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是我們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矛盾、各種問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把科學發展觀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既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重要任務。
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首先要潛心學習、用心思考,加深對科學發展觀的全面理解。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對科學發展觀理解得越深刻,貫徹落實的行動就越自覺、越堅定。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把學習領會當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環節切實抓好。應當看到,當前在我們一些同志的頭腦中,依然存在著不少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要破除這些思想觀念,就必須準確掌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入地學、系統地學、扎實地學,真正學深吃透、學懂弄通。要通過再學習,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使科學發展觀入腦入心。
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還必須做到學以致用。“學以為耕,文以為獲”,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的終極目的,就是要讓科學發展觀成為促進科學發展的科學思路。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在學習活動中,自始至終結合自身的實際,把學習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措施和辦法,轉化為提高工作能力的自覺行動。我市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還有不少,如何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如何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如何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都要通過學習找準問題的癥結,形成新的發展理念,把握新的'發展規律,尋找新的發展方式。檢驗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理解得深不深,學習的效果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針對性、指導性強不強。切實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其實也是切實把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
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為,是一個扎扎實實的過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我市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已經做了具體安排。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抓實,把每一個細節抓實,科學發展觀必將成為加快推進鄭州跨越式發展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堅實的思想基礎。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2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發展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其對于我國企業的管理具有指導性意義。文章從推進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科學發展觀引領食品企業管理創新途徑、順應時代發展企業管理創新的重點3個方面論述了科學發展觀在企業管理創新中的指導性意義,以期為企業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企業管理;以人為本;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
1推進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也是推進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就是將管理的主體放在人身上,要顧及人員知識、技術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全面發展的需求,培養人員的能力,力求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種管理模式。企業管理中的以人為本思想的實質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將人與企業緊密聯系起來,力求滿足員工發展的各種需求,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以及科技發展趨勢的高效率、人性化的管理理論。 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是生存發展的動力。在現代日新月異的科技的發展潮流中,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企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滿足人的自我實現、尊重需要、社會需要等多方面的需要,激發人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貫徹好企業管理中的人文關懷,盡可能肯定人的一些創造性想法,讓人員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設立一種科學并且行之有效的選拔機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轉化成企業生存發展乃至競爭的源動力。 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在現如今的經濟發展潮流中,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最基本資源。知識更新的落后也就意味著生產效率的降低,這勢必會大大的降低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必須率先引進國際上領先的知識技術,培養和尊重知識型員工,利用知識指導行動,才能避免落后被動的局面[1,2]。
2科學發展觀引領食品企業管理創新途徑
2.1以市場為導向,采取有效方法解決企業營銷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發展潮流不斷變更,企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競爭壓力,企業的運行管理存在著許多問題,市場管理便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首先企業忽視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企業注重產品的包裝和宣傳,但很多時候缺乏對消費者的需求調查,導致企業的產品并不一定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其次企業缺乏市場的管理意識,企業營銷市場的管理關系到企業的正常運營,但許多中小型企業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使得企業遲滯不前,難以得到發展。再者有些企業缺乏市場管理目標,缺乏市場管理目標,必然會導致市場管理的盲目性,進而導致產品滯銷等一系列問題,致使企業陷入困境。 在企業的營銷管理中,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應對這些問題。首先企業應當加強對市場的需求調查,企業應當采取市場調研等一系列相應的辦法調查消費者最真實的需要情況,尊重消費者的需求,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贏得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掌握好市場變更的主流方向。其次應改善企業的市場營銷手段,落后的營銷手段將被市場淘汰,先進的、領先的營銷手段能夠更好的突出產品的實用價值,促進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理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再者企業應當明確市場管理目標,企業應當了解市場環境,設立適當的市場管理目標,營銷人員也要設立適當的營銷額度,以促進工作積極性進而使企業達到預期的目標[3]。
2.2堅持可持續發展,大力開展“綠色GDP”時代企業管理創新建設
“綠色GDP”的概念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被經濟學家提出,也稱可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目前“綠色GDP”的概念還沒有深入到企業的管理中,因此環境問題層出不窮。 首先,自然資源有限,但是人的需求無限。時代在發展,企業的數量在增加,有限的資源難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自然資源消耗量急劇增大,人的生存發展受到了威脅。 其次,自然環境破壞嚴重。近年來土地沙漠化的面積不斷擴大、水污染污染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森林面積不斷減小,這些現象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預警,人的生存發展受到了威脅。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應力求減少資源的消耗量,減少污染的排放量,向著“零排放”的目標前進,實現綠色生產經營,企業乃至社會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4]。
2.3加強技術創新管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經貿一體化的進程加快,如何保持國際上的技術領先地位是困擾著我國企業的一大難題。因此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企業管理存在著缺乏技術創新精神、創新人才短缺、資金管理不善、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創新管理。 針對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存在的問題,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以下措施。首先,企業領導必須要塑造企業精神。企業領導要不斷學習創新知識,踐行技術創新精神,起帶頭作用;企業要塑造一個民主、自由、平等的有利于創新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利于激發員工的潛能;企業要塑造獨特的企業文化貫徹企業的價值觀,使員工向著共同的目的前進。 其次,企業要注重引進高素質人才,提高員工素質。企業應當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來求職,壯大企業人才隊伍;加強人才培訓,通過聘請高素質專業人才進行集中授課,或與高等院校進行合作交流以提高員工素質,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再者,企業應該加強知識產權管理。企業應該配備法律方面專業人才,避免侵犯知識產權帶來的高額賠償,建立數據庫系統,避免重復開發造成資源浪費。 最后,應當加強資金管理。保證企業資金儲備充足,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健全財務管理機構,加大對關鍵性技術的資金投入,確保企業資金流動正常[5]。
2.4加強財務管理,培養高素質財務人員
目前,企業內外部競爭日益激烈,資金的流動關系到企業的正常運行,因此,專業高效的財務管理是企業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以及健康快速發展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許多企業財務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首先,企業財務管理缺乏明確的管理目標。部分企業注重企業盈利而沒有建立明確的管理目標,使得財務管理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效果。 其次,財務管理手段落后。在信息化十分普及的今天,還有一些企業沒真正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財務管理,使得財務管理的準確性降低,財務管理水平下降。 再者,財務管理風險控制不足。有些企業在投資時過于看重經濟效益,缺乏安全評估,而忽略了其中的風險,盲目投資必然留下一定隱患。 最后,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一些企業中的財務人員的原專業并不是財務專業,并且,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一些管理專員的能力水平也難以適應。這就造成了財務管理中的專業性、系統性的不足,致使財務管理容易出現紕漏。 為了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狀況,企業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企業應當樹立科學的財務管理觀念。企業應當將科學的管理觀念落實到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圍,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使財務管理各事項規范化、標準化。 其次應該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現狀,整合財務數據,設置獎懲機制以及監督機制,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再者企業應當完善創新財務管理手段。應該詳細分析企業的現狀和發展水平,采用適合企業經營體系的財務管理系統,并不斷完善和升級,同時引進國際上先進的財務管理系統和軟件,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 企業還應該做好財務管理風險的預防措施,且做好財務風險預案,進而有效的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 最后企業要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引進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定期做好財務知識培訓,擴大財務人員的知識層面,設置考核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6]。
2.5以積極態度對待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在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該回報員工的辛勤工作,定期發放員工工資、補貼,做好企業餐補、員工體檢、法定節假日、五險一金、醫療保障等員工福利,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企業也應該投身公益事業,幫扶弱勢群體、幫助困難學生、幫助孤寡老人、支扶貧困山區,加大對公益事業的投入,以積極的態度回饋社會[7]。
3順應時代發展企業管理創新的重點
3.1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實施精細化管理
信息化時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樣信息化在企業管理創新方面也有重要的影響,企業應當將信息化運用于企業管理中,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首先,應當優化企業信息化建設系統。從實際情況出發,統籌整合信息化組織工作,有針對性的實施集成化管理策略,加強管理工作的宣傳,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系統的構建與完善。 其次,升級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子系統功能。企業應該通過更加高效準確的措施對子系統進行升級,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監控系統,確保信息化管理的準確性。 再者,企業應該加強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軟件研發。企業應該對企業運行進行深度的分析建設一套適合企業體系的企業管理軟件體系,確保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8]。
3.2培養全球化思維方式,推進跨國企業文化管理戰略
企業應當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大膽創新,借鑒外國企業成功的經驗,學習外國企業的文化并作進一步比較,發現企業文化之間的差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整合運用到實際管理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鞏固自己在競爭中的地位,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9]。
4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企業應當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市場的導向作用、堅持可持續發展,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加強財務管理,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社會,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借鑒國外先進管理戰略,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的健康、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久敏.人本管理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方式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xx(09):31-32.
[2]沈應仙.試論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J].商業經濟與管理,20xx(08):54-57.
[3]包洋帆.論企業市場營銷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全國商情,20xx(33):3-4.
[4]李香者.綠色“GDP”與企業環境會計[J].現代企業,20xx(03):37-38.
[5]馮志祥,尚遙,張仕來.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內部技術創新管理的必要性[J].管理觀察,20xx(34):38-39.
[6]邱建飛.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企業財務管理[J].財會學習,20xx(02):74.
[7]趙鳳英.論如何以科學發展觀引領企業管理創新[J].現代商業,20xx(17):150-151.
[8]胡小莉.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商論,20xx(23):103-104.
