接感受。化學專業教師講授的是化學專業知識、實驗技能知識、實驗基本操作,并沒有深入實地考察和了解到創業者如何走向社會創辦工廠、企業的實踐過程。
1.3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
缺乏訓練有素、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雖然有一部分老師直接或間接參與創業學生的授課和培訓,但并沒有真正把創業的理念、實際經驗、實際案例,一并融入到學生的創業教育中,還是局限于傳統的理論教育。
1.4創業教育的講授課時
很多高校的相關化學專業課程占據了大量課時,而結合創業的教育課時很少,教師因為課時的限制無用武之地,學生因為課時較少而不加重視,因此也對創業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1.5創業教育的效果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成功的案例很少,當然,這其中影響因素很多。大學生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有較高的熱情和激情,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闖勁和拼勁,可塑性大。但畢竟大學生主要是在校園里接受的課堂教育,沒有真正走進社會,缺乏商業、財經、營銷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創辦化工企業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會對一個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產生很大的發展限制,勢必對創業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1.6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
化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從高尖端科技到我們身邊的食品、洗滌用品、化妝品等等,化學知識都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給化學專業學生的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化學專業的學生在四年級有化工見習的實踐環節,學生到化工企業了解公司的概況,到車間參觀產品生產的工藝流程,從而對所涉及化學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設備等有進一步的了解。但這個環節時間短,僅僅局限于參觀瀏覽,對化工企業只是從表面上有一些認識,并沒有從創業的角度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和教育。
1.7創業教育的心理引導
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多受情感糾葛、人際關系、考試壓力、家庭事務、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未來職業及創業的謀劃和發展,并沒有一個科學且切合實際的分析和規劃以及足夠的`心理準備,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創業心理方面的變化并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1.8創業教育的經費投入
盡管國家和各高校逐漸重視并加大創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創業教育的經費投入還是有些欠缺。
2如何提高化學專業學生的創業素養
2.1提高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和重視
創業教育是我國實施創新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有效地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走向社會進行創業實踐,全方位引起對創業教育的重視,提高大學生創業理念的認識,尤其是應用性極強的化學專業,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例如,在實驗室經過設計合成路線,以及實驗過程的具體實施和操作,合成了某種性能較好的鋰電池材料,可以繼續經過小試、中試、大試,將這種產品進行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從而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創造豐厚的利潤。
2.2充分發揮教師和輔導員的作用
高校除了專業教師外,還有一批年輕優秀的輔導員隊伍,他們和大學生更容易溝通交流,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教育和輔導有著明顯的心理優勢。專業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經常和學生見面和交流,深得學生信任,在大學生思想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要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作用,加深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理解,使專業知識教育和創業教育相互交叉滲透。
2.3系統地進行創業教育課程的指導
對在校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增補相關創業課程的課時,合理安排每年的創業實踐。如以白色污染為主題的環保調查,以食品中添加劑對人體危害的調查等,從中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考查方式可以多樣化,比如筆試、寫小論文、走入企業、聽典型創業報告、寫感想、設計論證創業項目等,定期舉辦創業教育方面的一些大賽,鼓勵學生參與,通過這些競賽促進學生對創業教育的重視和理解。
2.4培養優秀的創業教育指導教師
盡管高校有許多優秀的人才,但在創業方面精深的老師畢竟還很少,應加大對優秀創業教育指導教師的培訓力度,對這些教師進行創業的運營、組織、技術等方面的系統培訓,對如何延續創業創新活力,增強企業的戰略管理和競爭優勢等有更深刻的認識,打造出一支具有活力且經驗豐富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2.5創造和諧的創業文化氛圍
從教師、學生、周邊環境等多層次、多角度宣傳和重視創業教育的理念,創造一個和諧的創業文化環境,渲染出一個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為提高化學專業學生的創業素養提供良好的周邊環境,減少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2.6創建良好的人際交往平臺
人脈是創業路上的指南針,是一項“未來投資”,要提前進行“人脈儲蓄”。作為高校,要提供給學生各種機會和場合進行人脈積累,也可利用QQ、微博、微信等為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交友平臺。由于資金缺乏,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合伙創業,但是網絡是虛擬的,利用網絡的同時要保護好個人的信息安全。在與人交往中,有相同愛好的人容易走到一起。能否形成一個凝聚力很強的團隊,成員間的關系是否良好,對創業是否成功非常重要。創業教育是目前高校在新形勢下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創業在解決大學生自身就業問題的同時也會解決其他一部分人的就業困擾。高校的每一名教師都承擔有學生全方位教育的責任,尤其要重視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引導和關注,為大學生的就業創造優良的條件,有效減少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從而保證化學專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有效地實施。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12
