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品德課要貼近生活實際論文
隨著新課改、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已逐漸被學生接受并喜愛,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遙不可及的感受。筆者從教十余年,對這種變化有著深刻的感受。課改前,不要說學生,就連教師都覺得提不起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興趣。課改后,新教材內容和理念讓人眼前一亮,頓覺熟悉和親切。筆者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在思想品德課教學貼近生活方面總結出一些拙見,以示讀者,期待提出寶貴意見,共同進步。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的富于生活式的教學方式。思想品德作為中學德育滲透的主渠道,對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我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該將學生、教材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把豐富的世界提供給學生去了解、理解和體驗,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接觸與溝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學會生存,促進自身的發展。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課教學貼近生活呢?
一、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感悟,注意將已有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充分發揮生活經驗在教學中的作用。例如,在“友情”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回憶、交流自己兒時、小學和現在所交往的朋友給你的身心、生活、學習帶來的幫助和影響等來加深學生對友情作用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交流已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成為拓展和深化生活經驗、提升生活經驗和能力、引導學生創造和體驗生活的過程。
二、教學方式要貼近生活教學方式要貼近生活,這是尤為關鍵的一環。在教學中,要經常設置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讓他們產生經驗與感悟,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
同時,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例如,教學“學會與父母溝通”時,可先讓一位學生談自己與父母相處過程中的各種煩惱,然后把他的家長請進課堂講述家長的煩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尋找造成與父母溝通困難的原因,并在家長和學生互動的基礎上探討如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又如:在學習“環境狀況”這一主題時,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活動,看看自己生活的村莊(社區)有哪些環境問題,想一想這些環境問題對人們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應該如何解決,并設計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通過這樣一個參與體驗的過程,一方面將社會的鮮活材料請進了學校小課堂,消除學生對學科知識的陌生感、枯燥感,從而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統一。三、綜合實踐活動要貼近生活綜合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貼近生活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導學生從課堂回歸生活,用掌握的知識指導現實生活的中介和橋梁。綜合實踐活動也是讓學生用生活印證知識,深化認識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后,教師應該有目的地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讓課堂教學再次回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利用掌握的知識指導自己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可持續發展戰略”后,布置學生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去調查你所生活的村莊(社區)有哪些衛生死角,找找存在問題的原因,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實施方案,并思考“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當今建設的“低碳社會”的關系。通過參與社會生活,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深化,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何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思想品德課只有貼近生活,指導生活,增強時代氣息,才能走出單純的知識灌輸,乏味的道德說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才能引發學生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提高思想修養和知識水平。
【思想品德課要貼近生活實際論文】相關文章:
讓數學教學貼近生活實際04-27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論文04-28
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培養能力04-30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論文04-28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探究論文04-27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新型教學方式論文04-27
課旨要貼近生活04-29
成績與實際論文04-30
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整合的論文04-27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