[9]袁明海,陸小燕.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選擇[J].改革與開放,20xx(02):197-198.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3
一、科學發展觀在基層政工工作中的應用意義與價值
(一)體現在對企業基層干群與黨群關系的建設中
做好整體協調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現在基層政工工作上,就是要求我們首先建設好企業的干群與黨群關系,營造好和諧穩定安寧祥和的企業氛圍。干部是企業的核心與領導,重視領導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與生活作風建設,注重領導干部與職工面對面,心貼心關系的建設,樹立良好的干部隊伍形象,工作中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對于提升領導班子在群眾中的凝聚力與影響力,和諧干群關系意義重要。同樣,黨員是企業的先鋒與模范,做好黨員同志的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在工作中的先鋒模樣作用與戰斗堡壘作用,對于健全和完善基層黨組織的群眾工作體系,充分調動普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創建和諧健康的企業氛圍,確保企業穩步向前發展至關重要。
(二)體現在對企業安全、和諧文化的建設中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指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要謀求人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滿足人不斷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明需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而企業內部最主要的“人”就是全體員工,對于我們油田基層政工工作來說,增強廣大干部員工的安全意識,高度重視其生命財產安全,在企業內部優先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就是深刻體會與用心落實“以人為本”精神的最好體現。同時,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和諧文化氛圍,使廣大干部員工在企業中能夠身心愉悅、心情舒暢,充分實現自身全面的發展,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共謀企業快速健康的發展,這也是科學發展觀思想精髓對們明確而重要的指導。
(三)體現對企業創新工作觀念、品牌服務理念的建設中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僅是社會自身的發展進步,物質層面的豐富發展,還應包括思想精神上的解放發展,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員工,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觀念,不斷與時俱進,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落后封閉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工作與服務觀念,完善工作服務機制,這為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打造高品質的品牌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各種實際需求,整體提升自己油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十分重大,因而,可能這樣說,油田工作中創新工作觀念與品牌服務理念就是科學發展觀對我們具體明確的指導與要求。
二、科學發展觀在基層政工工作中的具體運用與效果
(一)走好和諧群眾之路,樹求真務實之風
科學發展觀對油田企業內部環境整體協調提出要求。而內部環境和諧中干群關系的和諧首當其沖。因而在基層政工工作中,我們首先要求領導干部注重與職工的密切聯系,走進各鉆井隊、錄井隊、測井隊基層單位,關心職工工作生活,維護群眾利益,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這樣才能得到職工的擁護與支持,建立良好的干群關系,為此,我們建立了領導干部“周計劃、月清理、季考核”的嚴格制度,強化其下基層履職履責,認真傾聽基層意見,傾聽群眾呼聲,同時對領導干部的工作實況進行嚴格績效考核,這些都為扭轉領導干部不實作風,切實下基層服務群眾,樹立良好的隊伍形象,提高其凝聚力與戰斗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走好聯系群眾之路,樹率先垂范之風
科學發展觀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此,我們十分注重黨員與群眾關系的密切培養,建立和諧健康的黨群關系。黨員應該是企業各項工作的先鋒模范,處處能夠充分出戰斗堡壘作用,為督促與考核黨員同志的行為,我們每年都定期開好黨委民主生活會,通過向全體職工發出“告示”邀請群眾到會,下基層召開座談會,設置意見箱,通過局域網向充分收集廣大職工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向黨員同志們傳達群眾意見,促使其在工作中改善與提高,這樣為引導黨員同志們積極向上,創建和諧氛圍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鑄造創新發展之魂,勇踏品牌服務之途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們政工工作來說,也要注重企業創新發展文化的倡導與建設,特別是對員工科學創新發展理念的一種鼓勵與推崇,鼓勵員工不僅要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更要加強在實踐工作中的創新,轉變服務觀念,改善工作方法,改進服務方式,千方百計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創造高水平、高質量的品牌服務。對于工作中涌現出的鉆井隊、錄井隊、測井隊等創新工作典型,我們要采取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和推廣,使其它的各部門能夠吸收借鑒,以便能夠創造出更新更好的做法來,對于各兄弟單位有特色、有個性的'做法與方式,也可以借鑒過來,如大港油田的“現場文化建設”,讓我們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服務理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爭取打造企業的一流的品牌服務特色。
(四)用心灌溉安全之花,譜寫生命摯愛之曲
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其中十分值得重視的子系統。為營造安全文化氛圍,我們的工作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重視對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通過印發安全知識手冊,定期組織安全知識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等形式,強化員工們的安全意識,樹立起“安全工作是平安幸福,違章操作害人害已”的清晰理念;第二,規范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環境內盡力配置好安全設施,完善安全標識,工作前強調相關崗位工作職能與風險防范措施,人員工作必須穿戴規范,做好預警報警與應急救護措施;第三,用親人的情感牽絆員工的心靈,用濃郁的氣氛緊繃員工安全神精,要求將員工的家庭合照放在掛在辦公室墻壁上,或者辦公桌上和宿舍里,親人的音容笑貌是對員工重視自身的一種溫馨提示,同時我們在企業內密布醒目的告示牌:“高高興興而來,平平安安回家”,讓員工時刻受到感染與提示,不忘安全工作的重視性,這也是對員工生命深沉熱烈的愛。
三、結語
總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將是我們基層政工工作一項長抓不懈的任務,我們會堅持以飽滿的工作狀態、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切實履行自身的責任,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豐富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果,以便促進油田企業未來又好又快的發展。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4
論文摘要:從我國圖書館發展的歷史變遷并結合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提出數字圖書館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當前Google提出的數字圖書館項目對我國數字圖書館項目提出了嚴峻挑戰,但其不能處理好版權問題,使其可持續發展出現了極大的阻礙。提出了中國數字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策略,我國應建立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這是構建中國文化安全體系得重要環節,具有保衛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戰略意義。
論文關鍵詞:數字圖書館,版權,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
1.引言
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可以說它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傳統發展觀和思維方式。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是從我國國情出發,提出了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及人口、教育等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本文擬以可持續發展觀為基礎對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談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中國圖書館的歷史變遷
從古代藏書樓到近代圖書館的興起,再到現在的數字圖書館,共發生過三次大的變遷:
(1)第一次變遷—古代圖書館的產生及其作用。
周代史官的收藏一直被學術界公認為是我國圖書館的起源時期,也是我國古代圖書館的成型時期。這個時期的我國圖書館,無論從收藏整理,還是在管理利用方面,都與西方學者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古巴比倫圖書館和古埃及圖書館相差無幾。
(2)第二次變遷—近代圖書館的興起及其作用。
十九世紀中葉,一些接觸西方資本主義文明較早的改良主義者介紹西方圖書館事業,倡議建立公共圖書館,并廣泛宣傳其社會作用,為近代圖書館的興起起到了推動作用。另外,隨著西方工業化印刷術的傳入所出現的大量近代書刊,國外列強的入侵所設立的外國教會藏書樓和圖書館等,都對我國近代圖書館的興起產生著影響。
(3)第三次變遷—數字圖書館的建立及其作用。
數字圖書館的建立是現代文明發展的必然,也是文獻信息資源從收集到傳播實現現代化的標志。隨著因特網的快速發展,數字圖書館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其主要表現在電子資源和數字館藏急劇增加。隨著數字圖書館的迅速發展,圖書館將走進家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數字圖書館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
要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還是依靠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數字圖書館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獲取知識及知識交流的速度。互聯網問世十多年來發展勢頭強勁,數字圖書館和信息檢索網絡化隨之擴展。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美國等國許多印刷品出版商加入電子資源服務體系者與日俱增。如Elsevier出版公司為美國一些地區圖書館網提供1200種學術期刊電子版全文。科羅拉多研究圖書館協會推出電子雜志庫UNCOVER,于1995年即已提供逾一萬七千多種學科期刊論文檢索與全文傳遞服務。此外,主流媒體如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等大報也爭相上網。由于互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的緊密結合,極大地提高了知識傳遞、檢索速度,能極大地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4.Google數字圖書館項目
20xx年12月14日,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公司宣布,與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密歇根大學圖書館以及牛津大學圖書館合作,建立數字圖書館。有專家認為這個計劃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不僅改變知識的傳播方式,甚至影響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如果Google數字圖書館項目得以實現,不但可以完全取代圖書館,而且可以取代圖書印刷、發行。Google數字圖書館項目是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利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對圖書進行掃描、全文檢索、網絡互聯,加快了人們有目的閱讀和查找相關信息的速度;由于一次掃描、存儲成本就可滿足用戶無數次閱讀需求,經濟效益前景巨大;Google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必然減少人們對資源消耗,現代技術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Google的計劃不僅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虛擬圖書館,而且是一個世界性的文化傳播平臺。當人們習慣于從互聯網上查找信息,舍棄紙質媒體介質后,必然會出現“網上查不到的內容是不存在的”,即搜索引擎檢索不到的資料將會逐漸失去其影響力。假以時日,也許Google憑借其技術優勢、財力優勢、資源優勢,會建立整個人類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數字圖書館。Google在競爭中進一步取得壓倒性的領導者地位,將更加推動英語學術文獻的勢力擴張,英語因此將在其他文化之上成為壓倒性的語言與文化標準。這樣就會產生一種危險,英文中夾帶的美國意識形態、文化觀念將對未來一代看世界的方式產生嚴重影響,從而影響人類文明的多元化。
5.數字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與版權問題
Google的數字圖書館計劃引起了美國出版界的關注和反對。Google數字圖書館對傳統的版權法理論提出了挑戰,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目的是促進科學和文學藝術作品的傳播,但同時又要為創作者提供保護和激勵。《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一條就明確規定“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著作權保護就是要在公眾利益和創作者利益之間尋求一種平衡。著作權法為作者提供獨占性權利,從而為其在創作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提供補償。
著作權的限制反映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兩方面,而對數字圖書館來說,傳統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的概念不能完全適用。例如,依照著作權法,購買的圖書可以向公共提供閱覽,但是購買的電子圖書并不能當然地向公眾提供借閱服務;傳統圖書館根據用戶的信息需求,對文獻資料進行摘編而提供的無償服務認定為合理使用的范圍,而網絡環境下由于拷貝下載的便利性,這種行為則可能構成侵權。從此角度出發,美國作家協會和五家出版商發起集團訴訟,將Google告上了位于美國紐約州的聯邦區域法庭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方面Google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將極大的提高圖書被瀏覽率,促進科學和文學藝術作品的`傳播,這是其最大的優勢。但是如果不能處理好版權問題,創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被損害或沒有被充分有效的保護,那么又有誰會再繼續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沒有源源不斷的創新的作品加入,數字圖書館的發展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根之水,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
6.我國數字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策略
Google的數字圖書館項目由于其所具有的超大規模、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廣泛的社會效益無疑將會對現有的或正在進行的數字圖書館項目產生極大的影響和沖擊,而由于Google實行免費查詢、閱讀,這對那些收費數字圖書館來說更是一個致命打擊。據預測,未來20年里,世界上的大部分知識都將被數字化并可供閱讀瀏覽。我國現有的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沒有一個具有可以與Google數字圖書館相抗衡的規模和競爭力,一旦出現像Google那樣的大型中文文獻數字化項目,將會給我國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1)我國應建立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
建立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可以將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所形成的取之不盡的中華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和數字化,使之成為全球網上中文信息中心,可以使中華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傳播和弘揚,可以使中華民族文化積極參與全球文化競爭,不斷促進文化自身的更新和發展,保持和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生機和活力,使之走向持續的繁榮和進步。因此,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可以說是通過對中文資源數字化建立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庫”,建立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是構建中國文化安全體系得重要環節,具有保衛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戰略意義。
