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博生態城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方案的論文
城市運行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已占到全球總量的75%,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全球性氣候變暖以及連帶造成的氣候變化與碳排放密切相關,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當前從建筑設計上看,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將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納入與環境相通的循環體系,從而更經濟有效地使用資源,使建筑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盡量減少對自然景觀、山石水體的破壞。第二種是將自然引入建筑,運用高科技知識,促進生態建筑化,人工環境自然化。如馬來西亞楊經文先生設計的綠色摩天大樓,它在現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現自然,運用生態技術,將植物、水體等自然景觀引入建筑物內部,使自然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實際上可持續發展涵蓋的范圍更為廣泛,涉及到文化、自然和居住環境等眾多因素。世博生態城就是將建筑融入自然的一個經典代表,區域內的森林和綠化面積將從原有68%的水平提高到75%,對園內品種單一的人工次生林實施科學改造后,可以提高城市綠色質量,為春城人民提供開放式的公園。
1 社區存在問題
目前世博生態城的交通出行主要以步行、公交和私家車為主,在低碳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將逐漸加強自行車交通網絡,把自行車作為短途交通工具,而長途出行時,乘坐公交和地鐵為首選。通過完善的自行車設施和網絡,解決公交到住宅區和商業區“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提高道路資源的利用率。
垃圾進行單一填埋或焚燒永遠跟不上垃圾增長的速度,垃圾源頭減量化才是首要任務,也是緩解垃圾圍城、解決末端土地緊缺難題的根本。當前居民對低碳生活的意識較差,產生的廢棄物較多,同時垃圾分類設施較不齊全,根據實際調查垃圾分類投放正確率并不高,完全知曉垃圾分類的居民少,垃圾資源化率較低。
公共配套設施方面比較完善。在便利服務設施方面,在低碳中心商業區已經配套建設了面向大眾的食堂和咖啡廳,但針對住宅區還缺少社區公共食堂的配套建設,規劃建設配餐服務中心可以極大方便社區居民的飲食需求,確保向居民提供營養健康的綠色食品。
缺少數字化碳排放監測系統。低碳社區應統籌建立社區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社區內重點單位、重點建筑和重點用能設施的全覆蓋,對社區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需要加快建設社區能源管控中心,安裝智能化的自動控制設施,加強社區公共設施碳排放的智慧管控,并面向家庭、樓宇、社區公共場所,推廣智能化能效分析系統。居民低碳意識不強,低碳行為參與度較低。
2 低碳社區建設目標
2.1 規劃布局
將低碳理念貫穿到社區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統籌已建區域改造與新區開發的關系,合理配置居住、產業、公共服務和生態等各類用地,科學布局基礎設施,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推行社區“15分鐘生活圈”,強化社區不同功能空間的聯通性和共享性。
2.2 綠色建筑
所有項目從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階段全面落實綠色建筑要求,充分考慮昆明當地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采用被動式設計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昆明天然的采光通風,合理選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嚴格做好綠色施工過程節能降耗及環境保護,社區綠色建筑達標率達到70%。
2.3 低碳交通
統籌考慮社區及周邊公共交通站點設置,建設以人為本的慢行交通系統,提高公交車、地鐵、自行車等不同交通方式換乘便利化程度,構建緊湊高效的社區公交和慢行交通網絡。同步規劃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開展電動汽車接駁服務,社區內購物班車和物流配送采用新能源汽車。
2.4 可再生能源
建設太陽能光電、太陽能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建筑屋頂太陽能光電、光熱利用覆蓋率達到50%以上,同時道路照明局部采用太陽能路燈,整個社區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比例至少達到2%。
2.5 水資源利用
統籌社區內、外水資源,優先接駁市政給排水體系,同步規劃建設供水、排放和非傳統水源利用一體化設施,全部實行雨污分流。污水社區化分類處理和回用,從單體建筑、小區、社區三個層面統籌建設中水回用系統。采用低影響開發理念,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及控制系統,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容量達到7680m3。
