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聞專業論文范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專業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聞專業論文 篇1
文化創造與傳播的性質決定了新聞編輯的特性,文化傳播的流程是選擇的流程,而選擇是編輯實踐的重要特征。為大眾傳播是編輯活動的社會目標,因此,編輯主體履行社會職責,選擇、加工最好的精神產品,求得最佳的社會效果,是社會主義文化傳播的本質要求,編輯選擇的價值,是其社會導向,新聞編輯導向不是自然過程,而是編輯主體作用于編輯客體的結果。社會公眾被編輯導向的社會典論所控制的態勢越鞏固,維持時間越長,就越能形成穩定、正常的社會局面。新聞傳播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的選擇過程,沒有選擇也就沒有傳播,不管媒介技術達到多么先進的水平,也不管人們吸取信息的能力有多大,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選擇行為總是不可避免的,試必然的。
一、新聞編輯的特性
在文化傳播的各種載體中,編輯主體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由于編輯工作的對象具有各種不同的性質,于是分便出諸如學術編輯、文藝編輯、美術編輯、新聞編輯等等不同類型的編輯。其中,新聞編輯是各種編輯最基本、最大量的一個類別。無論從事哪種新聞工作的編輯,都是以新聞信息為對象的、在有意的文化傳播中,具有共同特性。
1、新聞編輯的廣泛性。新聞編輯是建立在廣泛采集新聞素材的基礎之上的。新聞編輯的對象是新聞稿件,新聞報道要求把人們日常的各個方面―生產勞動、政治關系、經濟活動、科學技術、社會現象、重大事件、自然環境、甚至宇宙、太空所發生的各種重要現象報道給人們。其范圍之大、之廣無所不至、無所不包。人類社會的信息源是那樣的豐富、復雜、多種多樣,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被新聞機構、新聞編輯(記者)采集出來,構成新聞編輯的素材,這些素材越是廣泛、越是豐富,新聞編輯的用武之地就越廣闊,編輯的基礎就越雄厚。
2、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新聞編輯的直接結果,是使新聞情報信息進入傳播渠道,參與社會交流。因此,新聞編輯必須注重時效。新聞的時效性,其特點就是新。讓最新的情報信息得以迅速傳播,產生社會效益,是新聞編輯不同于其他類別編輯的特殊之處。如果編輯新聞的過程拖得過長,那么,新聞就會變成舊聞。因為新聞的本源就是事實,事實總是同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動相聯系的,迅速及時的予以報道,才能體現新,新才能產生時效,才能在受眾中引起反應。新聞的時效性決定了新聞編輯必須能夠及時地決定對一些新聞稿件是擇取還是舍棄。
3。新聞編輯的導向性。新聞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質的導向結果。編輯主體作為“傳播與受眾統一體”的中介,一方面,建立起作者與讀者的傳播關系,并在傳播場中控制傳播流向;另一方面,編輯將選擇、加工并通過物化(載體)的新聞產品,有意識地向受眾進行信息、知識和思想傾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導。編輯主體以社會文化代表的資格行使和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新聞稿件的采編程序,裁決其可否進人社會文化傳播系統。這樣就決定了編輯導向的基本含義:
(1)充實社會文化的代表,對社會具有協調、穩定的功能;
(2)對將進人傳播過程中的文化產品按一定標準進行鑒審和傳播流向的調節;
(3)以民族的傳統理性,社會的一般常規,完善或控制公眾的人格、志向和規范行為;
(4)以文化功能啟發蒙昧,引導輿論。
二、新聞編輯選擇及其社會價值
現代編輯作為信息智化的承擔者,通過優化、選擇,間接性的、創造性的勞動,向自己的受眾進行知識和信息傳播。例如新聞編輯就是代表社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載體對讀者、聽眾、觀眾在思想意識、情緒、意志、行為上加以啟發、調節和導向,使其精神走向最大限度的與社會的思想、道德、行為規范相一致。在一定意義上,精神生產、文化傳播的流程就是選擇的流程,而選擇又是編輯實踐的重要特征。我們之所以使用“編輯選擇”的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有所謂“選學”,這是專門從事文化選擇的學問,如詩選、文選等文學選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著名的《唐詩三百首》則是從眾多唐人詩歌中選擇出來的。當然,文化締構的選擇原則,涉及的選擇范圍要比文學選擇的范圍大得多。由于社會性質不同,政治需求不同,其選擇原則便有不同的要求。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今天,要特別注意文化締構的選擇性原則,要將那些科學、健康、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先進文化因素,選擇到社會主義新文化中來。其次,是因為選擇與編輯活動密不可分,選擇是編輯主體作用于編輯客體的中介。
新聞編輯主體為大眾傳播的社會目的是通過選擇來達到的。選擇產生導向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因為,新聞雖然是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實的信息,但它對社會中客觀存在著的.不同政治集團、不同地域、不同利益階層、不同群體的人們卻發生著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同一條新聞發布出來,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作用和效果,這是因為新聞真實同人們的立場、傾向相關聯著,也就是采用什么新聞、發布什么新聞、接受什么新聞、抵制什么新聞,其中有很強的政治和利益傾向性。進步的新聞將社會導向進步,將人類導向智慧和文明;消極或反動的新聞則將社會導向落后,將人類導向愚昧和野蠻。而導向的把關就是編輯選擇。
當然,選擇的關鍵是對新聞主題的把握,對新聞信息的運用,而最終落實到對稿件的取舍。選擇什么樣的稿件,甚至哪個稿件選擇哪個時機刊登都蘊含著某種社會效果。選擇的正確與否,不僅會直接影響新聞傳播的質量,而更重要的是社會效果。履行社會職責,為大眾選擇、加工最好的精神產品,求得最佳的社會效益是編輯的良好動機和愿望。但也有事與愿違而出現一些負導向的問題。這是因為,編輯雖然遵循編輯工作的基本規律和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進行選擇,但要受社會的政治、經濟及編輯個體素質等因素的制約,還要受社會文化規范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所以,在現實中,往往出現或者把受眾引向科學、文明與進步;或者誘惑他們滑向迷信、茫然與頹廢的現象。因此,在社主義條件下,對新聞編輯來說,必須解放思想、弘揚正氣、倡導科學、摒棄腐朽、迷信,進行先進思想意識的引導和促進社會發展。新聞編輯導向的基本功能,從宏觀上講,就是進行社會控制,參與社會管理,穩定社會秩序,以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在一定條件下,編輯導向對于溝通黨、政府與群眾的聯系,調整各利益集團的關系,規范公眾行為,緩解社會矛盾,維持平衡穩定,是行政干預所不能奏效的。如前所述,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性質的效應。正導向會使社會積極、健康、向上,呈良性發展的趨勢;負導向使社會頹敗、混亂、失調,呈難以駕馭的局面,可見新聞編輯導向的社會價值。
編輯導向是編輯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不可否認的客觀現實,不管人們對其認識與否,都不影響它的社會功利的存在。人類文化一方面為物質生產服務,一方面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遺產需要繼承,方得以延續人類的文明歷史。人類燦爛思想文化的選擇、優化和傳播,得益于編輯這個特殊行業。作為精神生產、文化建設、文化傳播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的新聞編輯主體的智化勞動價值,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使人們認同,而新聞編輯主體,也在不斷自我完善。在文化創造和文化傳播中,履行推動社會進步的神圣職責。