(2)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運作模式
我國可以通過引入商業化運作模式來激活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活力。國家應扶植一個類似Goog1e的商業機構,由它采用市場的手段去整合我國的數字圖書館資源,提出出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運行規則;開發統一的閱讀軟件、數字加密技術,防拷貝、防打印技術,付費結算辦法,版權保護措施等。
政府應協調各省的圖書館、博物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行業,采取統一的數據庫標準、軟硬件標準、網絡運營環境的標準,以及對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整合的標準,對他們所擁有的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整理,建立各自特色的分數據庫。數字圖書館的商業機構將對各分數據庫整合、集中,使用戶在一個簡單、實用的網頁界面中即可搜索到所要檢索的文化數字資源,并可通過免費或付費的方式進行網上瀏覽和借閱。
(3)利益共享,充分考慮版權人的權益
由于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由其所擁有的圖書館、博物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行業獨立完成,這樣版權人的權益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證,而資源提供方也放心,數字圖書館的商業機構就完全可以避免繁瑣的版權授權問題。在資源的使用過程中,付費資源可以通過統一的付費系統進行結算,公共圖書館的版權過期資源也可使廣大讀者免費享用,達到促進文化傳播的很好的社會效益。通過一定的分賬機制,出版社、圖書館、版權人及數字圖書館商業機構均可獲得更多的增值收益。
參考文獻
1 安潔.淺談數字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xx,2:63-64
2 趙玉光,文玉萍.中國圖書館的歷史變遷.蘭臺世界.20xx,2:71-72
3 鄭巧英,楊宗英. 圖書館自動化新論一信息管理自動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274-275
4 周軍蘭.Google 數字圖書館項目的多方博弈分析.大學圖書館學報.20xx,5:20-27
5 Google即將推出網上仿真圖書館千萬冊書籍供瀏覽. [20xx-8-20].http://it.zaobao. com/pages6/commerce171204.html
6 周軍蘭. Google 數字圖書館計劃及其影響分析.情報資料工作.20xx,2:69-72
7 呂炳斌.反思著作權法-從Google數字圖書館說起.圖書館雜志.20xx,5:3-7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條
9 劉景宇.建立全球中文數字圖書館勢在必行.圖書館建設.20xx,2:19-21
10 黃宗忠.數字圖書館發展的新階段-關于Google、歐洲數字圖書館籌建的評價與對策.圖書情報知識.20xx,10:5-15
11 李子臣.Google數字圖書館計劃對圖書館建設的促進和威脅研究.圖書館建設.20xx,1:11-14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5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各行各業改革和發展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表述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高校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化對這一表述在高校的內涵的認識。我們認為,當前可以從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和統籌兼顧三個方面來認識、把握這一內涵,從而指導學校的實際工作。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不同領域以人為本有不同的內涵及具體要求,高校堅持以人為本,歸結起來,就是教育部周濟部長所說的,要堅持“兩個為本”,即教育以育人為本、辦學以人才為本。
堅持“以育人為本”可以理解為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求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一般認為,現代大學有三個職能,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但不管人們如何強調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在大學發展中的作用,人才培養職能始終處于根本性地位。從大學發展歷史看,大學最初的職能就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在人才培養職能基礎上延伸和發展起來的,人才培養是根,是源,是大學這一組織區別于其他組織的根本性所在;另一方面,分析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發展歷程,也不難發現人才培養在這些大學發展中所發揮的根本性作用。高校將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就要堅持做到兩點:首先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持續提高,其次是努力創造條件讓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事業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服務。
二是要求以德育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必須解決好的兩個根本問題,這一要求直接與第一個根本問題相關,是第一個根本問題的具體展開。國內不同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可能各有側重、各具特色,這是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的需要,但其共同的指向應該是培養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里,德育為先的觀念要特別強調,不僅在于這一點是古今中外各級各類教育的共同特征,而且在于其本質上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只有首先成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科學家、醫生等等。
三是要求各項育人工作以學生為主體。這一要求與如何培養人的這一根本問題直接相關。為達到這一要求,無論是教學工作,還是管理和服務工作,都要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一切著眼于調動和依靠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切為了學生,指與學生工作相關的各項工作都應服務、服從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為了一切學生,指要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個性化教育與服務,對所有學生的成人成才負責;一切著眼于調動和依靠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要將各項育人工作做到學生的心里去,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各項工作都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堅持“以人才為本”可以理解為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其一,要求將人才資源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資本。任何一個組織的發展都需要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資源的投入,但人力資源,特別是其中處于較高層次的人才資源是最具決定性的資源,尤其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特征表現得更為充分和明顯。不僅如此,人才資源也具有資本的屬性,而且是第一資本。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才具有持續創造性,對人才資源的投資是最劃算的投資,相比在別的方面所進行的投資,其能帶來更大的回報,能更明顯、更持久的促進學校的發展。
其二,要求將學校的發展與人才的發展協調、統一起來。學校發展的過程,實際上也應當是學校人才發展的過程,兩者應該是統一、協調的,否則學校的發展肯定是不可持續的,人才的發展也是缺乏條件的。學校人才發展的過程,不僅指人才隊伍整體數量的增加、結構的優化和素質的提升,而且也包括人才個體自身的發展。后者是前者的基礎和前提,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理念更為現實、具體的體現,應該予以特別重視。
其三,要求推進學校的發展以人才為主體,以教師為主體。也就是要尊重人、依靠人、為了人、發展人,著眼于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堅持教師在高校各類人才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要堅持師資隊伍建設在各項工作的核心地位,因為大學從根本上說是創造、傳播、保存知識的學術組織,學術成就的高低,最終取決于師資水平的高低。
二、堅持和諧發展的內涵
在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達到和諧狀態,用和諧促進發展,用發展促進和諧,堅持和諧發展,也是高校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堅持和諧發展,體現在學校管理上,就是要努力提高學校與社會的和諧度、學校內部組織運行的和諧度以及師生員工的和諧感,從而促進學校良性運行和持續發展。
1.學校與社會和諧。這是從學校整體的角度考慮和諧發展問題,可以視為學校的宏觀和諧。為做到宏觀和諧,必須提高學校與國家、學校與區域、學校與社區三個不同層次的和諧度。首先是學校與國家之間的總體和諧。這要求學校的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契合,也就是說要在全國高等教育發展格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特色,發揮自己的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我們學校堅持以藝術興學為特色,堅持走特色鮮明、水平較高的綜合性地方院校的發展道路也正出于這樣的考慮。其次是學校與區域之間的區域和諧。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更為緊密地結合,是當今高校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從經濟學角度看,在所在區域尋找發展機會其綜合成本最低。因此,學校應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和優勢積極為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努力提高貢獻份額,使學校成為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直接受益者。再次是學校與社區之間的社區和諧。學校是人的集合,社區區位和社區環境對學校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具有直接的影響力。比如,學校所在社區基礎教育的優質教育資源對吸引人才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應等,信義小區旁邊優美的環境和教育醫療服務條件,甲山小區旁邊的德智外國語學校等。所以,學校應重視參與所在社區的社區建設與社區服務工作,為創造一個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社區環境而貢獻力量。
從另一方面看,學校與相關產業、行業的和諧也是學校與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高校應該采取積極措施,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與對應產業、行業的發展契合更為緊密,從而使前者能夠從后者得到明確的方向指引和持續的資源支持。
2.學校內部組織運行的和諧。這是從內部組織的角度考慮和諧發展問題,可以視為學校的中觀和諧。為做到中觀和諧,必須提高各組織發展與學校發展、各組織發展之間,以及各組織內部的和諧度。也就說,不僅要求學校為各系部的'發展、各部門的工作提供支持,而且也要求各系部、各部門的各項決策和行為必須與學校的發展定位相協調,并始終為學校發展目標的實現服務;不僅要求各系部、各部門能夠有效配合,相互支持,做到資源信息共享,各方工作協調,而且也要求各系部、各部門自身團結和諧、持續發展。總體上看,中觀和諧就是意味著學校三大職能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行政與學術之間、教學科研與管理服務部門之間等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校園生態。我們學校應該通過深化相關改革持續地改善這一生態,從而提高學校落實發展定位、實現發展目標的能力。
3.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是從個體人的角度考慮和諧發展問題,可以視為學校的微觀和諧。為做到微觀和諧,必須提高師生員工的和諧感,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對于教職工來說,這種和諧感主要體現在事業、人際和待遇等方面,事業方面的和諧是指教職工事業發展意愿與內外部條件的和諧,發展可能與現實的和諧等;人際方面的和諧是指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同事間關系融洽、社會交往和諧等;待遇方面的和諧是指勞酬和諧,保持內部公平(相對于校內其他教職工所勞所得的和諧)與外部公平(相對于市場上所勞所得的和諧)等。
對于學生而言,這種和諧感則主要體現在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學習方面的和諧是指學習目的、內容、方式的和諧,要求想學與所學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與學互動等;生活方面的和諧是指日常生活狀態的和諧;心理方面的和諧是指心理健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應變力,能充分表達內心感受,能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等。
三、堅持統籌兼顧的內涵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在發展的具體途徑上,就是要做到各方面的統籌兼顧。高校如何堅持統籌兼顧?比較核心的就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影響學校全局的一些重大關系,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每一對關系的不同方面統籌兼顧,協調處理。以下這幾組關系是我們在觀察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
戰略目標與過程的關系。確立學校的戰略目標,形成學校發展的愿景非常重要,因為其中蘊含的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奮斗目標能將師生凝聚在一起。當然,這一戰略目標必須是科學的,并為廣大師生高度認同。所謂科學,就是符合學校歷史背景、環境特點、學科特色、資源結構等實際情況,適應國家高等教育構建良好生態體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所謂高度認同,是指戰略目標是師生在充分討論基礎上形成的共識,并且,大家對其內涵有著一致的理解。比如校訓“勤學慎思明德篤行”的提煉等。
需要把學校戰略目標的實現看作是一個過程。即使是當今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也都是在動態的、變化的歷史過程中發展形成的。過程的觀念能有效地增強師生對學校愿景的感知,但同時也要求精心規劃學校發展的若干階段。這些發展階段在時間上相互銜接,在目標上逐次提升,使戰略目標的實現變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我們學校通過學校“115”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學校建設特色鮮明、水平較高的綜合性地方院校的戰略目標,并將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加以推進,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
全面提高與重點突破的關系。高校的幾乎每一項工作,都會體現出全面提高與重點突破的關系。學科建設是各項工作的龍頭,在學科建設方面處理好這一關系尤為重要。
一個學校的學科狀況,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于重點高校而言,其學科結構一般呈現出這樣一種狀態,即有一個或若干個特色、優勢學科,有諸多特色、優勢學科的關聯學科和支撐學科,可能還有一些水平一般的其他學科。一個學科要不要發展提高,不能僅僅看其競爭能力,而且還要分析其存在價值。為促進學科之間的綜合交叉,為加強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為創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化培養氛圍,很多即使是當前不具備優勢的學科也有發展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全面提高學校各學科的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學校的學術水準、競爭能力與良好聲譽,又必須實行重點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部分可能是很少一部分現有學科的水平。這里的關鍵是要統籌、協調好,著力強化各學科間的關聯和協同發展,在突出發展重點的同時也引起競爭淘汰機制,從而保持特色優勢學科的持久競爭優勢,并促進新的優勢學科的形成。
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以藝術教育為主的學科群,同時在化工、經濟學科等新興學科領域也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今后學校需要重點突破的是具有傳統特色優勢的學科,在實現重點突破的同時,學校也積極支持與重點突破學科相關或對其起支撐作用的學科的發展。
