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歐盟出口的影響與啟迪論文
一、引言
歐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2009年月度數據顯示,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額始終處于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5%水平以上,在經濟上中國和歐盟存在很強的相互依賴性。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憑借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實現了以出口拉動為特點的高速經濟增長,在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攀升的同時,對外商品和貿易出口額與日俱增。大量的出口給中國帶來了巨額的外匯,并帶動了國內大批勞動力就業。
然而,出口規模的擴大也使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加,貿易戰不斷升級,同時我們看到,中國的出口產品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受價格、匯率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非常大。目前,中國也正在努力促進產業升級和出口結構的優化,以實現出口的持續增長,從這方面看,研究歐盟的出口,分析影響歐盟出口的因素并和中國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兩方的優勢和不足,這對重新審視中國的出口有著重要的意義。
除了一國的經濟實力GDP之外,影響一國出口的因素還有很多,這方面針對中國出口的國內外的研究很多。外商直接投資(FDI)被認為是影響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Rodrik(2006)提出中國出口的高速增長不僅來源于傳統的在勞動力資源上的比較優勢和自由市場,更重要的是政府扶持和外國直接投資提高了本國家電及其他高技術領域產品的生產能力。楊迤(2000)對1980至1997年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進出口的關系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證明外商直接投資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尤其是工業制成品出口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謝建國(2005)利用協整分析與誤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的貿易盈余之間的關系,認為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可以同時替代進口,促進出口,從而有利于改善中國的貿易收支。還有一些學者從匯率對出口的影響出發進行研究,余珊萍,韓劍(2005)借鑒貿易引力模型,對2000—2003年中國和主要十個貿易伙伴國的面板數據進行計量分析,結果表明匯率的波動程度會加大交易商的匯率風險,提高交易成本,對一國的對外貿易有著巨大的沖擊。謝建國(2005)認為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貶值將導致中國貿易順差與更多的外資流入。除了GDP、FDI、匯率之外,一國的科技創新對擴大出口、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也是各國都致力于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科技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國內外通過研究歐盟出口來反思中國出口的卻很少。本文主要基于1979—2007年歐盟15國的各項指標組成的面板數據對歐盟對外出口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結論并得出對中國出口的啟示。本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對歐盟出口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第三部分是對中國出口的啟示。
二、歐盟對外出口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ㄒ唬⿺祿倪x取和處理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歐盟15國,指的是截止至1995年最先加入歐盟的15個成員國。歐盟15國是歐盟最發達的國家,基本占據了歐盟各項指標的大部分,可以很好地描述歐盟整體的狀況。雖然歐盟15國都是發達國家,各國在經濟總量、出口額、科研水平等各方面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以上分析了可能影響歐盟出口的各種因素,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本文主要集中考慮國內生產總值(GDP)、外商直接投資(FDI)、匯率(ER)和居民申請專利數(PATENT)四個解釋變量,本文用各國居民申請專利數來替代研發指標。
本文在歐盟15個國家1979—2007年各項統計指標基礎上建立的面板數據,計量分析軟件選用Eviews6。被解釋變量為歐盟15國各自的出口額(單位:美元),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庫(WorldBankStatistics),解釋變量共四個,分別為GDP(單位:美元),FDI(單位:美元),ER(以美元計算),PATENT(單位:個),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庫,歐洲統計局(Eurostat)和OECD統計數據庫。