摘要:互聯網思維是新時期、新常態下我國一輪又一輪創新創業熱潮所具有的最鮮明特征,這也使得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亦不能無視互聯網思維的存在,有必要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改進當前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為此,筆者在總結闡釋互聯網思維及其內涵基礎上,探析了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問題,并探索性提出應對策略與改進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互聯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時期、新常態下國家為促進各行業、產業健康發展而實施的國家戰略,由此也引發了全國范圍內一輪又一輪的創新創業熱潮。為促進這一國家戰略的更好實施,高校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高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其擔負著科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責任。受時代發展影響,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互聯網思維”也因此成為一輪又一輪創新創業熱朝所具有的最鮮明特征。鑒于互聯網思維對這一輪又一輪創新創業熱潮的影響及促進作用,針對高校學生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亦不能視互聯網思維為無物,有必要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其對促進新時期、新常態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健康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1互聯網思維及其內涵
國內“互聯網思維”一詞,最早由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提出,他在百度公司策劃的一個以企業管理為主題的大型經驗交流活動上,在與傳統產業企業家、管理人員探討未來企業發展問題時,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一詞;并在隨后的交流活動中說,未來的企業家要想管理好企業、實現企業在未來的創新發展,就必須有“互聯網思維”,并解釋說你所從事的事業、所做的'事情可能與“互聯網”無關,但是你管理企業的思維方式一定要有“互聯網”特點。那么,什么是互聯網思維,雖然這一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認可該詞的行業、領域也越來越多,但關于“互聯網思維”概念還是缺乏一個統一認識;目前,關于“互聯網思維”概念認可比較多的是這樣來定議互聯網思維的;即互聯網思維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形成的,重新審視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是整個商業生態的思考方式。就“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而言,首先互聯網思維有著自己獨特的性質和運作方式,其對傳統社會生活中普遍聯系準則進行了重新闡釋,比如堅持更加開放透明的全局觀、強調平等參與的民主觀,以及要求直接反應的情境觀等特征;其次,互聯網思維及其應用絕不僅僅局限于“互聯網”領域,可以說其在深層次更多的是商業理念、解決方法和思考方式,這也決定了互聯網思維之影響是廣泛的、深遠的。就本文所探討的互聯網思維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其可能涉及課程設置、平臺構建、資源整合及個性化服務等多個方面,其對改進當前我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高校要注意審視互聯網思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產生的影響,正確處理好互聯網思維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之間的關系,力求將互聯網思維更好應用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之中。
2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
2.1培養學生平等、包容、開放的創業理念
與傳統思維方式相比,互聯網思維更加強調用戶體驗、更加關注用戶需求,始終堅持一種平等、包容、開放理念,可以說互聯網思維歡迎每一客戶,而每一位客戶之間又是平等;每一位客戶在互聯網環境下都能平等的享受互聯網服務、公平分享網絡資源。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應該充分借鑒這樣一種“互聯網思維”,以此來培養學生平等、包容、開放的創業理念。
2.2培養學生的相互溝通、資源共享等意識
互聯網是一個典型的公共服務平臺,資源共享是互聯網發展的最主要動力。傳統思維指導下的企業管理更加關注自身產品的生產、銷售,與同行業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較少,更不用說之間資源、經驗的共享;互聯網思維則不同,其更加強調溝通和資源共同享,強調在溝能、資源共享中共同創造財富或者價值,從而實現彼此的“雙贏”,是可借鑒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目標之一。
2.3培養學生強烈的創新、突破意識與精神
強調創新、突破是互聯網思維的一個主要特征,實踐證明隨著市場競爭的越來越激烈,只有那些創新速度快、勇于突破的企業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快速成長和發展;對于準備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創新、突破意識與精神同樣必不可少,甚至可說更加重要,其是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基本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時,要有意識培養學生、使學生具備互聯網思維的這種創新、突破意識與精神。
2.4培養學生常態競爭觀念,理性認識競爭
在開的互聯網環境下,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競爭可以說已經成為常態;“常態競爭”在給企業帶來發展壓力的同時,更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進步,促進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隨著我國市場環境的越來越開放,市場中企業之間可以說無時不在競爭;對于創業的大學生來說,要深入認識競爭的長期、常態存在,用更加理性的態度認識競爭、處理競爭。
參考文獻:
[1]孟川.“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方式和改進策略[J].時代金融,20xx(06).