規模與質量的關系。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都需要處理好規模與質量的關系。關于這一關系,下面幾個基本的觀點應該堅持:首先,規模與質量是辯證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的;其次,兩者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可能重點不一樣,一定的階段,規模或外延發展為主,而在另一個階段,質量或內涵發展為主,但無論什么情況下,質量都應該得到重視,質量永遠是學校的生命線;第三,要為規模與質量同步提高而努力。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已從規模擴大轉向質量提高,因此各高校在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方面一定要謹慎,同時也應當尋求各種可能的辦法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招生規模要逐漸趨于穩定,促進培養質量的全面持續提高,是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重點。為此,在學生教育教學方面,在以優秀等次地通過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基礎上,又正組織實施“學校大規模全覆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
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在高校發展的不同時期,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具有不同的內涵。現代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比較一致的看法至少包括兩點:一是無論教學,還是科研,對高校的發展非常重要,兩者缺一不可;二是教學與科研具有協同性,兩者具有相互促進的效果。
目前的問題是,在高校中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或者重教學輕科研的現象,原因也許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應該是教學與科研沒有很好地結合,兩者的協同、促進作用不明顯。再加上客觀上教學與科研本身性質和社會影響的不同,這樣就必然導致有關各方既無動機,也很難有能力同時兼顧兩方,顧此失彼的現象、孰輕孰重的爭論以及資源分配的困難由此產生。所以,當前在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問題上,重點應該是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努力促進兩者的結合,盡可能發揮兩者的協同作用和促進效果。
我們學校有著一直注重教學與科研結合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學校鼓勵教師參與科研,要求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量的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量當做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
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也是高校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工作經常面對的關系。在學校層面,硬件建設主要表現為校舍擴建與改造、設備儀器的添置與更新等,軟件建設主要表現為師資隊伍的建設、管理能力的建設以及校園文化和精神的建設等。前者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和辦公學習環境,無疑是重要的,必需的,而后者則能在更大程度上增強學校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事關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投入更大的精力。
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一所高校的學術權力與行政力關系如何,直接關系到這所高校學術發展能力,因此必須認真對待,正確處理。關于兩者的關系,有兩者是明確的。一是兩者是高校統一整體不可分割的有機部分,共同服務于學校的整體目標。學術權力的存在確保了高校教學、科研的基本屬性,行政權力的作用則在于協調高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之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二是行政權力的行使,從根本上說是要保障學術權利,促進學術繁榮,因此學術權力應占主導地位,而行政權力是輔助的,起輔助性作用。
行政權力泛化、學術權力不突出,兩者不協調的現象應盡快改變。為此,需要統籌考慮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明確界定二者的作用領域,強化學術民主制度建設,健全管理運行機制,從而既保持整體穩定有序的狀態,又激發學術創造的活力。
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都需要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轉型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間競爭的加劇,高校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就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總的來說,在當前形勢下,高校需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一心一意謀劃發展,千方百計保持穩定,特別是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速度與力度,既要促進發展,也不能影響穩定。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6
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統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指針。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必須把“好想法”與“好辦法”結合起來,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推動落實、促進發展。
一、把握科學內涵,以人為本抓落實
一是堅持把推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發展永遠是硬道理。惟有發展,才能切實增強綜合競爭力,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也才能解決前進道路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問題。
二是堅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科學發展觀以“創造全體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為指歸,包含著深刻的'人文精神。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又好又快發展,既關注社會財富的創造和涌流,也注重社會利益的分配和調整;既關注經濟實力的持續增長,也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均衡發展;既關注群眾基本需求的滿足,也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發展實踐中,我們不僅要看項目投入數和經濟增長率,還要看社會滿意度和群眾幸福感。
三是堅持把構建和諧作為不懈追求。當前,我們面臨著資源和環境壓力增大、改革成本和風險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會就業規模受到產業升級牽制、社會管理協調機制相對滯后等矛盾。只有堅持和諧共生的理念,把發展本身作為充滿活力的系統來對待,既立足現實又前瞻未來,既顧及全面又善抓重點,既尊重科學又勇于實踐,才能不斷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二、堅持科學態度,求實創新抓落實
一要有長遠眼光。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將現實工作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相聯系,既充分把握有利條件,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扎實抓好人才培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打基礎、利長遠的戰略工程。
二要有全局意識。必須透徹地了解大勢、把握趨勢,從而更好地發揮優勢、構筑強勢。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著眼“一盤棋”全局,下好協調推進、競相發展的每一著棋;學會“彈鋼琴”手法,形成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抓好“牛鼻子”工程,以重點環節突破收“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人文效益和生態效益,并且統籌考慮社會、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
三要有求實態度。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特征和內在品格。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古今偉業皆成于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突出實踐特色,堅持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力戒虛、偽、浮、空,扎扎實實地抓好發展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
四要有創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自然離不開敢想敢干的創新精神,如果沒有敢為人先的膽識和氣魄,抓落實就失去了基礎。要堅持用新理論謀劃新思路、指導新實踐,自覺革除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落后意識,敢于打破不合時宜的觀念、機制和制度束縛,善于擺脫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勇擔責任、甘冒風險,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因勢利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運用科學方法,把握關鍵抓落實
一要轉變增長方式,強化內涵發展。圍繞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的總要求,以“調優、調高、調輕”為取向加快調整產業結構,通過政策引導、稅收調節和考核約束,大力發展高新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改造優化傳統產業,實行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大幅度提升產業層次;以推進產學研結合為抓手,加快構建技術公共服務、科技成果交易、創新創業融資服務、社會化人才服務等公共平臺,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堅持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管理創新三管齊下,建立健全激勵、約束、倒逼三大機制,全面實施減排治污、節能改造、循環經濟示范等生態建設工程,大幅度降低資源環境成本。
二要統籌城鎮鄉村,推進協調發展。實施以城帶鄉戰略,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格局。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建立促進農業農村經濟與現代城市產業相融互補的機制,以現代農業提升第一產業,以特色經濟增強農村實力,以產業融合促進城鄉雙贏;統籌城鄉資源配置,對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要素的流向、流量實行統一調控和優化安排,推動先進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開掘潛力,激發活力,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統籌城鄉社會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擴散,建設富庶、文明、田園秀美的城鎮化新農村,讓廣大農民與城市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要關注民生生態,實現和諧發展。科學發展,民生為先。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抓起。積極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實現永續發展。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7
21世紀中國經濟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作為經濟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將會承擔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會計科學不僅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也會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因此,需要對中國會計科學在21世紀應當如何發展的觀念性問題進行專門研究。
一、發展動力:會計管理實踐的客觀要求
發展是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的永恒主題。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展的最大動力是來自于會計環境的變化,而在會計環境中對其影響最大的則是經濟環境與科技環境。從經濟環境上看,已經初具框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將會通過不斷的調整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模式,從而對20世紀所形成的會計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二、發展目標:會計科學體系的創新
不斷拓寬會計理論研究領域并進行會計理論的創新,既是推動會計科學發展的動力之一,也是每個會計理論工作者的義務。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如果我們依據會計的發展趨勢,運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產生不同的研究構想并形成新的研究命題。
三、發展觀念:會計科學范圍的拓展
確立正確的會計科學發展觀念是中國會計科學在21世紀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由于現代社會經濟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產越來越專業化與集團化,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不同類型經濟科學的研究對象也應當隨之分解與細化,從而使得經濟科學的分支學科越來越多。與經濟科學的這種發展趨勢相適應,今天的會計科學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學科林立且擁有一百多個分支學科的龐大的科學體系。
四、發展方式:會計科學研究方法的結合運用
在會計科學的發展上,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會計科學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率,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科學發展目標的實現程度。在中國會計科學得到迅速發展的.20世紀,在會計研究方法上重演繹、重抽象、重定性、重邏輯思維和推理的研究定式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由于會計理論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式相對較為滯后,因而會計理論工作者基本上是處于一種個體性勞動和個體操作的狀態。加上研究信息傳遞方式上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在不同研究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與運用,由此而導致研究內容上重復性勞動也造成了一種研究資源上不應有的浪費,從而對會計科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展的基本方式就是應當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注重各種研究方法的有機結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認識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利弊,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首先,應當強化定量研究方法的運用。這就需要全面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正確地使用定量分析方法。
其次,是應當堅持運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對與會計有關的經濟事項進行定性的理論分析,恰當地將規范性理論分析與實證性數量分析方法有機結合。
五、發展道路:會計科學的科學化、國家化和國際化
與中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模式的基本目標相一致,在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展道路的選擇上,應當緊密結合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進程,以科學化為基礎,以國家化為起點,以國際化為方向,以使其能夠有機地溶入國際會計科學發展的大潮流之中,使之真正成為國際會計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會計科學的科學化是客觀要求。會計科學發展上的科學化內涵為:一是會計科學學科體系內部結構的合理化;二是各具體會計學科的會計理論系統化;三是會計方法系統化,即指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程序對會計信息進行搜集、加工和處理,有合適的標準對其有效性做出判斷;四是會計操作手段現代化,即達到人工系統和電子系統的有機結合,且能使會計操作技術工具標準化;五是會計管理體制定位化,即指會計管理模式和會計人員的身份能夠正確合理地定位,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設置有管理要求與功能基本一致的會計工作崗位,會計人員職務設置統一;六是會計法規體系配套化,即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會計法規體系;七是會計教育體系完善化,即形成一個不同級別、不同層次。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的會計教育體系;八是會計研究方法規范化,即做到實行規范化的研究過程和規范化的研究方法。
