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德育方法與途徑探討論文
摘要:小學的教育教學中,由于學生生理年齡、認知水平與實踐能力、人生閱歷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德育一直存在著眾多問題,特別是在途經、方法上存在著突出問題。教育的多樣性、德育的豐富性,教育對象(學生)的多變性、成長性及現實生活的復雜性等,要求德育要通過多途徑來實施。德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充分重視德育工作的完成,切實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本文就小學德育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德育;方法;途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德育工作逐漸成為了小學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小學各科教師在專業教學中也要加強對學生德育的重視,保證學生的智力發展、專業發展和的德育發展并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就小學教育應該如何較強學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簡單分析。
1創新學校管理模式
德育的發展與學校的內部管理是分不開的,要加強學生的德育必須要求學校能夠從內部管理著手,創新內部管理理念,重視小學的德育工作。在過去的學校發展過程中,大部分學校采用的均是傳統的管理模式,傳統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固定化管理、效率低。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為了促進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發展,學校必須要創新“低重心運行,高效率工作,走動式管理,近距離服務”的管理理念,轉變內部管理模式,實現扁平化管理。而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學校不僅要加強對教學的重視,做好后勤管理工作,還要將德育工作當作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了保證德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學校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決策系統、監督系統和執行系統,即創建德育處,使德育處和教務處對各班級和年級的德育工作進行實時監督,要求各年級和各處室必須要嚴格按照新的管理思想進行教學,同時建立完善的反饋系統,方便年級教師或者處室人員進行德育相關信息的反饋。只有做好以上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夠真正取得實效,促進學校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德育的必要條件,教師和領導在教學和管理中應該要充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文化熏陶,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道德素質。校園文化包括幾個方面:首先,反思文化。反思文化主要是針對各科任教師而言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壓將反思的精神和思想貫穿于教學中。每堂課上,教師均需要做好反思工作,如做好案例的編寫和教學記錄工作,要形成習慣,逐漸培養教師的反思意識和批判意識,讓教師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效果;其次,合作文化。教師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位教師均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但是,要打造優質的校園文化不能夠僅僅將各教師的力量進行簡單的相加,而是要將每個教師的力量相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認識到合作的力量,在合作中實現學校師資力量的乘積。因此,各教師一定要強化自我的團隊意識,在教學中和日常的管理中要相互合作和交流,優化資源整合,提高校園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再次,學習文化。學習文化的建設主要指的是讓各教師和管理人員均能夠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打造學習型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就教師隊伍而言,教師應該要加強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義務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的學習,認真嚴肅其中關于師德方面的內容,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此外,就管理隊伍而言,學校應該要加強對管理隊伍的專業培訓,切實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使管理人員能夠不斷接受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在培訓之外,各管理隊伍還應該要定期進行學習交流,如每周進行一次學習交流,交流大會中可以為管理隊伍推薦管理類的書籍和文章,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和心得,做好必要的記錄;最后,做好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營造書香環境文化,進行布置校園,通過將文化、景觀和綠色相結合的校園環境建設,為學生營造書香校園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
3舉辦多樣化的主題活動
充分利用法定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節假日,如歷史重大事件發生的日子、傳統的節日、校慶日等,舉辦多種多樣的校園主題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活動的舉辦來加強對學生的德育,保證學生德育的發展。例如,開學的第一周組織學生觀看“開學第一課”,定期讓學生觀看道德模范頒獎典禮,以“孝順、敬老”為主題舉辦多樣的專題活動等,當然也包括“學習雷鋒”、“環保”為主題的黑板報活動、競賽活動等。這些主題活動的設計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還能夠使學生在校園活動的參與中接受道德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開發特色校本課程
為了加強對德育的重視,學校還可以通過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的形式來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以德育為中心的校本課程指的是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獨立的科目進行教學,如教授學生關于我國的景點詩詞和傳統文化禮儀,讓學生在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對低年級學生可以以禮儀教育為主,以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本原則,開發校本課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情景教學法的運用,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進行快樂的學習,提高德育的效果。而對高年級學生,校本課程則應該以詩詞朗誦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在詩詞朗誦中加強德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結語
德育是我國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學,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能夠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因此要求各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運用,同時要求學校能夠通過校園管理念的創新和校園文化的建設,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完成奠定扎實的外部環境基礎,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也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魏民.積極探索德育途徑不斷創新德育特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7).
[2]師瑞軍.小學德育途徑的開發與整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Z1).
[3]趙興明.淺談新形勢下小學德育途徑的創新[J].新課程學習(上).2014(07).
[4]關潔馨.淺議思想品德課的說理教學[J].教育導刊.1994(Z1).
[5]張亞蘭.思想品德課優化教學入門談[J].甘肅教育.1997(Z1).
[6]侯秀奇.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具備的思想文化素質[J].遼寧教育.2001(05)
【小學德育方法與途徑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探討石油泵的維護方法的論文04-27
網絡條件下高校德育教育途徑探討04-30
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方法與途徑04-30
高校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途徑論文04-28
語文課德育的途徑和方法淺探05-02
關于計量供熱收費方法的探討的論文04-30
對更正錯賬方法的探討論文04-27
學生反思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論文04-27
初中地理教學中美育融合方法及途徑論文05-02