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亞型與 NK細胞的關系論文
【摘要】 目的 探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樹突狀細胞亞群(dc1/dc2)和機體nk細胞含量之間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亞群(cd11c+dc/dc1和 cd123+ dc/dc2)、nk細胞含量及血漿il12的濃度, 并以10例健康受試者作為對照。結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cd11c+dc百分率為(0.66±0.24)%,比對照組(1.38±0.18)%明顯降低(p<0.01),cd123+ dc百分率(0.28±0.17)%與對照組(0.27±0.11)%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肺癌患者與健康人比較,nk細胞含量及il12的濃度均降低(p<0.05)。nsclc 患者nk細胞的含量與cd11c+百分數及血漿il12 濃度均呈正相關(p<0.05),與cd123+百分數呈負相關(p<0.01)。dc各亞型百分率同患者的卡氏評分、化療史有關聯(p<0.01),nk細胞的含量與年齡相關(p<0.05)。結論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dc1功能低下,il12分泌能力障礙,從而影響了nk細胞的活性。dc亞型與nk細胞含量之間以及它們與臨床生物學行為之間都有一定關系。
【關鍵詞】 肺癌 樹突狀細胞亞群 自然殺傷細胞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種專職的抗原提呈細胞, 依據 dc起源和功能,將人外周血 dc 分為兩個亞群[14]。www.133229.CoM自然殺傷(nature killer,nk)細胞在機體免疫中地位重要,外周血nk細胞的變化是反映機體細胞免疫狀態的重要指標[5]。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dc亞群的表達水平如何,它同患者機體nk細胞的關系如何,以及此二者同步檢測的臨床意義究竟如何,目前尚無定論。本研究對4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dc亞群和機體免疫狀態進行了同步檢測和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收集符合納入標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0例,對照組10例,均為健康受試者。
1.1.1 納入標準 (1)有明確病理診斷的iii~iv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心、肝、腎和造血系統功能基本正常;(3)預計生存期在6個月以上;(4)karnofsky評分≥60分。
1.1.2 排除標準 (1)無明確病理診斷者;(2)預期生存期<6個月者;(3)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4)兒童、孕婦和精神病患者。
1.2 一般資料
按照上述條件共納入40名患者,均為我科2006年8月~2006年12月期間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38~82歲,中位年齡63歲; iii期15例,iv期25例;病理類型:腺癌23例,鱗癌17例。
1.3 試劑與儀器
免疫熒光三標記 dc 檢測試劑盒(3瞔olor dendritic value bundle)購自美國 becton dickson 公司,內有fitc標記的 lineage cocktail 1 (lin1),由cd3、cd14、cd16、cd19、cd20、cd56系列抗原混合單抗組成, cd11c瞤e、cd123(抗il3r)pe,抗hla瞕r瞤ercp及 陰 性 同 型 對照小鼠igg1瞤e/igg2瞤e;fitc或pe標記鼠抗人cd3-并cd16/cd56+單克隆抗體,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美國 becton dickson公司生產),離心機等。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
1.4.1 外周血 dc1/dc2 亞型的檢測 參考文獻[6],取肝素抗凝外周血500μl,分裝4管, 每管100μl全血, 加入lin1、抗hla瞕r瞤ercp、cd123(抗il3r)pe、cd11c瞤e及陰性對照igg1瞤e/igg2瞤e單抗,振蕩混勻,室溫暗處反應15min,加入2ml溶血素,混勻、裂解10min,離心棄上清,洗滌1次,加入300μl的1%多聚甲醛溶液,用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每管收集50000個細胞,fsc設閾值,排除碎片干擾,用cell quest 軟件獲取及分析hla瞕r/lin1點圖中的hla瞕r陽性、lin 1弱陽性和陰性的細胞群體,以cd11c和cd123熒光抗體染色陽性細胞百分率記錄結果。
1.4.2 nk細胞的檢測 參考文獻[7],用fitc或pe標記鼠抗人cd3-并cd16/cd56+單克隆抗體,由流式細胞儀測定外周血中nk細胞含量。
1.4.3 血漿il12濃度檢測 按照il12試劑盒的.操作說明進行: 于96孔酶標板中每孔加入assay diluent rdif 50μl,各孔中分別加入已配制的il12標準液或已經室溫融化并離心的血漿樣本200μl,室溫靜置2h,棄上清液并用washer buffer洗滌3次,各孔中加入200μl il12結合物,室溫靜置2h,棄上清液并用washer buffer洗滌3次,加入200μ1底物溶液,室溫避光靜置20min,加入50μl終止液,靜置25min后上酶標儀(450nm)讀取od值,繪制標準曲線并求出各標本的血漿il12濃度。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采用兩樣本均數差別的秩和檢驗、雙變量相關分析及偏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外周血中樹突狀細胞亞型的檢測
肺癌患者外周血髓系樹突狀細胞(mdc,cd11c+)的表達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p<0.01),淋巴系樹突狀細胞(ldc,cd123+)的表達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表1。表1 肺癌患者與健康對照組外周血樹突狀細胞亞型的檢測結果