其次,會計科學的國家化是現實選擇。從世界會計的發展歷程上看,目前尚有五大會計模式。但從中國會計的發展現實上看,中國有自己的會計環境。因此,中國會計科學的發展也應當具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科學體系。
最后,會計科學的國際化是歷史趨勢。由于近年來世界經濟格局所發生的重大變化,不同國家和經濟組織之間的相互經濟滲透范圍更加廣泛,全球性跨國公司規模日趨擴大,國際性投資項目的國別概念日益模糊,金融與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日益加快。全球經濟發展要求中國與世界經濟溶為一體,要求中國的會計以及會計科學能夠實現與國際通行慣例和內容相協調。盡管目前制約中國會計科學國際化的因素很多,但通過靠攏→協調→接軌的程式來縮短中國會計科學與國際會計科學的距離是一種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會計科學國際化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一是在會計理論體系的結構和研究方法上應當向國際化靠攏;二是在會計方法體系上應當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并駕齊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對外服務和對內服務的任務;三是在會計信息加工處理及運作程序的標準上,應當由中國會計準則逐步地向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相接近這一目標過渡;四是在會計監督體系上,應當逐漸加大社會會計監督的范圍與力度;五是在會計教育的層次、內容、體系與結構上,應當盡快地走出當前的發展誤區,采取有力的措施,優化會計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以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會計專業教育體系。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8
摘要:大學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生管理工作直接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培養,本文從注重學生發展;尊重、理解、關心、鼓勵學生;實現學生自主管理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在高校管理中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并由淺入深的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意見。
關鍵詞:學生管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而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堅持以學生為本,逐漸成為新時期高校的一種新的辦學理念。
教育部于20xx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學校管理規定》進一步在高等教育領域明確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這一規定為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教學管理中就是要以學生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一切要從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出發,真正代表學生的利益,為學生做好服務。
學校育人的主體是全體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文治學方略,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尊重學生,一切為學生的發展搞好服務。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關注學生發展
1、以引代批:當前很多高校學生是非觀念差、利害難辨,對他們的最有效辦法是多引導、少批評。這樣既尊重了學生,減少了他們的逆反心理,又可使他們自己明辨是非,分清利害,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當學生舊病復發或犯了新錯誤時,先不忙給予批評或警告,而是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分析利弊、揭示危害,讓學生自醒、自悟。
2、以贊代貶:當學生在不合適的場合表現自己的才能時,首先肯定其才藝,再做正確引導。這樣,既尊重了他們,又不使他們尷尬、難看、出丑,使學生在一種和緩的氣氛中自己認識錯誤,受到教育。
3、以服務代要求:服務對人類來說是需要的,是心理的和生存的需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服務,是一種人文理念的最好體現,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達到某種要求或標準,使學生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管理自己,形成良好的習慣。
4、小題大做,注意尋找雙差生身上的閃光點:一要降低“標桿”,二要手持顯微鏡。降低“標桿”就是對雙差生降低要求,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手持顯微鏡就是看到雙差生中那怕最小的優點和進步,適時給予鼓勵,使其感到別人對自己尊重與重視,肯定與贊賞,因為被人尊重、重視、肯定、贊賞是人的心理需求。
二、在生活細節中注意尊重、理解、關心、鼓勵學生
1、尊重學生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前提。
尊重學生的公民權利,應首先承認學生的公民身份,并尊重學生的'隱私權,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系列相關的管理條例,管理應以正面強化的激勵方式為主,盡可能少用懲處措施,懲罰和處分應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盡可能的人性化一些。大學生思想比較活躍,突出表現在敢想、敢說、敢做上。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往往要求“獨立”,不愿意老師和家長過多的束縛。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學生,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做到管理“因材施教”,發揮親情作用,讓學生在友好的氣氛中愉快地接受管理。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意見和情感等。
2、理解學生是解決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前提。
理解是開啟人們心靈之鎖的鑰匙,是心理相容的一種表現。一方面學生管理者希望學生能夠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學生也希望管理者能夠理解他們,認同他們的認知。理解是溝通兩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兩者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有利于雙方之間的親情溝通,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才能迎刃而解。
3、關心學生是實行親情管理的必要條件。
關心學生就是對學生的合理需要,通過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來激發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高校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對他們進行指導與幫助。要經常與學生談心,解除學生的一些思想負擔;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特別是貧、特困學生的生活,及時給予“助、補、貸、免”和勤工儉學的照顧;要關心學生的權利,在獎學金評定、先進評選、黨員發展等方面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等。通過采用相應的激勵措施進行過程管理,激勵、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應更多地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從利于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角度、從關心學生各個層面需要的角度出發。
4、鼓勵學生是實現學生管理的關鍵。
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對學生的錯誤,我們在恨鐵不成鋼的心境下不能用“剛性”的管理手段打擊他們的自尊,而應在保護其自尊的前提下,反復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很大的耐心、愛心、信心、恒心,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關懷,以逐漸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評估每一個學生的時候,不宜過于量化。同時,成長需要鼓勵,激勵是實施柔性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應針對不同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不同背景和不同的個性特點等,采取與之相宜的激勵措施和手段,使學生在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動力,從而把學校的意志變為自覺行動,更有效地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計劃。 三、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
以人為本,充分授權,自主管理。要搞好學生管理,首先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觀。我們在思考問題、制定目標和計劃以及進行決策時,都應緊緊圍繞以“生”為本和為“生”服務這個主題。同時要積極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在關心學生、了解學生、誠待學生的基礎上,做到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個性發展空間。
其次,推行以充分授權為基礎的自主管理模式,實施自主管理要求管理者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們有能力約束自己的行為,管理自身事務;管理者應通過充分授權,幫助學生開展多形式全方位的自主管理;管理工作者還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制訂監控機制。通過學生的自主管理,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他們的潛能和自身價值,提高他們調節與控制自己思想和行為的自覺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民辦教育的蓬勃發展,高校管理工作必將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這就要求學校既要堅持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又要把握機遇,勇于迎接挑戰,同時也要求我們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解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好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人民出版社,1999.
[2]高靜夷.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對大學生管理的影響[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xx(12).
[3]湯桂香.論“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應用[J].株洲工學院學報,20xx(1).
[4]張永華.以學生權利為本位規范高校學生管理[J].中國高等教育,20xx(8).
[5]許亞非,向萬忠.論以人為本及高校的人本管理[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2):25-28.
[6]曠勇,寧曼榮.柔性管理: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7):72-74.
[7]郭貴香.實現“五個轉向”理性選擇學校發展戰略[J].中國高等教育,20xx(12).
[8]郭平.大學生科學素質培養[J].中國青年研究,20xx(4).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9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從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指導方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在立足于學習、研究有關如何發展的問題上,著眼于運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實現發展這一根本目標。是堅持以認識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認識這一方法論的具體應用。
科學發展觀是改革開放實踐總結,是謀求長遠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迫切需要。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盡管我們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是在我們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不科學、不符合發展、影響和制約我們進步的理念和行為。從全國大范圍來看,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以付出環境、能源和生態的高昂代價,走高能耗、高投入、粗放式、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還尚未完全突破,而且在某些地方,在不正確的政績觀的誘導下,還有盲目上演的苗頭;從發展理念看,全局和長遠的發展眼光認識不足,急功近利,盲目冒進,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現象還大量存在;當前,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種社會矛盾與沖突也日益凸顯,社會管理的'壓力增大,維護穩定、實現和諧還任重道遠。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都只有通過科學發展觀來得到有效解決。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學習實踐科學發展的目的不僅僅是就學習講學習而不講解決實際問題、就學習談不足而不談謀劃發展舉措,其核心目標是提高主觀認識,集中精力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解決問題,是在求索的過程中發現病情、診斷病因的前提下開出藥方、驅除病情,是用實質性舉措來革舊出新的攻堅過程,是以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認識來抓落實、抓深化、看效果、看收獲的過程。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科學發展觀不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不是哄人騙人的“花拳繡腿”,更不是口若懸河、紙上談兵。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黨員干部受教育”,但不是需要唱工好的干部,而是需要真學實干的“練家子”。只喊學而不動手改、不敢觸及矛盾的根本甚至主動漠視、回避、掩蓋矛盾,這樣的學習實踐無異于因循守舊,遵規蹈矩的守舊主義,與求一時相安無事,圖一時“盛世”安詳,本分地做晨鐘暮鼓的“和尚”并無差別。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要敢于在矛盾的要害處下、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癥結位置上尋求突破口。隨著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改革每深入一步,觸動的是更深層次、更多領域、更多社會群體的利益,若不能有效地對這些潛在的矛盾和深層次的問題加以解決,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活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流于形式的秀場,而是養虎為患,遺患長遠的嚴重問題。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拖延和掩蓋不僅不會使問題消失,而且還使矛盾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積累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性質激化。不在、不敢于解決突出問題上下功夫,只在表面上動小手術,無疑于諱疾忌醫,最終必將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價。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以學習指導實踐,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眼下,在金融危機寒潮的影響下,促就業、擴內需、保發展等一系列難題使我們在原有面臨的各種深層次矛盾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只有下大力度解決矛盾,將其從陰暗的角落中晾曬在陽光之下,對其進行恰當合理的分析、整改,消除其阻礙發展的負面影響,使之成為一種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才能實現將科學認識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以科學發展理念指導實際工作的初衷。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使科學發展觀從書面、口頭上落在實處,使學習調研、分析檢查的問題不至于成為形式主義代名詞,使落實整改從“方案”變為行動。無論從大的國家改革還是小的單位改革,在每一次改革風暴后,在不同的層面、不同的領域中總有一些角落死灰復燃,究其原因就是當時也摸清了病灶要害,做出了手術方案,拿起了手術刀,然而就是在一環一環、一步一步的“救治”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漠視了矛盾主體的存在,忽略了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真”功夫,致使“落實”一詞在時間的流逝中轉移出了人們的注意力,被淡化出人們的視野,只是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跳出隔靴搔癢、就活動搞活動的誤區;才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真正做到著眼于利澤長遠;才能求得一劑使之不再舊病復發的良方根治形式主義這顆“毒瘤”,為今后發展構建服務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才能使科學發展觀真正成為一種發展理念植根于我們的頭腦中,在實際工作中使科學發展觀成為真正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是學習實踐的關鍵所在。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是“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發展成果不是寫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只有真抓實干,才能創造實績、結出碩果。不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使學習成果得以鞏固和發展。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了制度創新,出臺科學決策,建立完善規制,從而形成有力于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增強科學發展觀的執行力,促進學習實踐活動的深遠影響。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打破因眼前短期的既得利益而遲遲猶豫不決、患得患失的僵局;才能打破因既得利益群體的頑固阻隔而興嘆不已窘境;才能真正樹立起政府 “吃螃蟹”、做舵手、經世濟民的信心;才能讓人民看到政府功立千秋,不求名利,甘為孺子牛的平常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在觸動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關鍵環節上,我們寧愿聽今天改革之痛帶來的“罵聲”,不聽明天群眾疾貧疾苦的“哭聲”。