新聞專業論文 篇2
新媒體時代從產生到發展已經歷了較長的時間,成為社會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也十分普遍,但同其他科技產物一樣,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有利有弊。本文從新媒體著手,探討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協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體的內涵及特征
(一)新媒體的內涵 新媒體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在不同階段,它的內涵也不盡相同。上世紀九十年代,新媒體在中國興起并產生影響,新媒體開始成為網絡媒體的代名詞。新媒體的“新”,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廣播、報紙等“舊”媒體而言。當今時代的新媒體主要是指以下兩個方面:數字媒體和網絡媒體。現在的新媒體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處理和互聯網基礎上的,具有傳播功能的媒介。新媒體的種類很多,有網絡、手機、戶外、搜索引擎、播客、虛擬社區等。在這些繁多的新媒體中,有些是新媒體的形式,有些是新媒體的硬件,有些是新媒體的軟件,有些是新的信息服務方式。如果站在傳播學的角度上看,新媒體主要是指新興媒體和新型媒體。新興媒體是以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和電視媒體為代表,與傳統的傳播方式有所不同,可以更好的實現用戶的互動和交流。另外,新型媒體還包括戶外新媒體、車載移動電視等,是在傳統的媒體上衍生而來的,信息質量更高,傳播的范圍更廣。隨著時間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概念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但是新媒體存在著共同點,新媒體是一個時間性概念、技術性概念,與網絡媒體不能簡單地混為一談。
(二)新媒體的特征 新媒體具有無可比擬的開放性、及時性、交互性和便攜性。新媒體具有個性化信息服務,如手機號、微信、QQ 號等,同時還具有虛擬信息傳播,如修改文本、圖片、聲音等。新媒體受到學生的追捧,能滿足人們差異化的訴求,借助于新媒體技術手段,隨時隨地了解你想了解的人、物、事。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很大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新媒體的特征進行創新。
二、新媒體對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社會環境的變化 新媒體使人的感知范圍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個體之間的傳播和溝通也更為廣泛。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單一,往往在多渠道中完成。由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單向傳播方式得到了改變,信息的傳播沒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利用新媒體,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甚至產生強大的輿論導向,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信息源壟斷的問題,但是隨著傳播的內容和方式多樣化,這一問題逐漸得到改善,受眾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面對海量的信息,學生一時之間難以分辨信息的真假、好壞,而且大學生還會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引導學生接受和分辨信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社會輿論同化的影響 在眾多信息面前,如國際事物、國內時政熱點,大學生的觀念、價值取向往往是相似的,或是被輿論同化了,社會輿論同化跡象嚴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新媒體緊密結合在一起,時刻受到新媒體的輿論控制,二是發達國家擁有新媒體的資源和技術,將新媒體延伸到全球的各個角落,輸出自己國家的觀念、價值,并試圖或引導輿論的發展方向。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空間已經遍布到全球,社會輿論被同化必然是不可避免的。
(三)社會負面信息膨脹 新媒體是一個開放的環境,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接觸到的信息更多。對于各種的海量信息,大學生難免產生信息辨知錯誤的情況。新媒體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西方發達國家新媒體發展的早,擁有資金和技術的優勢,牢牢把控互聯網信息的控制權,把自己國家的意識形態滲透到新媒體中。我國社會在信息的監督和法律管理層面上存在的漏洞,令部分負面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沖擊。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技術已經在互聯網、移動通訊上被廣泛應用,能讓信息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及時。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 價值取向也因為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選擇的空間更大了。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它必須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斷的發展和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第一,由于高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年齡差異,因此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和運用能力不同,教育者對于新媒體的接受及運用能力較差,最終導致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國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文化是多元的,有更強的包容性,它對主流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并不斷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的重視不夠,完全沒有意識到新媒體對人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這必然會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二,網絡存在的匿名性,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巨大的干擾。大學生是新媒體時代的主力軍,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網絡上,經常在現實的社會和虛擬的網絡之間徘徊。作為極具個性的年輕人,他們有著很強的自我表達欲望,也十分自我。在新媒體時代中,傳統的主流文化和新媒體文化產生了博弈,爭奪信息的主導權。