[2]翟珮伶,陳明玲,方銘軒,劉曉慶.互聯網思維下大學本科生創業方式探析[J].中國市場,20xx(02).
[3]馬玉海,張月.高校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及其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xx(01).
關于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13
摘要:目前,面對大學生數量增多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國家及各個高校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以緩解就業壓力。深化農村改革,引導大學生轉向農村創業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和促進農村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改革;就業;大學生創業。
一、引言
大學生畢業即面臨著就業問題,而農村改革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引導大學生到到農村創業,為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可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同時為新農村建設作出保障。本文主要從目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農村改革條件下大學生創業的選擇及大學生農村創業途徑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僅為農村改革工作者提出建議。
二、近年大學生創業現狀的分析
1.大學生對現實認識不夠準確。大學生一直呆在象牙塔里,對社會認識難免主觀,加上沒有太多社會經驗,創業很多情況下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且,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總是懷揣著很多美好的理想,家長也希望孩子畢業后能夠留在大城市工作,因此,大學生對農村的資源及現狀了解不多,創業選擇也不會選擇在農村。
2.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缺乏系統性的指導。創業不僅需要堅定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一套系統的理論指導。而高校在自前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的倉啞指導體系,對農村的現狀了解也不是很充分,加上高校的創業資源、信息等不是很充分,大學生更多地是通過自身的探索和外界的幫助進行創業,在校期間并沒有獲得很多創業資源,所以對大學生而言,這也是一種損失。
3.大學生的創業素質也對創業有一定的影響。.創業素質也是個人素質的體現,是創業所必備的條件。大學生創業素質主要包括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等。文化素質主要在學生的日常的文化學習中獲得,而心理素質與大學生的社會經歷和抗壓能力密切相關,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是學生人格的體現,是大學生創業的`靈魂,而專業素質則是大學生創業的主干,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創業的成敗。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是高校創業指導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為學生創業增加無形的財富,助力學生更好的創業。
然而,隨著農村改革的推進,農村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隨著新農村改革的進行,農村在經濟方面獲得了突破發展,經濟的日益充足也給農村各項公共設施的建設提供了經濟保障。而且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土地、勞動力價格較低,也為大學生創業減少投資成本提供條件。而且大學生在農村創業會得到極大的政策支持,也會減少一定的經濟壓力。所以農村改革背景下,.投人農村創業發展也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大學生農村創業的途徑分析
1.國家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經濟政策的推行。大學生創業首先面臨的問題便是資金問題,而且,大多數創業者對農村并不熟悉,這就提高了大學生在農村創業的風險。為此,國家應給予一定的支持,例如:保障大學生農村創業可以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以較低的利率貸款;對科研提供補貼,鼓勵科研項目的發展。國家的經濟補貼一方面可以為大學生創業積累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大學生創業的自我認同,有利于大學生創業之路的進行。
2.大學生對創業所涉及的產業和產品應有清晰的認識。大學生在選擇創業領域和創業產品,應進行全面地了解,對涉及的產品和產業做到充足的了解,結合自己的創業興趣、農村的實際情況及市場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創業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創業的成功。農村實質上有很多寶貴的資源,大學生要懂得合理分配和利用這些資源,為自己的創業創造更大的優勢。
3.健全和完善相應的保障體系。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除了資金問題外,還有其他的不穩定因素。國家應該為大學生農村創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切實保障大學生權益,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使得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能有法可依,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可靠的后盾,消除大學生的后顧之憂,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四、總結
農村的發展為大學生創業開拓了新的空間,緩解了城市就業壓力,同時大學生深人農村進行創業為農村的進一步改革輸送了人力資源,有助于農村改革的深人發展。促進大學生創業,對城鄉一體化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大學生代表著新一代的文化素質水平,大學生農村創業不僅能為農村的經濟增長做出貢獻,同時,也可以帶動農村文化水平的提高。總之,大學生農村創業,不僅可以實現自我價值,而且可以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一個了選擇。
參考文獻
[1]田碩,許燕.心理資本在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中的作用與開發.江蘇高教.,20xx,1.
[2]彭偉,張宏如,王燕.心理資本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2.
[3]陳華平.試論心理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大學生創業中的功用.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2.
【大學生創業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自主創業論文07-18
創業基礎論文03-08
創新創業感悟收獲論文03-22
大學生創業計劃04-25
正確的大學生創業觀07-03
大學生創業實踐報告08-08
大學生創業計劃通用08-04
大學生創業活動策劃01-11
大學生創業策劃方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