總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應堅持“學”字當頭,重在實踐,重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0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無疑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參照系和評價標準。高職教育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建立有利于教育主客體雙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職業教育機制。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教育必須切實加強與區域經濟的互動,構建起以生態型職業教育為支軸,以職業能力體系、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三維互動為慣性盤的人才培養動態框架,即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區域經濟高職教育生態型三維互動式
職業教育具有雙重屬性,即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的一般屬性和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直接參與市場特別是勞動力市場的特殊屬性,而這種特殊屬性就決定了職業教育具有其他類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當前,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我國職業教育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發展期。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無疑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參照系和評價標準,它以一種直面急劇變化著的時代與世界格局的開放式姿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人”的關懷的胸襟,對傳統職業教育進行著無情的顛覆。
當前,我國社會處于全面的轉型時期,時代特征和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職教育在歷經跨越式的大發展之后,也面臨著內涵建設、升級發展的問題,面臨著如何由大眾型向區域普及型轉型發展的問題。面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高職院校怎樣進一步解放思想,在觀念、制度、技術層次進行深刻變革與轉型發展,已成為擺在政府、學校、企業面前的嚴峻課題。
一、高職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
植根區域經濟、服務區域經濟是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經濟社會特別是區域經濟的發展是高職教育產生與發展的動力源,高職教育是區域經濟發展與再造生產力的助力器,經濟社會與高職教育二元互動、共生共榮。在區域經濟背景下,高職教育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建立起生態型職業教育的良性格局,并且構建起以生態型職業教育為支軸,以職業能力體系、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三維互動為慣性盤的人才培養動態框架,即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
1.建立生態型職業教育。在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職業教育的出發點是學生實用能力培養,制高點是基于科技和人文相結合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更長遠的發展,即可持續發展,而關鍵點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也就是要建立有利于教育主客體雙向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機制,做到目中有“術”,心中有“人”,架構生態型職業教育良性格局。
2.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是具有動態特征的新型課程體系的建立,核心是構建具有“人格素養+職業核心能力+崗位能力+動態能力”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1)三維互動式職業能力體系:運用“能力陀螺”來描述剛性與動態結合的職業能力體系,陀螺的支軸就是學生的崗位能力,而陀螺的慣性盤由兩個閉環系統組成,分別對應著職業核心能力、動態能力。推動陀螺運轉的動力扭矩則對應著學生的人格素養。三維互動式職業能力體系的實質是依據行業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中心,基于工作過程將各種能力任務化、項目化,根據任務化了的動態能力結構確定相應的課程體系,并通過工學交替、任務驅動,實現知行合一。
(2)三維互動式課程體系:以三維互動式職業能力體系來確定課程結構,動態地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能力課程體系。三維互動式課程體系是一個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中心的由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基本素養課程模塊、崗位拓展課程模塊和動態課程模塊組成的三維互動式動態組合,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對應著陀螺的支軸,基本素養課程模塊、崗位拓展課程模塊和動態課程模塊則指向動力盤的三個閉環系統。
(3)三維互動式教學體系:以工作過程為課程設計基礎,以基礎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搭建專業技能課程模塊(陀螺支軸)、崗位拓展模塊及動態能力模塊(陀螺慣性盤)和基本素養課程模塊(陀螺動力扭矩)三級教學平臺,奠定學生作為“職業人”“崗位人”和“社會人”的基礎。該體系以核心課程建設為突破,理論和實訓為一體,全面推進教學體系改革,以能力目標為中心,以任務(案例、項目)驅動方式引入能力點,打造動態的職教教學平臺。
二、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價值
1.提出生態型職業教育理念,推動高職教育轉型發展、升級發展,深化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技術技能教育在開發人的潛能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顯著的,而人文教育在改造人的本能上的作用也是成效卓然的。這主要是指人文教育在弘揚人文精神方面所具有的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當然,人文社科學科本身的內在邏輯和充分體現個性化的發散性思維方式對于現代人的創造性思維的啟迪也是有目共睹的。總之,技術技能與人文“兩種文化”應通過對話互補而相得益彰,潛能開發與本能改造應齊頭并進而盡教育的本職,以生態型職業教育的構建推動高職教育的轉型發展、升級發展。
2.立足于“競爭力”理論,對動態職業環境下高職人才職業能力結構體系予以分析,是經濟理論在高職教育上的應用。立足于“競爭力”理論特別是“動態能力”理論和區域產業發展雙重維度,深入開展對動態職業環境下高職人才職業能力結構體系分析,在理論上具有開創意義,在高職辦學實踐中具有現實指導價值,是“競爭力”企業戰略理論在高職教育上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3.著眼三維動態視角,建立了教學改革的立體框架。著眼于“競爭力”理論、區域產業變化與人才培養體系間的動態關系的建立,研究區域產業發展態勢與人才市場能力需求的動態變化關系。通過校企共同構建人才培養核心能力體系的研究,探索高職教育規律,明確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地位,給出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要素及運作方法。
4.探索政府、企業、學校合作辦學深度融合的組織機制和運行動力機制,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著力于政府、企業、學校合作辦學深度融合的組織機制和運行動力機制的研究與實踐,尋找共同的利益驅動點,利用區域產業集聚的輻射力,將學校教育功能、社會服務功能與區域經濟建設結合起來,有力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內涵建設,并探索一條具有行業(群)優勢與專業(群)優勢相互呼應的良性合作途徑,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熱情,探索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5.由點及面推動人才培養體系及培養方案整體改革。通過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建設各方面的改革,推動人才培養體系及培養方案整體改革,使實踐教學環節得到實質性加強,“工學結合”的培養要求落到實處。在實踐三維互動式改革的同時推進專業、課程、師資方面的全面建設,實現學生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三、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體系建立的機制保障
“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是簡單的單項改革,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改革,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機制保障系統。
“四足”鼎立,推進改革。第一,確立改革的核心點,開展項目課程改革。探索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和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格素養+職業核心能力+崗位能力+動態能力”的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對接課程鏈與行業鏈,開發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第二,確立改革的關鍵點,加強內涵建設。堅持教學是教育質量生命線的方向,切實統籌好專業建設、課程改革以及實訓基地、師資建設等各個方面與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培養體系的內在聯系。第三,確立改革的立足點,加強與區域經濟的合作。
(1)借助企業戰略“競爭力”理論,立足區域產業變化的特點,提出對高職人才職業能力的結構體系分析;
(2)按照工學結合的要求對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修訂和設計,確保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做到協調統一,使學生的在校學習與校外實踐具有連續性,獲得完整連貫的教育經歷;
(3)完成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及其運行機制的研究、基于工作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適應工學交替的教學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高職特色的全面素質教育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研究、高職生態型三維互動式人才能力培養與就業力研究,形成具體建設方案等,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第四,確立改革的著陸點。極大提高學生的就業力,實現優質就業,有效推動專業發展和學生可持續發展。
2.構建高職人才能力集合體系與課程體系。建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有效的市場應變系統,從市場經濟需求出發,做到學校教育結構與區域經濟結構相統一,要體現出四個特點:區域性、產業性、多樣性、靈活性,對接產業結構變化,及時優化課程與專業布局。
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基礎上,建設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工學結合課程,探索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和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對接課程鏈與行業鏈,產學合作開發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進一步推進專業教學改革,建設好若干產學結合緊密、特色鮮明、有一批核心課程為支撐、具有示范作用的重點專業和相關特色專業群,并且以重點建設專業為依托,建設好一批工學結合的優質核心課程,以核心課程建設為突破,全面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打造“社會人”“職業人”“崗位人”三級職教教學平臺。
3.建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共生共榮的動力機制。
第一,建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有效的市場應變系統。高職教育要建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有效的市場應變系統,從市場經濟需求出發,做到學校教育結構與區域經濟結構相統一,要體現出四個特點:一是區域性,即服務區域經濟;二是產業性,即根據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來管理教育,使教育具有產業性;三是多樣性,即市場經濟是多方面的,適應它的需要的高職教育也不應是單一的,而應該是多層次的;四是靈活性,即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數量、規格上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要隨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要努力構建政府、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合作教育機制,實行政府、企業與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深度合作,要對接產業結構變化,及時優化專業布局。
第二,把專業建在產業發展前沿。緊扣產業鏈,構建和創新高職課程結構體系,堅持高起點高要求辦學,把專業建在產業發展前沿,把課堂置于行業企業中間,實現專業與產業的對接,課堂與車間的互通。
第三,構架階梯式實踐教學體系。開展階梯化專業技能訓練;開展階梯式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以生產現場環境模擬為中心,以崗位職業技能形成為主線,按照基礎實訓室、專業實訓室、綜合實訓中心、校外崗位實訓基地的訓練階梯,建設實踐教學體系,體現先進性、開放性、共享性;創設真實(或仿真)的校內職業氛圍。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1
[摘 要]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原動力和學校持續發展的生長點。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到與時俱進;必須抓實根本,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求實、創新,追求“實際、實在、實效”。堅持以人為本,有序管理,持之以恒,務求在深化素質教育進程中產生良性效應。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教育科研 管理 求實
以校為本的教育研究是在學校真實的教育情境中,以學校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最終實現學校、學生和教育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研究活動。我們柯橋小學在世紀交替的近幾年中,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與新課改的呼喚,在校本教育研究的管理上發揚創新精神,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把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推向了新的層次,積累了系統管理與從實開拓的可行經驗。
實踐證明,學校管理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煥發教育科研的生命力,與時俱進,才能做到科研不息,發展不止。
