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妙用生活用品,構建私人實驗室論文
[摘要]實驗一直是科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很多知識的獲取都需要通過實驗來認知,而實驗的實施離不開科學儀器,但實驗室里的器材太精細化,學生并不是很感興趣。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創建貼近學生生活的“私人實驗室”。文中舉例闡述利用生活用品進行構建私人實驗室的教學體會。
[關鍵詞]“私人實驗室”生活用品科學教學教學難點
新課標給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活力,它對實驗探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農村中學由于條件限制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現有的實驗儀器設備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特別是農村中學課程資源又相對滯后,因此還存在著說實驗、講實驗的現象。況且學生對實驗室里提供的實驗器材興趣并不是很濃厚。《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的實施,需要特定的課程資源”。英國著名學者托馬斯·赫胥黎也指出:“假如科學教育要取得最好效果的話,它必須是生活實際的。”只有來源于生活的才是最真實的,學生才會用得得心應手,才能受學生的歡迎。這種情況下,生活用品就闖入了我們的教學視野。為此我們科學教師,應利用妙用生活用品,構建“私人實驗室”,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所謂的“私人實驗室”,是指服務于教學,可以是學生創建,也可以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創建,它來源于生活而自制、整合的一切儀器設備與實驗資源。因此教師本身不僅對學校的實驗資源要有充分的了解,更要能自己積極動手,利用日常的器具,生活的資源,和學生一起開發符合自己個性的實驗資源,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意識到,只要利用生活用品抓住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問題、困惑引入教學過程,這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就地取材,構建“私人實驗室”
教育家朱正元教授說過:“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說的就是要注意利用生活用品。學生學科學開始都非常感興趣,覺得好玩,一段時間后,一些學生會對科學失去興趣,長期下去一些學生甚至會失去學習科學的信心.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所學知識與實踐脫節。而生活資源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生動的載體,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地開發與利用好這一優勢資源,就地取材,轉變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比如我們可以用廢舊易拉罐,用來制作、觀察小孔成像;利用廢舊的小藥瓶、平面鏡和小玻璃珠制作顯微鏡;利用班級的盆景來說明土壤的基本特點和對植物成長的影響;利用指甲剪,就可以把杠桿、壓強、摩擦以及鋼鐵的防銹聯系起來;利用激光筆可以作為光學實驗的光源;利用老花眼鏡可以作為凸透鏡,近視眼鏡可以作為凹透鏡;利用雞蛋做成不倒翁;可用廢鏡子做萬花筒;利用廚房中的醋,來演示一些反應變化。用廢舊的牙膏皮可以作浮沉條件實驗;用收音機的電位器可以作滑動變阻器……通過這些生活資源,不僅彌補了課程資源的不足,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興趣。
二、“私人實驗室”,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科學教師要主動關注和留心身邊的生活世界,只要教師有意與留心,就可在許多日常器具中,找到實驗的資源。學生只要看到這種教學資源,肯定會有一種親切感,從而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難為可貴的是,有些生活用品用在突破教學難點方面有很大的功效。他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指點迷津,為科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比如在學習“摩擦力”時,雖然老師借助了實驗室的實驗小車和彈簧測力計來演示,可是學生對于摩擦力的方向還是一頭霧水。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笤帚來在黑板上演示,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摩擦力的方向原來是阻礙物體的運動,也就是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通過這個生活例子的探究,學生對“摩擦力的方向”就能有更深的理解,而且還能用學到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三、“私人實驗室”,探究能力的“興奮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存放著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火藥’”。而這個“火藥”實際上就是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明白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后,其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就會得到有效的激活。
比如學習《蝸牛》這一課前,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帶蝸牛到課堂中來研究,我順勢問學生:你們最想了解蝸牛的那些方面?由于學生的興奮點很高,他們爭先恐后的回答:蝸牛喜歡吃什么?蝸牛的身體分為幾個部分?蝸牛喜歡住在什么地方?蝸牛是怎樣爬行的?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探究熱情也高漲起來。由于這些生活資源是生活中常見的,因此使學生對科學有一種親切感,真正領悟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實驗、肯于動手,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當然,要構建好“私人實驗室”,在操作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有一雙慧眼。這雙慧眼要時刻貫穿在生活中。我們每每看到一個生活物品,第一感覺應該想:它利用了哪些科學知識點,可以用來做哪方面的資源。
2、要有一種思想。這種思想就是要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一旦學生的欲望被點燃,探究起來肯定是順心應手。
總之,科學教學要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用品出發,在具體的事物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在課程資源建設中,要樹立“開放的課程資源觀”也就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人類文明成果,以開放的目光去省視周圍的一切事物,以開放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課程資源的建設途徑。唯有如此,學生所學的知識才會活起來。
[參考文獻]
[1]《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
【妙用生活用品,構建私人實驗室論文】相關文章:
妙用修辭文生輝的論文04-27
課程群構建軟件的論文04-27
關于生活課堂的有效構建的論文05-01
構建和諧股市的思考論文04-29
高校和諧關系構建策略的論文04-27
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構建論文04-29
試論中國現代園林的構建論文04-30
“,”的妙用04-30
“the”的妙用05-04
構建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初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