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合作學習的反思與探索論文
摘要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布置和調控下,讓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創造性地開展互助討論活動,以達到某一目標或超越某一目標的一種學習形式。
關鍵詞 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誤區;對策
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合作學習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因為合作學習為沉悶的課堂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因為有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極度的張揚,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平等參與、主動表現、展示才能的機會。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1 合作學習的誤區
然而,環顧身邊的合作學習方式,不難發現:我們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又陷入了另外一種誤區:
1.1教師忽略了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創造性,把小組討論定性為課堂知識的統一認識,仍以書本的單一理解指導小組的合作學習。
例如:有位老師在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平行四邊形學具和學生交流了一下: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然后提出要求;
①請一、三組的同學向后轉形成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
②結合書上的方法互相討論總結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③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并做好交流準備。之后,學生拿著平行四邊形學具不知所措的侃談起來。
生A:平行四邊形有點像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像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另一條邊像長方形的寬。也許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它的面積。
生B:(附和)干脆量一量、算一算再說。
生c:(質疑)也許不對吧?看一看書上是怎樣計算的。
于是,四位同學又投入到“底×高”的計算中……(整個過程用了不到5分鐘,學生D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狀態之中。)
小組討論結束后,開始交流了,每個小組都派代表作了如下發言:
A:我們小組通過書上的計算方法討論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用“底×高”來計算。
B:我們組對照書上的“剪拼法”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剪拼后長方形的“長x寬”。那么,可以理解為平行四邊形公式是“底×高”。
其他小組也都做了類似B組同學的發言。
透過這一教學片斷,我們可以看出,合作學習中還存在著許多缺陷。
(1)教師沒有充分地利用好課程資源指導學生創造性的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始終圍繞著怎樣從書本中尋求所要解決的問題,而忽略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2)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要求不具體,沒有指導性的創新式問題,阻滯了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創造性。
(3)學生合作交流之中缺乏對合作問題的反思。小組代表似乎成了照本宣科的“老師”,成了滔滔不絕的“演說家”。而其他同學則處于被動狀態,成了忠實的“收音機”。
(4)小組內部分有膽怯心理的學生,因為合作分工不明確,對合作學習方式產生了厭倦和反感。挫傷了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造成了他們的依賴思想和盲從思想,嚴重的影響了這部分學生的發展。
(5)由于教師事先未及時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的對合作學習者進行分工及人員搭配,致使合作學習個體無所適從、盲目理解。最終導致探討問題單一,無法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創新及課程資源的創新。
1.2合作學習雖然是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但不是時時、事事都需要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方式的采用要依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再結合教師的適時設問、引導、點撥、創設情景等多種方式的結合才有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有兩位老師同樣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其中一位老師揭示課題后出示了下面幾道小組合作討論題目請四人小組討論: ①請舉例說一說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②畫一畫你喜歡的其中一種樣式的三角形?
③把所畫的三角形的特點互相討論交流一下,再把主要特點寫下來。
④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實物,拉一拉每組同學手中的三角形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結果,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發言、探索都非常膚淺,基本上認識到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而對于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不變性的特征等各小組同學也未能深刻理解。
相反,另一位老師通過直觀實驗來認識三角形的意義:通過動手操作來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又激發了學生的成功感。請看這一課的教學片斷: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
投影出示:紅領巾、三角架、三角旗
師;雖然它們的大小、外形、材料不相同,但它們全是三角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呢?(學生互議)
生: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教師出示如下投影:
學生由此議論紛紛,最后有學生提出有三個角而且要有三條邊。(許多同學也贊同這一觀點)教師又出示如下投影:
同學們看到后更茫然了:這也是三個角,三條邊怎么不是三角形?這時教師又利用投影演示:三條線段,每兩個端點連接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看到演示后又通過討論得出:三條邊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在認識三角形的特征時,教師出示投影:三角架和自行車。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想過這些物體為什么采用三角形而沒有采用其他圖形呢?
生:(困惑)
師:下面我請四位同學來做一個實驗,看誰最先回答這個問題?
四位同學分別到前臺任意拉三角形和四邊形。
師:發現了什么?
生:四邊形一拉就變形,三角形不變形,很牢固。
師:因為三角形有不變形的特性,所以起到了對物體穩定的作用。
從上面兩個教學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小學生的歸納能力、理解推理能力都還不成熟。由此在合作學習中,許多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不可能全面、具體,而必須由教師采取必要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明確學生的思維方向。進而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 如何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
綜上所述,要真正實現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方式,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和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
2.1教師的課堂創新意識是實現合作學習的關鍵。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了創新,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素質教育也失去了意義,那么學生合作學習之中的創新靠什么?靠教師對合作學習要求的創新;靠教師對合作學習問題的創新。
如某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中;第一步,讓學生勾畫、討論、總結書上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第二步卻讓小組同學批判這種方法的種種弊端;第三步,激勵學生用另外的方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數”。這三步截然不同的創新思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合作學習之中對問題的探索精神。許多學生對書上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數”用短除法尋找公有質因數和獨有的質因數乘起來尋找其最小公倍數感到“不屑”和“繁瑣”。有的說可以用“擴倍法”:用這兩個數中的大數除以小的數,如不能整除就把大數一倍一倍起翻來尋找最小公倍數;有的說可以用兩個數相乘,再用“縮倍法”;還有的說能不能用兩數公有的質因數去除……
通過這一次合作學習,學生不僅領會了教材上的知識,而且創造性的延伸了書本上的知識。
2.2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是實現合作學習的途徑。
2.2.1教師與合作個體、合作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溝通是實現合作學習的前提。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性格特點、志趣愛好等各種因素,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合作意識淡薄。這就需要合作者之間相互溝通:是否愿意合作?是否努力完成合作的任務?是否認真傾聽別人的見解和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合作群體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再加上教師及時對合作個體的正確引導和調整,使合作者配合默契、討論熱烈,才能使合作學習走向課堂教學的正確軌道。
2.2.2教師對學生個體間的合理分工是實現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只是把學生放到一起,然后告訴他們要合作”。這樣只會導致學生無所適從、盲目行動,使有些學生隨便發言,有的干脆不發言,甚至討論其他無關緊要的事。由此,教師在合作學習前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各小組成員的分工。為激勵學生,可在小組中分別設:創新能手、速記能手、辯論家、理解冠軍、搶答冠軍等等。
2.2.3教師以個體的身份融入到合作學習個體之間的“創新式”交流之中是實現合作學習的標志。在整個合作學習之中,教師不僅僅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還應當是角色的合作者。教師應充分融入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之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并對遇到困難的小組及時引導、點撥,提供一定的幫助,使合作者充滿自信地去探討、創設教師既定的課程目標。
【合作學習的反思與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論文04-27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索04-30
音樂審美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04-30
地質工程教育與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的論文04-30
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性的探索論文05-01
小學美術分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索04-29
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探索04-28
家園合作的現狀與探索04-29
要重視合作學習 論文04-30
合作學習與四讀學法契合法點探索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