一、堅持“以人為本”,強化隊伍建設
教師管理是學校諸多管理要素中的第一管理要素,因此,關注教師的成長、關注教師主體需要的滿足和生命質量的提升,鼓勵每個教師獲得充分個性化發展,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鑒于此,學校領導認為,除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外,在樹立“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形象,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心理輔導能力等方面,還需要有新的發展和提高。為此,學校采取了“立足學校實際,立足教師實際”,以教推研,以研促教的策略,逐步構建了教研、科研、師訓緊密結合,靈活、持久、經濟、高效的師資培訓活動管理機制。幾年來,形成了三種“以校為本”的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特殊培訓方式:
(一) “因人設學”的特殊學習方式。根據我校教師隊伍龐大的實際,確立了“全面培訓,形式多樣;分層要求,面向全體”的培訓思路。在實踐中逐步構建了“圍繞一個中心,確立兩個目標,實現三項策略”的繼續教育新機制。
“一個中心”就是以新一輪課改理念與現代教育的要求為中心。 “兩個目標”:其一通過學習,發展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其二,通過實踐,形成符合學校實情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師教育的管理模式。“三項策略”一是師訓工作科研化。以研究課題為載體,開展逐層推進的系列研究,一個課題一個階段,前后課題內涵緊扣,并呈遞進狀態,促使師訓工作逐層推進。二是學習形式多樣化。學習內容從實,培訓形式力求多樣,適合教師個體的不同要求,在全面實施的基礎上分層運作,使不同類型的教師通過培訓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科研、師訓一體化。把校本師訓納入學校《“文化理校”基本理念下,學校管理的創新研究》課題范疇,并與《“校本教研”實踐與管理策略的研究》課題的實施緊密結合。
具體說來就是建立了三個“載體”:
1.以“初為人師工程”為載體,把新教師的成長視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長點,確立了“一年站穩講臺,三年有所成效,五年初成風格”的培訓目標,并安排了相應的培訓內容。
2.以“而立工程”為載體,著手壯大中堅力量,促使他們沖破高原現象。培訓的重點是提高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水平與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重心落在實踐和行動研究上。
3.以“名師工程”為載體,把34位縣、市級教壇新秀、優質課獲得者、學科帶頭人納入學校“名師工程”,并制訂了培養和發展目標。
(二) “關注實踐”的特殊行走方式。最有教育研究價值的問題,總是潛藏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離開了真實的教育教學現狀,就不能有效地解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此,我校確定了具體的關注教學實踐的思路。幾年來我們制訂了《柯橋小學學生素質發展的目標體系》,開展了學科素質教育課堂結構模式的研究,形成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業評價制度。使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徘徊中創出了新路,也使學科課堂教學的面貌煥然一新。
現實表明,研究的內容能夠體現時代性、前瞻性、針對性,教學研究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如新課改把《綜合實踐活動》列為小學生的必修課程,我校早在20xx年就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探索》和《“小課題進班級” 研究性學習的實驗研究》兩個課題的系統研究,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專家組鑒定認為“研究成果居省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三) “教學反思”的特殊言說方式。教師是教學實踐工作者,每天都在發生著動人的教學故事。講述并反思這些鮮活的教學事件,寫成案例,不僅幫助教師發展了專業能力,提升了教學水平,并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信仰和教學風格,而且也找到了得心應手、會講、樂寫的言說方式。
倡導教師的敘事反思,一方面我們要求參與“三項工程”的全體教師,加強學習理論,更新觀念,反思教學實踐生活,勤于動筆,如實敘事。另一方面,組織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即將幾個重點研究課題再分解成若干個子課題或一個課題分階段以若干個遞進課題的形式開展全方位研究。目的`是擴大課題對研究成員的覆蓋面,既追求研究的深度,從中探索規律,又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為他們創造敘事、反思的機會。
由于找到了符合教師成長特征的教育研究的言說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三年來學校領導和教師在省市級以上教育報刊發表教科研成果(論文)194篇,獲獎157項,其中《人民教育》刊載2篇,全國級獲獎論文3篇。20xx年,教師在縣內外執教35節課,外出講學71次。
“以師為本”的“校本培訓”建設優質師資隊伍,體現了對教師的人文關懷,為他們完成教書型——教研型——科研型的過渡,開辟了持續發展的通達之路。
二、發揚求實精神,追求“實際、實在、實效”
教育科研,其價值在于求真。追溯教育科研歷程,我校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零星到整合、從單一到系列的發展過程。在實踐中探索,在研究中發現,在反思中改進,在總結中提升,實踐使我們體會到:求真、求實,是學校教育科研的根本,無論是起始、過程與歸宿都必須追求與體現“實際、實在、實效”的價值取向。
(一)研究的內容——教育中生成
學校要發展,應該在教育運行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問題是研究解決的起點,它的選擇一要緊跟時代步伐,瞄準教改前沿熱點。二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與遴選。三要符合學校校情。由于緊貼實際,所以也產生了實效。試舉二例:
例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嘗試。學生長期圍著學科、課堂轉,閉塞了他們的思路,束縛了他們的手腳,所學的知識得不到綜合性的應用,抑制了學生學習的活力。于是,我們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起,擴大了第二課堂內涵,開展調查、研究、采訪、社區服務等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校園生活進一步活躍起來了。在國家第八次課改前后,又相繼把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納入“綜合實踐活動”,并列入教學計劃。這不僅符合國家的教育指導方針,而且符合了學生的學情:學習領域擴充了,思維活躍了,各類知識有了應用的機會,綜合素質發展—了,使學校教育更具生氣和活力。
例二:學科教學的突破性探索。素質教育進課堂,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但大量的調查表明:對照新《課標》要求尚有較大的差距,其一是:學生學習中那種單一的、他主的、被動的局面尚未從根本上改變,學習的主體性還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針對這一現象,確立了《新課程標準下,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尋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結構與模式,上掛新《課標》,下聯教學實際,使教育科研抓到點子上。
(二)研究的管理——在教訓中汲取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啟動初期,課題數量不多,內容往往隨大流,無個性,且管理松散。因而操作不規范,過程不扎實,收效甚微。學校領導開始關注教育科研管理的研究,幾年下來,終于柳暗花明,使學校內的教育科研工作從無序走向有序。
其一:強化管理機構。選定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主持教科室工作,聘用了幾位有一定經驗的老教師參與,并明確工作職責:組織課題研究與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宣傳教改信息,并做好校長的教育科研參謀。自此,教育科研進入了有序化管理的新階段。
其二:構建課題研究網絡。我校規模大,立項研究課題多,一些有研究能力的教師往往跨課題參與,負擔重,精力難集中,研究缺少力度;同時,課題之間疏于溝通,效率不高。于是,我們提出了“課題研究網絡化”的新思路:以“一題為中心,多題作支撐”,把幾個相對獨立、互有交叉又相互呼應而促進的課題,織成課題研究網絡,并明確共同的研究任務,以期實現“顧及共性,突出個性;協同研究,有機整合;成果共享,各取所需”的合力共進的目的(載于《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xx年第5期),實踐中收到網絡管理與協作實踐的雙重效果。
其三:組建課題序列。我們從實踐中發現有些課題進入研究網絡略顯牽強的弱點,悟出了一條新的管理思路,即一個總課題分解成多個子課題,總課題的結論來自所屬子課題的實踐。如《“文化理校”基本理念下,學校管理的創新研究》這一輻射學校全方位工作的課題,分解成8個子課題,內涵雖有交叉,但如此分類便于實施,要求抓住本質屬性,各有研究重點,交叉部分,相機協同。這種總分式研究,符合學校實情,分線作戰,殊途同歸。
(三)過程操作——扎實、踏實、落實
計劃是課題研究的第一步。我校凡立項課題均事先制訂實施計劃,內容遵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準則,提出實實在在的目標與扎實的措施保證,并使前后計劃,環環扣緊。要實現計劃,過程操作踏實是關鍵。我們提倡在實踐中探索,反對搬抄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反對經驗式;在探索中提煉,反對無為式。使課題研究過程做到真正落實。
(四)全程監控——審時、及時、準時
審時必須度勢,更需要搶占先機。學校教育改革主要依靠教師群體的努力。教師不僅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力,也應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多年的課題研究使我們體會到“少數人搞得熱鬧,多數人作旁觀者”那種教育科研冷熱不勻的狀態,不利于教師群體專業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學校教育改革的整體推進。新世紀伊始,實施了新的策略——組合了校內約40%的教師(70余名),開展校級課題研究,并相機輻射到全體教師。同時采取了“擴面”策略,使教研活動課題化,并遵循三條原則:①系學校立項課題某一側面的延伸;②符合本門學科的性質和特點;③符合本教研組教師與教學的實際和所任班級學生學情的實際。還提倡組內可以把研究主題分解成若干子課題,教師自行選定探索內容與突破點。由于采取了這一課題研究的運作方式,教研組活動內容豐富了,使所有的學科專任教師參與到了教育科研的行列,形成了全校93%的教師投入教育科研的生動局面。
此外,我們還規范了操作制度,各課題設立記載冊,立項課題設置“課題研究管理手冊”。學校及時組織研討、經驗交流、專家講座、調查、座談及階段評估。這一系列及時的指導與監控措施,提高了課題操作的實在性,做到準時開題,按時結題,使管理轉化為實際的效果。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2
一、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財務工作
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理論根源、實踐依據和群眾基礎。從財務工作的角度來看,郵政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自發到自覺地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特別是從20xx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要求以來,實踐科學發展觀更是成為郵政的自覺行動。近年來,郵政發展質量不斷提高,財務狀況持續改善,發展能力得到增強,基本改變了主要依靠成本推動、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逐步向追求效率、注重效益的增長模式轉變。
通過有效發展和強化管理,并在取得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上,近三年中國郵政用于核心能力建設的固定資產投入每年增加,年均增幅達到18%。除此之外,我們還在成本中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加大對局所網點維修改造力度,努力解決對勞務工的歷史欠賬。
二、近幾年的財務工作回顧
一是夯實發展基礎。從20xx年年底開始,實事求是地消除了收入水分。通過資產清理,解決了資產價值和相關成本不實的問題。組織中介機構,開展期中財務狀況審計,調查各種成本掛賬,包括存貨和已報廢固定資產損失、往來賬中懸掛的呆壞賬、長期投資損失、報刊業務資金和存貨損失等,并在核實基礎上作了賬務調整。此外,當時的國家局還先后組織了工程欠款清查、對外投資及附屬企業清查、社保欠費調查、集郵品庫存清理、儲匯業務資金清查等工作,摸清底數后逐步加以解決。通過有步驟、有重點地解決各種歷史遺留和積累下來的問題,郵政企業減輕了經營包袱,夯實了發展基礎,全網經濟運行質量有了顯著提高。
二是推進三算改革。為配合專業化改革和業務發展,從20xx年9月起,在速遞和郵政儲蓄專業實行了模擬核算和分賬核算,進而又在全網開展了責任中心損益核算,損益結果直接用于部門業績考核,搞活了經營機制,引導了企業的理性發展。推行全網結算。為了增強基層企業的成本意識,規范經營秩序,20xx年起先后在全網推行了一級干線運費、國際航空運費、國際終端費的`省際間結算等,有效遏制了低資費現象,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20xx年開始在全網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已經建立了郵政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全面預算管理的觀念深入人心,預算目標的確定更加科學,執行過程得到有效控制,保證全網發展目標的實現。
三是加強集中管理。從分營初的投資、折舊資金和銀行借款的三集中管理,進一步擴大到核算、成本、資金的集中管理,從四級核算變為三級核算,減少了20xx多個縣級核算單位。成本費用集中管理正在逐步推進,我們的目標是到20xx年,各省(區、市)成本費用集中管理的比例要達到90%。資金方面,各省(區、市)都實現了省內的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全網銀行賬戶壓縮了30%。資金集中后,各省(區、市)銀行負債在減少,業務發展的流動資金投放加大,能力建設投入資金增加,周轉更加順暢。西部資金困難的省(區、市)普遍反映收支兩條線管理大大提高和改善了資金周轉能力。一些財務狀況較好的省(區、市),可支配資金明顯增多,增加向集團公司存款。
三、在以后工作中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
一是要加快構建以利潤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提升效益觀念。考核評價是集團總部引導各級企業發展導向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的客觀要求。在外部經濟環境嚴峻的時期,更要關注企業的效益。要加快構建以利潤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對各級郵政企業的正向激勵,創建以效益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不斷提高郵政經濟發展質量。
二是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防范經營風險。內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一道屏障。雖說郵政企業較少使用金融工具,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并不直接,但是,郵政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風險點也很多,比如營收款的及時繳交、業務資金的安全、欠費和庫存的管理等。確保企業資金資產的安全是郵政對國家最基本的受托責任,也是企業財務部門最基本的職能。我們要順應國家加強企業內控建設的要求,早作準備,積極應對。
三是要強化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實現降本增效。低成本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尤其在經濟蕭條時更是如此。財務部門要組織精細化的成本和損益核算,為業務部門和企業領導提供多維度的成本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更好地降低無效和低效成本,發揮成本對業務的支撐效果,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業務有效發展。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3
摘 要:科學發展觀是立足于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指導方針。百色市地處廣西省西部,是廣西西部的重點發展區域。20xx年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了地級百色市。由于百色市的區域優勢,百色市生態漁業產業發展十分迅猛。為充分發揮百色市的區域優勢,繼續堅持完善和發展優勢產業--生態漁業,以優勢產業帶動弱勢產業,力爭促成百色特色現代化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格局。本文從百色市的漁業發展現狀出發,結合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特征,對用科學發展觀引領百色特色現代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百色市;區域特征;漁業現狀;產業化發展
百色市地處廣西省西部,具有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東與南寧市相接,西鄰云南,南接越南,北交貴州。百色市是廣西最大的地級市,其總面積為3.63萬km2,百色市總人口398萬,共轄12個縣(區、市)。百色市位于亞熱帶地區,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百色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百色市擁有雨熱同季、降雨充沛、夏長冬短的環境特征。豐富的水熱條件直接為各種水生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百色市擁有豐富的河流資源。百色市擁有大水面800km2,其大中小河流共計149條,是廣西內陸養殖水域面積最大的市。大型水庫4座,百色水利樞紐、天生橋水庫、澄碧河水庫、龍灘水庫。百色市豐富的大水面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其現代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 百色市漁業現狀