2.2 外周血中nk細胞活性及血漿il12濃度的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nsclc 患者血漿il12 濃度為(3.19±0.30)pg/ml, 顯著低于正常人(8.21±1.80)pg/ml (p=0.000)。nsclc患者與健康人比較,nk細胞的殺傷能力減弱,其含量為(15.51±2.15)%,低于健康對照組的(22.53±15.25)%(p=0.018),見圖2、表2。
2.3 nsclc患者樹突狀細胞亞型、il12及nk細胞的含量之間相關性分析
對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11c+、cd123+百
在fsc vs ssc散點圖中劃出單個核細胞區r1,然后將lin1表達陰性細胞設為r2(排除t、b、nk等細胞),再將hla-dr+cd11c+或hla-dr+cd123+設為r3(mdc或pdc)
圖1 dc亞型流式細胞圖
在fsc vs ssc散點圖中劃出淋巴細胞區r1,其中cd3-/cd16+cd56+者即為nk細胞
圖2 nk細胞流式細胞圖
分數與il12、nk細胞的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nsclc 患者血漿il12 濃度同cd11c+百分數呈正相關(p<0.05);nk細胞的含量與cd11c+百分數呈正相關(p<0.05),而與cd123+百分數呈負相關(p<0.01)。而nsclc 患者血漿il12 濃度同nk細胞的含量之間亦有關聯性,即兩者呈正相關(p<0.01)。表2 肺癌患者與健康對照組外周血中 nk細胞含量及t細胞亞群的檢測結果表3 40例肺癌患者樹突狀細胞亞型與外周血il12、nk細胞含量之間的相關性表4 40例肺癌患者樹突狀細胞亞型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2.4 肺癌患者樹突狀細胞亞型、nk細胞含量與臨床病理特征分析的關系
肺癌患者樹突狀細胞亞型、nk細胞含量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見表4。按照卡氏評分(<80vs≥80)、化療史(有vs無)分組,cd11c+dc百分數有極其顯著性差異(p<0.01),cd123+dc百分數有顯著性差異(p<0.05);按照病理類型(腺癌vs鱗癌)分組cd11c+dc百分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分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之間的各dc亞型百分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而nk細胞的含量僅與年齡相關(p<0.05),同其他臨床特征無明顯關聯(p>0.05)。
3 討論
3.1 肺癌患者dc亞型的特征
樹突狀細胞(dc)是一種專職的抗原提呈細胞, 依據 dc起源和功能,將人外周血 dc 分為兩個亞群:dc1亞群為髓樣細胞來源(myeloid dc),它以 cd11c+dc 前體形式存在于外周血中,在炎癥刺激時分化為成熟的 cd11c+ dc, 產生白細胞介素il12, 促進 th1 應答; dc2亞群為淋巴樣細胞來源(lymphoid dc), 由其 cd123+dc 前體細胞加 il3 誘導后分化為成熟的淋巴樣 dc,不產生 il12,誘導 th2 應答。新鮮分離的外周血 dc 缺乏樹枝狀的形態學特征,其表面均弱表達或不表達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及天然殺傷細胞的標記抗原, 但高表達hla瞕r 抗原。因此,將 淋 巴 細 胞 系 列 抗 原 (lin1:cd3、cd14、cd16、cd19、cd20、cd56的混合體) 表達陰性或弱陽性,hla瞕r表達陽性來初步界定dc群, 再根據 cd11c 和 cd123的表達來確定分別為 cd11c+dc/dc1和 cd123+ dc/dc2。
本次的實驗結果表明:肺癌患者外周血cd11c+dc/dc1在白細胞中所占比例低于正常人(p=0.000),而cd123+ dc/dc2在白細胞中所占比例與正常人無顯著差異(p=0.829),且cd11c+dc/dc1在數量上比cd123+ dc/dc2占優勢,說明肺癌患者dc遞呈抗原水平低于正常人,提示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受損,難以促使未成熟dc向mdc分化,不能有效地通過細胞免疫途徑殺傷體內的肺癌細胞;而ldc無明顯增多,即th2型反應無明顯增強,說明體內針對肺癌細胞的體液免疫應答無明顯增強。
3.2 肺癌患者dc亞型與nk細胞的關系
樹突狀細胞(dc)和自然殺傷(nk)細胞是自身免疫系統的兩種獨特成分,在免疫調節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的建立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nk細胞主要通過細胞毒性效應以及產生細胞因子起作用,而dc則識別病原體并向適應性免疫系統發出警報。nk細胞是自體免疫系統中主要的淋巴細胞,通過其細胞因子產物溶解細胞,在免疫監視、免疫防御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體外殺傷腫瘤細胞的功能。
研究表明,dc瞡k細胞相互作用可導致細胞激活、成熟甚至死亡。fernandez等[8]的早期研究通過證明dc激活nk細胞抗腫瘤活性,首先證實了體內dc瞡k細胞的相互作用。體外研究表明,nk細胞和成熟dc的接觸導致兩種細胞的激活和細胞因子的產生,包括nk細胞增殖和dc成熟[911]。dc可以通過各種機制提高nk細胞的生存率,增加nk細胞活性和分化。其中重要的機制之一就是dc分泌的細胞因子,如il12。il12曾一度被稱為自然殺傷細胞刺激因子或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分化因子,人體內的dc1可通過分泌il12,促進thl反應,誘導細胞免疫,而il12又可促進dc1的分化、成熟。事實上,人體內的dc能更好地支持nk細胞的存活[12]。成熟的dc還是il12的主要來源,il12可以增加nk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和ifn撥貌生[13]。
本研究結果顯示nsclc患者外周血mdc含量及血漿il12降低,說明nsclc狀態下外周血mdc存在il12分泌能力的障礙,從而影響了nk細胞的活性。提示nsclc患者體內不僅存在mdc數量的減少,而且存在nk細胞功能上的缺陷。nsclc患者體內dc產生和功能上的缺陷是腫瘤細胞逃脫機體監視的重要機制之一。另外,檢測結果顯示,隨著cd123+ dc/dc2的百分含量下降,肺癌患者nk細胞含量增高(p=0.018),兩者呈顯著負相關。本試驗證實,dc瞡k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通訊,構成了一個正反饋環路,一旦2種細胞中的任何一種細胞感受到了“危險”或組織損傷發生,這一環路將被激活。dc瞡k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接觸依賴型的,但也同時包括細胞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
