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成本內在化問題探析的論文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環境污染是最典型的消極外部行為。隨著環境保護浪潮的興起,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環境成本內在化則是一種必然趨勢。從經濟學角度對環境成本內在化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實現環境成本內在化的措施。
關鍵詞:外部性;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內在化
1 環境成本內在化的涵義
環境成本是指為了保護環境、防范生態破壞,在商品生產活動中,從資源開采、生產、運輸、使用、回收到處理廢棄物所需的全部費用。主要由自然資源本身的價值和自然環境修復價值兩大部分組成。前者是指制造產品所使用資源的價格,而后者是指制造和使用產品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危害所需的整治費用。環境問題的重要特點就在于其外部的非經濟性,即污染者獲得了私人利益,但社會成本(“外部性”)卻以空氣和水以及其他生態環境遭污染的形式顯現出來。
只有將環境成本內在化,才能體現資源的稀缺性,消除其外部的非經濟性,體現環境公平,提高環境效率。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是人們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要保護環境,治理污染是需要投資的,那么應該由誰來為環境保護買單呢?根據公平效率原則,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盟等大多數采用“自愿環境協議”的方式將環境成本內在化于生產成本中,既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也使治理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有了可靠合理的財力來源。
2 環境成本內部化的經濟學分析
2.1 環境成本的外部性問題
環境保護要求企業減少生產經營過程中向環境排放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數量,而企業足以盈利為目標的社會組織,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必須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于是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就被競相排放到環境中,這與環境保護要求是相互矛盾的。
按照經濟學的定義,外部效應是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的福利所產生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并沒有從貨幣或市場交易中反映出來。我們可以把外部環境成本理解為,由于人們環保意識薄弱以及環保政策、法規不完善等原因,環境資源作為一種公共財富被無償使用,企業盡可能地從資源中獲取最大的正效益,而由此產生的負效益則由其他主體及后來者承擔。外部環境成本指的是成本的發生與某一主體的環境影響有關,但卻由發生成本或獲得利益以外的主體承擔成本。某一活動對環境造成了影響,而產生影響的企業卻不為此承擔責任,通常外部不經濟指的就是外部成本。例如,企業排污對下游水系造成了影響,而產生了環境成本,但按目前的法律體系,企業卻不負擔這部分成本,外部成本減少了經濟的總體效益,但在產生外部成本的主體的傳統會計領域中是不反映的。在獲利動機的驅使下,每一個主體在決定不同層次的生產、投資和消費活動時,就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各種選擇的成本和收益,而不考慮由此產生的社會后果。當眾多經濟主體共同進行了資源的無償開發,對污染的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時,必然導致資源的枯竭,造成嚴重污染。
2.2 環境成本內在化分析
環境資源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根據福利經濟學使整個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來進行了分配。但是由于目前企業的生產成本僅指生產過程中核算和支付的代價,如原材料、工資、制造費用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社會總成本與企業生產成本往往不一致,一般情況下社會總成本大于企業成本,兩者之差便是外部成本,由社會承擔,如造紙廠在生產時排放大量污水,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人們的健康與安全。若企業不考慮對環境造成的外部成本,企業的社會總成本將大于生產成本,從而使價格不能反映產品的真實價值,造成產量過剩,資源配置達不到最優,從而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現假設某一經濟活動不帶來外部效益,只產生外部成本,則有邊際社會效益(msb)+邊際私人效益(mpb)=邊際收益(mr),msc>mpc,如圖1:
圖1中,mpc代表邊際私人成本線,msc代表邊際社會成本線,為邊際私人成本與邊際外部成本之和,mec代表邊際外部成本。msb代表邊際社會效益,由于msb等于mpb,所以同時也代表邊際私人效益。在mr與mpc的交點ep處,交易雙方的福利最大,此時對應的產量q,對應的價格為pp;而在mr與msc交點e處,社會的福利最大,
3 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的措施
環境問題源于經濟的外部性,是由于外部性(即存在外部環境成本)引起市場失靈而使社會資源未得到有效配置造成的。根據福利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的理論,提出一些實現環境成本內在化的措施,以解決環境問題。
(1)進行環境資源產權制度和環境管理制度的創新。通過分散和明確環境資源產權,確立相應的責任、權利和利益主體,建立有效的使用、補償和責任承擔機制;建立基于市場的可交易的排污許可證和可交易的資源配額制度。
(2)完善經濟政策法規,激勵基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善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貿易。加速用于環境保護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對污染控制設施的固定資產稅和交易稅進行減免,建立環境投資基金和環境公共資金的貸的款擔保機制,在證券市場允許用于增加環境保護項目、環保產業投資的優先融資等,以構建環境資金的多架道可持續來源體系,從而激勵整個社會大力開發、采用環境無害化技術,使我國出口產品由勞動密集型逐步向資本、技術密集型和環境友善型方向轉化,從而真正顯現其競爭優勢。
(3)優化貿易商品結構,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發展中國家要密切注意環境問題全球化的進程,認真研究發達國家綠色消費浪潮的基本趨勢,大力推進清潔技術,發展無污染和少污染產品的產業,引導各類產業將環境保護作為其主要的價值取向之一,使環保指標和其他質量指標一起構成優質產品的內涵,從而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出口貿易商品結構。要把綠色產業作為提升產業結構的重要方向,實施戰略性產業政策,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加以扶持,培養規模經濟優勢,在大力開展環保產品國際貿易的同時,提高企業防治污染的能力,為我國出口產品沖破國際貿易中的環境壁壘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4)建立和完善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實現貿易與環境的均衡發展。要借鑒國外經驗,建立適合國情的環境經濟分析方法和政策體系,加強對環境變化與資源、人體健康、社會經濟影響的定量化研究,把不可再生資源的損耗、可更新再生資源的消耗、環境的破壞與修復改善、污染的治理作為社會成本列入核算體系,逐步做到資源與環境的商品化、價格的合理化和消耗資源與破壞環境的有償化,實現資源的集約使用和有效管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肖序.環境成本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姚志勇.環境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3]@張亞連,羅莉.環境成本的經濟學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6,(6).
[4]@柏曉林,董善俊.芻議企業的環境成本[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7).
[5]@張新國,李力.環境成本內在化——一個不可忽視的環境經濟決策要素[n].科技日報,1999-03-02.
【環境成本內在化問題探析的論文】相關文章:
國際貿易中環境成本內在化問題探析04-28
企業生產成本管理中問題探析05-02
環境成本若干問題探討04-29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探析04-27
淺談企業環境管理及環境成本的核算問題04-28
露天燒烤的環境污染與衛生問題探析04-27
西部教育政策宏觀環境構建問題探析05-01
甘肅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問題探析04-29
邊際成本的問題05-01
環境與環境成本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