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內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和培養模式研究論文
【摘 要】實訓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環節,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不同于以往的實驗室模式,市場化運作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管理的有效方法。在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中要突破過去管理模式的框架,構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適應市場需求的具有自我發展的實訓基地運行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實訓基地水平。
【關鍵詞】實訓基地 運行機制 培養模式
一、實訓基地的分類和功能
從實訓基地的依存關系和社會功能上,可以將實訓基地分為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內實訓基地兩種。校外實訓基地主權屬于社會實體,學校與實訓基地之間是合作關系,學校不擁有實訓基地的經營、管理權(或部分擁有)。校內實訓基地主權屬于學校,學校擁有(或大部分擁有)實訓基地的經營、管理權限。
校外實訓基地具有獨立進行行業領域內的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服務等社會實體的運作行為,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原型和宿主。校內實訓基地在教學過程和人才培養過程中是提供基礎理論和實踐教育,提供社會行業技能訓練的主要場所。所以,校內理論教學(基本素質培養)、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教育中缺一不可的人才培養環節。
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構建一批高水平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是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學校、校內實訓基地和行業企業(校外實訓基地)的有機結合,才能有效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二、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功能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學科式教育,其重點在于培養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性適用人才,這就注定了其培養模式的不同。教學重點也從理論型教學轉移到了實踐性教學上。所以實訓基地就成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場所,從校內實訓基地到校外實訓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過程,最終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這其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實訓場所建設和運行的關鍵所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滿足以下功能:
1.滿足基本理論的實踐教學需要。這就類似于傳統的實驗室,通過試驗環節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如電工、電子,模擬、數字電路等。通過實驗加強對理論的理解,完成對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教學。
2.滿足技能性實踐教學需要。技能性實踐教學就是在一定理論基礎上,對設備操作、軟件編程、系統設計等實踐性專業課程的教學。這類課程往往是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項目,是各技能點的具體體現。
3.滿足綜合性實訓的教學需要。綜合性實訓是對學生各技能點的整合,是解決具體問題或業務操作的完整流程。這部分訓練項目有的可以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有的則需要到真實的行業實體(校外實訓基地)完成。此類課程對實訓基地的要求比較高,要求校內實訓基地能夠模擬或真實反映行業企業的真實運作環境,甚至校內實訓基地具有行業企業相同的社會功能。
4.滿足學生技能發展和特長訓練的要求。往往有些學生在專業領域有更強的技能需求或創新意識,實訓基地要為這些學生提供必要的實踐和創新環境。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高實踐水平,完成創新成果,提高學校和專業的知名度和聲譽。
5.滿足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需要。雙師型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隊伍的要求,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要和行業發展緊密聯系。通過不斷參與專業領域內的實際工作提高自身的雙師素質,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技能水平。實訓基地的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功能。
6.滿足科研、研發的需要。高等職業院校具有人才培養、科研項目轉化、社會服務三大功能?蒲泄ぷ饕彩菍W校的主要工作之一,而且科研工作對教學、社會發展都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實訓基地應成為學?蒲小a品設計研發的中心,通過一定的渠道,加快成果轉化。
7.滿足社會服務的需要。社會服務是指除全日制人才培養以外的對社會開展的技術、培訓、支持等方面的服務。高等院校具有較強的科研和人才優勢,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為社會企業、實體開展技術服務,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學校的自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8.實訓基地應具有自發展能力。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而且實訓基地要與行業發展同步甚至超前。這就要求實訓基地要能夠自我發展,而不是靠外部的不斷投入來進行發展。無論在設備、開設的實訓項目還是管理體制上都要能夠體現自我發展的特點。否則,實訓基地就變成了沉重的負擔,而且逐漸老化失效。
三、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
在《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推進職業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見》教財〔2004〕9號文件中,明確要求創新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原文如下: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可以由學校、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建設,也可以由地方政府統籌建設和管理;要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在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的籌集上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參股、合資、合作等;實訓基地要實行靈活多樣的用人機制和管理辦法,在管理和運行上要相對獨立,以使其增強活力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實訓基地要探索建立資源共享、自主發展的新機制。不僅要完成對學生的實訓任務,還應主動面向市場,開展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開展技術服務,使其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
文件中對創新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給出了明確的要求:引入市場機制、靈活多樣的用人機制和管理辦法,建設成相對獨立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結合文件要求和其他成功的案例,實訓基地的管理和運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訓基地的主權歸學校所有,但組織形式可以靈活多樣。積極引入市場運作機制,采用合作、合資、股份制形式等組建相對獨立的實體,除給予一定的投資外,更要制定相關政策,使實體有更靈活的管理機制和發展空間。積極為實體創造融入市場的機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服務、技能鑒定和技術培訓等業務。
2.實訓基地要積極面向市場。不僅要不斷開發出新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實踐訓練項目,更要把開拓市場作為實訓基地生存和發展的主線。整合資源優勢,人力優勢,積極開展對外服務,產品研發,自主創新,發揮高等院校的師資、科研優勢,在行業領域內以高新技術和創新意識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3.實訓基地要加強自身建設。建立完備的實訓設備和場地設置,有具有競爭力的師資(教學、科研)團隊,同時吸收有市場運作經驗的校外人員參與到實訓基地的管理和運作中。實訓基地的管理要體現信息化,有完備的對外宣傳、內部管理、獎懲機制。通過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區域內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研發中心。
目前比較成功的經驗有公司制、校辦工廠加實體等形式的實訓基地模式,具體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應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專業的特點來進行設置。相關學校的管理體制是實訓基地運行模式建立和成敗與否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涉及到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問題。
【校內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和培養模式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鐵路特有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探索04-29
校內實訓基地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研究05-01
關于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的論文04-27
校內實訓基地信息化系統建設實踐研究04-29
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探索04-30
服裝設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04-28
綜合網絡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研究04-29
高職院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