漁業資源優勢,據調查,百色市現共有魚類91種,分別隸屬66屬17科7目。浮游植物83種,底棲動物18種,其中大多數的水生動植物為魚類的天然餌料。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約有40種,鯉科有草魚、鰱、鳙、鯉、鯪、鯽、鳊等;貝類有國家2級保護動物佛耳麗蚌,自治區重點保護品種背瘤麗蚌、多瘤麗蚌等;爬行類有國家1級重點保護品種,黿(銀魚),國家2級保護品種,花鰻鱺,云南閉殼龜、三線閉殼龜(金錢龜、紅邊龜)、大鯢(娃娃魚)、山瑞鱉(山瑞、沙鱉)、水獺等;豐富的水域資源為百色市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發展空間。當前百色市現代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道路集中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1 大力發展大水面漁業生產
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百色市大水面漁業生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突破,其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養殖空間增大。當前大水面漁業生產淘汰了傳統的小網箱養殖,普遍改為大網箱養殖,極大地擴展了養殖空間,使得單位養殖產量得到了提升(由原來是單產160kg提升至235kg);全面推廣使用了生態網箱套養技術。生態網箱套養技術原理為在原有的大網箱中增加小網箱,內層養殖投餌品種,外層養殖鳙生態魚;因為不同魚類的食性不同,餌料、食物殘渣、魚類排泄物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減輕了水體污染問題,有利于漁業生態平衡;企業牽頭引導,促進移民增收。當前,百色市共有81家專業水產合作社,其全都采用了統一經營、采購、銷售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原水產養殖單位的養殖成本和風險。龍頭企業在漁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企業在資金、技術、魚苗等方面給予了養殖戶充足的支持,帶動了大批養殖戶發展網箱養殖。
1.2 改造低產魚塘,優化產業結構
對低產魚塘進行標準化改造,提高養殖單產,帶動池塘養殖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發展。積極推廣先進龜鱉養殖、鱘魚網箱養殖、流水養殖、娃娃魚養殖技術等,實現了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政府鼓勵養殖戶對低產魚塘進行了標準化改造,使之面向高產、高效、優質的方向良性發展。
1.3 大力推動休閑漁業產業化發展,打造休閑漁業基地
休閑漁業產業化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續田東十里蓮塘、德保百粵山莊等6個基地先后獲得了“農業部休閑漁業示范創建基地”和“廣西十大休閑漁業基地”等榮譽稱號。依托漁業養殖基地,以食、釣、賞、購為重點,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延伸產業鏈條。廣泛開展垂釣活動,繼續鼓勵和引導垂釣業發展。引入商家到庫區一帶為休閑觀賞漁業提供漁具、飼料、餌料、水族器材等配套服務,打造集旅游、休閑、娛樂、餐飲、觀賞為一體的時尚文化活動,充分展現百色市的漁俗文化、漁鄉風情和漁業生產方式。
2 科學發展觀內涵分析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追求是發展,核心內涵是“以人為本”,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將科學發展觀與百色特色現代漁業產業化發展相結合,就是要求百色市建立以人為本的漁業發展觀,即是要以每一個養殖單位和養殖人員為本,以幫助養殖人員增收為目標制定發展策略。全面和協調發展就是要求百色市漁業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以現代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為基礎,推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即是要在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中協調處理好各種產業需求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重視產業鏈條和發展環境保護,以實現生態漁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3 用科學發展觀引領百色特色現代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的.策略
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百色特色現代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應當立足長遠,優化漁業產業化發展布局,提高生態漁業科技含量,創新和優化生態漁業發展模式,打造百色特色現代化生態漁業產業,進而提高百色生態漁業產業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3.1 構建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體系
百色市各漁業養殖單位應當按照“統一規劃、突出特色、確保質量、有序開發”的基本要求,構建其發展需求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體系。針對不同水域、地域規劃相應的生態漁業發展重點區域,促使各養殖水域形成高、中、低端產業相結合的養殖格局,凸顯生態漁業發展特色。
3.2 打造品牌
良好的品牌將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此,百色市應當打造屬于自己的知名水產品牌。養殖單位應當樹立起強烈的品牌意識,嚴格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申報”的思路履行相關流程,建立起“百色特色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牌。做到“四個統一”:統一品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包裝、統一標識,以協調各水產養殖單位聯袂打造百色特色漁業品牌。endprint
3.3 大力發展休閑漁業
發展休閑漁業即是對科學發展觀中“全面發展觀和協調發展觀”的響應。百色市生態漁業應當依托于漁業養殖基地,抓住“食、釣、賞、購”的重點,大力發展休閑漁業,以休閑漁業促進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各生態漁業養殖單位單位可聯合組織休閑垂釣活動,配備相應的釣餌、釣具以及各種水族器材,促進垂釣業的快速發展。生態漁業養殖單位可“因地制宜”,提供集旅游、娛樂、休閑、餐飲于一體的生態漁業服務,充分展現百色市特色漁俗文化、漁鄉風情。
3.4 推廣生態養殖技術,促進生態漁業可持續發展
政府和龍頭企業應當發揮好帶動作用,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技術,提供給養殖戶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以切實促進百色生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大水面推廣應用生態養殖技術,將不投餌網箱養殖與投餌網箱養殖科學搭配,實現養殖與增殖相結合、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的發展格局;在各個養殖單位中深入開展技術培訓、技術示范等工作,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水平。
3.4.1 生態農田建設
強化生態農田建設是發展稻田生態種養的重要前提,強化生態農田建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選擇優質水田。應當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灌溉方便的水田作為養殖地;增寬增厚田埂。應在春耕前開挖魚溝的下層硬土,對田埂進行增寬、增厚和加固;挖掘魚溝或魚坑。在稻田田埂周圍1m處挖掘“十字”或“井字”魚溝,魚溝深度與寬度宜為0.4m;在稻田田角或中心挖掘魚坑為魚提供休息場所,魚坑深度宜為1m,面積宜為1m2;在進出水口設置柵欄,防止魚逃跑;科學消毒與施肥。
3.4.2 魚種的放養與管理
投放魚苗:根據百色市特有的水產資源和環境,投放鯉魚、鯽魚、草魚等魚苗,魚苗投放的數量需要根據稻田的大小而定。一般而言,稻田可投放200~800尾/667m2魚苗。魚苗投放前應做消毒處理(在3%~5%的鹽水中處理5~10min);投餌:稻田中的水草、浮游生物、昆蟲等是魚類天然的餌料。為此,養殖單位可視情況增減魚餌,常年可用的魚餌有嫩葉、米糠、菜葉等。調整種稻栽培技術:選擇抗伏倒力強的水稻作為栽培品種,施以有機肥(少施或者不施化肥,避免對魚產生危害),稻田防蟲可使用誘蟲燈,盡量避免噴灑農藥。
3.4.3 全面規劃,加強政策引導
政府部門應當圍繞著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將稻田生態養殖作為重點發展產業,提供給單位資金、技術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制定稻田生態種養長期發展戰略,在百色市范圍內形成統一的稻田生態種養產業化體系;將稻田生態種養規劃面積落實到鄉鎮村組或合作社,逐年、逐步加強稻田生態種養建設,努力將稻田生態種養發展成為百色市優秀的水產養殖模式。
4 結語
生態漁業是百色市的特色產業之一。百色市現代生態漁業產業化發展需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優化和調整漁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最終打造百色特色生態漁業產業。
參考文獻
[1]李健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現代漁業建設[J].中國水產,20xx(12):6-9.
[2]黃淑艷,閔憲偉.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指導現代漁業的發展[J].漁業致富指南,20xx(14):18-20.
[3]徐漢濤.落實科學發展觀聚力打造現代漁業[J].中國食品, 20xx(12):58-61.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4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總結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了世界各國發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傳統發展觀的弊端,全面揭示了發展的豐富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對什么是發展、靠誰發展和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等發展觀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科學的回答,深化了對人類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與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國務院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首次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概念,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博事業范圍的拓展,更是在功能上強化了文化傳承和公眾參與的性質。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做出推動我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為我縣文博事業迎來了新的提升期。站在這一歷史節點上,我們要扎實做好我縣的文博工作,促進文博事業的蓬勃發展,就必須深刻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對我們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地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朝著文化遺產要有尊嚴、文化遺產要融入社會、文化遺產要惠及人民的目標,頑強拼搏,銳意進取。
做好文博工作要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文化遺產事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內涵,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也是推動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宣揚文博工作的重要性,使文化遺產事業享有它應有的尊嚴。
做好文博工作要準確把握發展的機遇。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社會文化形勢和我縣文博工作現狀,準確把握發展機遇,是我們深入推進文博工作,促進文化遺產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以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這既給我們的文博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
做好文博工作要深刻領會發展第一的要義。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能實現我們13億人民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同樣,也只有發展才能突破文博事業所遇到的各種瓶頸,使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做好文博工作要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核心。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我們要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把滿足人民群眾日趨增長的文化需求放在首位,深化以博物館免費開放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工作,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增強文化遺產對社會公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從而推動文博事業的不斷發展。
今年是我們完成十一五規劃,實現《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提到的新時期文化遺產保護總體目標的第一步,即到20xx年,初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文化遺產保護制度,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打好攻堅戰的.一年。因此,結合我縣的文博工作的形勢,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扎扎實實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扎實推進普查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打好我縣文物普查第二階段的攻堅戰,確保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野外實地調查工作,第四季度順利轉入普查第三階段工作,著手普查資料的整理、復核、驗收、匯總并建立數據庫,及時公布普查成果。
要拓寬普查工作領域,貫徹落實省普查工作質量會議精神,加強開展水下文物陸地調查,緊緊抓住普查進度和質量控制這兩個關鍵環節。要落實責任,做好協調,確保第二階段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同時要堅決杜絕因追趕進度而忽視質量的情況發生,也要重視做好對新發現文物的保護。
(二)切實完成遷建工作。做好灘坑庫區涉淹范圍內的文物保護項目工作,完成縣保陳坦庵古墓葬整體工程的驗收工作、審計工作、結算工作;完成擋土墻整體工程的審計工作、結算工作。同時動員陳氏家族自行集資、出資美化陳坦庵古墓葬周圍的環境,擬在墓旁周圍山坡上植樹,栽下瀕危樹種紅豆杉、珍稀的闊葉桂花樹、長青的樟樹、翠柏等,為庫區旅游增添一分光彩。
(三)著力提高管理水平。
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加強博物館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轉變觀念,拓展思路,完善免費開放運作機制與配套措施,積極應對免費開放后出現的新情況,著力解決提升服務質量、繁榮展覽活動、提高展陳水平這一事關博物館生機和活力的根本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難題,積極配合博物館建設各項具體工作,從而增強博物館的社會關注度和貢獻率,使畬族博物館能夠更好地惠及大眾。
(四)認真抓好業務建設。開展畬族文物檔案建設工作,20xx年逐步根據規范,將畬族藏品的檔案資料與實物接口,將數據錄入文檔,建立盡可能完備的畬族文物檔案數據
(五)開創文博工作新局面。博物館不僅需要對展示內容、普及教育等進行宣傳,也需要對博物館性質、功能、形象加以宣傳,使博物館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博物館的公益性質、社會教育的功能為廣大市民、企業界所了解,使博物館的資源能夠為更多的人服務。因此,要牢牢把握第四個文化遺產日和5·18國際博物館日等重要紀念日的宣傳活動,積極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通過展板等形式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文博保護的良好氛圍。
我們相信,只要緊緊依靠縣委、縣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全館上下繼續團結一致、堅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我們有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戰,去戰勝新的困難,去創造新的成績,努力推動我縣文博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科學發展觀的論文】相關文章:
讓科學發展觀走近生活09-07
科學發展觀自查報告08-01
支部學習科學發展觀總結 -總結04-27
怎樣在崗位中落實科學發展觀02-27
文廣局科學發展觀活動大總結 -總結04-27
公司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 -活動總結04-27
文廣局科學發展觀活動大總結 -總結04-27
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總結 -活動總結04-27
暑期科學發展觀社會調研報告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