。ǘ┟姘鍞祿P秃头治
本文將通過逐步檢驗的方法設立不同的模型進行回歸,得到檢驗結果見表1。模型I中,FDI、PATENT、GDP和C的系數均通過1%顯著性水平上的檢驗,ER的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表明匯率和其他解釋變量有明顯差別。模型II采用對數模型,顯著優點是R2都提高到98%以上,增強了模型的擬合能力,II中除了LER的系數外,其他變量系數均通過1%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且模型整體通過F檢驗。模型I—IV都揭示了匯率作為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出口的解釋能力比較弱,原因是歐盟15國中除了丹麥和瑞典之外,其余13國都因使用歐元而匯率波動平穩。以上檢驗表明,歐盟的出口受經濟狀況、外商直接投資和科技創新能力影響很大,而由于大部分歐盟地區統一了貨幣使得匯率處于平穩狀態,歐盟的出口受匯率變化影響效果不顯著。從另一個角度看,歐盟的出口有效地規避了匯率風險,這在大多數國家都面臨匯率波動壓力的情況下,無疑給歐盟的出口增加了一項強有力的優勢。
模型III和IV均剔除了匯率變量,兩個模型中所有變量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都通過了F檢驗。模型IV的擬合度達到99。12%,優于模型III,說明模型IV的解釋能力已經非常高,我們選用IV作為最終模型來解釋歐盟的出口。GDP每增長1%,歐盟出口增長98。48%,說明經濟實力的增長是擴大歐盟出口最強的動力,PATENT每增加1%,出口會擴大15。54%,表明科技創新能力對出口的增長也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而FDI每增長1%,歐盟出口增長不到0。001%,說明FDI對歐盟出口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這與中國的情況有很大差異。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結論,歐盟的出口主要受到GDP、PATENT和FDI的影響,幾乎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三個主要影響變量均對出口產生正向影響:GDP的影響力最大,彈性幾乎接近1,說明對于歐盟來說擴大經濟規模,增加區域內生產總值是擴大出口最好的途徑;代表科技研發能力的PATENT變量對出口的促進效果也很明顯,表明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區域內技術創新是歐盟應當長期奉行的政策;FDI對出口的影響顯著,不過與前兩個變量相比影響力較弱,顯示了與中國的區別。中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有相當大比重是出口導向型的,對出口激勵效果非常顯著。然而對于歐盟這樣技術發達,勞動力成本較高的經濟體,外商流入的FDI并不是以出口導向型為主,因此對出口的影響不如GDP和PATENT明顯。
三、歐盟出口對中國的啟示
首先,中國和歐盟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經濟體,在長期內擴大出口是歐盟和中國共同的目標。歐盟的出口主要依賴于區域內經濟的增長,對中國的啟示是中國應當長期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繼續提升國內生產總值,來為出口提供堅實的保障。
第二,歐盟內部國家間發展不平衡,中國的地域不平衡也非常明顯,出口主要還是依靠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歐盟內部有許多促進各國貿易的政策和措施,這點中國應當借鑒,要注重地區間平衡發展,這樣有利于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第三,歐盟的出口幾乎不受匯率變化的影響,中國的出口受人民幣波動變化特別顯著,近年來人民幣不斷升值,造成大量出口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也正因為匯率的問題,中國一直面臨著“匯率操縱國”的指責。雖然在東亞地區實現貨幣統一困難重重,且東亞各國發展差距巨大,不像歐盟各國基本都已處于發達國家行列。但是,減少出口對匯率的依賴性確實對中國意義重大,中國在積極促進東亞合作談判的同時,應當提高國內出口企業的產品附加值,提升競爭力,克服匯率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四,中國的研發投入近年來增長迅速,但是由于起步水平較低,與歐盟等發達地區還有很大的差距,與同在東亞的日、韓也有一定距離。前文已經證明研發對出口的激勵作用,所以中國應當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建設法律法規,保護國內科技創新的產權和專利,鼓勵國內企業自主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最后,本文研究顯示FDI對歐盟出口影響較弱,這對中國的啟示是中國應當在穩定出口導向型FDI的同時,積極引入技術導向型FDI,充分利用FDI的外溢效應對本國企業產生正向影響。同時,中國還應當注意對FDI的依賴性不能過大,以免依賴性過大增加整體經濟的不穩定因素。
【歐盟出口的影響與啟迪論文】相關文章:
歐盟關于報廢汽車的指令及其影響05-02
啟迪幼兒智慧論文04-27
出口退稅對辛集市的影響04-27
歐盟WEEE和ROHS指令對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影響及對策04-26
教育對人的影響論文09-07
淺析歐盟的治理結構04-28
淺析歐盟的治理結構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