除了大學生外,社會的其他群體也是博弈的一方,抗衡著主流文化價值。大學生的社會辨知能力低,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性格叛逆,很容易導致自身的價值觀產生偏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加強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主流文化思想。第三,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沖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技術帶來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各種垃圾信息,這些垃圾信息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新媒體技術的負面影響,使得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艱難。第四,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封閉單一,無法適應新媒體的發展。各高校一直都在不斷的努力,希望為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工作搭建信息量大而又全面的網站。借用網站的信息傳輸來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模式,形成生活的新規則和新狀態,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新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主要有三種功能:一是弘揚主旋律;二是傾聽學生心聲;三是解決學生實際問題。這些網站積極推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且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新媒體技術的傳播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網站內容不豐富、傳播方式單一、更新速度慢、對社會問題敏感度低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努力借鑒新媒體技術,拓展教育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政治性原則 政治性原則是指要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新媒體時代十分復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政治性的原則,提高對新媒體的鑒別和判斷能力,應對網絡的干擾,堅定不移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定自己的立場,否則會很容易陷入迷茫的狀態,無法肩負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目的就是使大學生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其自身的政治素養。
(二)主體性原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比較強,必須提高大學生的選擇、判斷和實踐能力。
(三)人本性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對學生既要教育和引導,又要尊重和理解。新媒體時代要堅持以人為本,采取平等的態度,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高校要把真實的情感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激發出學生的真情實感,實現雙方互相溝通理解的目的。
(四)現實性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能夠應用于實踐作為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從實際出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點,作為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和現實生活越貼近,學生才會越容易接受,才可以提高大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辨別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與時俱進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體現出時代性,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與時俱進,必須及時接受新理論、新科技,運用理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落后時代的需要,體現其存在的必要性,充滿生命力,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六)開放性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形成開放的思想。這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及時了解新媒體的變化和發展,接受其傳播方式,并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思維,及時接受新鮮事物,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七)價值性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時代發展的方向,價值導向要與時代發展的主流緊密結合在一起。對于即將接觸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新媒體給予的大量信息,他們還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極容易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考慮到社會的主流價值,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使之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不斷進步和創新。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面臨著一些難題。
參考文獻:
[1]商 姚.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對策---評《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 當代教育科學,2014(10):89-90.
[2]區健鴻.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探析[J]. 現代企業教育,2014(14): 321.
[3]李曉虹.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09): 48-49.
【新聞專業論文】相關文章: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07-26
新聞專業實習報告01-24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04-28
新聞專業實習總結04-14
新聞專業實習總結01-07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05-06
新聞專業實習總結范文02-02
新聞專業畢業實習報告01-31
新聞專業畢業實習總結01-24
新聞專業暑期實習報告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