2.6 固體廢棄物處理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就地化”的處理原則,采用社區化處理方式,建立節約、高效、低碳、環保的社區垃圾處理系統。合理布局廢棄物便捷回收設施,社區內設立舊物交換站,商場、超市等設立以舊換新服務點。建設廚余、園林等廢棄物社區化處理設施,促進社區內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0%。有效銜接市政固廢處理系統,配備標準化的分類收集箱和封閉式運輸車等設施。
2.7 社區生態環境
社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優先保護自然林地、濕地等自然生態景觀,保護生物多樣性。社區景觀綠化優先選用栽植本地植物,強化喬、灌、草相結合,維護社區生態系統平衡,促進社區景觀綠化與自然生態系統有機協調,每個鄰里的綠地率至少達到30%。
2.8 低碳管理
建立覆蓋社區內各類主體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確各主體責任和義務,建立社區重點排放單位目標責任制。社區內新建建筑建立數字化碳排放監測系統,對社區內重點建筑和重點用能設施實行全覆蓋,對社區所有新建建筑的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2.9 低碳生活
規劃建設配餐服務中心、公共食堂、家政服務點等便民生活配套設施,合理布局社區物流配送服務網點,打造社區商業低碳供應鏈。制定并發布綠色低碳裝修指南,引導裝修企業從設計、施工、選材等方面進行低碳裝修。在社區建成投運后,面向社區居民和單位發放低碳生活、低碳辦公指南,粘貼低碳相關標識和說明,指引入住單位和社區居民科學利用社區內的公共設施,培養低碳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
3 低碳社區建設方案
3.1 低碳規劃原則
世博生態社區以低碳理念統領社區建設全過程,通過環境整治和相應的開發來找到景觀中原有的平衡,通過完善該區域的城市功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世博園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價值。設計采用“分水嶺”的規劃方法來決定哪里是最適宜開發的地方,同時健康有效地整治森林的問題也左右著設計概念的形成。森林整治的想法包含著一些生態概念如:高質量的呼吸空氣、高質量的飲用水、野生動物棲息地及與植被相聯系的多種物種。把恢復森林作為最基礎的設計概念。
3.2 低碳文化生活
建立社區食堂,增加配餐服務中心,生態蔬菜配送等生活服務。業主通過社區商城即可實現微信點餐和微支付;也可通過到店掃描二維碼點餐和支付。每天在訂閱號實時更新發布每日菜單、新品推介、優惠活動等,通過互聯網+不僅為業主提供了生活便利,同時也提升了物業公司服務品質。
積極引導居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形成以低碳生活為榮的社會風尚和共建和諧低碳家園的社區文化。通過微信平臺、論壇、宣傳欄等方式,積極向業主傳播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引導低碳生活方式、宣傳低碳生活典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增進與業主之間的感情。倡導清潔爐灶、低碳烹飪、健康飲食,減少食品浪費。設立方便居民舊物交換和回收利用的“社區低碳小站”,商場、超市等設立以舊換新服務點。
3.3 低碳運營管理
管理體系健全,節水政策落實到位。制定節水管理制度、檢漏保修制度、用水巡回檢查制度,設有節水管理部門及專職管理人員,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水計量不存在水費“包費制”。公共用水管理做到節水設施到位,無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戶表普及率達到100%。
加強智慧社區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實現社區運營管理高效低碳化。通過互聯網思維、物聯網思維方式以用戶為中心整合社區商業、物業服務和其他配套資源創建以物業為主導的社區智能服務平臺,為業主提供一對一的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社區智慧交通服務系統,建設覆蓋試點社區主要道路、公交場站、居民小區、公共場所的智慧交通出行引導設施,建立交通數據實時采集發布共享和運營調度平臺,提供道路交通實時路況、接駁車即時呼叫、智能停車引導、公共交通信息等服務,打造智慧交通出行服務體系。
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提高垃圾資源化率和社區化處理率。完善社區節能減碳監督管理和獎懲制度,鼓勵社區居民、社會組織參與低碳社區建設和管理。通過努力,使試點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率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
在建筑及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同步設計安裝電、熱、氣等能源計量器具,倡導建設能源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實現能源利用的分類、分項、分戶計量。開展家庭碳排放統計調查,建立新建社區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數據信息自動采集和社區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系統并集成到新建社區智能平臺統一管理和運行維護。定期開展碳排放評估工作,并定期向社區居民和有關單位公示反映社區低碳發展水平的指標信息。
3.4 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
建筑布局、設計充分考慮昆明當地氣候條件,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盡量采用當地建筑材料和低碳建筑材料,選用低碳技術和低碳設備,大力推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應用,做到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與建筑一體化同步設計。