3.3 dc亞型與nk細胞之間關系分析的臨床意義
由此可見,dc亞型分布情況、nk細胞含量在判斷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情發展上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它們同卡氏評分、是否化療等臨床特征之間均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當肺癌發生時,宿主的dc亞群及nk細胞的功能低下、比例失調,導致機體免疫平衡失調。
隨著腫瘤患者病情的發展,腫瘤某些生物學特征(機體免疫狀態和其他一些生物學指標等)同時發生一些變化,進而提示這些指標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組研究表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療過程中,隨著卡氏評分的逐漸降低,機體免疫功能逐漸下降,與此同時,dc各亞型的百分比也明顯下降;提示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亞型與機體免疫狀態之間有一種間接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dinicola m, lomoli rm. dendritic cells: specialized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j]. haematoltgica, 2000,85(2):202207.
[2] ferraris, malugani f, rorati c, et al.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dendtitic cell subsets and intracellar cytokine production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oncol rep,2005,14(1):113120.
[3] hideo h, takahiro h,hiroaki y, et al. compartmental imbalance and aberrant immune function of blood cd123 (plasmacytoid) and cd11c(myeloid) dendritic cells in atopic dermatitis[j]. j immumol, 2005,174(4):23962403.
[4] perrot i, blanchard d, freymond n, et al. dendritic cells infiltrating human non瞫mall lung cancer are blocked at immature[j]. j immumol,2007,178(5):27632769.
[5] 朱迅.免疫學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7251.
[6] 王建中.臨床流式細胞分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69576.
[7] 時光利,岳思東,胡秀玲,等,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及nk細胞檢測[j].中國實用醫學,2002,4(8):910.
[8] fernandez nc, lozier a, flament c, et al. dendritic cells directly trigger nk cell functions: cross瞭alk relevant in innate anti瞭umor immune responses in vivo[j].nat med,1999,5(4):405411.
[9] gerosa f, baldani guerra b, nisii c, et al. reciprocal activating inter action between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dendritic cells[j].j expmed, 2002,195(3):327333.
[10]piccioli d, sbrana s, melandri e, et al. contact dependent stimulation and inhibition of dendritic cells by natural killer cells[j]. j exp med, 2002,195(3):335341.
[11]moretta l, ferlazzo g, mingari mc, et al. 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 func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dendritic cells[j].vaccine,2003,21 (2):3842.
[12]valteau couanet d, leboulaire c, maincent k, et al. dendritic cells for nk/lak activation: rationale for multicellular immunotherapy in neuroblastom a patients[j]. blood, 2002, 100(7): 25542561.
[13]granucci f, zanoni i, pavelka n, et al. a contribution of mouse dendritic cell瞕erived il2 for nk cell activation[j]. j exp med, 2004, 200(3):287295.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亞型與 NK細胞的關系論文】相關文章:
非小細胞肺癌中p27的表達及臨床意義07-31
重組生長激素對燒傷患者NK細胞數量、活性和NK細胞毒因子活性影響的研究07-06
梅毒病人外周血T細胞亞群特點的探討07-06
實時定量PCR分析外周血白細胞的端粒長度07-06
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細胞cDNA文庫的構建12-01
粗唇鮠外周血細胞的顯微結構07-06
青石斑外周血細胞顯微結構的觀察07-29
外周血內皮祖細胞體外培養分化研究07-15
達氏鰉外周血細胞的形態學研究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