嚴格落實綠色施工,優先選擇國家和地方推薦和認證的節能低碳建筑材料、設備和技術,利用本地材料和可循環利用材料。施工單位參照《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嚴格做好綠色施工過程中的節能降耗及環境保護工作。
對社區內規劃的新建建筑,要全部按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設計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將全部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標準,新建商品房將全部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確保世博生態城新建建筑達到《云南省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53/T-39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的相關要求。
3.5 建設高效低碳的基礎設施
推行網格式道路布局,實現社區與周邊路網有效銜接,做好社區微路網建設,優化社區出行道路與城市主干道的接駁設計。合理配置社區內商業、休閑、公共服務等設施,提升社區總體服務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改善社區交通微循環,合理配置社區內公共自行車專用車道,增設方便居民出行的自行車自助點,每個生活鄰里小區至少配置1個自行車租賃站點,使得居住者可以更容易便捷地往返于各建筑物之間。每騎自行車替代機動車行駛1英里,就能減少近1磅(450克)的CO2排放量,同時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
盡管交通并不是溫室氣體的最大制造者,但是世博生態城將建設一個更加有利于市民健康的交通體系。一、二期工程將共同配建1個電動車公共充電站,三期則單獨配建1個電動車充電站,并為這類新能源汽車提供免費停車優惠。酒店、商業等公共機構優先配備新能源汽車,支持社區內購物班車和物流配送采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合理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拼車搭乘和出租車停靠設施,優先建設立體停車、地下停車設施。
建設社區垃圾分類收集、分選回收、預處理和處理系統。世博生態城將逐步完善垃圾綜合管理體系,以減量控制為主,資源回收再利用為輔,剩余垃圾進行焚燒和填埋。通過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的資源化率和社區化處理率。采用低毒、低殘留、高效農藥與天地、生物防治植被病蟲害相結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社區內各單元門口設置廢舊電池回收箱,對環境有害物集中收集處理;在社區內建立“寵物公廁”及“寵物便紙箱”,為社區養寵物業主良好習慣養成提供先決條件。
完善無障礙設施和道路指示牌,擬增設太陽能路燈系統,太陽能路燈爭取達到總路燈數的30%。
3.6 優美宜居的社區環境
遵從自然規律,社區綠化盡量采用原生植物,建設適合本地氣候特色的自然生態系統。加強社區生態環境規劃設計,充分利用綠化帶隔聲減噪,建設滿足居民休閑需要的公共綠地和步行綠道。建筑推行立體式綠化,充分利用建筑屋頂和墻面、道路兩側、過街天橋等公共空間,開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樹圍綠化、護坡綠化、高架綠化等立體綠化,最大限度提高社區綠化率。
加強社區用水節約、回用及循環利用,盡量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傳統水源。加強社區公園、廣場、文體娛樂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
4 結語
世博生態城的建設實現了可持續綠色生態社區規劃、建設理念,以低碳理念統領了社區建設的全過程。設計和建筑的思維緊緊圍繞綠色低碳的要求,符合國家“提高社區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避免大拆大建,增強社區適應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能力”的要求。并始終堅持推廣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建設高效低碳的基礎設施,積極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和推行低碳化運營管理模式,營造優美宜居的社區環境。
參考文獻
[1] 邵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社區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 2002.
【世博生態城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方案的論文】相關文章:
以低碳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04-26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作文04-12
低碳環保方案01-31
低碳活動方案12-02
構建生態社區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04-28
萬莊生態城規劃方案04-27
談談低碳城市規劃建設05-01
《探訪世博瑞典館“未來生活島”低碳廚房成亮點》閱讀答案05-01
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總結(通用7篇)11-26
節能低碳活動方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